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研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Pers.) Burtt.et Smith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艳山姜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ryophyllene oxide(1)、α-tocopherol(2)、cassipourol(3)、2′,3′-dihydroxy propylpentadecanoate(4)、trans-cinnamic acid(5)、indole-3-aldehyde(6)、5,7-methoxyflavanone(7)、alpinetin(8)、dihydroflavokawin B(9)、2′-hydroxy-4′,6′-dimethoxychalcone(10)。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怡悦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2,(5)
艳山姜(Alpinia speciosa)为姜科植物,用50%热甲醇提取艳山姜叶(产于日本冲绳及中国广东省),浓缩干燥后用于实验。探讨了2种提取物的抗氧化(SOD样作用、清除过氧化氢及DPPH自由基作用)、抗炎及抗过敏(抑制氨基己糖苷酶释放、血小板聚集及磷脂酶A_2作用)以及皮肤抗衰老作用(MMP-1抑制作用、促进胶原合成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
[目的]对壮药姜叶三七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运用了化学成分预试验、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果]姜叶三七可能含有黄酮类、皂苷、酚类、蒽醌类、植物甾醇、三萜、氨基酸、糖类、有机酸及挥发油等化学成分;薄层色谱鉴别显示,供试品与对照药材在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姜叶三七不同提取部位在311 nm、326 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结论]该结果可为壮药姜叶三七活性成分的筛选和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 K.Schum是分布于西亚及巴西东北部的芳香植物,其挥发油(EOAZ)具有松弛肠肌和抗痉挛活性。作者研究了EOAZ对麻醉的或清醒大鼠的 相似文献
6.
艳山姜全果及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艳山姜全果及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分别得到不同样品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标准图谱对照确定化合物成分,经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从艳山姜全果、果皮、种子团挥发油分别鉴定了66、67和55个化合物,占其各自总量的95.52%、95.83%、99.86%.结论:艳山姜全果及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资源的研究开发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艳山姜果实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研究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艳山姜果实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考察提取药液比、浸泡时间、蒸馏时间、药材粉碎度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艳山姜果实挥发油的成分,通过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以得油率为指标,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水;浸泡0.5h,过24目筛,蒸馏提取5h,挥发油的得率为。共分离出29个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有α-松油烯(24.894%)、1,8-萜二烯(15.527%)、α-蒎烯(6.982%)。结论:优选的艳山姜果实挥发油提取工艺稳定合理,挥发油的提取效果最佳,通过GC-MS测得艳山姜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α-松油烯(24.894%)、1,8-萜二烯(15.527%)、α-蒎烯(6.982%)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9,(10):35-38
目的:对贵州艳山姜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为艳山姜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源鉴定、性状鉴别对艳山姜的来源、性状进行鉴别;采用石蜡切片和粉末制片法研究观察艳山姜的显微结构。结果:艳山姜的果皮表面黄棕色,有十数条隆起的纵棱,种子团较疏松,易散落;显微结构清晰,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油细胞散生于色素层细胞间;粉末显微可见石细胞、螺纹导管、非腺毛、薄壁细胞、胚乳细胞和草酸钙方晶等。结论:艳山姜原植物形态特征明显,性状特征及显微构造显著,其生药学研究可为艳山姜的质量标准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贵州艳山姜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为艳山姜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源鉴定、性状鉴别对艳山姜的来源、性状进行鉴别;采用石蜡切片和粉末制片法研究观察艳山姜的显微结构。结果:艳山姜的果皮表面黄棕色,有十数条隆起的纵棱,种子团较疏松,易散落;显微结构清晰,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油细胞散生于色素层细胞间;粉末显微可见石细胞、螺纹导管、非腺毛、薄壁细胞、胚乳细胞和草酸钙方晶等。结论:艳山姜原植物形态特征明显,性状特征及显微构造显著,其生药学研究可为艳山姜的质量标准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沉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研究山沉香Syringa pinnatifolia干燥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RP-HPLC等色谱技术对山沉香干燥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山沉香干燥茎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开环异落叶松脂醇(1)、(8R,8'R,9R)-3,3',9-三甲氧基-4,4'-二羟基-9,9'-环氧木脂素(2)、(8R,8'R,9S)-3,3',9-三甲氧基-4,4'-二羟基-9,9'-环氧木脂素(3)、左旋松脂醇(4)、(8R,8'R,9'S)-3,3',9 '-三甲氧基-4,4 '-二羟基-9,9'-环氧木脂素(5)、(8R,8'R,9'R)-3,3',9'-三甲氧基-4,4'-二羟基-9,9'-环氧木脂素(6)、(9S)-9-O-methylcubebin (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菲律宾胡椒素Ⅵ (9)、蛇菰宁(10)、落叶松萘酮(11).结论 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12.
山莴苣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研究山莴苣Lactuca indic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 ,化学及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 13个化合物 ,经理化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 :正二十六醇 (1) ,β-香树脂醇 (2 ) ,对羟甲基苯甲酸 (3) ,β-谷甾醇 (4) ,木犀草素 (5 ) ,齐墩果酸 (6 ) ,α-香树脂醇 (7) ,芹菜素 (8) ,胡萝卜苷 (9) ,槲皮素 (10 ) ,槲皮素-3-O-葡萄糖苷 (11) ,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 (12 ) ,芹菜素-7-O-葡萄糖苷 (13)。结论 :其中化合物 (1) ,(3) ,(6 ) ,(12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山海螺是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以根入药,有消肿、解毒、排脓、催乳、抗疲劳等功效。为了开发山海螺的药用价值,笔者对山海螺的化学成分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山海螺干燥根中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和物理常数测定为蒲公英萜酮()、蒲公英萜醇()、α-菠甾醇()、顺丁烯二酸()、二十六烷酸甲酯(a)、正二十九烷(b)、二十四碳酸二十一烷醇酯(a)、四十四烷酸甲酯(b)、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a)、△7-豆甾烯醇-β-D-葡萄糖苷(b)、豆甾醇-β-D-葡萄糖苷(c)。其中a、b、a、b、a、b为首次从该植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质谱、核磁等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 分别是:6,7-二甲氧基香豆素(1),l-洋蜡梅碱(2),小檗碱(3),槲皮素(4),山柰酚(5),对羟基苯甲酸(6),香草酸(7),异东莨菪素(8)。结论 化合物2~3,6~8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山绿茶叶片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质谱和NMR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山绿茶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4,28-二酸(1)、3β,19α-二羟基齐敦果-12-烯-24,28-二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2)、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4,28-二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3)、2-咖啡酰氧甲基-3-羟基-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4)、芦丁(5)、北美圣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2E)-2-甲基-2-丁烯-1,4-二醇-4-O-β-D-(6″-O-咖啡酰基)-吡喃葡萄糖苷(9)、1-O-咖啡酰基-(2E)-2-甲基-2-丁烯-1,4-二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4、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山矾Symplocos caud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山矾根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5个木脂素苷:(7R,8S)-二氢脱氧二松柏醇4-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醇9'-O-β-D-吡哺葡萄糖苷(Ⅲ)、橙皮素B(Ⅳ)、(+)-落叶松脂素-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还有1个三萜,2个甾醇和1个芳香苷:白桦脂酸(Ⅵ)、△7-豆甾烯醇(Ⅶ)、菠甾醇(Ⅷ)和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呋哺芹糖基-(1→6)-O-β-D吡哺葡萄糖苷(Ⅸ).结论 除化合物Ⅰ和Ⅸ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山矾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