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带瓣心包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自体带瓣心包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手术,术中采用带心包瓣的自体心包片扩大右心室流出道,直径大小按体重和年龄而定,用一块“Δ↓”形的心包片作为右心室流出道的瓣膜,其长短为肺动脉瓣口至右心室切口的最低点。术后随访15例,随访时间3~24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瓣膜的远端、近端和瓣膜水平的流出道直径和压差的大小。结果 术后无死亡患者,出院前复查,5例有轻度肺动脉瓣反流;经24个月复查,9例患者重建的肺动脉(瓣膜水平)直径增加1.0~2.5mm,4例无变化,2例减小1.0~1.5mm,3例失随访;随访中无需再次手术患者。结论 采用自体带瓣心包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不需长期抗凝,操作容易、简便,随着时间推移组织能生长,再次手术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2.
自体心包跨环补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技术在右心室流出道(RVOT)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 5例肺动脉发育较差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在行心室矫治和RVOT重建术中 ,按跨环补片手术方法 ,13例为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组 (试验组 ) ;12例同期行常用的心包带瓣或不带瓣跨环补片组 (对照组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主要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两组无手术死亡和再手术病例。术毕测右心室与左心室收缩压比值及右房压力 ,术后观察多巴胺用量及肺动脉瓣反流等指标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技术重建RVOT ,可取得满意的防止肺动脉瓣反流的早期手术疗效。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易于掌握 ,可作为RVOT重建术的很好补充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但瓣膜功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同种带瓣大动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自行采集和冷冻保存的同种带瓣大动脉(VHC)完成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流出道的重建,并观察其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用VHC材料治疗先天性心脏病95例,90例手术根治,5例行VHC右心室流出道与肺动脉连接姑息手术。结果:院内死亡13例,术后随访68例,死亡2例,均为感染,66例长期生存者中25例胸部X线片示VHC有钙化,多淡主动脉材料,仅5例有轻中度压力阶差(35-60mmHg)。结论:VHC可广泛用于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程序降温,超低温保存和两步化冻是VHC使用质量的保证,VHC的长期通畅比合成管道好,随植入时间延长钙化率增加,肺动脉VHC优于主动脉,有肺动脉高压者宜尽早手术,为了预防VHC植入后感染,应重视,改善其收集和保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多中心临床试验采用佰仁思(BalMedic)肺动脉带瓣管道(以下简称带瓣管道)作为右心室流出道重建的临床试用情况和随访结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多中心的5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者)采用佰仁思肺动脉带瓣管道,男23例,女27例;年龄6个月~ 39岁,平均(4.90 ±7.63)岁;体质量4.50 ~ 65.00 kg,平均(16.20±13.69) kg.病种包括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22例,纠正型大动脉错位伴肺动脉狭窄10例,永存动脉干7例,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狭窄4例,法洛四联症3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伴肺动脉狭窄2例,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各1例.取相应大小的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与肺动脉的连接.患儿(者)术后1个月、3~6个月和≥12个月,接受心脏超声复查,并填写随访表.结果 患儿(者)手术无死亡.术后随访≥12个月者中3例失访,1例死亡.肺动脉瓣环无狭窄率91.1%,中度反流率16.0%,右心室流出道无狭窄率95.6%,主肺动脉无狭窄率80.O%,左、右肺动脉无狭窄率73.3%.结论 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佰仁思(BalMedic)肺动脉带瓣管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中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5.
2001年12月至2003年10月,我们对63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病儿分别应用自体带蒂带瓣心包片、带自体心包单瓣的人工补片和单纯自体心包片进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并随访2年.现就自体带蒂带瓣心包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在纠治过程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重建困难的处理方法和其适应证、手术方法、应用中的注意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9±2.0)岁;体重(12.2±6.0)kg。所有患者在纠治过程中RVOT重建困难,分别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肺动脉从根部切断与主动脉交叉后吻合于右心室切口;(2)肺动脉从根部切断直接下拉吻合于右心室切口;(3)肺动脉切断后远心端与右心室切口间的后壁用左心耳或右心耳做后壁,人工补片做前壁,重建RVOT;(4)肺动脉与右心室切口间用自体心包做成的心包卷管道连接。结果无手术死亡,无Ⅲ°房室传导阻滞。10例患者因尿少行腹膜透析治疗,心脏压塞和/或胸腔出血开胸止血4例。所有患者随访0.5~3.0年复查:应用肺动脉从根部切断与主动脉交叉后吻合于右心室切口和肺动脉从根部切断直接下拉吻合于右心室切口两种方法的7例患者中肺动脉血流速度加快3例,2.5~3.0 m/s;残留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5例;中至重度肺动脉反流6例,其中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2例,残留中度肺动脉高压4例。结论以上4种RVOT重建方法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RVOT重建中应用得当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前2种方法有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的可能性;肺动脉瓣反流与术后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梗阻有关。 相似文献
7.
双补片在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狭窄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21例合并肺动脉分支狭窄的法洛四联症(TOF)病儿,采用双补片进行了右心室流出道重建,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牛颈静脉带瓣补片应用于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牛颈静脉带瓣补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18例;年龄5个月~33(6.2±8.9)岁,其中34例<1岁;体重(27.5±24.0)kg。术前临床诊断为法洛四联症38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22例。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完全修复术,有4例因为侧枝循环较多,术前采取介入侧枝封堵。全组患者肺动脉瓣瓣环直径均小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均采取跨瓣环补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时间18~26(21.2±4.6)个月。结果手术无死亡,也无因流出道严重狭窄和严重肺动脉瓣反流需再次手术者。有3例患者术后早期因为侧枝循环较多,拔除气管内插管后出现肺水肿,再次气管内插管;4例患者因出血需二次开胸止血,其他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体外循环时间(84.0±22.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0±12.0)min。术后即刻右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18.0±4.5)mm Hg,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为(19.2±5.4)mm H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肺动脉瓣反流程度:轻微反流32例(1+),轻度反流28例(2+);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反流程度:轻微28例(1+),轻度27例(2+),中度5例(3+);两者反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牛颈静脉带瓣补片及瓣叶组织均未见钙化,瓣叶活动良好。无牛颈静脉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结论对法洛四联症和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的患者,牛颈静脉带瓣补片是右心室流出道跨瓣环重建的一种良好材料,无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右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没有明显增加,肺动脉瓣抗反流性能良好;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跨瓣环补片重建右室流出的方法对52例小儿法乐四联症进行手术治疗,并随访47例生存者,发现术后近,远期右室流出道无梗阻发生。大部分患者术后一年肺动脉瓣在有定程度关闭不全,但随生存时间延长肺动脉瓣返流不断好转,为此,作者对跨越瓣环补片重建右室流出道的适应证,补片材料选择及肺动脉瓣加宽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强调跨越瓣环补片应正确掌握适应证,补片材料以自体心包为优选。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3岁。常规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右心室内有占位病变3d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6级收缩期杂音,余心肺未见异常。我院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右心室流出道内有大小约30mm×25mm球形物,有蒂,可随心脏搏动而摆动(图1),心脏其余结构未见异常。术前临床诊断:右心室流出道包块(黏液瘤),病史中无肺循环栓塞表现。图1术前超声心动图图2术中切下的讨论心脏血管瘤的发生率约占心脏肿瘤的0.8%[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1]。血管瘤可发生于心脏的任何部分,其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小的肿瘤可无症状,大的肿瘤往往因为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surgical balloon valvuloplasty,SBV)进行右心室减压联合个体化分流手术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SBV治疗的91例PA/IV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57.1%)、女39例(42.9%),中位年龄3个月(1 d,24个月),中位体重4.1(2.5,12.0)kg。结果所有患者均行SBV,其中62例患者同期行其他外科手术,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结扎术33例;PDA结扎术+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23例;PDA结扎术+双向格林手术6例。没有早期死亡。中位随访时间8.8(2.5,13.4)年,4例(4.4%)失访。随访患者中,7例(8.0%)患者死亡,1例(1.1%)患者因肺动脉瓣狭窄再次行SBV。在随访中,5例(5.7%)行一个半心室矫治术,2例(2.3%)行Fontan手术;平均三尖瓣Z值为?1.7±1.5,较术前明显增加(t=5.587,P<0.001)。结论通过SBV联合个体化分流手术策略治疗PA/IVS是安全、有效的,大多数患儿可达到双心室矫治,避免单心室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同种带瓣大动脉在重建右室流出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自行采集和冷冻保存的同种带瓣大动脉(VHC)为50例复杂先心病病儿重建右室流出道,观察其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本组50例,年龄14个月~16岁(5.9±3.2岁)。包括17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7例右室双出口、5例永存动脉干和21例法乐四联症。主动脉VHC应用于42例(裁剪成2瓣VHC4例),肺动脉VHC应用于2例,单瓣肺动脉作为补片扩大RVOT5例,同种无名动脉架桥于RVOT1例。结果:术后住院死亡7例。35例随访1个月~7年,晚期死亡2例,均为感染。1例II型PTA病儿术后3年半发生心内膜炎,手术清除VHC瓣膜处赘生物,仍存活。33例长期生存者中5例X线胸片示VHC有钙化,均为主动脉材料,仅1例有轻度压力阶差。结论:VHC可广泛应用于复杂先心病。VHC的长期通畅比合成管道好,肺动脉VHC优于主动脉VHC。为预防植入后VHC的感染,应重视和改进VHC的收集、保存和应用过程中的预防感染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瓣膜反流及右心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2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3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1例;患儿手术时14d~14.50岁(47.90±53.84)个月,均采用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评估其吻合口及肺动脉发育情况、肺动脉与三尖瓣反流及其与随访时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右心室应变等指标评估右心功能。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27例(27/31,87.1%),随访时间4~129(35.97±28.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根治术后元吻合口再狭窄,姑息术后吻合口相对狭窄4例。吻合口及左、右肺动脉的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后早期;肺动脉反流及i尖瓣反流加重,但肺动脉反流量与随访时间无相关关系。远期右心功能整体良好。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肺动脉下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效果良好,吻合口及肺动脉分支可生长发育,术后中远期右心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66年已有报道用同种异体带瓣管道(valved homograft conduit,VHC)连接右心室(RV)到肺动脉(PA),为复杂心脏畸形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法。但因VHC来源、保存方法及管道早期梗阻等问题,曾被放弃使用。而带异种瓣的人工血管虽来源丰富、尺寸齐全而被广泛应用,但其长期效果不理想。此后,欧洲采用抗生素,营养液保存VHC。自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开始采用低温保存技术,基本解决了VHC保存等问题,不断改善VHC的耐久性(durabili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采用自体肺动脉和外管道连接右心室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以选择更佳的手术方案。方法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我院共收治23例永存动脉干患者,手术年龄为1.5~63.3月龄。根据右心室切口与肺动脉连接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组Ⅰ:18例,采用自体肺动脉连接右心室;组Ⅱ:5例,采用外管道连接右心室至肺动脉。3例合并主动脉弓中断。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早期生存情况、术后生存时间、再手术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或团体t检验分析患者远期肺动脉生长情况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术后随访17例,随访时间2.14±1.97年(32.00d~6.95年),随访中无死亡。总生存率为91.30%(21/Z3),生存时间的95%可信区间为5.55~7.15年。1例因术后右室流出道梗阻(RVOTO)再次手术。组Ⅰ生存率为94.44%(17/18),组Ⅱ为80.00%(4/5)。术后组Ⅰ主肺动脉与右心室吻合口直径早期为1.01±0.26cm,远期为1.32±0.45cm(P=0.019);组Ⅱ术后主肺动脉与右心室吻合口直径早期为1.46±0.77cm,远期1.26±0.21cm(P=0.581);两组吻合口、左右肺动脉开口处血流速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近远期左、右肺动脉开口直径均大于组Ⅰ。组Ⅰ早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62.82%,远期为69.87%(P=0.026);组Ⅱ早期LVEF为58.17%,远期为64.00%(P=0.029),两组患者术后远期心功能均较术后近期明显改善。无因动脉干瓣膜反流而再手术者。结论永存动脉干手术成功率高,术后生存率及随访结果满意。采用自体肺动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使吻合口具有生长性,术后肺动脉及分叉处梗阻率低,术后心功能良好。术后早期死亡与合并主动脉弓中断及动脉干瓣膜反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合并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表面患者行右心室双通道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我中心连续收治6例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合并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表面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0.8~12.0岁,平均年龄5.5岁。法洛四联症2例,右心室双出口4例。手术在保留原来右心室肺动脉出口的同时,采用自体心包片或国产牛心包片建立右心室的第2个出口。结果围术期无死亡患者,术后右心室与肺动脉压差为24.17±6.18mmHg。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2个出口均有血液,未见流出道阻塞。随访6例,随访时间3个月~1年,其中4例患者心前区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2例闻及3/6级杂音。超声心动图提示:所建的右心室通道通畅,右心室与肺动脉间的压差(24.67±5.32mmHg)与术后早期比较变化不大,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结论右心室双通道术可在保护横跨右心室流出道表面冠状动脉的情况下疏通右心室流出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国产牛颈静脉带瓣BalMedic管道与同种异体带瓣管道(Homograft)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使用Homograft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患者10例,使用BalMedic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患者14例.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测移植管道内径、远端吻合口压差、新建肺动脉瓣跨瓣压差、有无血栓形成或瘤样扩张及肺动脉瓣反流程度.结果 Homograft组9例治愈出院,1例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与管道明确相关;BalMedic管道组13例治愈出院,1例于术后第2天因心力衰竭死亡.两组肺动脉瓣及远端吻合口均未见明显狭窄(压差< 2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血栓形成,且未见瘤样扩张.Homograft组肺动脉瓣轻度反流2例,中度1例;BalMedic管道组轻度反流4例,无中、重度反流.结论 对于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两种管道可获相同治疗效果.鉴于BalMedic管道方便获取、易于保存及更加匹配等特点,将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经右心房切口、三尖瓣口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的经验。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21例右室双腔心、单纯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及法洛四联症患者[(14例右室双腔心、4例单纯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和3例法洛四联症,流出道压差为(52.56±17.31)mm Hg],经右心房切口、三尖瓣口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切除异常纤维环和增生肥厚肌束,疏通右心室流出道,对并发肺动脉瓣或瓣下狭窄的患者,再经肺动脉根部切口协助显露,同时矫正其他并发畸形。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心功能均恢复满意,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效果满意,压差<20 mm Hg,7例术后有轻度收缩期杂音。术后随访至6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体力活动完全恢复;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无明显右心室流出道室壁肥厚增生和再梗阻,右心室流出道压差进一步缩小或消失。结论经右心房切口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适用于右室双腔心、单纯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及部分法洛四联症患者,可避免直接切开右室壁引起的心肌、冠状动脉损伤,减轻了术后瘢痕纤维增生,有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对16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同种带瓣大动脉(VHC)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结果术后8~42h拔除气管插管,ICU滞留时间3~80d,除20例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均为Ⅰ级。随访3个月至10年,仅1例因。VHC感染死亡,其余心功能良好。表明术后对呼吸、循环、泌尿和神经系统的严密监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对16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同种带瓣大动脉(VHC)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结果 术后8~42 h拔除气管插管,ICU滞留时间3~80 d,除20例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均为I级.随访3个月至10年,仅1例因VHC感染死亡,其余心功能良好.表明术后对呼吸、循环、泌尿和神经系统的严密监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