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胰腺内分泌肿瘤临床、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预后指标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陈原稼  梅玫 《胰腺病学》2004,4(3):182-186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PETs)又称胰岛细胞瘤,是一组少见或罕见的肿瘤,年发病率一般不超过2.0新病例/百万人口。根据PETs的临床和病理可将其分为功能性PET和无功能性PET两大类,功能性PET共有十种,即:胃泌素瘤(gastrinomas)又称卓一艾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胰腺内分泌肿瘤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大华  张颖 《胰腺病学》2004,4(1):60-63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PET),也称胰岛细胞瘤,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群肿瘤,临床发病率大约是每年百万分之五,仅占胰腺肿瘤的1%~5%。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较难判定,其病因和分子机制也尚未阐明。近些年来,随着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学技术的应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  相似文献   

3.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主要来源于胃肠胰系统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一细胞系统和肿瘤是以表达细胞类型特异的肽激素和普通标记物(突触囊泡蛋白、铬粒素A)为特征。其特点为:临床上少见;肿瘤通常较小(〈1 cm);生长速度较慢(数月或数年),呈阶段性表达,可能数年无症状;通常在出现症状前即有转移,转移部位多为肝脏和骨,而此时肿瘤的体积通常〉2cm。因此这类肿瘤经常被误诊,诊断过程较复杂,不单单依靠临床,往往需要高端的实验室和扫描手段支持。而GEP-NETs中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和胰腺NET,两者在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不同,需要临床医生重视和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道一例同时分泌VIP和CCK的胰腺内分泌肿瘤,表现为水样泻、低钾血症、高胃酸分泌并导致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报道如下。患者男,58岁,因间断上腹疼、黑便4年,发现肝内囊性占位性变3年,水样泻9个月,于1996年8月14日入院。患者4年来...  相似文献   

5.
一、胰腺内分泌肿瘤简介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PETs)是一类少见的肿瘤,年发病率为4~12 /百万人[1].多数PETs可分泌多种胃肠激素,通常有一种主要激素导致特定的临床综合征[2、3].如胃泌素瘤产生的胃泌素可导致卓-艾综合征;VIP瘤分泌过量的VIP可造成低胃酸,腹泻和低血钾.除胰岛素瘤外其他的PETs多数为恶性,但肿瘤生长缓慢,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PETs)是一类少见肿瘤,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4-5/100万,占胰腺肿瘤的1%-2%,病程缓慢,最终发生转移致死.根据其临床表现,PETs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类.CD10、CD44、CD99、p27、COX2、Ki-67、KIT、CK19、ARH...  相似文献   

7.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承薇  黄志寅  刘瑞 《胃肠病学》2010,15(8):449-451
胰腺内分泌肿瘤(PET)是一类少见的、发展缓慢的、最终为恶性的肿瘤,其临床表现因分泌激素的多样性而呈多种类型。生长抑素受体闪烁成像有助于鉴别CT所发现的胰腺肿瘤是否为PET。血以及肿瘤组织铬粒素A是PET最有价值的共同标记物。检测血和组织相应的胃肠激素水平,可确定PET的具体种类。临床诊断PET时,应注意排除多发性内分泌瘤(MEN-Ⅰ)。  相似文献   

8.
梅玫  陈原稼 《胰腺病学》2007,7(3):196-199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PETs),亦称为胰岛细胞瘤,是一类少见或罕见的肿瘤,美国每年新诊断的PETs病例数大约2000例。PETs是一类在临床、生化、病理等方面颇有特色的肿瘤,绝大多数PETs可分泌多种胃肠激素,但通常有一种主要激素导致特定的临床综合征。根据PETs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功能性PETs和无功能性PETs两大类,其中功能性PETs分为10种。  相似文献   

9.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PET)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PET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胰岛素瘤17例[均有明显的Whipple三联征,术前随机最低血糖(1.72±0.66)mmol/L,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胰岛素水平(68.3±44.53)mIU/L]、胃泌素瘤1例(表现为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痛,血清胃泌素220pg/ml)、胰高血糖素瘤2例(1例表现为典型的迁移性坏死性皮炎,1例首先表现为急性腹痛)、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7例(均以腹部包块就诊)。B超、CT、DSA、术中B超检查发现病灶者分别为15、19、8、17例。行病灶切除17例、胰体尾切除7例、活检3例。结论 PET以胰岛素瘤及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最常见;胰岛素瘤临床有典型表现,其他肿瘤表现不典型。术中B超检查有助于本病的定位诊断。手术治疗方式多根据肿瘤大小及性质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胃肠多肽受体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储磷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和定量分析胰泌素、蛙皮素、肠血管活性多肽、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受体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表达特征。结果:胃泌素瘤表达蛙皮素、生长抑素受体,胰泌素和肠血管活性多肽受体,其中生长抑素受体亲和力及结合能力显高于其它受体。肠血管活性多肽瘤表达生长抑素,肠血管活性多肽和B型胆囊收缩素受体,以B型胆囊收缩素受体亲和力及结合能力最高。胃泌素瘤或VIP瘤所表达的胰泌素、蛙皮素、肠血管活性多肽、胆囊收缩素和生长抑素受体均呈高亲和力、单结合位点特征。生长抑素瘤和胰高糖素瘤未能测得上述5种胃肠多肽受体。结论:除生长抑素受体外,胃泌素瘤和肠血管活性多肽瘤还表达胰泌素、蛙皮素、肠血管活性多肽受体。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皮质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可能涉及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杂合性丢失,转录因子的调控异常,生长因子的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以及一些受体在肾上腺局部过度或异位表达等众多因素。  相似文献   

12.
MEN1基因与胃肠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N1基因为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MEN1)的易感基因,在调节基因的转录、维持基因的稳定、调控细胞的分裂和增殖方面起重要作用,而MEN1基因失活可能与胃肠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胃肠多肽受体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储磷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和定量分析胰泌素、蛙皮素、肠血管活性多肽、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受体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表达特征.结果胃泌素瘤表达蛙皮素、生长抑素受体,胰泌素和肠血管活性多肽受体,其中生长抑素受体亲和力及结合能力显著高于其它受体.肠血管活性多肽瘤表达生长抑素、肠血管活性多肽和B型胆囊收缩素受体,以B型胆囊收缩素受体亲和力及结合能力最高.胃泌素瘤或VIP瘤所表达的胰泌素、蛙皮素、肠血管活性多肽、胆囊收缩素和生长抑素受体均呈高亲和力、单结合位点特征.生长抑素瘤和胰高糖素瘤未能测得上述5种胃肠多肽受体.结论除生长抑素受体外,胃泌素瘤和肠血管活性多肽瘤还表达胰泌素、蛙皮素、肠血管活性多肽受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生物学起源。方法 应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标免疫组织化学学技术(S-P法)对52例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素瘤32例,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20例)瘤细胞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舒血管肠太、生长抑素、胃泌素、P-物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5-羟色胺等9种激素或激素类物质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 65.5%(13/20)的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细胞具有合成与  相似文献   

15.
Yang XO  Li JN  Qian JM  Yang H  Chen Q  Lu L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2):124-127
目的 探讨血浆嗜铬粒蛋白A(CgA)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同时评价血浆CgA对胃肠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效力,初步探讨血浆CgA对胃肠胰腺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监测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56例胃肠胰腺内分泌肿瘤、52例嗜铬细胞瘤和7例小细胞肺癌的血浆CgA浓度,同时以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计算血浆CgA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及16例胰腺癌患者的DWI检查结果(弥散敏感因子b值取0和800 s/mm2),在ADC图上测量肿瘤的最小ADC值,采取非参数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皮质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可能涉及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杂合性丢失,转录因子的调控异常,生长因子的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以及一些受体在肾上腺局部过度或异位表达等众多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分子诊断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个体遗传物质的变异实现对疾病的诊断,是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研究与应用的重要专业领域,其广泛应用极大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内分泌肿瘤是一大类累及内分泌腺体和细胞的肿瘤,患者面临肿瘤与激素分泌双重威胁,致病基因变异是内分泌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发病机制。不同基因变异直接决定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治疗反应与长期预后。因此,内分泌肿瘤诊治的关键,过去在于激素分泌的精确评估,而在分子诊断越来越深入临床实践的今天,则是激素分泌评估联合分子诊断[1]。  相似文献   

19.
胰腺内分泌肿瘤(EPTs)是一组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以及预后的肿瘤的总称;其显著特征为大部分肿瘤细胞存在神经胺摄取机制和(或)细胞表面表达特殊受体,这些都为核医学显像在诊疗EPTs方面提供了依据.随着核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PET与CT实现了解剖与功能的完美结合,核医学显像在探查EPTs微小病灶、早期发现转移灶以及治疗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过程中有关炎性细胞、炎症介质、酶蛋白及分子遗传学等分子机制的研究方兴未艾,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