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早期联用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7例AP患者,按照病情分为轻症AP(MAP)组(n=61)及重症AP(SAP)组(n=56),并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AP患者BISAP评分,并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CRP、TNF-α,分析上述指标评估AP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MAP组患者BISAP评分低于SA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CRP水平、TNF-α水平高于MAP组,MAP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BISAP评分高于器官衰竭患者,器官衰竭患者高于胰腺坏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示,BISAP评分预测SAP患者、死亡患者的AUC分别为0.848、0.891。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BISAP评分与血清CRP、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CRP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BISAP评分可有效评估AP患者病情及预后,联合血清CRP、TNF-α水平可进一步了解病情进展状态,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联合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早期(病程48 h)预测急性胰腺炎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胰腺炎(AP)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即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IL-6,采用Ranson评分系统、BISAP评分以及IL-6联合BISAP评分判断胰腺炎患者预后,比较各评分系统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共84例患者纳入本前瞻性研究,其中SAP 26例,MAP 58例。IL-6联合BISAP评分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衰竭、胰腺坏死优于Ranson评分(P0.05)及BISAP评分;三种评分系统对于预测患者死亡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细胞因子IL-6联合BISAP评分系统对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我国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居高不下,探索可用于判断AP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液生化指标对AP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血清胰蛋白酶原-2(TAT-2)和血细胞比容(HCT)在AP病情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6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5例AP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TAT-2、HCT,并行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SAP的价值。结果:四组间TAT-2、HCT、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AP组TAT-2、HCT明显高于MAP组、MSAP组、对照组(P 0. 05),MSAP组TAT-2、HCT明显高于MAP组、对照组(P 0. 05),MAP组TAT-2、HCT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ROC曲线分析示,TAT-2、HCT以及两者联合预测SAP的敏感性分别为69. 7%、84. 7%、88. 5%,特异性分别为95. 3%、67. 8%、65. 1%,AUC分别为0. 858、0. 783、0. 875。结论:TAT-2、HCT可有效评估AP病情的严重程度,两者联合检测更有助于进一步预测SAP的发生,对于AP的治疗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Ranson、CT严重指数(CTSI)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三种评分系统在判断急性胰腺炎(AP)病情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共计503例确诊AP患者,包括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3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47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Ranson、CTSI和BISAP评分系统对AP病情严重度的评估价值和对病情预后的预测价值.将SAP分为无脏器功能衰竭组和脏器功能衰竭组,比较3种评分系统对AP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 MAP组和SAP组间的Ranson、CTSI和BISAP评分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36.88、126.24和101.27,P<0.01),Ranson评分系统的敏感度(97.3%)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值(0.92)最大.在147例SAP患者的无脏器功能衰竭组和脏器功能衰竭组中,Ranson和BISAP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7.67和26.12,P<0.01),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6%和85%,BISAP评分的AUC值最大(0.80).在病情改善组和病情恶化组,Ranson和BISAP评分的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9.53和10.19,P<0.05),BISAP评分系统的AUC值最大(0.74).结论 3种评分系统均可用于判断AP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SAP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和预后的判断,BISAP评分优于Ranson评分.BISAP评分简便、易行,为AP临床病情的判断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清白蛋白(ALB)比值联合急性胰腺炎床边严重程度指数(BISAP)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30 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1例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AP的严重程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RDW/ALB、BISAP评分及两者联合对AP严重程度及30 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占所有患者的18.7%(60/321),30 d内总死亡率为4.7%(15/321)。SAP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糖、血清AST、ALT、尿素氮、血肌酐、RDW、血淀粉酶及BISAP评分均显著高于非SAP组(P <0.05),而血小板计数、血钙浓度和ALB显著低于非SAP组(P<0.05)。ROC曲线展示BISAP评分、RDW/ALB及两者联合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1(95%CI 0.681~0.822),0.792(95%CI 0.726~0.858)和0.826(95%CI 0.760~0.892)。BISAP评分、RDW/ALB及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度指数(BISAP)与无害性胰腺炎评分(HAPS)评估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42例AP患者资料,计算BISAP和HAP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它们对AP严重度、局部并发症、器官功能不全、预后的评估价值,并与传统的Ranson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442例AP患者中,73例(16.5%)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BISAP评分预测SAP、局部并发症、器官功能不全、病死结局的AUC分别是0.90(95% CI:0.86~ 0.93)、0.82(95% CI:0.76~0.89)、0.93(95% CI:0.89 ~0.96)、0.93(95% CI:0.87 ~0.98).BISAP评分和Ranson评分上述4项指标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P评分预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的特异性为85%,阳性预测值95%,AUC为0.73(95%CI:0.67 ~ 0.79).将BISAP和HAP评分相结合,2种评分均异常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逐渐升高.结论 BISAP评分对AP预后的评估价值与Ranson评分相当,但更为简便.HAP评分能简单且准确地预测MAP的预后,BISAP和HAP评分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判断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清下化瘀方干预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各传统评分系统的影响及预后评估。[方法]将60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清下化瘀方,2组均治疗7 d后,观察临床疗效。对所有入选的AP患者进行传统常用评分系统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MCTSI评分,比较其对AP患者发生MODS的评估功能。[结果]①治疗1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MCT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②经ROC曲线分析,MCTSI评分、APACHEⅡ、BISAP评分系统对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预测能力相当,AUC均>0.5。③根据ROC分析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ISAP评分≥1.5、APACHEⅡ评分≥5.5是AP患者入院14 d内发生MODS的预测指标(P<0.05)。[结论]临床西医常规治疗结合早期清下化瘀方鼻饲可降低MODS发生率。MCTSI评分、APACHEⅡ、BISAP评分对AP预后的评估都有价值。在预测AP患者MODS发生率上,传统评分系统BISAP评分优于APACHEⅡ评分优于MCTSI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cICAM-1)和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胰腺炎(AP)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AP患者,其中轻症型(MAP)36例,重症型(SAP)24例,和20例其他急性腹痛患者,连续6d采用ELISA法测定其cICAM-1水平变化。并用比浊法测定入院后第1、3、7和14天血清CRP水平。结果SAP组患者cICAM-1水平显著高于MAP组和其他急性腹痛组(P0.05),而MAP组与其他急性腹痛组患者间cICAM-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患者cICAM-1浓度-时间曲线呈下降型,SAP患者浓度时间曲线呈逐渐上升或降而复升型。AP患者入院第1周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急性腹痛组(P0.05)。SAP组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MAP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cICAM-1和CRP有助于更快速诊断AP和有效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三酰甘油(TG)与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8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TG的表达水平,分为TG正常组(n=42)和TG升高组(n=86)。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BISAP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Ⅱ(APACHEⅡ评分)、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1个月内的死亡情况。结果与TG正常组相比较,TG升高组患者的男性比例、年龄、体质指数(BMI)、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比例、TG表达水平、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hs-CRP表达水平、胸腔积液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升高(P0.05)。TG升高组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TG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个月内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AP患者的血清TG表达水平与BISAP评分(r=0.638)及APACHEⅡ评分(r=0.519)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AP患者的血清TG表达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TG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的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AP患者的血清TG表达水平似可作为评估病情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AP评分联合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AP组)患者180例,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56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60例,SAP(SAP组)64例。根据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33例)和预后不良组(31例)。1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AP患者进行无害性胰腺炎(HAP)评分、BISAP评分;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AP评分、BISAP评分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SAP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Z检验比较预后价值。结果:AP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着AP病情的加重,患者HAP评分、BISAP评分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预后不良组SAP患者HAP评分、BISAP评分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升高(P均<0.05);HAP评分、BISAP评分、血浆D-二聚体水平单独预测SAP患者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95%CI:0.724~0.928)、0.838(95%CI:0.741~0.935)、0.831(95%CI:0.730~0.932),截断值分别为1.765、2.420、0.950mg/L,敏感度分别为74.2%、87.1%、80.6%,特异性分别为75.8%、69.7%、75.8%;三者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95%CI:0.905~0.999),敏感度为96.8%,特异性为81.8%;联合预测SAP患者不良预后与单独预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HAP评分、BISAP评分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SAP具有较高的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IL-18与AMY、LPS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庆  吴春健  刘杰 《山东医药》2008,48(1):99-100
49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人.采用ELISA双夹心法检测IL-18,速率法检测淀粉酶(AMY),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脂肪酶(LPS).发现起病时MAP组和SAP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又明显高于MAP组;MAP组和SAP组血清AMY、L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疾病早期联合检测IL-18、AMY、LPS诊断MAP组、SAP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认为联合检测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病变程度的判断、治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与传统的急性胰腺炎(AP)病情评分系统比较,了解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497例AP患者资料,分别进行BISAP、APACHEⅡ、Ranson及Balthazar CT( CTSI)评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比较BISAP评分与其他各评分系统对AP严重程度及胰腺坏死、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病死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 497例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101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396例,MAP组和SAP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7例患者的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的平均分值分别为(1.08±1.01)、(5.79±4.00)、(1.69±1.59)分,两两相关(r值分别为0.612、0.568、0.577,P值均<0.001).此外,SAP患者的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的分值均显著大于MAP患者(P值均<0.01).BISAP评分预测SAP的AUC值为0.762( 95% CI 0.722~0.799),阳性截止(cutoff)值为2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4%、83.1%、48.1%、89.4%;预测胰腺坏死的AUC值为0.711(95%CI0.612~0.797),cutoff值为2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46.7%、35.5%、89.7%;预测器官衰竭的AUC值为0.777(95% CI0.683 ~0.854),cutoff值为2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51.4%、43.5%、94.9%;预测患者病死的AUC值为0.808(95% CI 0.718 ~0.880),cutoff值为3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67.4%、25.6%、96.8%.BISAP评分与其他评分系统预测SAP各预后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与其他传统的评分系统相同,但其只有5项指标,且均可在入院24h内采集,可以早期、简便地预测SAP,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PANC3、SIRSS、HAPS、Ranson’s、CTSI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为AP诊治、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1例AP患者临床资料,计算PANC3、SIRSS、HAPS、Ranson’s、CTSI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评分对SAP、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MAP组、MSAP组及SAP组5种评分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AP组分值显著高于MAP组及MSAP组;PANC3、SIRSS、HAPS、Ranson’s、CTSI评分与AP病情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HAPS评分与SAP无相关性(P0.05),HAPS评分预测MAP的准确度为90.5%。对预测SAP方面,PANC3评分AUC值、约登指数、敏感度高于其他评分。在预测AP局部并发症方面,CTSI评分AUC值、约登指数、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其他评分。在预测AP全身并发症和死亡方面,Ranson’s评分AUC值、约登指数均高于其他评分。在评估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死亡的发生率方面,PANC3≥2分、SIRSS≥2分、Ranson’s≥3分、CTSI≥4分组所占例数均显著高于PANC32分、SIRSS2分、Ranson’s3分、CTSI4分组。结论 Ranson’s评分对预测AP全身并发症和死亡率的诊断价值及准确度高于其他评分,在预测AP局部并发症中CTSI评分诊断价值有显著优势,PANC3评分对预测SAP诊断价值优于其他评分,HAPS对评价MAP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3):660-66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载脂蛋白A-Ⅰ(ApoA-Ⅰ)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60例AP患者。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AP) 250例,中度重型急性胰腺炎(MSAP) 166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 44例。收集AP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入院24 h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血清TG、血清TC、HDL-C、LDL-C,载脂蛋白包括ApoA-Ⅰ及ApoB]、系统评分(Ranson、BISAP、MCTSI评分)。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用于评价数据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于评价指标的诊断效能,MedCalc软件检验其效能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NLR、ApoA-Ⅰ水平在不同严重程度A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24、F=40.277,P值均0.001)。入院时NLR与亚特兰大分级、Ranson评分、MCTSI评分和BISAP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0、0.129、0.260、0.122,P值均0.05); ApoA-Ⅰ水平与亚特兰大分级、Ranson评分、MCTSI评分和BISAP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8、-0.220、-0.297、-0.251,P值均0.05)。NLR是非M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4,95%CI:1.070~1.140,P 0.001],ApoA-Ⅰ是非MAP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38,95%CI:0.070~0.264,P 0.001); NLR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3,95%CI:1.107~1.222,P 0.001),ApoA-Ⅰ是SAP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13,95%CI:0.003~0.056,P 0.001)。NLR预测非MAP的AUC=0.700,95%CI:0.656~0.742,P 0.001; ApoA-Ⅰ预测非MAP的AUC=0.684,95%CI:0.640~0.726,P 0.001,联合预测非MAP的AUC=0.748,95%CI:0.706~0.787,P 0.001。两指标联合对非MAP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Z值分别为3.439、2.462,P值均0.05)。NLR预测SAP的AUC=0.752,95%CI:0.710~0.791,P 0.001; ApoA-Ⅰ预测SAP的AUC=0.797,95%CI:0.757~0.833,P 0.001,联合预测SAP的AUC=0.857,95%CI:0.822~0.888,P 0.001。两指标联合对SAP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Z值分别为3.171、2.630,P值均0.05)。结论入院早期NLR联合Apo A-Ⅰ可作为预测AP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动态变化对病情判断的价值以及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336例AP患者分为轻症AP(MAP)组26例和重症AP(SAP)组10例,评定APACHEⅡ评分;对照组10例,均为健康志愿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①入院第1天2患者组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后MAP组逐渐下降,第7天降至正常;SAP组则持续升高,第3天达峰值;第3、7、14天明显高于MAP组(P〈0.05)。②SAP组的TNF-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MAP组,血清TNF-α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37,P〈0.01)。[结论]AP患者血清TNF-α水平变化与APACHEⅡ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TNF-α水平变化与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入院第3天的TNF-α水平可作为AP病情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测定TNF-α水平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联合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水平(BISAPG)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AP的患者264例,其中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患者96例,非重症急性胰腺炎(NSAP)168例。收集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实验室数据、BISAP评分和入院24小时内FB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AP发生的危险因素。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BISAP评分和FBG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BISAP评分、FBG及BISAPG评分对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用校准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分别评估BISAPG评分拟合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SAP组Alb、A/G、RBC值均小于NSAP组,FBG、WBC、AMY、LIPA、PCT、CRP及BISAP评分均大于NSAP组(P<0.05),两组在TG、BMI指数、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ISAP评分及入院24小时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重新评价BISAP、APACHEⅡ、CTSI等评分体系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新分类内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评价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36例AP患者临床资料及入院BISAP、CTSI、APACHEⅡ、SIRS、Glasgow、Ranson评分,评估各评分体系与新分类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分析各评分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准确性,并评价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 (1)136例AP患者中,轻度急性胰腺炎组50例(36.8%),中度重症胰腺炎组61例(44.9%),重症胰腺炎组25例(18.4%)。(2)BISAP、APACHEⅡ、CTSI评分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P0.05)。(3)BISAP、APACHEⅡ和CTSI评分对新分类中SAP预测准确性AUC值分别为0.904、0.942和0.823,最佳预测值分别为3分(敏感度84%,特异度86.5%,阳性似然比6.216,阴性似然比0.185)、10分(敏感度96%,特异度86.5%,阳性似然比7.104,阴性似然比0.046)和4分(敏感度96%,特异度56.8%,阳性似然比2.220,阴性似然比0.070)。(4)BISAP评分与疾病复发相关(P0.05)。结论 BISAP、APACHEⅡ、CTSI评分与新分类相关性较好,其中BISAP、APACHEⅡ评分对SAP的预测最为准确,BISAP≥3分或APACHEⅡ≥10分提示SA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ApoB/ApoA1预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AP患者130例。依据亚特兰大标准将患者分为MAP组(n=63)、MASP组(n=33)和SAP组(n=34)。比较三组患者血钙(Ca)、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ApoB/ApoA1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患者ApoB/ApoA1与Ca、CRP、BUN的相关性;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ApoB/ApoA1预测AP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SAP组患者ApoB/ApoA1、CRP、BUN高于MSAP组及MAP组,但SAP组的Ca水平明显低于MSAP组及MAP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poB/ApoA1与CRP、BUN、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呈正相关,与Ca呈负相关。MSAP组及SAP组治疗前、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4 d ApoB/ApoA1均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B/ApoA1可在早期评估A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观察血浆内毒素及其诱生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AP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联合应用Ranson标准、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系统将17例确诊为AP的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13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例,并于入院后第1、2、3、4、5天连续监测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 SAP组患者内毒素水平于入院后第2天起较MAP组显著升高,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于入院后第1天和入院后第5天较MAP组显著升高(P < 0.05).AP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于入院后第4天起与血清TNF-α水平呈直线正相关,AP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自第2天起与IL-1β水平呈直线正相关.结论内毒素及其诱生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与AP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因此这些指标在判断MAP和SAP以及衡量AP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酶联合Ranson或BISAP评分系统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14例,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202)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112)。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血清脂肪酶检测、Ranson评分、BISAP评分、脂肪酶联合Ranson或BISAP评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评估方法间曲线下面积(AUC)、约登指数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SAP患者的血清脂肪酶水平、Ranson评分值、BISAP评分值均显著高于MAP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89、11.89、5.12,P值分别为0.003、0.007、0.037)。预测器官功能衰竭、胰腺坏死和病死率的AUC中,脂肪酶联合BISAP评分系统均高于BISAP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54、7.11、7.57,P值分别为0.033、0.031、0.030);脂肪酶联合Ranson评分系统均高于Ranson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23、5.78、6.18,P值分别为0.037、0.034、0.032);脂肪酶联合BISAP评分系统均高于脂肪酶联合Ranson评分系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55、8.33、7.66,P值分别为0.005、0.029、0.031)。脂肪酶联合Ranson评分系统预测器官功能衰竭、胰腺坏死和病死率的约登指数均高于Ranson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17、6.89、7.35,P值分别为0.038、0.032、0.027);脂肪酶联合BISAP评分系统的约登指数均高于BISAP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54、7.22、9.57,P值分别为0.030、0.031、0.025),脂肪酶联合BISAP评分系统的约登指数均高于脂肪酶联合Ranson评分系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0.11、10.23、13.24,P值分别为0.020、0.019、0.010)。结论脂肪酶联合Ranson或BISAP评分系统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时较单独采用Ranson评分系统、BISAP评分系统准确性高,其中脂肪酶联合BISAP评分系统敏感性更高,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