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越来越受到众多临床学者重视,归纳如下:1在心力衰竭方面的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有负性肌力作用,对心功能不全一直被列为禁忌,1975年瑞典Waagetem首次报告,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有益,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早期的研究集中在扩张型心肌病,近年来才扩大到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衰,大量研究发现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心力衰竭心脏心肌收缩功能和心室重构,降低死亡率。Capomolla等报告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衰有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和减轻二尖瓣返流作用。  相似文献   

2.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5年Waagstein等报道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取得满意疗效后,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CHF时不仅存在血液动力学紊乱,而且很多和心血管有关的内源性神经激素系统被激活,在CHF的发生或恶化中起主导作用,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性显著提高,导致高血浓度的儿茶酚胺释放,并长期作用于心肌,引起心肌β,受体下调,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下降,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的心脏功能和结构变化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在心室重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长期过度激活可加重心肌结构和功能损害,导致心脏病变自行进展和不断恶化。因此治疗慢性心衰的关键是阻断神经和内分泌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逆转心室重塑。现将神经内分泌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马轶睿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110-110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衰(CHF)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慢性心衰(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除了常规使用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外,应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6.25mg2次/天开始应用,逐渐加大剂量至50mg2次,天。观察组(40例)常规使用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而不使用β受体阻滞剂。随诊患者一年观察治疗效果,以死亡率,心力衰竭好转率(NYHA分级好转),心力衰竭恶化率(NYHA分级恶化),猝死率为指标,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衰长期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死亡率,心力衰竭好转率(NYHA分级好转),心力衰竭恶化率(NYHA分级恶化),猝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衰有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器质性心血管病的临床综合征。大部分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都可导致慢性心衰,死亡率较高。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喘憋、水肿等[1]。手术和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很少,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尽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改善了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但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66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患者服用首剂美托洛尔6.25mg或12.5mg效果明显。心衰患者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衰症状,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结论心衰患者可以尽早应用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的心室容积、形状、室壁厚度、心肌结构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改变,称为梗死后心室重构.临床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RB)、钙通道阻滞剂(CCB)以及中医药都具有防止心室重构的作用,其中以ACEI及ARB常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循证医学证实ACEI和β阻滞剂可以大幅度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显著降低猝死率.但由于其明显的副作用.使得一些重症病人难以得到及时应用而受益于远期疗效。在慢性心衰常规药物治疗时,中医辨证施治可改善患者基础状况,尽早加用ACEI和β阻滞剂;缩短起始至目标维持量时间,防止药物副作用和病情反复;延缓和阻止心肌重构,为ACEI和β阻滞剂做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治则治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远期发生心脏性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益气活血、祛瘀化痰、调气理脾、清热养阴等为主要治疗法则,其中益气为治本中之本,养阴为治本中之标;祛瘀化痰为治标中之本,理气清热为治标中之标。益气活血可通过减轻心室压力和体循环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而可能对防治心室重构有益;化痰散结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适应不良性肥厚和心肌外基质堆积和纤维化,长期使用可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CHF)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是中国老年人心血管相关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随着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深入,β-受体阻滞剂曾禁用于心衰患者的药物,随着对CHF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治疗措施不断改进。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中的地位得到肯定,已成为人们当前关注的热点。我们应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CHF4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逆转心房结构重构(AAR)与心房电重构(AER),减少心力衰竭(心衰)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复发率[1-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与贝那普利通过不同机制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发挥逆转心脏和血管重构及防治慢性心衰(CHF)的疗效[3].两者联用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并提高生存率,但对减少房颤的复发报道较少.为此,笔者使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CHF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45例,观察住院4周后房颤复发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从而探讨控制心衰患者发生房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传统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力衰竭即为难治性心力衰竭,尽管用正性肌力药物可以改善心肌的收缩力和周围血管扩张的状态,但长期口服和间歇静脉注射对生存率仍有潜在危害。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等成为心衰治疗的新选择。本文着重讨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长期合用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85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93例。对照组口服双氢克尿噻、坎地沙坦酯胶囊、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片,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心脏彩色超声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质量、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两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长期合用可以预防或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4.
β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肌力作用 ,长期以来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中被列为禁忌。近年来 ,随着交感神经递质及β受体研究的进展 ,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 CHF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笔者报道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 ,对 6 8例不同病因心脏病合并慢性 CHF的疗效观察 ,获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取自 1995年 6月~ 1998年 8月的门诊及部分住院病例。经常规抗心衰治疗 ,心衰、心室率控制不理想 ,又无 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者为入选条件。本组共 6 8例 ,男 4 2例 ,女 2 6例。年龄 54~ 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联合宣传教育和康复锻炼及定期随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效果。方法 208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3例,采用慢性心衰的常规疗法: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及诱发因素,并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间断运用利尿剂及洋地黄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0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教育患者学会自我管理及定期随诊。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84,P0.05),治疗组脑利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小于对照组(P0.05),而6 min步行试验距离(m)、射血分数(EF)和心输出量(CO)均大于对照组(P0.05)。三年内治疗组患者的累计再住院率、人均住院天数和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康复锻炼和教育患者学会自我管理及定期随诊治疗CHF,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天数和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3例CHF患者,将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三类,并对三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接受利尿剂治疗居多,静脉制剂以呋塞米及托拉塞米为主,约占70%,螺内酯为主要的口服制剂。SHF、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70.6%、71.0%、71.2%;β受体阻滞剂占56.3%、58.1%、49.3%;洋地黄占68.9%、19.4%、61.6%;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主,占74%,平均剂量平片(10.9±5.4)mg,缓释片(18.1±6.8)mg。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四类药物使用广泛,总有效率达92.4%,需进一步加强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林凯旋  缪灿铭  麦美琪  李雪山  安辉 《光明中医》2009,24(11):2132-2133
目的:观察中医药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均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本院自拟心衰Ⅰ号方。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测定两组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及中医证候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力衰竭相关临床证候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能有效降低血清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作为各类异质性的基础心脏病发展而来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升高。虽然近20年来在心力衰竭(心衰)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确定了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能改善预后或症状的基础治疗药物[1-3],但目前看来现代的心衰治疗对预后的改善仍不能令人满意,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很高,尤其  相似文献   

19.
醛固酮对心室重构的影响及中药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娟  陈长勋  杜军 《中草药》2007,38(1):143-147
近期的研究提示醛固酮介导长期不良刺激引起心室重构。醛固酮促进心肌和血管的纤维化,激活交感神经活性,与其他神经内分泌因子,如血管紧张素、内皮素等共同加剧心室重构的过程。拮抗醛固酮已成为防治心室重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有效途径。已初步发现有些中药和中药复方具有拮抗醛固酮和防治心室重构的作用,进一步发掘疗效可靠的拮抗醛固酮和防治心室重构的中药及其复方中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和义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0):719-719
心房颤动(AF)时心排血量下降,常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更可引发血栓栓塞.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是大多数心脏病的终末期,预后差,病死率高,当伴有慢性心房颤动时,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目前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合并AF已成为常规治疗,但老年人往往存在窦房结退行性变、肝肾功能减退,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及心脏传导系统又有抑制作用等.近几年笔者应用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CHF合并AF患者43例,获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