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的发生与连续环形撕囊、吸除黏弹剂等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的囊袋阻滞综合征患者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3例撕囊直径偏小、2例为4襻人工晶状体、1例粘弹剂冲洗不充分。予以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或前房及囊袋冲洗术。结果:经处理均能恢复良好视力。结论:白内障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与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粘弹剂残留等因素有关,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或前房及囊袋冲洗术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e,CBS)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753例,术后共发生3例CBS,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随访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3例诊断为术后CBS,前囊连续环形撕囊口直径均<5mm,3例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行前房及囊袋内冲洗术,术后裸眼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结论 前囊撕囊口直径过小、术中黏弹剂残留是术后早期CBS的两个易发因素,术后前房及囊袋内冲洗以及择期Nd:YAG激光前囊口或后囊切开均可以有效治疗术后CBS.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318例(345 眼)1个月-4个月的白内障术后患者进行散瞳检查,观察前囊形态,撕囊口大小变化及人工晶体位置。结果:连续环形撕囊(CCC) 的313眼中82眼前囊无明显纤维化;143眼CCC边缘纤维化、增厚,CCC直径缩小≤1mm;67眼CCC直径缩小在1mm-2mm 之间,伴有人工晶体轻度偏位;3眼CCC直径缩小大于2mm伴人工晶体明显偏住。开罐式截囊患者较少发生此类情况。结论: 囊袋收缩综合征是连续环形撕囊所特有的一种并发症,预防其发生可以提高和保持术后长期良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7.
卢雪梅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6):1041-1042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发生的原因,探讨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报告35例囊袋收缩综合征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或手术剥离前囊口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除3例有轻度角膜水肿外,其余病例无前房渗出,人工晶体位置好,视力提高。结论囊袋收缩综合征是连续环形撕囊所特有的一种并发症,预防其发生可提高和保持超声乳化术后长期良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9例白内障术后出现囊袋阻滞综合征的患者,进行Nd:YAG激光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跟踪随访,其中有3例为白内障手术后早期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我们采取常规术式:Nd:YAG激光前囊膜周边造孔术,6例患者为白内障手术后晚期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但是其中有4例患者为后囊膜混浊、增厚的表现,我们采取术式为Nd:YAG激光后囊膜切除术,另外2例患者伴有人工晶状体前、后表面光学部纤维增殖膜,我们采用术式为Nd:YAG激光人工晶状体前后囊膜切除术后再行晶状体后囊膜切除术。结果:9例经Nd:YAG激光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有较好的提高,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切实有效,无并发症,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中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的处理过程和技巧。结果:2000例中,成功1698例,占84.9%;失败302例,占15.1%。前100例中,失败67例,占67%;前1000例中,失败208例,占20.8%;后1000例中,失败94例,占9.4%。结论:增加前囊膜的清晰度、降低前囊膜的表面张力、合理控制用力的方向和撕囊的速度以及及时有效地处理撕囊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是提高撕囊成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将连续环形撕囊术应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局麻下对242例白内障患者(264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术,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264眼中231眼(87.5%)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均成功地将晶状体核自囊袋旋至前房,并顺利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时,187眼矫正视力≥0.5,占随访眼的80.9%(187/231).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术的应用可提高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获得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提高视力 ,预防弱视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意义。方法 :观察 4 2例 (42眼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 ,随访 1~ 2 4月 ,平均 12月。结果 :术后葡萄膜炎反应较成人严重 ,矫正视力较满意 ,>0 .3共 2 7眼。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恢复视力、预防弱视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截囊仪在现代白内障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老年性白内障90眼分别采用手工和超声截囊仪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术,对处理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性白内障前囊膜切开的撕囊时间手工连续环形撕囊组平均为(36±7.8)秒,超声截囊仪连续环形撕囊组平均为(16±3.6)秒,两组比较,环形撕囊在超声截囊仪比手工连续环形撕囊获得更快(P〈0.01)。结论超声截囊仪在老年性白内障前囊膜切开术中操作容易掌握,而且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讨连续环形撕囊小手术对小切口型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并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2例(78眼),对其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结果:78眼中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68眼,占87.2%,术后连续观察3个月以上者,且视力恢复并矫正达到0.5以上者64眼,占总数的82.0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小手术对小切口型白内障手术中具有多方面优点,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还需要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及临床应用总结来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囊袋张力环作为一种独立于人工晶状体的囊袋内植入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白内障手术存在悬韧带异常的患者。它具有维持囊袋轮廓、避免玻璃体脱出、防止人工晶状体偏心以及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至后囊等作用。假性剥脱综合征具有悬韧带张力降低和瞳孔扩张不全的解剖特征,这类患者白内障术后容易出现囊袋收缩以及人工晶状体的偏心、移位等并发症,因此,囊袋张力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就囊袋张力环在假性剥脱综合征白内障术中的应用、植入时机和并发症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价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89只眼)先天性白内障行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眼部情况。结果术后患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期54例(86只眼)均未出现视轴区混浊。结论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的办法,尤其有效预防了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治疗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9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同轴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最多的为角膜水肿,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治疗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发病率较小,但超声乳化时间较长,可根据具体临床情况进行手术方法的筛选。 相似文献
20.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PCCC)的疗效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先天性白内障12眼、外伤性白内障1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或抽吸术后囊破裂4眼、后发障9眼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木,术后随访3~38个月。结果:28眼在后囊完好情况下完成PCCC,10.7%(3/28)后囊破裂,3.6%(1/28)玻璃体脱出行前段玻切;7.1%(2/28)撕囊倔中心。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10.8%(4/37);高眼压8.1%(3/37);瞳孔变形5.4%(2/37)。随访矫正视力0.1—0.3的7眼,0.4—0.6的18眼,≥0.8的8眼,4例幼儿视力检查不理解,1眼后囊孔上移,1眼玻璃体前界膜混浊患儿随访13个月,其混浊无加重,余所有病例视轴区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能有效防治后囊混浊,保持瞳孔区透明。术中、术后并发症与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