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观察以颈臂穴为主施以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颈臂穴组)20例;对照组(常规取穴组)20例。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自制20分法量表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好转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颈臂穴为主施以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而且见效快、复发率低。临床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对比电针夹脊穴与电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电针夹脊穴的作用机理.方法:120例神经根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60例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60例采用电针循经取穴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电针夹脊穴治疗相对循经取穴治疗来说,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简单的取穴方法.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44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44例274100山东省定陶县人民医院王常印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各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笔者近十年来采用电针夹脊穴为主治疗14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4例患者,... 相似文献
5.
6.
7.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神经根受各种因素侵袭损伤而导致其支配区域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而引发的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颈椎病在我国成人中的患病率为3.8%-17.6%[1],其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近年来,运用夹脊穴(Ex - B2)治疗 CSR 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夹脊平衡电针治疗 CSR 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 E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 PX)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电针治疗 CSR 提供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刺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Ⅰ组(31例)、电针Ⅱ组(31例)和电针Ⅲ组(32例)。各组均取大杼穴(双)、天柱穴(双)、颈夹脊穴(双),分别予2 Hz、50 Hz、100 Hz频率的电针治疗。各组均治疗14次,观察临床疗效,以及颈项部疼痛,枕顶部、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椎间孔挤压试验变化情况。结果电针Ⅰ组、电针Ⅱ组、电针Ⅲ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83.9%、93.8%;电针Ⅲ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Ⅰ组、电针Ⅱ组(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电针Ⅰ组颈项部疼痛积分明显减少(P0.05),电针Ⅱ组颈项部疼痛和枕顶部、上肢放射痛或麻木积分明显减少(P0.05),电针Ⅲ组颈项部疼痛和枕顶部、上肢放射痛或麻木及椎间孔挤压试验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电针Ⅲ组与电针Ⅰ组比较,枕顶部、上肢放射痛或麻木和椎间孔挤压试验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Ⅲ组与电针Ⅱ组比较,椎间孔挤压试验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Ⅱ组与电针Ⅰ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项部疼痛和枕顶部、上肢放射痛或麻木等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以高频电针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5,(8):1059-1060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5.3%、97.4%,对照组分别为34.2%、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亦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椎间孔挤压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椎间孔挤压评分较治疗前亦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椎间孔挤压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改善神经根压迫症状作用相近。结论: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牵引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CS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2组均采用电针治疗,取风池、肩中俞、曲池、手三里、外关、后溪及颈夹脊穴,每天1次,每次20min;治疗组结合热敏灸,每天1次,每次40min,共12次;对照组结合普通温和灸灸法,疗程同治疗组。观察麦基尔疼痛量表-简表及症状、体征和功能状态的临床评分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疼痛分级指数(PKI)、视觉模拟评定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20分法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3.47%,对照组73.9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能明显改善CSR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电针夹脊配后溪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6):36-36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此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1].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此型乃侧后方突出物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所致,为各型中发病率最高者,约占60%.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通过对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观察经验穴"折角穴"配合颈夹脊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A组采用"项八针"手法治疗,B组采用经验穴"折角穴"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和VAS评分。结果:治疗后B组的田中靖久量表评分和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经验穴"折角穴"配合颈夹脊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方法易行,能对临床症状改善及颈部功能的恢复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以颈肩痛、活动受限、疼痛麻木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甚重者出现行走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颈椎病多好发于中老年人,以30~60岁的人群多见。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郄夹配穴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颈夹脊、会宗、养老、温溜穴配合TDP照射患侧颈肩部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与常规取穴电针配合TDP照射患侧颈肩部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2周。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疗效,并自拟颈椎病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能力量化积分综合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总显效率6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总显效率40.00%,2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VAS评分、症状体征量化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在减轻疼痛、改善症状体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郄夹配穴电针治疗能较好地减轻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对其生活质量方面也有较好的改善。郄夹配穴电针法优于常规电针针刺法。 相似文献
18.
三天穴地部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部三天穴,即天鼎穴、天枢穴、天窗穴,分属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笔者多年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结合现代解剖学研究,突破了传统颈部针刺的禁忌,摸索出了治疗此病的手三阳经脉颈部三要穴。运用古代“天、人、地”三层次立体行针法,针刺可直达“地部骨折”:即颈椎间孔外后缘,可直接刺激颈神经根,达到减轻或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韩贵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2):77-77
颈椎病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脊髓型。笔者10年来,对较为多见的神经根型患者采用针刺加穴注为主,配合电针及拔罐为辅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门诊病人,随机抽样分为电针拔罐穴注组和电针拔罐组、穴注组,三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电针拔罐组与穴注组均为60例。电针拔罐穴注组158例,男100例,女58例;年龄最小者32岁,最大者75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2年。 1.2 诊断标准 ①颈肌僵硬,活动受限,椎旁压痛。②患肢呈放射性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