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基因-体质-证候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提出以体质为中间桥梁连接冠心病证候与基因多态性,通过基因-体质-证候这一研究模式探讨冠心病证候的研究思路。继而分析了体质与冠心病证候关系、冠心病常见体质及常见证候类型的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并进行了相关研究方法的分析,以期为此研究模式提出可行的研究方案。通过冠心病瘀血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三种常见体质及血瘀证、痰浊证、痰瘀互结证3种常见证候基因多态性现有研究的分析与综合,提出了可供选择及进一步荟萃分析的候选基因。通过比较候选基因及全基因组研究方法,结合此模式的研究特点提出运用高通量的列阵技术进行候选基因研究。同时,通过分析也发现了样本选择收集、候选基因选择及冠心病作为多基因遗传病之间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论载脂蛋白E及其基因多态性与中医痰瘀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就个体而言,基因型是相对恒定的,也是先天具有的,而中医证候的表现是可变的,个体间存在着普遍性的较大差异。因此,同一疾病的证候具有多样性,但就总体而言,许多基因具有的多态性变化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而某一病症的不同中医证候发生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则是相对稳定的,中医临床证候的多样性和复杂体系正好是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多样性关系最好的研究对象,因此,我们推测,中医证候多样性及发生频率与特定基因多态性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此种关联可能是证候形成与体质类型或先天禀赋关系的分子基础。也可为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体质学说的角度,论述了体质与中医病证的关系,认为体质是决定疾病产生的重要因素,体质能影响证候类型、性质及转归从化.同时从防治层面结合系统生物学阐述了体质学说对冠心病血瘀证研究的影响及前景。  相似文献   

4.
白瑞娜  于婧  衷敬柏 《中医药研究》2010,(12):1486-1489
基因多态性决定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和临床表现,同时影响到疾病的发展转归,从基因多态性角度探讨不同基因型在证候易感性方面的差异,是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热点内容.目前有不少学者从基因水平对高血压病(EH)证候与基因多态性及中药干预效应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体质分类研究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关键环节,是开展体质学说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前提.通过对体质分类研究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对体质分类研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剖析,认为目前体质分类研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维度不全、分型缺失;体质生理与疾病病理混淆、体质类型与证候分型混淆、体质类型与病理产物混淆、体质调养与疾病的治...  相似文献   

6.
证是中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中医学的临床治疗以辨证为基础,因此,证实质研究一直以来是中医学研究的重点。随着基因组学工作的进展,使得许多人类疾病的遗传基因得以阐明。特定体质的人群对于某些证候的易患性,提示证候也有一定的遗传背景。证的实质研究已发展到基因水平,基因多态性与中医学证的关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是从证与基因多态性二者的内涵、影响因素出发,从理论上探讨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证候研究一直是中医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从基因多态性方面阐明疾病发生的原因将为疾病的诊治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本文就心脑血管相关疾病中医证候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瘀证基础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目前证候相关基因研究中主要研究思路的归纳和梳理,预测和展望血瘀证基础研究的未来发展.证相关基因研究的思路主要有:1.不同证候状态下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2.中医证型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3.基因突变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4.以方测证,结合药物干预反证证本质.近50年来,血瘀证基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血流动力学、微循环、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氧供、炎症与结缔组织代谢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两大困惑和误区:1.无证不血瘀、无病不血瘀的错误倾向;2.实验室指标与临床辨证相关性差.为此,血瘀证基础研究的发展在于:开展同病异证、异病同证血瘀证的比较学研究,进一步优化完善血瘀证诊断标准及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开展血瘀证体质、证候、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开展血瘀证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因不同体质其生理特性不同,对某些病因和疾病具有不同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产生病变的类型不同,疾病转变或转归中的倾向性也不同[1]。随着体质与证候关系研究的深入,小儿体质的分类及其科学评价对小儿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显得非常重要。小儿体质的分型不仅对小儿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对中医体质学说的重要补充。中医体质分型现状  相似文献   

10.
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辨证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因多态性是指一种基因在人群中至少有2种表型,出现频度均>1%,它反映了进化过程中基因组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不同个体生物学形状和对疾病的易感性差别的原因。对基因多态性的认识,使现代医学走向个体化诊断和治疗,这与中医学根据证候的不同而辨证论治有相似之处。近年来学者们进行了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辨证方面的探索性研究,本文拟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归纳基因多态性与证候的相关性及其在中医“证”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基因芯片技术运用于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的研究,可望从基因水平阐明中医证候的理论实质,为证候实质现代化研究开辟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证候与基因相关性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管冬元  方肇勤 《中医杂志》2005,46(8):569-571,597
从疾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疾病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与中医证候的关系和证候与后基因组学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中医证候与基因相关性研究的现状.提出中医证候的微观研究应当结合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研究中应注意"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结合,检测目标组织的合理选择,检测技术的选择和优化,以及排除盲从,注重锐意创新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亚健康状态体质和证候的总结,初步梳理出对亚健康状态中医干预的基本思路,对比分析疾病状态下体质与证候的规律,进而探讨"亚健康-体质-证候"关系轴应用思路。认为健康、体质、亚健康、疾病、证候等状态是一个交叉变化的过程,通过横向对比建立"亚健康-体质-证候"关系轴从而揭示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疗效与中医辨证的准确性息息相关。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在增强免疫、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机会性感染率、降低死亡率等方面都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并有群众基础,被寄予厚望,但证候研究一直以来没有突破性进展。故从体质较证相对稳定、体质决定证的发生、体质影响证的性质、其他疾病的体质与证候相关性研究的借鉴等方面来阐明通过体质进行艾滋病证候研究的依据,并对通过体质进行艾滋病证候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想法进行了探讨,期望从中医体质入手开阔艾滋病证候研究思路,对艾滋病中医证型、证候标准的建立等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5.
叶笑妮  全小明  陆慧敏  黄梅 《新中医》2014,46(8):223-224
体质与疾病密切相关并贯穿疾病的全过程。中医体质学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中医体质学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中医体质学与乳腺癌证候的相关性及中医体质学说指导乳腺癌的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乳腺癌防治提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体质与MMP-9,IL-6,MTHFR基因多态性之间相互关系,对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从体质、证候与MMP-9,IL-6,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进行分析。采集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61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中风痰瘀阻证患者出现频率最高,共30例;痰湿质是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易发体质,共20例;体质与证候对应关系分析显示:气虚体质患者发病后倾向表现为气虚血瘀证;痰湿体质和平和体质患者发病后倾向表现为风痰瘀阻证;证候与MMP-9,IL-6关系: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患者MMP-9,IL-6分布经Z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气虚血瘀证患者MMP-9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瘀阻证患者;风痰瘀阻证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患者;证候、体质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61个样本中,共检测到杂合突变34例;纯和突变15例;无突变12例,该基因位点突变率是未突变患者的4.08倍;痰湿质患者发病后其MTHFR C677T基因型倾向于表现为CT基因型;风痰瘀阻证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TT基因型;阴虚动风证患者发病后易发生杂和突变,表现为CT基因型。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体质关系分析显示,痰湿质、平和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提示发病前如对于偏颇体质进行调理,或许对预防缺血性中风病有一定效果;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MMP-9,IL-6关系分析显示,风痰瘀阻证与IL-6水平具有相关性,气虚血瘀证与MMP-9水平具有相关性。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分析显示,TT基因型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瘀阻证,CT基因型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阴虚动风证;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体质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分析显示,CT基因型患者易表现为痰湿质。为更深入地认识缺血性中风病病机提供依据,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aension,EH)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多基因遗传疾病。作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的关键基因之一,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lreceptor,ATlR)基因多态性与EH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ATlR基因与EH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有助于EH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该文就ATlR基因多态性与EH发病之间的关系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及对中医证本质认识的深入,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已经从症状、体征为主体,发展到了目前的分子基因水平。众多中医药工作者在基因层面上对冠心病中医证候本质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证候相关基因及其多态性研究、证候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谱研究等,涉及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痰瘀互阻证、心阳虚证等方面。本文对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基因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医体质学说作为研究人之生命、健康与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对各种体质特征、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的总结归纳,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趋向,并以此指导疾病预防和诊治。慢性胃炎在我国的的发病率可高达60%,其之发病与否、证候类型、预后归转等与人之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体质学说指导慢性胃炎的预防和诊治,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患者的个体的特异性,做出因人制宜的具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从体质学说相关理论出发,对体质因素在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认为中医体质与哮喘发病病因有密切关系,体质是哮喘证候形成的基础及哮喘存在有哮喘特异基因等。提出辨体论治哮喘时治病求本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相结合,并以中医体质为手段增强哮喘防治的效果,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