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逍遥舒坤汤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金刚藤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逍遥舒坤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较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带复常时间、下腹坠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舒坤汤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缓解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逍遥舒坤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逍遥舒坤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癌抗原125(CA125)及附件炎性包块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附件炎性包块明显减小、血清CA125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逍遥舒坤汤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患者的血瘀状态、降低血清CA125水平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逍遥舒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妇可靖胶囊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逍遥舒坤汤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超附件包块大小、血沉以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B超附件及血沉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CD3~+、CD4~+、NK及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逍遥舒坤汤可显著缓解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按双盲法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逍遥理坤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配合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CPC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CPID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妇可靖胶囊,治疗组在其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综合积分、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以及附件包块变化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在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口服配合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逍遥理坤汤辅治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CPID)的效果。方法: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逍遥理坤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主症与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VAS评分、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理坤汤辅治气滞血瘀型CPID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疏肝养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配合疏肝养血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及综合积分均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与疏肝养血汤联合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新颜  徐磊 《新中医》2019,51(4):218-220
目的:观察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温胃汤治疗,观察组采用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胃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7.92%,对照组7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观察组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用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Hp阳性率,有效减轻胃痛,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子宫血流动力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青霉素联合甲硝唑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IL-6、TNF-α、PSV、RI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SV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SV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RI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显著降低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蕾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10):2361-2362
目的:观察疏气定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口服疏气定痛汤加减方,对照组33例口服甲硝唑片和左氧氟沙星片,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20天。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分别观察两组的症状积分;治疗结束时观察两组的疗效;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患者,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1.4%、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积分分别是5.6±2.8、9.1±3.7,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是18.75%、45.4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气定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优于抗生素,并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治疗的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胃复春片,观察组为黄芪建中汤联合温针灸,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和7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齐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齐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配合温针灸是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中药外敷在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灌肠联合中药外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中药灌肠联合中药外敷的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妇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12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温针灸治疗,实验组接受针药并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中医证候疗效为95%,综合疗效为90%,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为75%,综合疗效为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接受针药并用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注射液静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桂枝茯苓汤灌肠治疗瘀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0例瘀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桂枝茯苓汤灌肠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更优,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针灸联合桂枝茯苓汤灌肠治疗瘀血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机体炎症水平,具有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气定痛汤辅治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加用疏气定痛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盆腔积液消失的时间、包块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盆腔积液量、血浆黏度、CRP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腔积液消失的时间、包块消失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症状积分、盆腔积液量、血浆黏度、CRP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气定痛汤辅治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李雅芬  沈丽萍  耿海玉 《新中医》2020,52(11):185-18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配合穴位艾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应用当归红藤汤内服外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穴位艾灸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局部体征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局部体征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21%,对照组为71.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87%,对照组为69.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配合穴位艾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体征及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39.1%,低于对照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盆腔炎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临床符合湿热瘀结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将奇数组和偶数组分别归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坤复康胶囊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组予以盆腔炎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共治疗20d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候积分情况、复发率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沉(ESR)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3.33%,复发率分别为3.33%、23.33%,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候积分、血清hs-CRP和ESR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腔炎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hs-CRP和ESR水平,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