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余天雾  龚建平  郭丹  周健 《重庆医学》2016,(9):1223-1227
目的:探索乳腺癌干细胞(BCSCs)相关基因CD44、Twist1、OCT4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腋窝肿大淋巴结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腋窝淋巴结中BCSCs相关因子CD44、CD24、Twist1和OCT4的基因和抗原表达。结果在术前和术中确诊为乳腺癌的14例患者中均有癌细胞腋窝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法测得乳腺癌癌组织、腋窝肿大淋巴结BCSCs相关因子CD44、Twist1和OCT4抗原阳性过表达,而CD24呈低表达;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腋窝淋巴结中BCSCs相关因子CD44、Twist1和OCT4的基因表达增强(P<0.05),CD24基因低表达(P>0.05)。结论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者BCSCs相关因子CD44、Twist1和OCT4的基因、抗原表达明显增高,可能表明BCSCs相关因子与乳腺癌细胞易早期转移、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34表达联合肝硬度值(LSM)水平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2例,术后随访有44例患者复发(复发组),58例患者未复发(未复发组),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VEGF、CD34表达及LSM差异,同时分析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临床特征、VEGF、CD34表达及LSM差异,建立方程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并评估。结果 病理分期Ⅲ期患者VEGF和CD34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 <0.05);低分化患者VEGF和CD34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患者(P <0.05)。肿瘤最大直径≥5 cm、肝功能分级B级、有血管癌栓、病理分期Ⅲ期、低分化患者LSM水平分别高于肿瘤最大直径<5 cm、肝功能分级A级、无血管癌栓、病理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患者(P <0.05)。复发组有血管癌栓、病理分期Ⅲ期、低分化、VEGF和CD34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复发组(P <0.05);复发组LSM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相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Ⅰ~Ⅱ期)但预后不同的乳腺癌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筛选出有意义的基因组合,寻找
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基因,探索可以早期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基因分型诊断标准。方法用Agilent定制人8×15 000芯片对筛选
出的实验组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结合其预后数据,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在同期收集的
验证组42例乳腺癌样本中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分析发现,实验组预后差样本比预后好样本有差
异表达基因132个,其中44条基因显著上调,88条基因显著下调(差异均在2倍以上)。结论相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不同预
后的早期乳腺癌组织中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CD44、MKI67、NTRK2、Nek2、C16orf60、TOP2A、ANCCA、RRM2等8个基因可
以作为早期乳腺癌预后预测基因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王岫  吴捷  彭旭佳  刘强 《中外医疗》2014,33(6):57-59
目的探讨CD44+/CD24-表型与病理类型、临床病理特征的及乳腺癌预后生存情况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CD44/CD24双染方法检测100例乳腺癌CD44/CD24双染的情况,分析CD44+/CD24-表型情况及其与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及生存情况的相关性。结果CD44+/CD24-细胞表型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在年龄,绝经状况,病例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复发状况,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临床病例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CD24-细胞表型阳性组与阴性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发现两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x2=0.017,P=-0.897)。结论乳腺癌CD44+/CD24-细胞表型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生存时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CD44v6、整合素α5β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中CD44v6和整合素α5β1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80例乳腺癌中CD44v6、整合素α5β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100%。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整合素α5β1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CD44v6、α5β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术后对乳腺癌组织CD44v6、α5β1常规检测,有助于更准确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nm23-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量与肿瘤腋下淋巴结转移等多个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6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nm23-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nm23-H1基因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21.7%(13/60),nm23-H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D44v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1.7%(37/60),CD44v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结论 CD44v和nm23-H1基因在乳腺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正、负性调控作用,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9例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CD19+细胞水平.随访1年,观察患者是否复发,并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术后CD19+细胞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手术前后CD4+、CD8+、CD3+、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复发10例,未复发49例.术后复发组的术前、术后外周血CD4+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未复发组(P<0.05),CD8+、NK和CD19+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但两组CD3+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能客观地反映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宿主的免疫细胞数量与功能异常,对判断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中腹腔氟尿嘧啶缓释剂留置方式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2年4月我院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游离留置32例(A组),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表面包覆留置35例(B组),未采用腹腔内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30例(C组),分析术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改变,不良反应及1、2、3年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结果 A组和B组术后CD3+T细胞、CD4+T细胞占比及CD4+/CD8+均呈减少趋势(P<0.05),A组减少较B组更为显著,A组CD3+T细胞、CD4+T细胞占比及CD44+CD8+术后1、3、7d均显著低于C组(P<0.05),B组仅CD3+T细胞术后1天显著低于C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年A组和B组生存率显著高于C组,复发率、转移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1、2、3年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腹腔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可有效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降低复发和转移率,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表面包覆留置方式可减少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D44v5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4v5在38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Jaffe分级和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CD44v5在骨巨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9%,但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在Jaffe分级中Ⅱ级、Ⅲ级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复发组的CD44v5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9.4)。结论CD44v5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复发有一定的关系,CD44v5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复发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ABCG2、CD44、CD24及CD44+/CD24-细胞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CD24-细胞的表达并应用单染方法检测ABCG2、CD24、CD44的表达情况,同时以60例癌旁组织及3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作对照.结果 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癌旁及乳腺增生症组织中均有表达.CD44+/CD24-细胞与CD44表达呈正相关(r=0.304,P<0.05),与ABCG2、CD24表达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 ABCG2表达与无瘤生存期相关(P<0.05).CD24在复发及间质无淋巴反应者中阳性表达高于无复发及间质有淋巴反应者(P<0.01及0.05).结论 CD44+/CD24-细胞表达并非乳腺癌组织特异性,其与CD44表达呈正相关;ABCG2阴性患者无瘤生存期长;CD24高表达易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TK1和CA15-3在乳腺肿瘤诊断、临床分期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80例乳腺良性疾病、8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K1水平,同时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CA15-3含量。比较乳腺癌患者与乳腺良性疾病及对照组的TK1和CA15-3水平的差异,分析乳腺癌组患者血清CA15-3和TK1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TK1和CA15-3含量明显高于乳腺的良性肿瘤以及健康人群组(P〈0.01),乳腺的良性肿瘤组与健康人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A15-3和TK1能够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血清TK1含量与乳腺癌分期相关,术后2年复发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TK1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TK1可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提供重要价值,与CA15-3联合检测能够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CD24low/-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乳腺癌组织中的CD44、CD24及MMP-9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09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及MMP-9的表达率分别是47.7%、50.5%及40.4%,其中CD44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2)109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low/-肿瘤干细胞标记阳性例数为32例,随乳腺癌病理分级的升高,CD44+CD24low/-肿瘤干细胞比率也明显增加(P〈0.05);(3)32例CD44+CD24low/-肿瘤干细胞标记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成负相关(P〈0.05)。结论高度恶性乳腺癌组织中富于肿瘤干细胞,乳腺癌早期CD44+CD24low/-TSC中MMP-9蛋白表达增加可能对肿瘤干细胞(TSC)生长及浸润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4和MM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和MMP-2在94例乳腺癌及其对应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94例乳腺癌中,CD44在乳腺癌中表达64/94(68.09%),其中伴淋巴结转移者37/44(84.09%);MMP-2在乳腺癌中表达66/94(70.21%),有淋巴结转移者39/44(88.64%)。而在其对应乳腺组织中 CD44和 MMP-2的表达分别为12/94(12.77%)和17/94(18.09%)。CD44和MMP-2在乳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对应正常乳腺组织(P〈0.05),伴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P〈0.05),CD44和MMP-2在乳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CD44和MMP-2的表达与乳腺癌及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D44和MMP-2的表达,有助于乳腺癌的辅助诊断和判定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RAGE和HMGBl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早期(I+Ⅱ期)、50例晚期(Ⅲ+Ⅳ期)乳腺癌及100例对照组蜡块标本,运用Real—time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技术检测Survivin、RAGE和HMGBI基因表达。并分析各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RAGE和HMGBl基因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法上调分别为62%、73%、79%,FISH法基因扩增阳性分别为78%、69%、72%。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基因高表达有密切关系,Survivin基因表达与RAGE、HMGBl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RAGE和HMGBl基因表达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分析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D56抗原表达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复发的相关性,为APL复发高危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00例确诊为APL的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6的表达,均采用维甲酸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每3月进行骨髓检验,评价疾病缓解及复发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CD56阳性表达27例,阴性表达73例;阳性组复发率为29.63%,高于阴性组的5.48%(P〈0.05);阳性组外周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骨髓PML—RARA融合基因r型所占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正常核型所占比例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CD56抗原阳性表达的APL患者易复发,预后较差;CD56抗原可作为APL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A1?cyclinA2? cyclinD1及cyclinE1在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研究组为41例术后5年随访期内出现复发者,对照组为40例5年未复发仍存活者?取患者标本石蜡切片,应用实时定量RT-PCR芯片技术平行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A1?cyclinA2? cyclinD1及cyclinE1的表达情况,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cyclinA1?cyclinA2? cyclinD1及cyclinE1中cyclinA2? cyclinD1在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中呈现高表达,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OR值?95%CI分别为3.600(2.337~5.574)?2.604(1.726~3.927),cyclinA2?cyclinD1为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危险性因素?cyclinA1?cyclinE1表达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细胞周期蛋白cyclinA2?cyclinD1在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中呈现高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CD44v6在乳腺癌及乳腺腺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在乳腺癌及乳腺腺病中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52例乳腺癌及15例乳腺腺病组织CD44v6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CD44v6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8.8%(41/52),在乳腺腺病中阳性表达率13.3%(2/1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CDg4v6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分化及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