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一种经济有效、可操作、具有推广意义的混合痔术后疼痛管理路径,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采取回顾性对照法将260例随机分为疼痛管理路径组(管理组)和传统管理组(对照组),并进行镇痛效果等相关方面的分析。结果显示,管理组的镇痛效果、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疼痛管理路径是一种镇痛效果好、操作性强、容易推广应用的疼痛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开颅手术是最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之一。开颅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高达75%,术后疼痛可增加术后并发症,延长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部分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掩盖神经系统症状,干扰病情判断,目前尚无针对开颅患者的确切镇痛方案。如何实施开颅患者术后镇痛,改善患者转归,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开颅术后疼痛特点、疼痛机制、疼痛评估、镇痛策略与管理进行综述,以期为开颅手术的术后镇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背景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外科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速患者康复,但是术后伤口疼痛仍是影响患者加速康复的主要因素。因此,腹腔镜术后的疼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就腹腔镜术后疼痛管理方法进行综述,为更加合理及有效的管理提供依据。 内容 讨论腹腔镜术后疼痛对加速康复的影响,介绍临床上腹腔镜术后镇痛的常用方法。 趋向 术后疼痛的优化管理对术后加速康复具有积极影响,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规范胸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以提升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实施规范化镇痛管理之前的胸腔镜术后自控镇痛患者作为对照组(n=206),将实施多学科团队规范化镇痛管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181)。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有效按泵的次数、镇痛满意度以及镇痛并发症(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两组疼痛评分呈下降趋势,观察组评分相对低于对照组,仅术后第3天观察组静息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按压镇痛泵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除术后3 d),恶心呕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多学科合作的规范化镇痛管理模式整体提升了胸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质量,为护士的疼痛护理实践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患者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会显著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满意度。随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认识的提高和镇痛方案的完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改善。本文由两名研究者在CNKI,CMCI,万方数据,Pubmed,EBSCO中完成了文献检索,最终有85篇文章被纳入,对当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案及现状做一综述。结果显示,疼痛管理最早起于术前超前镇痛,贯穿于包括麻醉、手术操作、术后管理在内的全部治疗过程中。多模式镇痛方案逐渐取代单一镇痛方案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案的总结,为骨科医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借鉴,更好地进行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从而使患者能够在术后获得更低的疼痛评分,加速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多模式镇痛方案各个部分可选择方法,以期为临床实践中实现患者个体化镇痛提供指导。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THA多模式镇痛方案相关文献,结合作者所在医疗中心THA围术期疼痛管理方案进行总结。结果 THA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疼痛管理是THA患者围术期管理的重点之一。目前THA围术期疼痛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即在疼痛传导通路的不同层次采取措施,包括切口冰敷、给予非甾体消炎药物、局部浸润麻醉、周围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中枢性镇痛药等。结论 THA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式较多,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即实现个体化镇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的患者60例,根据前后顺序分为2组(n=30),多模式镇痛组和对照组。多模式镇痛组的镇痛方案具体为:(1)帕瑞昔布钠的静脉使用;(2)腹横肌平面阻滞;(3)无阿片类药物的静脉镇痛泵。对照组只使用传统静脉镇痛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M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多模式镇痛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低血压发生率、追加止痛药及追加止呕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多模式镇痛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多模式镇痛能有效减轻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镇痛泵有效处理妇科患者术后疼痛达到有效治疗.方法:将妇科术后2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不采取任何方法止痛;实验组手术后常规安置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进行有效的疼痛干预,并随访.结果:积极有效的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结论:采用有效方法处理妇科术后疼痛,使疼痛控制在最小范围,更有利于使患者平静渡过术后恢复期.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急反应,促进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1].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术后疼痛,但其疼痛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仍是目前困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虽然临床上有许多可供选择的镇痛方法,但由于LC术后疼痛的特点,单一的镇痛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LC术后镇痛的需求,因此,联合不同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组成的多模式镇痛有针对性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由于LC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机制较复杂,现就LC术后疼痛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为临床采用多模式镇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镇痛泵应用于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护理管理,使术后疼痛得到了有效缓解.方法:选取硬膜外麻或静脉麻醉手术的患者,术后采用一次性止痛泵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并发症、副作用度患者对术后活动量的耐受情况.结果:术后使用一次性镇痛泵镇痛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少.结论: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及准确及时护理,可提高一次性镇痛泵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谈晶 《骨科》2015,6(4)
[摘要]:目的:评估使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控制骨科患者疼痛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6月住院的240例骨科住院疼痛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RCA组;其中RCA组给予相应处理:即通过找出问题解决方法、制定问题预防及改进措施并实施;普通组行常规骨科疼痛护理。分别于术前、术后通过VAS疼痛评分、ADL生活质量评定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实施RCA的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下降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同样,RCA组术后ADL评分增加均也显著性高于普通组(P<0.05);而且RCA组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也较普通组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RCA法在骨科住院患者镇痛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能有效实施,实施过程有助于护士镇痛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5rag/贴)对肛肠病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选择住院接受开腹结肠手术、痔外剥内扎术及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侧切术各20例患者,将每类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10例及对照组10例。观察实验组在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后,术后疼痛是否较对照组有所减轻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芬太尼透皮贴剂应用于肛肠疾病患者术后镇痛,是一种方便、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应用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66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干预组8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疼痛管理策略,干预组采用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包括建立医生、护士、药师及疼痛治疗师多学科团队,实施多模式镇痛知识宣教、超前非甾体抗炎药镇痛、局部浸润渗透、静脉自控镇痛泵、疼痛分级护理等措施。结果干预组术后24h内疼痛严重程度、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腹胀)发生率及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可有效控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在肩袖损伤住院患者关节镜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行肩关节镜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共84例,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镇痛措施;观察组42例在常规镇痛的基础上于入院后给予患者进行耳穴贴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 ~ 72 h的疼痛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48 h的静息VAS评分和活动VAS评分较术后24 h的VA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2 h的静息VAS评分和活动VAS评分较术后24 h的VA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耳穴贴压能有效辅助减轻肩袖损伤住院患者关节镜术后的早期疼痛,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164家医院术后镇痛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山东省164家医院术后镇痛管理现状. 方法 依据急性疼痛管理指南和疼痛质量评估体系拟定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的性质、规模大小,疼痛管理的组织架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acute pain service,APS)的人员组成、运行模式、疼痛评估的实施和镇痛技术、流程等.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省164家医疗机构进行术后镇痛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结果 APS方面:32.9%的医院成立了类似APS的术后疼痛管理组织.疼痛评估方面:58.5%的医院将疼痛作为第5项生命体征进行评估,42.7%的医院对患者的静息痛和活动痛进行评估.自控镇痛技术方面:44.5%的医院采用自控镇痛模式;其中臂丛神经阻滞、腰丛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镇痛分别为4.9%、1.2%和4.3%.疼痛知识教育方面:52.4%的医院对患者进行疼痛知识宣教,其中术后病房护士宣教占11.0%,APS查房宣教占1.2%. 结论 山东省医疗机构术后镇痛管理欠规范,护士极少参与疼痛管理,疼痛评估和疼痛知识宣教不到位,缺乏先进的镇痛管理技术.建议成立规范的术后疼痛管理组织和管理评估体系,规范术后疼痛管理.  相似文献   

16.
急性疼痛服务组织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成立在麻醉医生督导下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体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制定各级人员职责,完善运作流程,对860例术后患者实施规范化手术后镇痛,包括术前访视,疼痛查房,上报和处理不良事件,建立疼痛档案等。结果术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51例,5.93%)、皮肤瘙痒(9例,1.05%)和腹胀(27例,3.14%),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术后3d患者静息痛和运动痛评分均保持在3分以下。患者对急性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5.0%,较上年同期提高20.0%。结论成立APS实施规范的术后镇痛,可以提高镇痛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成立在麻醉医生督导下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体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制定各级人员职责,完善运作流程,对860例术后患者实施规范化手术后镇痛,包括术前访视,疼痛查房,上报和处理不良事件,建立疼痛档案等.结果 术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51例,5.93%)、皮肤瘙痒(9例,1.05%)和腹胀(27例,3.14%),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术后3d患者静息痛和运动痛评分均保持在3分以下.患者对急性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5.0%,较上年同期提高20.0%.结论 成立APS实施规范的术后镇痛,可以提高镇痛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患儿特殊的解剖和生理学特点使其术后易发生呼吸抑制,加之对疼痛难以描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术后镇痛的实施,影响患儿康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而恰当、有效的术后镇痛有利于保障日间手术的安全实施,促进术后康复和提高医疗满意度。目前术后应用多模式镇痛去阿片化逐渐成为共识,患儿及照顾者围术期的社会心理因素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基因组学、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更多个体化镇痛方案提供可能,但在对患儿进行术后疼痛评估时,仍缺少精确而统一的方法。随着日间手术的发展以及舒适化医疗的推进,建立完善的患儿日间手术疼痛管理体系成为国内外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患儿日间手术围术期疼痛管理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患儿日间手术后镇痛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盆底重建术后疼痛管理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管理的认知及重视度。方法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行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疼痛管理相关主题进行系统检索和质量评价,总结生成14条最佳证据,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制定12条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指标,证据应用前后分别以30例患者及20名护理人员为对象,开展分阶段质量审查和效果评价。结果与基线审查结果相比,证据应用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镇痛管理的满意程度、患者镇痛行为的自主性、患者疼痛知识掌握程度、护士疼痛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升(P0.05,P0.01);证据应用后,医护人员为患者共同制定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的比率由53.3%升至100%、药物+非药物联合镇痛模式的应用率由10.0%升至53.3%(均P0.01)。结论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疼痛管理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可规范护士的临床行为,促进护理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正向体验和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20.
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自发明以来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但术后疼痛严重影响着其康复.术后急性疼痛会导致敏感的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速甚至心肌缺血,疼痛还会限制患者的术后活动,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这种疼痛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甚至有一部分患者由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1],进而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Mtltimodal analgesia)可以有效减轻THA术后疼痛,从而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