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心室或侧后壁时 ,对心电图胸前导联 ST段改变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 1 8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抬高幅度与胸前导联 ST段改变均呈负相关 (P均 <0 .0 1 )。在 1 6例同时合并右室梗死的患者中 ,胸前导联 ST段改变幅度〔V2 导联为 (0 .6 3± 1 .82 ) mm〕及与下壁导联 ST段抬高的比值 (V2 / a VF为0 .84± 1 .6 1 )均高于单纯下壁梗死组〔V2 导联为 (0 .35± 1 .6 5 ) m m,V2 / a VF为 0 .2 9± 1 .2 8〕;而 38例同时合并侧后壁梗死的患者胸前导联 ST段压低的幅度〔V2 导联为 (- 1 .2 0± 1 .5 2 ) mm〕及与下壁导联 ST段抬高的比值 (V2 / a VF为 - 0 .33± 1 .1 5 )均低于单纯下壁梗死组 ,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或 P<0 .0 5 )。如去掉累及右室梗死和侧后壁梗死的病例 ,可使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下壁导联与胸前导联 ST段的相关性显著提高 (r=- 0 .797,P<0 .0 1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时合并右室梗死可使心电图胸前导联 ST段趋于抬高 ;而合并侧后壁梗死则使胸前导联 ST段进一步降低 ,二者呈相反关系。  相似文献   

2.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正常心电图变异。我院自 1995 - 0 5~ 2 0 0 1- 0 7共收集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 73例 ,误诊 2 5例 ,误诊率 34 .2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2例 ,女 3例 ,年龄 2 2~ 5 5岁 ,平均 39岁 ,其中误诊为心绞痛 10例 ,急性心肌梗塞 8例 ,心包炎 5例 ,心肌缺血 2例 ,出现临床症状者 10例 ,无症状者 15例。全部病例均有 S- T段凹面向上抬高 ,其中 V1 ~V3 导联抬高 12例 , 、 、QVF导联抬高并有 V1 ~V3 导联抬高者 7例 ,限于 V5、V6导联抬高者 6例。 S- T段抬高幅度 ,一般为 0 .3~ 0 .6 mv,有 6例伴有心前导…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4 5~ 72岁 ,平均 5 5 .8岁。经采集病史、常规体检、多次血清酶测定、X线诊断、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均不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 ,而在常规心电图中检查出异常Q波 ,其异常 Q波均具备以下特征 :1Q波时间 >0 .0 4 s;2 Q波深度 >R/ 4。异常 Q波出现在 、 、av F导联 1例 ,V1 导联 7例 , 、av F、V5导联 2例 ,V1 、V2 、V3导联 1例。病种为慢性肺心病 8例 ,冠心病 6例 ,心肌病 4例 ,肺气肿 2例。2 讨论心电图中异常 Q波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但某些非心肌梗死性疾病亦产生酷似心肌梗死的异常 Q波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时各导联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全胸导联心电图检查(包括右胸导联V7~V9)。结果除急性下壁、下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外,其中V1导联ST段抬高≥0.1 mV;22例I、aVL、V5、V6导联q波消失;40例V3R~V6R ST段抬高≥0.1 mV。结论全胸导联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简便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过早复极综合征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并非少见 ,据文献报告[1 ] ,成人发生率 1~ 2 .5 % ,其心电图 (ECG)改变主要为 ST段持续性抬高 ,有时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肌炎等不易鉴别而误诊。本院自 1995 - 0 1~ 2 0 0 0 - 0 1误诊 34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2例 ,女 12例。年龄 30~ 6 2岁 ,平均 40岁± 7.5岁 ,误诊为 AMI 2 3例 ,心包炎 8例 ,心肌炎 3例。1.1 误诊为 AMI2 3例 男 18例 ,女 5例。年龄 30~ 6 2岁 ,均有胸闷、胸痛 ,其中 2例伴左上肢麻木 ,1例突出晕厥。 ECG表现 V1 ~ V3导联 ST段…  相似文献   

6.
1 病历简介女 ,5 6岁。以发热、胸痛来诊。心电图检查为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 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收入心内科。动态观察心电图未见 Q波形成 ;连续 3天检查心肌酶无升高 ,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 ,除外 AMI。诊断 :急性心包炎。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肢体导联低电压 ,ST段 、 、 、a VL、a VF、V2 ~ V6 上抬 0 .0 5~ 0 .5 m V,ST段 a VR下移 0 .15 m V。 T 、 、 、a VL、a VF、V3~ V6 倒置 ,Ta VR、V1 ~ V2 直立 (见图 1)。图 1 患者心电图结果2 讨论AMI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ST段抬高 ,ST段抬高也是急…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男 1 1例 ,女 9例 ,年龄 1 2~ 40岁 ,平均年龄2 0 .5岁。此 2 0例占同期总住院结核患者的 0 .2 %。1 .1 临床表现 本组 2 0例均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 ,发热 1 8例 ,盗汗 1 0例 ,咳嗽 7例 ,胸痛 2例 ,痰中带血 2例 ,其中心悸、胸闷、乏力为首发症状的 1 4例。心电图表现 、 、a VF、V5导联中 2个以上导联 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超过 0 .0 5m V1 1例 ;2个以上导联 T波低平或倒置 8例 ;房室传导阻滞 5例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2例 ;频发房性期前收缩 2例。有 6例心肌酶谱增高。 2 0例胸部 X线正位片均有活动…  相似文献   

8.
早期复极综合征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我院自 1994- 0 7~2 0 0 1- 0 2住院患者中有 12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0例 ,女 12例 ,年龄 2 5~ 48岁。 4例有胸闷、气短症状 ,发病无明确诱因及固定的时间 ,8例无任何症状。常规ECG:HR70~ 85次 / min,平均心率 78次 / min。V3、V4导联 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 3例 , 、 、av F导联 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 4例。 、V2 、V5 导联 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 1例 ,V3~V5 导联 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 4例。其中有 5例患者 QRS波与 ST段连接处可见明显的胚…  相似文献   

9.
吴琴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170-1170
本文总结近 2年本院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经验教训 ,以利于今后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更有效的治疗。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均为男性 ,年龄 41~ 83岁 ,平均 65 3岁。其中合并下壁梗死 8例 ,合并前间壁梗死 3例 ,合并正后壁梗死 1例。1 2 临床表现 本组有 8例入院时即表现低血压 ,血压在 90 / 60mmHg以下 ;有 6例表现为休克、四肢厥冷、颈静脉怒张、呼吸衰竭。心电图是诊断右室心肌梗死可靠、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右胸导联(V3R V5R)ST段抬高≥ 1mV是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右胸导联ST T段变化亦可作为右室…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并右室梗塞2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几年 ,我们收治 AMI12 7例 ,合并右室梗塞 (RVMI) 2 8例 ,占 2 2 %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7例 ,女 11例。年龄 4 0~ 81岁 ,平均 5 9岁。并发下壁梗塞 13例 ,后壁 8例 ,下壁 +后壁 4例 ,前壁 3例。有典型胸痛 2 1例 ,无痛性心梗 7例。颈静脉充盈 ,肝肿大 ,下肢水肿 16例。左心功能不全 6例。低血压 19例 ,休克 5例 ,并发心律失常11例。 2 7例 V3R- V4 R导联 ST段抬高 1~ 5 mm,其中 14例V5 R- V7R抬高 1~ 2 mm。全部病例均有心肌酶值升高。 18例U CG示右室内径 2 5~ 30 mm,舒张期右室内径与左室比率 >0 .5。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1.
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  焦燕  梁月 《临床荟萃》2001,16(21):1007-1007
我院于近 1年来收治了 5例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现分析如下 ,目的是通过分析鉴别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早期复极综合征 ( ERS) ,吸取经验教训 ,以提高对 ERS的识别。1 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 ,年龄 3 4~ 5 9岁 ,平均 4 1.8岁。均以胸骨后闷痛不适为主诉就诊 ,病程为 0 .5小时到 1个月不等 ,3例既往有消化道溃疡史 ,1例有肝血管瘤。入院后查体 :除 1例心尖部闻及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后经多项辅助检查除外了心脏器质性病变 ,余 4例各项体检均正常。心电图表现 :例 1, 、 、V7、V8ST段凹面向上抬高≥ 0 .0 5 m V,V…  相似文献   

12.
阮仁正 《临床荟萃》2002,17(1):31-32
静脉溶栓是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重要治疗方法。既往于溶栓后常用普通肝素作抗凝治疗 ,但易致出血倾向。我们于19 9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9月对冠心病监护室收治的 30例AMI患者 ,给予重组链激酶 ( r-SK)并用低分子肝素( L MWH)治疗 AMI,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入选的 30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1 ] ,胸痛持续≥ 30 min,经含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至少有 2个相邻导联或更多导联 ST段抬高 ,在肢体导联≥ 0 .1m V,胸前导联≥ 0 .2 m V,发病≤ 12小时者且无溶栓禁忌证者 ;年龄≤ 70岁。其中男 2 1例 ,年龄 4…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治疗有了迅速的发展 ,AMI的急症再灌注治疗尤其引人注目。我院 1997年开展AMI急症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治疗 ,现对溶栓治疗和直接 PTCA治疗的结果回顾分析比较如下。1 临床资料1.1 溶栓治疗1.1.1 一般资料 溶栓治疗人选条件 :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 ,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 ST段抬高 ,肢体导联 >0 .1m V,胸导联 >0 .2 m V ;3胸痛发病≤ 6小时 ;4如发病在 6~ 12小时 ,心电图仍有 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 [1 ] ;5不包括 AMI合并休克。本组 2 8例…  相似文献   

14.
1990年 2月~ 2 0 0 0年 5月 ,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导管介入冠状动脉 (冠脉 )根部注射小剂量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 ,并与大剂量药物外周静脉给药进行溶栓对比研究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剧烈胸痛时间 >30分钟且应用硝酸甘油不缓解 ;2心电图上相邻 2个或 2个以上导联 ST段抬高 >0 .1m V;3发病时间 <12小时 ;4无溶栓禁忌证 ;5年龄≤ 73岁。1.2 分组 :88例患者随机分为 4组 :A组 (2 0例 ) :男 16例 ,女 4例 ;年龄 30~72岁 ,平均 5 8岁 ;心肌梗死部位 :下壁5例 ,前间壁 5例 ,广泛前壁 5例 ,下壁加正后壁 3例 ,前壁加前…  相似文献   

15.
急性 Q波心肌梗死经溶栓治疗后出现 ST段再度抬高者 ,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值得临床重视。现就我科自 1998- 0 8~2 0 0 1- 0 5收治的急性 Q波心肌梗死 19例中 ,经溶栓治疗后出现ST段再度抬高 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6 2岁± 9岁 ,合并高血压者 4例 ,糖尿病 1例 ,吸烟史 5例 ,有冠心病家族史者 1例。 6例患者均行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证实为 Q波心肌梗死、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4例 ,前间壁 2例 ,入院时心功能 Kiup 级 5例 , 级 1例。所有病例均无溶栓禁忌 ,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溶栓 ,发病至溶…  相似文献   

16.
收集近5年有关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论文14篇,以(1)右胸导联STV 4R抬高≥1mm;(2)STⅢ抬高≥STⅡ抬高;(3)STV2、3压低/STaVF抬高≤0.5;(4)STV 1抬高>STV 2抬高;(5)Ⅰ、aVL、V5和V6导联Q波消失为诊断标准,将各篇进行统,计结果以上5项诊断标准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 I)合并ARVI均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早期复极综合征又称复极过早现象,为正常心电图ST段抬高的变异。ST段抬高一般呈下凹型抬高,T波双支常对称而宽大,且患者多数有胸痛,心悸等症状,常被误诊为冠心病等。我院近2年收治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16例,其中6例分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及变异性心绞痛。为吸取教训,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误诊急性心肌梗死3例,均为男性;年龄4O~49岁。有阵发性胸闷、心前区疼痛病史1个月~2年,持续性胸闷痛1h以上,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查体:血压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心电图表现:例1I、II、aVL导联ST段抬高约0.2mV,V1~V3…  相似文献   

18.
右室梗塞漏诊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 10 a来 ,右室梗塞渐受重视。由于其心电图改变多不明显 ,有时诊断十分困难 ,常常误漏诊。从 1998- 0 1~ 2 0 0 0 - 10 ,我们收治了 7例漏诊的右室梗塞患者。1 临床资料7例患者均来自基层医院 ,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5 8岁~ 72岁 ,平均年龄 6 6岁。临床特点如下 :1心前区疼痛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 :头晕、黑朦、恶心、气短、双下肢水肿及上腹部疼痛 ,初诊时曾被误诊为 :颈椎病、脑动脉硬化、肺心病、急腹症等 ;2发病 2 4h左右才进行 ECG检查 ,ECG示急性下壁心梗 ,继而行Vilson(V3R~ 6 R)导联 ECG检查 ,V3R~ 6 R导联 ST段抬高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右心室梗死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全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0):732-733
心电图是早期诊断急性右室梗死 (RVMI)的最佳方法 [1 ,2 ]。本文对 RVMI的体表 ECG改变 ,简要综述如下。1  RVMI的常规胸导联 ECG改变   RVMI可引起 V1 ~ V6 ST段抬高 ,多见于 V1 ~V3导联 ,其幅度由 V1 ~ V6 导联逐渐减低 ,但并不出现病理性 Q波。V1ST段抬高≥ 1.0 mm,应疑及合并 RVMI。若出现 V1 的 ST段抬高 ,而同时 V2 有 ST段压低的不协调现象 ,则可能是并发RVMI的重要征象 ,但需除外急性间隔心肌缺血 [2 ]。国内马虹 [3 ]提出 ST段 V2 压低 ,a VF抬高≤ 5 0 % ,是 RVMI的早期表现。当 RVMI严重 ,而左室…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早期溶栓疗法是 90年代冠心病治疗学上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它不仅可以使梗死相关动脉再通 ,缩小梗死面积 ,改善心脏功能 ,降低病死率 ,而且对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有重要意义。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 ,我院应用降纤酶治疗心肌梗死 2 9例 ,进行早期溶栓治疗 ,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本院内科收治并确诊 AMI患者 5 8例 ,并符合以下条件 [1 ] :1持续性胸痛 >0 .5小时 ,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2相邻 2个或更多导联 ST段抬高 ,在肢体导联 >0 .1m V,胸导 >0 .2 m V。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