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雄心 《医学综述》2008,14(14):2234-223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规范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流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AMI患者在发病的不同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转院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保守治疗情况。结果36例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中再通23例(63.9%),死亡1例,转院补救性PCI8例;转院直接PCI14例;保守治疗48例。结论发挥基层医院急诊科优势,按流程救治AMI患者,在有效时间窗内溶栓,根据病情转院实施PCI,实现早期、完全开通冠状动脉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静脉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联合治疗与直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对照组患者确诊后直接进行PCI治疗,而研究组静脉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治疗,记录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治疗2周内的病死率。结果 研究组的血管再通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0)与病死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溶栓、一般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评价直接PCI治疗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获得随访的226例AMI患者分为3组:直接PCI组96例,溶栓组34例,一般治疗组96例,比较3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住院及随访期间病死率、心脏事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直接PCI和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2)PCI尤其直接PCI治疗AMI,能明显降低住院及随访期间联合终点(心脏死亡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和次要终点(心力衰竭、再缺血发作)的发生率.结论 在直接PCI治疗AMI的时间窗(发病到手术)内,直接PCI治疗AMI优于溶栓及一般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药物保守治疗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有34例静脉溶栓后行PCI治疗,26仅行静脉溶栓治疗未行PCI治疗,比较治疗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EDD)、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PCI治疗者成功率均为100%,临床随访6个月两组EDD和INE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转上级医院行PCI治疗是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PCI)和静脉溶栓治疗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首次AMI患者211例,128例接受直接PCI治疗,其中30例溶栓后行补救PCI。83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45例溶栓患者48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结果溶栓组院内死亡率高于直接PCI组(P〈0.05)。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40.6%,梗死相关血管(IRA)达到TIMI 3级血流者为60.5%,直接PCI组血管再通率96.8%,AMI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为(49.3±12.1)%,直接PCI组为(64.2±9.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住院天数溶栓组为13.4d,直接PCI组为8.2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及时、充分、持续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实现有效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与静脉溶栓相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更高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有利于挽救濒死心肌及缺血心肌,更好地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缩短住院时间,并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即优化介入治疗)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8例发病时间≤12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PCI组(45例)和直接PCI组(33例),对2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LVEF)进行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溶栓治疗+PCI组IRA通畅率(53.3%)显著高于直接PCI组(24.3%)(P〈0.05),前者介入治疗成功率98.0%;2组开通率分别为91.1%和87.9%;住院期间2组均无严重出血及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出院前经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在溶栓治疗+PCI组为64.8%,明显高于直接PCI组57.5%(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联合PCI治疗AMI合并2型DM早期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迟PCI术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308例STEMI患者,98例接受延迟PCI治疗,58例接受紧急PCI治疗,82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70例内科保守治疗。结果:与静脉溶栓及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相比,延迟PCI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P〈0.05),减少住院期间的复合终点事件(P〈0.05);平均随访12.3±3.2个月时,与静脉溶栓及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相比,延迟PCI可减少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P〈0.05)。结论:延迟PCI可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改善预后,提高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尿激酶院前急救与住院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同疗效,并探讨院外溶栓治疗AMI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救治的90例AMI患者,先期确诊行院前溶栓组44例,入院后溶栓组46例。院外救治组诊断AMI后立即给尿激酶150万U静脉点滴,同期住院后确诊的46例按上述方法立即溶栓。结果确诊后溶栓时间:院外急救组为(1.40±0.35)h,院内溶栓组为(2.51±1.55)h。治疗后冠状动脉总再通率:院前溶栓组80.9%(33/42),2例死亡;住院溶栓组70.5%(31/44),2例死亡(P〈0.05)。结论入院前早期溶栓治疗AMI患者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安全可行,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以100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静脉溶栓救治时间及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就诊至心电图时间、至心电图报告时间、至静脉采血时间、至口服抗栓药时间、至签署同意书时间、至静脉溶栓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10 min内心电图率、30 min内静脉溶栓率、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流程可有效缩短AMI患者静脉溶栓的等待时间,有效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12 h 内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后3-6 h 桡动脉入路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21例 STEMI 静脉溶栓后临床及 CAG 检查均符合直接 PCI 指征并行 PCI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静脉尿激酶溶栓失败患者急诊 PCI 后,均获成功,IRA 全部再通,血流均达 TIMI3级血流。出院时心功能 I 级16例,II - III 级5例,LVEF 0.51±0.13。结论 STEMI 患者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 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彭娜  贺爱珍 《浙江医学》2018,40(23):2580-2581,2584
目的比较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5例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患者行直接PCI治疗(直接PCI组),另10例患者行溶栓后PCI治疗(溶栓后PCI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术后30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7、30d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0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后PCI与直接PCI对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对于起病12h内未能进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药物溶栓后及时PCI有助于有效的再灌注,利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0例AMI合并CS患者行IABP术.结果 10例患者中罪犯血管前降支病变8例,右冠病变2例,其中弥散三支病变7例;2例IABP维持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例维持4 d~5 d后转院行冠脉搭桥手术,3例5 d后行PCI术,2例未行冠脉造影,好转出院。结论对于AMI合并CS患者,早期床边IABP治疗,可以为患者赢得再灌注的治疗时间,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刘洁云  秦雷  张津华 《中外医疗》2011,30(29):48-49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rightbundle--branchblock,CRBBB)患者的疗效。方法64倒AMI合并CRBBB患者分为3组,A组16例,在发病3h内进行急诊PCI;B组20例,在发病6h内进行急诊链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C组28倒,进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3组患者入院4周内并发症发生平和入院4周内死亡卒。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为左冠状动脉病变,70%为左前降支近端病变,30%为左主干病变,均在第一室间隔支发出之前发生梗死,挟窄程度在85%~95%,且有多发斑块形成。A组和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50.00%vs65.00%),均低于C组(92.86%)。B组和C组患者住院4周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80.00%vs89.29%),均高于A组(43.75%)。结论急诊PCI是AMI合并CBBBB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近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的加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接近1/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年龄超过80岁。而老年急性心梗(AMI)患者无论是就诊时间、溶栓治疗、直接PCI术治疗及预后均有其特殊性,多表现为就诊时间不及时,不愿接受直接PCI术,预后不佳。如何提高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再灌注治疗策略,改善预后,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采用尿激酶(UK)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患者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危重急症,发病早期死亡率高,尽早恢复心肌血流灌注对于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心脏功能和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再灌注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及溶栓疗法)是现代治疗AMI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的临床试验已证实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优于溶栓,但有些基层医院无条件开展此项技术,因此溶栓治疗仍较广泛地应用于治疗AMI。我院对2003年1月~2006年10月间收治的52例AMI患者予以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心血管急症,属冠心病严重类型.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故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并给予积极合理的治疗是降低AMI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最新的临床指南也指出:不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且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转院的医院,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应立即进行溶栓治疗[1].最新的2010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指南重点强调早期再灌注治疗和早期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而基层医院条件限制,不能开展介入治疗.主要以静脉溶栓和其他药物治疗为主,与指南要求有一定差距,基层医师在药物治疗方面更应遵循指南,准确把握.总之,应以指南为准,规范临床用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董守仁 《河南医学研究》2003,12(2):138-139,142
目的 :比较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 166例AMI患者中 ,86例患者直接PCI ,80例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溶栓梗塞组相关血管 (IRA)再通率 5 2例 ,再通率 62 % ;直接PCI组IRA成功开通 80例 ,成功率 10 0 % ,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 (LVEF)溶栓组为 5 2 8± 10 1% ,直接PCI为 63 8± 9 6%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直接PCI与溶栓治疗AMI患者比较 ,前者能使IRA充分有效开通 ,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脉血流水平、无复流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139例AMI患者按再灌注治疗方式分为溶栓组(n=78)与血栓抽吸组(n=61),溶栓组靶血管病变部位逆向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血栓抽吸组对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比较2组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术后校正TIMI血流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及心功能变化,统计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90 min内ST段回落率及近远期不良出血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总结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①2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无复流率为5.13%,低于血栓抽吸组的16.39%(P<0.05);②溶栓组CTFC低于血栓抽吸组(P<0.05),ST段回落率为94.87%,高于血栓抽吸组的78.69%(P<0.05);③溶栓组术后30 d心功能指标均优于血栓抽吸组(P<0.05);④2组术后30 d及随访1年出血事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发病至入院时间、心肌缺血时间是AMI 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0.05),术中溶栓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CI可改善AMI患者血流灌注,降低无复流发生率,可能存在预后改善作用;而发病至入院时间、心肌缺血时间为AMI 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术中溶栓系其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9.
高新春  周长高  吴开霞  周兵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132-132,150
目的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96例患者分成PCI组、静脉溶栓再通组,在再灌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量两组QTd并进行对照。结果PCI组及静脉溶栓再通组人院当时QTd值无显著性差异(P〉O.05),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1周PCI组与静脉溶栓再通组QTd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再灌注治疗成功可使AMI患者QTd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农村地区院间不同转院方式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再灌注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入院、农村地区发病、6 h内完成首次医疗接触( FMC)并转诊到本院的STEMI患者155例,根据院间转运方式分为基层医院直接转院组(直接转院组)及经一、二级医院逐级转院组(间接转院组),比较2组间早期再灌注情况及住院病死率。结果直接转院组64例、逐级转院组91例;直接转院组中发病12 h内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率高于间接转院组(64.1% vs.30.8%,P<0.001),直接PCI比非直接PCI的OR=4.025(95% CI 1.934~8.377,P=0.000),总缺血时间较短〔(6.92±1.89)h vs.(9.37±1.66)h,P<0.001〕。直接转院组住院死亡1例,逐级转院组住院死亡6例,2组间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1.6%vs.6.6%,P=0.241),死亡患者均未接受PCI。结论 FMC后的STEMI患者转院至具备PCI条件的医疗单位有较高的直接PCI率;逐级转院方式使更多的患者延迟至12 h以后到达三级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