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HSP)时会出现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功能增强,导致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笔者通过检测HSP患儿血栓前状态的标志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变化,进一步探讨HSP患儿凝血状态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产妇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产妇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132例自愿产前检查的孕产妇分娩前后进行凝血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指标:D一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进行测定,与未孕健康妇女13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各指标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一二聚体阳性32例,FDP阳性30例;分别占24.24%、22.73%;产后72小时各指标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凝四项前后联合检测能较全面反映孕产妇纤溶和凝血之间的平衡状态,对预防和治疗孕产妇因血栓性疾病出血、妊高症而带来的危险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全身小血管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受抑[1]。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是反映血栓继发性纤溶的敏感指标,测定其血浆水平有助于判断凝血、纤溶系统的活动状态,在DIC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30例DIC患者、30例DIC可疑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浆中D-dimer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疏血通脉胶囊对颈总动脉血栓大鼠动脉血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曲克芦丁组(0.1 mg/g)、疏血通脉胶囊低(2.5 mg/g)、中(5 mg/g)、高(10mg/g)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20天后,制作左侧颈总动脉血栓模型,2h后从各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抽血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含量,同时取左侧颈总动脉血栓称血栓湿重、干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栓湿重、干重均明显减轻(P0.01),血浆FDP、D-D含量明显下降(P0.01),其中疏血通脉胶囊高剂量组改善程度较疏血通脉胶囊低、中剂量组及曲克芦丁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疏血通脉胶囊能防治大鼠动脉血栓的形成及发展,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FDP、D-D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及(Fib)D-二聚体(D-D)含量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和Fib水平。比较进展性脑梗死、非进展性脑梗死及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D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这与其发生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DIC患者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D-D)定量检测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52例DIC患者(早期14例,中期26例,晚期12例)和50例正常人血浆中D-D含量,然后做分析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D-D含量为(0.32±0.13)mg/L,DIC组D-D含量为(8.44±2.76)mg/L,早、中、晚期患者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其水平逐渐增高,有效治疗组D-D含量为(2.16±0.74)mg/L,无效治疗组D-D含量为(8.21±2.51)mg/L,两组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D-D含量的检测对DIC的早期诊断、疗效的了解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FBG)在尿源性败血症中的变化趋势和诊断价值。方法:通过120例尿源性败血症患者与对照组入院手术患者、空白组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和FB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模型显示D-dimer与FBG可信度为76.14%与74.38%。结论:尿源性败血症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具有较高灵敏性,有助于疾病的识别与及时处理,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机分为疏血通组与丹参组,两周后复查Fg和D-二聚体,再次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g与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Fg、D-二聚体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丹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丹参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通过疏血通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对肾病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的影响。方法将6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阿魏酸钠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阿魏酸钠对肾病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的影响。方法将6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阿魏酸钠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2.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经研究试验表明其含量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对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和预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正常组,共4组,每组各25例;再将75例冠心病患者依据病变血管数目分为一只组26例、二只组23例、三只组26例;100例均行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化验检查,对各结果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各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对了解冠心病的分型、危险程度及疗效均具有极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心功能Ⅱ级者41例,心功能Ⅲ级者25例及心功能Ⅳ级者21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血浆标本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受检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PT—Der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心功能不同分级血浆D-二聚体存在差异,心功能受损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呈正相关(b=6.24,t=2.58,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以及了解患者心功能受损状况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肺癌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价及中医辨证角度对近10年来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概述,并对目前肺癌临床D-二聚体异常者出现血栓情况治疗方面提出一些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血压的动态监测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将229例原发性高血压(FH)患者分为杓型组55例、非杓型组56例、深杓型组58例、反杓型组60例,均检测Hcy、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对不同分组EH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反杓型组血浆Hcy、D-二聚体、FIB水平显著高于杓型组(P均<0.01),非杓型组与反杓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杓型组及反杓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的PT、APTT、T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H患者存在高凝状态,Hcy亦明显增高,反杓型高血压患者更为显著,传统的血液指标PT、APTT、TT不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凝血状态的敏感指标,为高血压患者需合理用药而有效地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及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苏辉 《双足与保健》2019,(23):26-27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规律。方法于该院2018年1-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择取3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组,择取32例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作为参照一组,再择取32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二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灵芝A2水平、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参照一组和参照二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水平要明显高于参照一组和参照二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参照一组和参照二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炎性反应较为严重,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凝血功能以及血脂功能均会发生显著变化,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需要注意控制有关指标,对于糖尿病足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67例ACI患者分为痰瘀阻络证组和非痰瘀阻络证组,并在入院第二天检测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ACI痰瘀阻络证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痰瘀阻络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可以作为ACI痰瘀阻络证的分型依据。  相似文献   

19.
D-二聚体是胶联纤维蛋白(Pb)在纤溶酶(PL)的作用下,生成的降解产物,其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被激活.临床上通过对其检测,能对多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顸后进行判定.本文就其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予以详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干预特点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57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滴;观察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变化和肺功能(FEV1%、FEV1/FVC)、血气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及咳、痰、喘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肺功能的改善程度相近;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AECOPD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可降低AECOPDE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其高凝状态,且适用于所有寒、热证AECOPD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