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加味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法:将诊断为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加味逍遥散干预和常规干预。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味逍遥散可有效干预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周锡芳  单守勤  薛蓓蕾  朱立红 《中医杂志》2012,53(20):1781-1784
亚健康已经成为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医学问题,现代医学对亚健康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中医心理疗法重视整体观念,注重治疗的个体差异性,重视患者自我调节,运用中医情志疗法、中医认知疗法和中医行为疗法等干预亚健康状态取得明显的效果.但应看到中医心理疗法对干预亚健康状态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运用多学科、多方法深化中医心理疗法干预亚健康效果的实证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加味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法]将诊断为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加味逍遥散干预和常规干预。[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标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味逍遥散可有效干预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7,(3):212-214
目的 :观察督脉灸疗(督灸)对改善阳虚型亚健康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1月选取亚健康者30例,采用督灸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亚健康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本组干预后获得临床痊愈2例,显效11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6.7%。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疗法对改善阳虚型亚健康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肝气郁结型亚健康状态干预效果的四诊数字化评价.方法:选择肝气郁结型亚健康状态人群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四诊合参辅助诊疗系统采集四诊信息,并运用中医养生气功八段锦对其进行3个月的干预治疗,干预后再次采集信息,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按照评分标准计算,干预前后症状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同样也有显著差异(P<0.05);脉诊指下感觉柔和,趋于平变,脉图也趋于平变.结论:四诊数字化评价可以应用于亚健康干预研究中,以此为基础,根据各型亚健康状态的特点,进一步制定和规范干预方法和检测手段,为大范围的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疗法对睡眠障碍为主的亚健康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析系统(PSQI)对纳入的亚健康状态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测评,PSQI达12分以上者随机分为两组,耳穴贴压法进行干预,疗程为4周.与对照组比较探讨耳穴贴压疗法对睡眠障碍的干预作用.结果:干预4周后,耳穴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PSQI总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0.001),表明睡眠质量有显著提高,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贴压疗法对睡眠障碍为主的亚健康状态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针推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并发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及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并发亚健康状态患者61例,分为单纯性肥胖症组32例和并发肥胖症组29例.两组均采用采用手法(腹推与躯体穴位相结合推拿手法)与针灸(针刺穴位、拔罐、ATP照射)治疗61例,观察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肥胖指标的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单纯性肥胖症组及并发亚健康状态组患者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针推疗法对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及肝郁脾虚型肥胖症并发亚健康状态患者均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具有减肥和治疗亚健康状态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8.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认识及其干预评价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临床包括疾病的潜伏期和恢复期、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轻度精神失调但尚未到精神病程度的状态.中医对其机理的认识归结于正虚、邪实、脏腑气血阴阳失和及痰饮瘀血等病理因素.中医药临床针对亚健康的干预研究要基于有限性目标,目标主要有三点:改善体质,调摄精神,提高生活质量.其疗效的评价以量表学方法为宜.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总的原则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可以采用药物干预和非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肝气郁结型亚健康状态干预效果的四诊客观化评价。方法:选择肝气郁结型亚健康状态人群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四诊合参辅助诊疗系统采集四诊信息,并运用中医养生气功八段锦对其进行3个月的干预,干预后再次采集信息,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按照评分标准计算,干预前后症状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同样也有显著差异(P<0.05);脉诊指下感觉柔和,趋于平变,脉图也趋于平变。结论:四诊客观化评价可以应用于亚健康干预研究中,以此为基础,根据各型亚健康状态的特点,进一步制定和规范干预方法和检测手段,为大范围的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中医药膳理论的高血压前期亚健康状态干预的探讨,认为中医药膳疗法是中医药干预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简便易行、价格低廉、无副作用的优点成为干预高血压前期亚健康状态的最佳选择,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在干预亚健康状态方面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亚健康状态是先天禀赋、社会、心理、自然等诸因素综合作用于人体而致,故中医药从整体出发,通过药物、针灸、推拿按摩、食疗、情志等多种疗法的综合运用,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治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情志因素是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亚健康状态形成后又表现为情志方面的异常,运用中医诊疗方法调节情志活动干预亚健康状态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医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形神合一”的,形神受损是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病机,形神同治原则是干预亚健康状态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观察掀针疗法对小儿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调治作用。方法 70例脾虚型亚健康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2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性干预措施,观察组另给予掀针疗法。治疗4周。观察2组疗效、主次症状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3%(33/35),高于对照组82.8%(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评分(6.54±2.59)分,次症评分(5.54±2.21)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掀针疗法调治小儿脾虚型亚健康状态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艾灸疗法是治疗亚健康重要的保守方法之一,其操作简便、经济安全,临床疗效明确,深受患者欢迎。为了解目前艾灸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近况,文章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从理论、机制研究及临床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亚健康的过程中,论述中医理论对亚健康状态的认知,以及中医理论对亚健康状态的分型,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脾虚型为最常见证型,为研究中医防治亚健康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临床治疗亚健康状态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亚健康的中医干预措施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亚健康状态是许多种证候的综合表现。亚健康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体质筛检、情志疗法、针灸、推拿及食疗等中医手段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针疗法对睡眠障碍为主的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干预作用的疗效研究。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两组的PSQI均下降,两组PSQ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针疗法对睡眠障碍为主的亚健康状态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依据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特色,在亚健康状态研究与防治领域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事实表明多种传统的中医药疗法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整具有显著的效果。中医药干预亚健康必须坚持形神同治、识体辨证、综合防治三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19.
试论人体亚健康状态与干预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人体亚健康状态与干预的对策.方法: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研究健康和病态之外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及干预方法。结果:人体第三状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对人体、对社会将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应及早干预。结论:人体亚健康状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必要的心理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干预,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散对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给予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藿香正气散,通过对胃残留率、小肠推动率、胃泌素、胃动素、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等指标的检测,研究其调节模型动物胃肠功能的机理。结果: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湿困脾胃型亚健康大鼠的一般状态,显著提高模型动物小肠推进率,减少胃残留率,改善其胃肠激素和物质能量代谢水平。结论: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模型动物的胃肠功能,这可能是其防治湿困脾胃型亚健康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