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重负,在学习生活中往往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等造成较大影响[1-4].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帮助贫困生正视贫困问题,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自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于2007年3-4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所医学院校2006级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部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广西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广西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在医学院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55名贫困生(男149名,女306名)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结果医学院校贫困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P〈0.01);除躯体化、敌对因子外,贫困生组SCL-90其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组(P〈0.01);贫困生组UPI一、二类学生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组(x^2=14.76,P〈0.01)。结论广西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需学校、社会及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改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掌握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寻找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方法。方法 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115名家庭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统计得出115名家庭贫困大学生9个方面的因子和均分,以及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分析研究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结果 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很高: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男、女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差异。结论 家庭贫困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贫困甚至比学业受挫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还大,应关注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并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新生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贫困大学新生适应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336名贫困大学新生与446名非贫困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贫困大学新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方面心理健康状态好于非贫困大学生新生。结论:贫困大学新生在长期艰苦环境中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习惯,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为社会各界关注.文章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医学院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医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各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女大学生尤其是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女生共763人,并利用SCL-90心理健康状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均为良好,但有个别女生超出常模标准,显示心理不健康。具体来说,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医学院校女生的得分高于非医学院校女生(P<0.05)。结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平均状况良好。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差于非医学院校者。  相似文献   

7.
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孤僻、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文章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团体咨询对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团体咨询改善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为医学院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干预技术。方法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我概念问卷(SCT),采用修补试验设计,对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5名贫困学生进行团体咨询,对比干预前后UPI、SCL-90和SCT等心理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的得分比干预前均有所下降,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PI筛选为第一类的学生比干预前明显减少,总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CT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咨询是提高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经济状况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做好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尊量表(SES)等对146名贫困生和483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1)男、女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各项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在状态焦虑项目上得分低于男生(P0.05)。(2)不同经济状况女大学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3项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女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得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均低于非贫困女大学生(P0.05),而贫困女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得分高于非贫困女大学生(P0.05)。城乡女大学生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状态焦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社会支持的女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状态焦虑等各项的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社会支持组的女大学生各项的得分均优于低社会支持组。(4)分别以女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社会支持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社会支持与状态焦虑呈负相关(P=0.000)[结论]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对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高等医学院校干部队伍建设实际,通过对处级干部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调查,探讨其优秀面和不足之处,为高等医学院校公开选拔中层领导干部进行心理评估提供比较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和访谈法,对高等医学院校168名处级领导干部进行调查和测量分析。结果:高等医学院校处级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明显高于全国常模,人格特征表现为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世故性等方面,与全国常模比较具有显著性(P〈0.01)的差异。但果断性、创造性并不突出。男性更内向独立、自信现实,女性更外向、乐群、敏感。结论:高等医学院校处级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总体表现良好,在结构上也呈现出较为平衡协调的状态,但也表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学专科层次的贫困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更好地在医学院校里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我概念问卷(SCT),对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85名贫困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心理健康问题组自我概念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概念得分与心理健康得分呈负相关(r值在0.142~0.522之间,P值均<0.01);对SCL-90各因子都有影响的是个人自我,对恐怖有影响的还有社会自我、对偏执有影响的还有社交自我。结论是否持有适宜的自我概念对贫困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影响,培养积极自我概念有利于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部分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较为贫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各类高等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采用SCL-90对419名家庭贫困大学生和419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庭贫困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方面可能存在问题的人数和百分比高于非贫困大学生群体,其心理问题检出率均超过7%,人际关系敏感因素的检出率超过15%.结论安徽省部分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应为该群体提供包括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在内的各方面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从大一至大四心理健康的变化趋势,为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东莞某高校2018级403名贫困大学生和3 559名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纵向追踪,2018—2021年每年10月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升,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均降低(F值分别为106.60,96.37,P值均<0.01)。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贫困男大学生差异逐渐缩小,大一至大二贫困女生的总均分、阳性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均分均高于男生(t=-3.97~-2.21,P值均<0.05);但从大三开始,贫困女大学生与贫困男大学生的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大多数因子均分以及各心理症状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年来,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及大多数因子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症状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4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方式与学习成绩三者的关系。方法以吉酋大学312名贫困大学生为研究组,相对应的328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测评。结果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远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多使用消极的应付方式;贫困大学生不同的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结论应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求积极的应付方式,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及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及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对西安某高校部分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防御机制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结论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和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高校应注意帮助贫困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自主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维护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很多高校把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全方位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野、新思路和新局面,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视角。在信息复杂交融的现代社会环境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激增,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为避免贫困生因心理问题走入人生误区,高校必须对这一群体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和措施,从指导思想、教育模式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积极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这项综合性和系统性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坚持以学生为本和情感渗透原则,秉承科学发展观理念为高校贫困大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心理委员制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切实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团组织中增设心理委员,扩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加大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探索。现将温州医学院在此方面的探索经验介绍如下。1心理委员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组织和实施1.1明确心理委员的职责学生心理委员的任职要求:一要关心同学,关心集体,理解和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及人格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测查表(PH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青海省西宁市的60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集体测查。结果青海省贫困大学生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P<0.01);PHI因子分在抑郁、焦虑、脱离现实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P<0.01);贫困大学生EPQ测评结果同非贫困生比较结果显示,在神经质、精神质和自我掩饰3个人格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低于非贫困生,其人格特征等因素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SCL-90自评量表对562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进行测查,并与全国常模和本省贫困大学生进行对比。结果调查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均分(1.85±0.53)低于全国常模(1.44±0.42),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本省贫困大学生(1.84±0.52)无差异(P〈0.05)。结论高校应高度重视和加强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150名大学生,利用调查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126名(10.97%)大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等症状。不同性别、学习压力、失恋经历和上网时间的人群,其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