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HSP)时会出现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功能增强,导致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笔者通过检测HSP患儿血栓前状态的标志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变化,进一步探讨HSP患儿凝血状态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消癜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方法:将58例HS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和消癜汤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值(PL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HCT值、PL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癜汤治疗儿童HSP疗效确切,能改善HSP患儿血液的高黏滞状态。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 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又称IgA 血管炎,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呕血、便血等消化道黏膜出血及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1].其中30% ~50% HSP患儿会出现肾脏损害,称为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的临床类型,并分析导致肾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过敏性紫癜(HSP)的120例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其分为HSP无肾损害组和HSP肾损害组,分析HSPN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0例HSP患儿中有90例出现HSPN,临床类型皮肤型较其它类型所占比例最大,为90.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免疫球蛋白A(IgA)、血小板(PLT)为导致HSPN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IgA、PLT是导致HSPN的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因素的患儿应加强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及EB病毒与过敏性紫癜(HSP)的相关性及对肾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9例HSP患儿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比较2组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检出情况、EB病毒感染情况;观察组患儿根据入院后1周内尿常规结果分为肾损伤组和无肾损伤组,对HSP患儿发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呼吸道病原体IgM的检出率为55.53%(126/2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00%(4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B病毒阳性率为42.47%(93/2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0%(2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病原体病毒感染引起HSP患儿红细胞异常的发生率为48.41%(61/126),EB病毒感染引起HSP患儿红细胞异常的发生率为34.41%(3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SP患儿发生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皮疹反复≥1个月、呼吸道病原体感染、EB病毒感染、血小板升高、D-二聚体升高、血脂升高、IgA升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疹反复≥1个月、呼吸道病原体感染、EB病毒感染以及IgA升高为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HSP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抗体及EB病毒检出率均较高,也易引起尿蛋白及红细胞异常,可为HSP并发肾损伤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皮疹反复≥1个月、呼吸道病原体感染、EB病毒感染以及IgA升高为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1]。常因感染、饮食等原因而反复发作。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HSP)与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HSP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31例单纯HSP患儿作为对照组,31例HSP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溶血链球菌抗溶血素(AS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阳性检出率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ASO、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hs–CRP、降钙素原(PCT)、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HSP的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呼吸道感染是引起HSP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给予实验室指标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进而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皮素(ET)浓度变化与过敏性紫癜(HSP)湿热内蕴证病程、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治疗HSP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抽取HSP湿热内蕴证患儿及正常儿童血液,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出ET浓度。运用SPSS数据分析系统,研究测出数值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HSP患儿ET浓度高于正常儿童(P0.05);病程1年以上组ET浓度高于6个月至1年组和6个月以内组,各组间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肤紫癜密集患儿ET浓度高于皮肤紫癜稀疏者(P0.05);腹痛患儿ET浓度高于无腹痛者(P0.05);有关节表现患儿ET浓度高于无关节表现者(P0.05)。结论:HSP患儿ET浓度比正常儿童高。HSP湿热内蕴证患儿ET水平与病程呈现正相关性,病情严重患儿血浆ET水平高。湿热邪气轻重与ET浓度可能存在某些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临床特点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92例HSP患儿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证候分布规律,并比较患儿发病特点等在各证型分布上的差异。结果:(1)192例患儿中,7岁以上儿童108例,男女之比为1.88∶1,冬春两季多发,农村患儿多见,感染为主要诱因。(2)辨证分型上,风热伤络证27例(14.06%)、血热妄行证47例(24.48%)、湿热内蕴证104例(54.17%)、阴虚火旺证9例(4.69%)及气不摄血证5例(2.60%)。(3)各证型患儿在性别、年龄、居住地、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季节、肾损害、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中医辨证分型以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湿热内蕴证为主,其中风热伤络证以皮肤紫癜为主;血热妄行证、湿热内蕴证多并见腹痛、关节痛表现,且多伴有低蛋白及高凝表现,更易出现肾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水平及瘀血状态,分析瘀血与尿中黏附分子及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HSP患儿80例分为无肾损(NO-HSPN)组、血尿组、血尿加蛋白尿组,正常组(健康儿童10名)。根据中医瘀血症候积分表进行瘀血评分。ELISA法测定sICAM-1、sV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NO-HSPN组比较,血尿加蛋白尿组瘀血积分明显升高(P0.01)。②血清sICAM-1在各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sICAM-1在血尿加蛋白尿组明显增加,与正常组和NO-HS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血清sVCAM-1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尿加蛋白尿组尿sV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④血尿加蛋白尿组尿sICAM-1和sVCAM-1的表达与瘀血积分的评定呈正相关。结论:瘀血参与了HSP肾损害过程。血尿加蛋白尿组HSP患儿尿中sICAM-1、sVCAM-1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种炎前因子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病理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确诊的4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TNF-α、IL-6、IL-8、NO血清因子的检测,并设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HSP患儿4种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肾损害患儿显著高于非肾损害患儿(P<0.05)。采用血液灌流治疗后情况有所好转。结论 TNF-α、IL-6、IL-8和NO 4种炎前因子水平与HSP的发生、发展有关,治疗方法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科常见病,以皮肤出现瘀斑瘀点、腹痛、关节肿痛、蛋白尿等为主要表现,且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虽然该病病因尚不能完全明确,但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与病毒感染、链球菌感染、药物作用、接触过敏原或虫咬有关[1]。西医多以抗过敏、抗感染、抗血小板聚集、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为主,但其疗效和安全性欠理想,病情仍易反复发作[2]。相关研究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4]。笔者采用自拟凉血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HSP证属血热妄行型患儿30例并探讨其对患儿血清CRP、IgA、IgE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能(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HSP患儿给予美能(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甲氰咪胍治疗HSP,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美能(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甲氰咪胍治疗HSP,疗效明显,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美能(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甲氰咪胍治疗儿童HSP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7例HS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SP患儿男:女比例为2.05:1,高峰年龄为4~6岁,冬季发病率高,呼吸道感染是主要诱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HSP发生相关。皮肤紫癜为最常见表现(95.52%),其次为消化道症状(86.57%)、关节症状(32.84%)、肾脏损害(5.97%)。在皮疹发生部位中,下肢和足部发生率最高(97.01%),其次为臀部(47.76%)、上肢和手部(17.91%),最后为面部和躯干(5.97%),皮疹消退时间在2~30 d。结论:HSP大部分预后良好,病情反复者易发生肾脏损害,对此类患儿应注意定期随访,进行尿液检查,及早发现肾脏损害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加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予复方甘草酸苷和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P<0.05),且治疗组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加西咪替丁能提高HSP患儿疗效,减少肾损害,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用PCR方法测定21例MP-DNA阳性的HSP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1例MP-DNA阳性的HSP中除发热有8例(38%)、咳嗽有13例(62%)外,其余症状与其他原因所致的HSP差别不大。结论MP感染可致HSP,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可有腹痛、关节肿痛、血尿,可有发热、咳嗽,但也可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鬼针草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Bidens pi/osa L.,TFB)对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血清IgA1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nous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为研究对象,用正常IgA1和HSP患儿血清IgA1进行干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TFB,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HSP IgA1组及TFB(1.0、0.5、0.25 mg/mL)组。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上清液IL-8和TNF-α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上清液NO水平;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UVECs中NF-κB和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HSP组IL-8、TNF-α及NO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SP组比较,TFB(1.0、0.5 mg/mL)干预后IL-8、TNF-α及NO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HSP患儿血清IgA1诱导内皮细胞NF-κB与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HSP组比较,TFB 1.0,0.5、0.25 mg/mL干预下,NF-κB与ICAM-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FB可能通过抑制性HSP患儿体内NF-κB高表达、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分泌IL-8、TNF-α、NO而缓解血管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反复发作性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廉江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10例反复发作性HSP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尿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以及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反复发作性小儿HSP的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正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由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引起的肾脏损害,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也是HSP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肾脏受累程度是影响HSP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1],近40%的患儿在首次发病后4~6周内发展成为HSPN~[2],97%HSP患儿的肾损害发生在起病的6个月以内~[3]。尽管大部分表现为单纯血尿和/或少量蛋白尿的患儿  相似文献   

20.
王敏  张金虎 《陕西中医》2021,(8):1068-1071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过敏性紫癜不同中医证型在临床特征上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并整理171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诱因中的分布情况; 总结171例HSP患儿中药的使用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①171例HSP患儿中风热伤络证86例(50.92%),血热妄行证36例(21.05%),湿热痹阻证49例(28.66%),三种证型在男女性别中的分布差异不明显; 在病程上,三种证型均以10~20 d居多,总计98例(57.31%); 在不同年龄段、临床症状中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儿童HSP的常用药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等。结论:HSP患儿以风热伤络证最为多见,临床病程长短不一,症状多样,不同证型的治疗方法及疗效不同,中医药从不同角度治疗儿童HSP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