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350例,按年龄分为Ⅰ组(年龄60~79岁,220例)和Ⅱ组(80~91岁,130例),对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常规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Ⅱ组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检出率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均高于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明显昼夜节律,Ⅱ组无明显昼夜节律;两组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均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延长(p0.05),且Ⅱ组较Ⅰ组明显;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与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以及Ⅰ,Ⅱ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增高,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延长;8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明显昼夜节律,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显著延长。动态心电图是检测和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动态心电图(DCG)是日常生活中监测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不仅可以明确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的ST段变化,而且能够更好的了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多年来,就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规律的报道,各家说法不尽相同。特将本院1996~1998年间98例冠心病患者24h DCG观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昼夜分布规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98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低(18.69%),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高(65.15%),主要为SMI;SMI发生高峰为上午8时,日间SMI发生明显多于夜间;睡眠及日间休息时SMI平均持续时间较活动时明显延长(P〈0.05)。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SMI发生率高,其发生和持续时间有一定的规律,动态心电图是冠心病患者SMI的重要检测和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其意义。方法对30例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应用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中,检测出心肌缺血者27例,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T改变占76%。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以及对治疗指导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信丽  沈杰 《心脏杂志》2019,30(1):54-56
目的 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及脑钠尿肽(BNP)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 方法 住院冠心病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ECG)、DCG检查以及血浆BNP检测,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诊断方法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情况,并对冠心病并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ST段位移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各诊断方法比较,DCG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BNP,且DCG的准确度高于ECG(P<0.05,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DCG联合BNP(平行试验)检测的诊断敏感度既高于DCG,也高于BNP,特异度低于DCG诊断,准确度高于ECG和BNP诊断(P<0.05,P<0.01);经过DCG的检查后结果显示,冠心病并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ST段位移情况均显著多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P<0.05)。 结论 DCG对冠心病并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较BNP诊断更为灵敏,BNP也可以作筛选指标,并可辅助DCG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MIT的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506次心肌缺血,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阈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结论:心肌缺血有不同的机制,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范荣梅 《山东医药》2004,44(4):65-65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冠心病患者中十分常见。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对76例冠心病患者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发现28例心肌缺血,其中无症状者21例,有症状者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无症状心肌缺血又称隐匿性冠心病,指在临床上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无临床症状的冠心病[1],由于患者无临床症状易被患者及医生忽视,但它与有症状冠心病在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及临床特征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冠心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4年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冠心病患者。其中无临床症状(胸痛、心  相似文献   

9.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冠心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常缺乏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而以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多见,发作隐匿,易被忽视。早期发现及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可改善患者的预后。2001年1月-2003年1月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75例,观察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规律。方法:选择老年男性冠心病(Ⅰ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Ⅱ组)及冠心病同时合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Ⅲ组)患者各66例,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主要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SMI发生率Ⅲ组〉Ⅱ组〉Ⅰ组(P〈0.05),Ⅲ组的SMI总次数与Ⅱ组、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MI持续时间Ⅲ组与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发作高峰均在上午。日间SMI发生次数明显多于夜间,夜间SMI发生比例Ⅲ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Ⅲ组昼夜SMI平均持续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均可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SMI的发生,尤其是夜间的发生:动态心电图是老年男性冠心病,特别是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SMI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如何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冠心病病人进行早诊断及有效防治。方法 对126例冠心病病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据ST段压低情况及其同临床症状、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心率变化及日常活动的关系做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126例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79例,其中单纯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3例,无症状缺血型ST段压低发生次数是有症状的4.2倍。结论 并非每一位冠心病病人都有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有一部分病人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但无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12.
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常见临床病志,也是冠心病人求医的主要症状.近年来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远较心绞痛发作多见。无症状心肌缺血系指心肌的灌注、功能或电活动发生短暂性改变,而致缺乏胸痛症状、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缺血必的ST-T改变。这种情况可见于无冠心病史和梗塞后的无症状者及心绞痛病人。无痛性心肌梗塞临床也不少见。据流行病学研究,25%以上的心肌梗塞可以无症状,而其预后同症状性心肌梗塞同样严重。  相似文献   

13.
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3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连续检测24小时。结果表明:有215例(占71.7%)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592次(81.8%),与老年前期冠心病者比较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80岁以上年龄组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组;运动时出现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明显多于休息时;白天发作次数多于夜间。提示:掌握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规律,对老年冠心病的防治及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72例成功进行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随访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41例术前检查至少有一次缺血性ST段压低,占56.9%,31例术前后均无阳性ST段改变,占43.1%,术前存在缺血性ST段压低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最大ST段压低的幅度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均<0.001)。无症状心肌缺血总负荷,劳力性心肌缺血负荷,自发性心肌缺血负荷,术后各阶段与术前相比也有明显降低(P<0.05)。本文提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近期及远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心电图典型的缺血性S—T段变化,核医学超声心动图检查所示的灌注缺损及室壁运动异常而患者无临床心绞痛等症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同时普遍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中,由于没有症状故易被人们忽视,然而它却可以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等,因而严重影响着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下面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分型,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l)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74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DCG)。按临床特征分为3组:Ⅰ组:单纯SMI;Ⅱ组:心绞痛患者伴有SMI;Ⅲ组:心肌梗死后有SMI发作。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634阵次,SMI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90.22%。发作高峰在上午6~12点,Ⅰ Ⅱ Ⅲ组的SMI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T段压低幅度依次增加,心肌缺血幅度与病情呈正相关,而与心率变异性(HRV)呈负相关。00—06点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自昼。结论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程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而加重。  相似文献   

17.
郑霞  高洁 《山东医药》1999,39(10):8-9
对468例冠心病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162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出现心肌缺血发作443例阵次,大多数在6~18时发作,与运动量大小有关,发作时快频率依赖者79.69%。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双盲交叉的方法,对46例动态心电图监测证实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观察美托洛尔和硝苯地平的抗缺血作用。结果发现,这两类药物对减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的平均数量和时间均有效,但以美托洛尔最明显,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且美托洛尔抗缺血的持续时间长于硝苯地平。因此,美托洛尔可作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李崇信,翁昌鸿,刘俭,宾建平,刘伊丽我们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分析16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与临床症状、昼夜分布及诱发因素的关系,探讨老年人心肌缺血的特点及心律失常情况。一、对象与方法1990年3月...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以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临床资料:本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50~75岁,平均58.5岁。按照美国心脏协会1979年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结合病史、体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检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