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无法保证高质量专业硕士的培养。因此,急需探索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介绍我校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药学和工业药学两个方向)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与职业发展、社会需求相契合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以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为纽带的企业横向合作服务;构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校院企深度融合,从而探索构建了学科共建、资源共享、人员双跨、研究生共培养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了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特色鲜明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2010年新增专业学位之一,具有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和教育的实践依赖性等特点。药理学课程是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药学专业知识(一)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药理学课程案例教学库建设的角度探索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手段,以保障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中药学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与学术学位中药学硕士生有明显区别。我校基于教育创新基地的中药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着重于提升研究生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行业适应性,符合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可应用于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药学领域专家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意见,为制定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德尔菲法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30名涉及药学教育、药企、临床药学领域的专家进行函询,用Excel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每一个选项的专家选择率,排序并描述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结果 专家认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及在临床药师、药事管理、药物技术转化与药物生产流通等药学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应与学术学位不同,增加临床医学、人文科学课程,课程学习时间以半年为宜。专业实践在学科实验室、医院药学部门等9个部门中选择。结论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应当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培养过程中要突出实践,实行双导师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研形式深入分析导师、管理干部及研究生对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与方式的认知及理解程度,初步提出构建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思路与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学硕士科学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为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河南某大学医学院2015届即将毕业的396名医学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对医学硕士科学与专业学位研究的培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除社会实践参加情况和导师培养计划未见统计学差异外(P>0.05),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在课程设置、教学规章制度建设与执行、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学位论文选题等级、学位毕业论文完成质量及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SCI文章等方面均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P<0.05),但在毕业后出国留学/攻读博士意愿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高于科学学位研究生(P<0.05);自主选择学位类型与所在学位类型一致性方面,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总一致率为72.0%,但临床医学专业一致性仅为69.9%,较其他医学专业低,且倾向于选择专业学位。结论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倾向于选择专业学位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产学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在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课程、实训实习方案、导师遴选及组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探索并建立了校企联合办学专业硕士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提升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对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地方院校的C中医药大学为样本,通过对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探讨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并就其目标定位、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导师、培养基地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98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始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揭开了全国培养技能型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序幕。遵义医学院2000年获得“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单位”资格,于2001年起开始招收和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接受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开始了遵义医学院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并于2003年获得“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单位”资格。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4.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诊疗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87例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既往检查调查表(自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既往检查总费用212-28652元(中位数为3792元),检查频率为5-82次,检查项目为3-11项,重复检查频率为3-72次,检查项目为血常规、彩超、X线、内窥镜、MRI、粪常规,重复度高的项目为彩超、内窥镜、X线、MRI.检查频度与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相关性,检查费用与检查频度呈正关(P<0.01).结论 消化科门诊躯体化障碍患者检查项目多,频度高,医疗花费多.  相似文献   

19.
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隔阂与融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解剖学与中医理论发展的历史关系。指出古代的解剖在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逐步走向式微,中医理论与解剖学之间的隔阂在近代达到顶峰。这种隔阂是一种历史性的结果,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中医理论可以实现与解剖学的融合,从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蕴含的阴阳规律具体论证了这一问题。在现代条件下,对解剖的反思和排斥已不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中医理论的形态学基础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4 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阴阳规律显示出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 中医学认识解剖结构问题,当然要从自己的基本理论出发,最重要的首先是阴阳,同时要以确切的现代解剖内容为客观研究对象。就阴阳和解剖的关系这一具体问题而言,内脏基本结构的非对称性符合阴阳规律,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从而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