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艳玲  马燕  刘能保 《医学综述》2009,15(24):3739-3742
大量研究表明成年海马齿状回存在神经发生,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位于海马门区与颗粒细胞层间的下颗粒带,其终生保持着增殖分化的能力。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受到生活环境、生长因子、应激及学习和记忆等多种因素的调控。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产生的新的神经元可能与学习、记忆等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无偏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 CUS)模型大鼠海马DG体积、DG突触密度、突触总数的改变情况.方法 筛选4~5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5)和CUS组(n=23).CUS组大鼠通过孤养并结合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方式建立模型,对照组每5只为1笼,正常喂养.建模期间,每周进行糖水偏好试验.建模4周后,结合糖水偏好试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对两组大鼠行为学表现进行评估.随后运用现代体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测量两组大鼠海马DG体积、DG突触密度和突触总数.结果 经过4周CUS干预后,CUS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糖水偏好显著下降(P<0.05);旷场实验中央区域路程、中央路程比和中央时间比显著降低(P<0.05).CUS组大鼠海马DG突触密度[(0.48±0.13) /μm3]和突触总数(6.713 5×1o8)较对照组大鼠[突触密度(0.15 ±0.03)/μm3,突触总数(2.103 3×109)]显著下降(P<0.05).结论 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DG的突触总数减少、突触密度减小,表明海马齿状回突触改变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神经结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Zeng Y  Wu XM  Li YF  Yu S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1314-1317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慢性应激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重约16—26g的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3个组(n=8):(1)正常对照组(C组):只注射生理盐水不接受应激刺激;(2)单纯慢性应激组(s组):每日注射生理盐水后接受不同应激原的交替刺激;(3)慢性应激复合利多卡因用药组(L组):每日注射利多卡因后接受不同应激原的交替刺激;反复应激14d后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处于分化期的细胞。实验结束时取小鼠肾上腺HE染色,并取海马区冰冻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不同组小鼠Brdu阳性细胞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小鼠肾上腺皮质排列不整、髓质结构不清;海马齿状回BrdU标记的新生细胞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减少(P〈0.05);L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存在神经元再生现象,慢性应激可以抑制神经元再生,利多卡因能够阻止这种抑制并可能是通过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等来促进神经元再生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在针刺心经干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损毁组,每组15只。通过开胸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其中针刺组和损毁组选取手少阴心经“神门-通里”经脉段,给予电针干预,电流强度为1 mA,频率为2 Hz,每日电针30 min,连续干预3 d,伪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电针处理。观察各组大鼠心电图、海马DG区细胞形态以及神经细胞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 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损毁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升高(P<0.05)。伪手术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大而圆,胞质色浅而均匀,尼氏体丰富;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较为稀疏,细胞体积变小,尼氏体减少;针刺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相对较为紧密,细胞体积较大,尼氏体相对增多。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DG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海马DG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 海马DG区可能是针刺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关键中枢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频电针对SAMP8小鼠海马齿状回PHF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将24只5月龄的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8只,同龄正常老化SAMR1小鼠8只作为对照组。电针组取穴百会、肾俞,肾俞穴双侧交替,电针选连续波,频率2 Hz,留针20 min,1次/d,6次为1个疗程,共5个疗程。假电针组仅针刺至百会、肾俞穴皮下,接电针连线但不予通电。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突触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齿状回PHF1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①Morris水迷宫显示:对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组(P<0.05),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电针组、假电针组比,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电针组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优于假电针组(P<0.05)。②透射电镜显示:对照组、电针组小鼠海马可见大量突触,突触轮廓完整,分界清楚。模型组、与假电针组突触间隙模糊,突触前膜、后膜不清晰、变薄,典型的突触结构消失。③免疫组化显示:电针组小鼠海马齿状回PHF1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及假电针组(P<0.05)。结论低频电针改善AD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保护海马突触结构,降低海马Tau蛋白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CXCR4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XCR4是一个由352个氨基酸构成的视紫红质样G蛋白偶联受体,趋化因子CXCL12是该受体的唯一配体。目前发现CXCR4在23种不同类型肿瘤中均有表达,并且在肿瘤细胞增殖、浸润、血管新生及转移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CXCR4靶向治疗将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另选取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及5例腺性膀胱炎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织中CXCR4的表达。统计学分析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不同分期、分级间CXCR4的表达差异。结果 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CXCR4免疫组化染色阳性47例,阳性率94%(47/50),对照组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及5例腺性膀胱炎黏膜组织中CXCR4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阴性。在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膀胱尿路上皮癌中,CXCR4的表达强度存在差异(P〈0.05)。结论 1.CXCR4的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CXCR4的表达强度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CXCR4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30例乳腺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XCR4的表达,分析其不同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46例乳腺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率为61%,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旁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CXCR4的高表达与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结论CXCR4在乳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其可能在协同促进乳腺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各类型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并确诊的骨肉瘤病理标本共86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病理组织中CXCR4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分析与患者性别、骨肉瘤病理学分型、组织病理级别以及是否出现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共86例病理标本中,有43例组织中CXCR4呈阳性表达,占所有标本的50%;其中不同性别、相同组织级别的各病理类型间的病理组织中的CXCR4表达未见差异;组织级别高者、发生转移者的病理组织中的CXCR4阳性率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XCR4阳性率随着病理组织所属Enneking外科分期的提高而提高(P<0.05).结论 CXCR4可作为提示骨肉瘤组织病理级别,并预测其转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呈现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的能力与其早期的突触活性有关,这种更高形式的可塑性称为再可塑性。探究预先刺激是否对齿状回外侧支的突触可塑性产生调节。方法用各种预先刺激和条件刺激对脑切片的场电位进行记录。结果不影响基本突触传递的10 Hz预先刺激能使外侧支随后的LTP明显减弱,而不影响LTD。这种作用在体外能维持2 h以上。当预先刺激作用于苔状纤维进行反向刺激时,外侧支的LTP也被抑制。结论在生理条件下常见的10 Hz预先刺激能导致长时间的LTP而非LTD减弱。这种形式的再可塑性有助于深入了解齿状回突触活动调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XCR4抑制性多肽(NT21MP)对HER-2受体表达不同的乳腺癌MCF-7细胞和SKBR3细胞CXCR4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MCF-7、SKBR3细胞中HER-2与CXCR4的表达;分别用1μg/ml和10μg/mlNT21MP处理乳腺癌SKBR3、MCF-7细胞48h后,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XCR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CXCR4在乳腺癌细胞SKBR3和MCF-7表达水平相似(P>0.05),HER-2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21MP显著下调人乳腺癌细胞SKBR3、MCF-7细胞中CXCR4受体的表达,但存在细胞差异性(P<0.01)。结论:NT21MP能不同程度地下调乳腺癌细胞MCF-7和SKBR3 CXCR4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卵巢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否通过影响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从而调节癌细胞的侵袭性.方法 以卵巢癌Caov-3细胞系为研究对象,运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VEGF因子对卵巢癌Caov-3细胞系中CXCR4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采用Boyden侵袭小室检测VEGF因子刺激后Caov-3细胞侵袭性的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与CXCR4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CR产物凝胶电泳结果 显示,VEGF因子可显著增加Caov-3细胞中CXCR4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VEGF因子刺激细胞24h后,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为26.20±1.4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刺激细胞后癌细胞的侵袭性显著增强,加入中和抗体后,癌细胞的侵袭性呈剂量依赖式下降.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提示:卵巢癌中VEGF表达水平在不同转移状况和腹水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XCR4的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和转移状况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卵巢癌组织中VEGF蛋白与CXCR4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75,P〈0.01).结论 VEGF因子可通过影响卵巢癌细胞中CXCR4分子的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CXCR4中和抗体则可抑制这一效应;卵巢癌组织中,VEGF与CXCR4的表达均与转移有关,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和构建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因的小干扰RNA质粒,并初步验证其对靶基因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高表达CXCR4受体的人乳腺癌细胞系T47D作为研究对象。将预先设计的3段siRNA分别连入质粒载体,然后转化大肠杆菌,经过克隆、扩增、纯化后转染到T47D细胞中,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采用流式细胞术从蛋白水平检测CXCR4的表达率,实时定量PCR从基因转录水平检测CXCR4基因的表达率。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T47D细胞经特异性siRNA作用后CXCR4的表达率由69.00%分别下降到4.95%、11.30%、5.53%。实时相对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siRNA作用的细胞其CXCR4基因转录的抑制率分别为95.67%、85.94%、98.25%。结论:siRNA能够引发人乳腺癌细胞系T47D的CXCR4基因沉默,为进一步探讨CXCR4基因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奠定前期实验基础,也为siRNA作为一种可能的治疗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抗体蛋白芯片技术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趋化因子10(IP-10)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抗抑郁的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氟西汀组。电针组于每日给予应激前1 h电针"百会"和"印堂"穴,氟西汀组于每日给予应激前1 h药物灌胃,均连续28 d。应用抗体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大鼠海马CXCR4和IP-10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倍数变化(fold change)来判断蛋白的差异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可使模型组大鼠海马CXCR4和趋化因子IP-10表达上调(fold change分别为1.21、1.50);电针和氟西汀可逆转模型大鼠海马CXCR4和IP-10的上调表达(电针组fold change分别为0.65、0.72;氟西汀组fold change分为0.57、0.62)。结论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状态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海马CXCR4和IP-10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下调CXCR4表达对胶质瘤干细胞侵袭能力和VEGF分泌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下调胶质瘤干细胞CXCR4表达后对其侵袭能力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泌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观测U87细胞及其颅内移植瘤标本中胶质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和CXCR4共表达情况;分别从稳定转染CXCR4小干扰RNA质粒的U87细胞和稳定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的U87细胞中培养出胶质瘤干细胞球,并对其进行鉴定,观察两者CXCR4的表达情况;通过Transwell小室比较两者的侵袭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者细胞培养上清内VEGF的含量.结果 U87细胞及其移植瘤中均可检测到CXCR4与CD133共表达,下调胶质瘤干细胞CXCR4表达后,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干扰组:(17.0±5.8),对照组:(71.5±8.7),P<0.05],VEGF分泌明显减少[干扰组:24 h(690±24)pg/ml,48 h(1 504±53)pg/ml;对照组:24 h(850±25)pg/ml,48 h(2 001±150)pg/ml,P<0.05].结论 胶质瘤干细胞表达CXCR4,下调其表达可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侵袭和促血管生成能力,提示CXCR4可能成为针对胶质瘤干细胞进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XCL12和CXCR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结肠直肠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XCR4及CXCL12的表达。始果:6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率为67.7%,CXCL12的表达率为60.0%,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无CXCR4及CXCL12蛋白表达。CXCR4、CXCL12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变长度、结直肠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结直肠癌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CXCL12和CXCR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CXCR4及CXCL12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肿瘤的发展及转移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认识趋化因子受体CXCR4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别建立野生型趋化因子受体CXCR4及CXCR2、5个CXCR4/CXCR2嵌合受体和2个CXCR4突变受体的CHO稳定表达细胞株,以配体-受体结合试验,细胞微生理监测术、体外细胞-细胞融合实验为手段观察各变异受体与重组人SDF-1β的结合能力、在受刺激后的信号转导能力,以及作为HIV-1辅助受体的能力。结果 有4个变异受体(2444a,4442,4222,CXCR4-Tr)保持了程度不同的具有辅助受体功能。结论 CXCR4以多个结构区域参与与SDF-1β的相互作用。其N端胞外区足以及具有与SDF-1β的高亲和性结合能力。第三环链对CXCR4的结合能力也具有其特定的贡献。CXCR4的信号传导不仅需要保守结构DRY盒,而且还需要贯穿整个分子的7个跨膜区域和受配体刺激后形成并维持一定的构象。CXCR4的辅助受体功能结构域与配体结合结构域间存在交叉重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与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西南医院近年经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完整的78例垂体腺瘤标本及5例正常垂体组织,均经10%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联合运用Knosp影像学标准及任祖渊标准、参考术中情况,将肿瘤标本分为侵袭性与非侵袭组;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这83例标本中CXCR4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XCR4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内在关系。结果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CXCR4蛋白在正常垂体组织中及垂体腺瘤中均有表达,但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P<0.01);在不同组织类型的垂体腺瘤中也均有表达,但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初步提示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水平和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与组织类型无关。CXCR4可作为评价肿瘤侵袭性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用于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4启动子活性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采用两步化学转化法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CXCR4/GL3B/Shuttle,经质粒大小比较、PacI酶切和PCR方法分别鉴定证实重组腺病毒。结果:成功构建了用于研究CXCR4启动子活性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结论:两步法构建用于研究CX-CR4启动子活性的重组腺病毒,方法简单、重组效率高,为今后启动子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杨丽霞  贾钦尧  蒋莉  董琼 《西部医学》2018,(11):1570-1572,1578
目的 探讨咪喹莫特对哮喘大鼠血清TIM 3及肺组织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雌性BALB/C纯系清洁级大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观察组各6只;空白组采用生理盐水处理,模型组使用OVA制造哮喘大鼠模型,观察组在空白组基础上采用咪喹莫特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TIM-3水平;采用RT-PCR检测肺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及β-actin mRNA水平;测定支气管管腔内周长、支气管平滑肌面积、管壁面积及平滑肌细胞核数。结果 3组大鼠支气管壁面积、支气管平滑肌厚度及平滑肌细胞核数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大鼠支气管壁面积、支气管平滑肌厚度及平滑肌细胞核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3组大鼠血清TIM-3水平亦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3组大鼠肺组织SDF-1及CXCR4表达量亦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肺组织SDF-1及CXCR4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咪喹莫特对哮喘大鼠干预后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IM-3水平,并改善肺组织CXCR4表达,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