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癌占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0%[2].非小细胞肺癌往往发病隐匿,在病情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处于中晚期[3].目前使用培美曲塞治疗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了显著疗效[4].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局部控制及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放射治疗的关键是精确测量并纠正放射治疗时的摆位误差.随着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GRT)的问世,摆位误差得到了有效的解决[5-6].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获取对肺癌进行放射治疗时,针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及治疗等中心点患者的个体化计划靶区外放边界(MPTV)。方法 回顾性413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分析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肺癌疗次间的摆位误差,并进行数据挖掘,计算群体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获取不同BMI及不同治疗等中心点肺癌患者的个体化MPTV。结果 不同BMI患者IGRT不同疗次间x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等中心点患者IGRT不同疗次间x、z轴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数据挖掘成功获取不同BMI及治疗等中心点肺癌患者放射治疗的个体化MPTV和具体参考值。结论 基于数据挖掘可成功获取放射治疗中对于不同BMI及治疗等中心点肺癌患者的个体化MPTV。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锥形束CT(CBCT)用于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放射治疗的120例盆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应用二维正侧位拍片验证摆位的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57例),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应用CBCT扫描验证摆位的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63例),对比两组摆位误差、适形指数。结果:观察组X轴平移、Y轴平移、Z轴平移的摆位误差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在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可有效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放射治疗适形性。  相似文献   

4.
921例经支气管镜确诊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对921例经支气管镜确诊肺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镜下直视、盲目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和刷检细胞学检查的方法,确定诊断和病理类型。结果 肺癌的发病率在40岁以下显著增加,50-69岁为发病高峰,70岁以下开始下降。921例肺癌中,鳞癌占38.5%,腺癌和低分化癌分别占27.4%和21.9%,小细胞癌占8.7%,其他占3.5%。男性鳞癌的发病率最高,女性腺癌发病率最高。结论 50-69岁是肺癌的高发年龄段,发病率最高的是鳞癌,其次是腺癌、低分化癌和小细胞癌。男女性别的病理类型分布有差别。重视支气管镜检查和提高活检技术,可显著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放射治疗摆位技术的探讨亓宝风丛玲珑(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250117)放射治疗是一种科学性较强的医疗手段。放疗时摆位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肿瘤治疗的成败。现将放疗时摆位技术问题探讨如下。1认真阅读治疗单,核对患者姓名、年龄、诊断结果、治疗条件、剂量、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定位及摆位技术.方法 采用直线加速器和上海拓能公司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对食管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果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体位固定好、易重复,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减少了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方法,提位技术在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肺鳞癌的局控率,根据放射生物学基础理论,我们设计了后程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l Stereo Radio Therapy FSRT)推量照射肺癌的精确放疗方案,现将其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IEP化疗方案加放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1998年8月至2000年8月收治的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选用IEP方案,3周期后行放射治疗,放疗剂量50—70GY/5-7周。结果:完全缓解(CR)率为18.18%,部分缓解(PR)率为45.45%,总有效率(CR PR)为63.63%毒副反应主要为轻度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及肝功能损害。结论:IEP方案化疗加放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较为理想,特别是肺鳞癌效果更佳。毒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王文保  周霞  邵洁  闫婧 《浙江临床医学》2014,(12):1894-189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固定技术在盆腔肿瘤体外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进一步提高精确放射治疗的摆位精度。方法将接受体外放射治疗的64例盆腔肿瘤患者分为两组:A组应用俯卧位定位板;B组俯卧位定位板+热塑体膜。各例病例分别在直线加速器的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下拍摄正、侧位射野验证片,与CT模拟定位图像重建的DRR图像进行比对,得出摆位位移数据。将A、B组摆位位移数据整理,分析出各组的摆位误差。结果 A、B组各方向摆位误差如下:左右(X轴):(1.269±1.292)和(1.281±0.016)(P<0.05);头脚(Y轴):(1.926±1.816)和(1.936±1.830)(P>0.05);腹背(Z轴):(1.956±2.239)和(1.962±2.163)(P>0.05)。结论在定期的EPID验证条件下,采用两种不同固定技术,单纯应用俯卧位定位板的固定技术在左右(X轴)方向上优于俯卧位定位板+热塑体膜,而头脚(Y轴)方向、腹背(Z轴)方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莉 《天津护理》2007,15(2):67-67,69
目的:探讨定位模板在放射治疗中应用体会。方法:以恶性淋巴瘤为例,放疗过程中应用定位模板进行定位、复位、摆位,同时和传统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定位模板定位、摆位可保证患者体位的重复性、减轻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定位、摆位的精度及速度,减轻护理人员劳动强度。结论:正确使用定位模板,基本消除了人为的摆位误差,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适形放疗的鼻咽癌患者30例,每拍一次电子射野影像片(EPI),拍摄正位片(机架角为0°)和侧位片(机架角为90°)共计2张。拍摄正、侧位片时射野面积一般取10 cm×10 cm,机器跳数为3~4 MU。将射野片和计划系统中的数字重建射野(DRR)图像片进行误差比较。【结果】三个方向的偏差和国内的文献相比,没有很大的差别。表明医用直线加速器的质量保证都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使用热塑面膜固定技术产生的偏差大约是2~3 mm。【结论】建议每次鼻咽部肿瘤放射治疗前,于EPID下进行实时摆位纠正误差。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摆位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提高摆位精度,减小CTV到计划靶区的外扩边界,提高放射治疗增益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CT图像引导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分析摆位误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患者,通过CT图像引导系统进行放疗引导,在治疗第一次、第五次、第十次获取正、侧位共360幅射野图像,与标准图像进行对比,测量摆位误差。结果:三次测量得到的X轴、Y轴、Z轴平均摆位误差均小于5mm,而且X轴和Y轴方向的误差均与Z轴误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中,采用CT图像引导,能够有效控制摆位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该技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确诊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肺癌的发病规律。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纤支镜确诊的8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镜下表现。结果:总体发病情况为男女患者比例3.6:1;平均年龄为58.9岁;左肺占49.4%,其中左上叶支气管占28.9%;右肺占50、6%,其中右上叶支气管占25,3%;双肺上叶支气管占54.2%。各种病理类型中鳞癌所占比例最高.为44.6%。镜下表现最多见的是肉芽形成,占42.2%。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0.5岁,左肺占46.2%.其中左上叶支气管占27.7%,右肺占53.8%,其中右上叶支气管占24.6%,双肺上叶支气管占52.3%.各种病理类型中鳞癌占比例最高,为50.8%,镜下表现最多见的是肉芽形成,占46.2%。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3.3岁,左肺占61.1%,其中左上叶支气管占33.3%,右肺占38.9%,其中右上叶支气管占27.8%,双肺上叶支气管占61.1%,各种病理类型中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所占比例均为22.2%.镜下表现最多见的是管腔狭窄,占55.6%。结论:男性肺癌所占比例远高于女性;男性肺癌的好发年龄为60岁左右,女性肺癌患者的发病与年龄无明显关系;双肺上叶支气管不仅是男性肺癌的好发部位,也是女性肺癌的好发部位;鳞癌是男性肺癌患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而女性患者鳞癌、小细胞癌和腺癌的发生率相似;男性肺癌的镜下表现以内芽形成最多见,而女性肺癌镜下表现以管腔狭窄最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11-05—2018-12-05来某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目标.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依次交替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翼型板联合真空垫体位技术进行固定.对照组:真空垫体位技术进行固定.观察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摆位偏差情况、肺癌患者疗效、食管癌患者疗效.结果两组在左右方向(X轴)、上下方向(Y轴)方面摆位偏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头脚方向(Z轴)、三维方向(3D)摆位偏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采取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有差异,翼型板+真空垫体位技术进行固定技术较好,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好.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的质量不断提高。放射治疗时受照射部位的精确度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精确度的提高不仅要求医生定位、布野、制定计划,技术员的摆位准确性提高,而且对挡铅制作质量的要求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挡铅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肺癌是癌症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癌症死亡总数的23%[1]。肺癌主要分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4%,小细胞肺癌(SCLC)占16.8%。NSCLC 可进一步分为腺癌、鳞癌、大细胞肺癌、支气管肺泡癌。近10年来,尽管放化疗技术和手术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肺癌的病死率基本保持不变。目前,肺癌的早期诊断存在困难,患者被确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阶段。早期癌瘤一般有80%~90%的治愈率,而晚期癌的5年生存率一般均极低,早发现、早诊断是肺癌治疗的关键。因此,国内外学者都期待找出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期、治疗方法和生存期。方法统计我院可随访老年肺癌患者56例,分析首发症状、临床分期、类型、治疗情况以及生存期。结果首发症状多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其中还有一部分患者是查体发现。其中鳞癌占30.4%,腺癌占46.4%,小细胞肺癌占21.4%。65~79岁组老年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12个月,≥80岁组老年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8个月。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是病变的临床分期和组织类型。结论老年肺癌患者首发症状不典型,病变的临床分期和组织类型对预后有影响,而年龄与生存期无关。晚期老年肺癌患者应以支持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动态模板匹配技术的放疗摆位误差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虑到病人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身体发生变形而使得基于固定模板匹配方法测量重复摆位误差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模板匹配的放疗病人重复摆位方法.该方法是对基于CT重建数字射线图像(DRR)作为模板进行匹配的重复摆位技术的改进,将能反映病人体态变化的视频重建三维体表模型作为匹配的模板进行摆位误差的计算.理论研究和实际检验表明,采用动态视频模板匹配的摆位方法,可以在保证摆位精度的同时消除因病人身体变形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的12例腹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锥形束CT影像技术或者患者左右(x)、头脚(y)以及前后(z)的线性摆位误差,分析获得的摆位误差。结果对本次研究的10例患者分别进行30次锥形束CT检查,x、y、z的自由度误差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表示,其中y方向的摆位误差最大,x方向的摆位误差最小。结论图像引导放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腹部肿瘤治疗的精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胸腹部恶性肿瘤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方法:使用体膜真空垫,CT模拟(CT simulation)将病人病变的相关数据传人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ing system,TPS),通过计算机处理优化出最佳治疗方案,在模拟机下验证后,最终到放射治疗机下实施放疗。结果:运用三维适形放疗摆位技术,可使胸腹部恶性肿瘤放疗摆位的体位更稳定且重复性好。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是提高胸腹部恶性肿瘤放疗摆位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