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建华教授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中医学家,特别是他的通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上运用很广泛,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董老按照通降理论创立的许多名方均具有很好的疗效。如在某些情况下患者不能服药或因在国外服药受到限制,针灸疗法就被重视起来了。通降理论是对脾胃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和治疗要点的高度概括,其实对临床上的针灸治疗亦具有指导意义。针灸的理、法、方、穴、术,与中药的理、法、方、药有很多相通之处,故董老的通降理论在针灸治疗脾胃疾病临床上的应用亦得到了拓展。当然,如果能让针灸与药物相结合则是最完美的,应该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专题首语     
<正>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结晶,而脾胃学说则是其中的瑰宝。脾胃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为脾胃学说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东汉至两宋时期对理、法、方、药的进一步发展,至金元时期李东垣系统地提出了脾胃学说,并在《脾胃论》等著作中进行了系统论述,明清时期缪希雍、叶天士等医家又对脾阴、胃阴学说进行了补充。建国后,中医脾胃病学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理论体系、临床治疗、基础研究等领域均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3.
调理脾胃是脾胃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的一些病证,尤其一些疑难病证,均有其疗效良好的适应证,故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调理脾胃以治百病之说。现将调理脾胃在临床上的应用介绍如下。1调理脾胃治则大法临床上笔者习用仲师调理脾胃十三法,以此治疗诸多常见病及某些疑难杂病,随证化裁多获良效。调理脾胃十三法,概括言之则为通、运、补、和4法,其中通法有泻下通腑、调胃降逆、清利湿热、涌吐积滞;运法有温胃暧脾、温阳化湿、温中祛寒;补法有补中益气、益冒生津;和法有解表和里、调和…  相似文献   

4.
脾胃之功在于运,运者动力也!脾胃升降运动所产生的动力是一个中医胃肠动力的生理概念。脾气升发,使水谷精气得以上归于肺,输布全身,协调五脏六腑功能,以保持蓬勃生机,这个吸收输送过程的启始动力是脾气;胃气下降,使水谷入口下行经食道、胃、小肠,由小肠转化分清泌浊后继续下行,直至糟粕排出,协调脏腑九窍相通,以保持浊阴出窍,这个通降下行过程的启始动力是胃气。对此论探讨剖析,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脾胃学说的实质内涵,为临床治病用药以升提脾气,降通胃气、增强胃肠动力为主有指导意义。现举2例以佐证。例1,男,56岁。…  相似文献   

5.
仲景学术思想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艳  徐子亮 《山东医药》2007,47(4):61-61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巨著,其理论体系始终贯穿了固护脾胃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脏腑,故有“后天之本”之称。故脾胃虚弱是构成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因此,调理脾胃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如《医林绳墨》说:“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疗以健脾为先”。近年来,随着诸多医家对脾本质研究的深入,认识到脾与免疫功能、消化功能、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相关,证明了脾胃学说在临床上的重要性。现将本人运用脾胃学说治疗儿科常见病的一些临…  相似文献   

7.
加强肝病方药的配伍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探究方药配伍机理,提高中西医结合肝病防治水平 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包括理、法、方、药等几个方面,理、法、方、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则是理、法与药的结合体,从一定意义来说方剂应该成为中医药研究的主体之一。方剂的组成有其一定的规律性,从复杂  相似文献   

8.
<正>脾胃学说起源于先秦,在先秦至唐宋时期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金元时期,许多著名医家在脾胃学说上皆有建树,脾胃学说在这一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1脾胃为本1.1脾胃为元气之本,升降之枢《脾胃论》中提到:"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1]。""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也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1]。"脾胃对元气有滋养的作用,人体元气充盛,则诸病无所生。脾胃元气论是东  相似文献   

9.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中医学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PCS)的病因病机认识、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中医学认为PCS发病的基本机制为肝胆失于疏泄、脾胃失于运化、湿热留滞,临床常见肝郁、脾虚、湿热等证,治法以理气、利湿、化瘀、通腑、调养肝脾为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已故老中医、脾胃病专家任徵五先生提出的治疗胃脘痛七法,即舒肝和胃法、散寒止痛法、降过止呕法、健脾益气法、升阳调胃法、清热化湿法、活血化瘀法。临床常用小建中汤、理中汤温阳益气,调理脾胃以升清降浊,选用左金丸、金铃子散清火化郁,以恢复脾胃功能;用失笑散合丹砂饮活血理气,以降胃通腑。  相似文献   

11.
正脾胃学说源于《内经》理论,成熟于东垣时代,是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对脾胃学说颇有研究,牟师从五脏形成说及现代进化论看,脾胃不独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还是脏腑之原本。历代医家十分注重脾胃在诊治上的作用,调节脾胃是中医学独特的治疗大法,在临床诊治上起着核心作用。1《黄帝内经》确立脏腑以脾胃为核心在中医脏腑学说中脾胃是核心。《素问·太阴阳明论》言:"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  相似文献   

12.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金元以来、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完善,脾胃学说在中医界已形成一个著名的学术流派。脾胃学说经过实践检验,已被证明不仅是阐明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机理的中心环节,而且也是临床治疗学的理论依据;不仅在消化系疾病防治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在各科疾病防治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试就脾虚与崩漏的关系做一探讨。供同道参考。1祖国医学对脾虚和崩漏关系的探讨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男女基本相同.但妇女以血为用,以冲任为本。冲为…  相似文献   

13.
脾胃同居中焦,一脏一腑,以膜相连,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精气皆源于脾胃。脾胃功能正常,正气充足,则体健少疾,即使患病,亦抗邪有力,病易向愈;反之,脾胃功能失常,正气不足,则体弱易病,且一旦受病,因抗邪无力,其病亦多缠绵难愈。正所谓“脾胃不足,百病由生”。李炳文老师临证,十分重视调理后天脾胃,凡视疾诊病,必先问脾胃,凡遣方用药,必顾护脾胃。1 温胃阳滋脾阴,完善脾胃论治金元时期,李东垣著《脾胃论》,奠定了脾胃学说的基础。然其补中益气、升阳益胃等法仅适用于脾阳脾气不足及中焦气虚寒湿…  相似文献   

14.
六经辨证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立的辨证论治方法,至今仍有效指导着临床实践。六经辨证不独为外感病而设,亦可指导杂病的辨证治疗。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呕吐的条文,浅要探析了张仲景对呕吐病名的认识,在六经辨治方面提出,太阳病呕吐宜解表宣通降逆、解表和营降逆、解表化饮止呕、温阳利水止呕;阳明病呕吐宜清热通腑降逆、清热补虚降逆、清热养血降逆、清热滋阴降逆;少阳病呕吐宜疏肝清热降逆、疏肝和营降逆、疏肝和胃降逆;太阴病呕吐宜温中化饮止呕、温胃散寒止呕;少阴病呕吐宜温阳散寒降逆、温胃蠲饮降逆、温阳利水降逆;厥阴病呕吐宜温中和胃降逆、温中清热降逆。本文结合现代学者临床应用情况,阐述了六经辨治呕吐的中医理法方药,为中医医师临床从整体出发,坚持六经辨治原则,提高呕吐临床治疗疗效拓宽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肠道给药治咳喘吴耀南,涂福音5年来我们根据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采用中酉医结合的方法.即在用酉药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急则治标”和“标本兼治”的治则,分别用通腑泻热、宣肺祛痰和益气养阴清热、通腑宣肺祛痰的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肺...  相似文献   

16.
正荜铃胃痛颗粒是中医大家董建华院士继通降理论结晶——胃苏颗粒之后又一气血理论结晶的体现。中医大家董建华院士生前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保健局医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善治内科疑难病,尤精于脾胃病的辩证论治,他博采中华医学之精华,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在脾胃病的辩证施治上,提出"通降论"、"气血论"、"虚实论"三大理论,补充和完善了中医脾胃病  相似文献   

17.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报告用脾胃学说作指导,用健脾益气为主,分别佐以化湿豁痰,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清热解毒,益肾滋阴等法,治疗颅脑术后癫痫发作、多发性脂肪瘤、支气管哮喘、异位性皮炎、乳摩尿、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收到满意疗效。提示脾胃学说不仅用于治疗脾胃疾病,还可用以指导临床许多疑难杂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进行厚朴-枳壳以“辛开苦降”之法除厚腻苔的理论探析。厚腻苔常见于里证,提示痰饮、湿邪、食积等邪气积滞及脾胃升降功能的失司,治疗上可予以祛除邪气并调节脾胃升降。厚朴枳壳有理气消痰之功,对脾胃均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从药物属性来看皆有辛苦之性,对应脾胃有辛开苦降之功,因此,厚朴枳壳配伍可调节脾胃功能祛除厚腻之苔。基于此,临床针对不同疾病出现厚腻之苔,运用厚朴枳壳皆有除苔之效。  相似文献   

19.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治疗体系中,,可谓独特一环,曾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李东垣著《脾胃论》就是一个先例。实践证明,运用“脾胃学说”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不仅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收效甚佳,就是对于其他各系统的多种疾病,通过调理脾胃的方法,也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已故董建华院士诞辰100周年。董建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先生行医60余年,学贯寒温两门,是著名的温病学家、脾胃病专家。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最具生命力的学说之一,其理论源于《内经》,辨证法于仲景,集大成者则系李杲。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