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头针、体针和颞三针交替治疗287例脑卒中患者,一般体针法治疗6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发现采用颞三针、头针和体针交替治疗脑卒中其疗效明显优越于纯体针疗法,三针交替治疗是临床治疗脑卒中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头针与体针治疗脑卒中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张红星 《中国康复》2003,18(4):237-237
目的 :探讨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6 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 2组 ,分别采用头针与体针治疗 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头针组痊愈显效率 6 9 70 % ,总有效率 90 91% ,与体针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采用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治疗脑卒中与体针疗效相仿 ,但头针可以对患者肢体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 ,更有利于提高疗效和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头体针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83例脑卒中患者分头针、体针、头体针 3组进行治疗 ,疗程满2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头针组与体针组之间、体针组与头体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但头体针组与头针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头体针结合较单纯的头针或体针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颞三针与复方中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探讨颞三针与中药结合是否优于单纯应用中药或颞三针疗法。方法 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药组、单纯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刺组及单纯中药治疗的中药组,3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疗效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针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lt;0.01),而药物组和针刺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针药组治疗后积分下降值显著高于药物组或针刺组(P&;lt;0.01)。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和颞三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头针治疗脑卒中对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治疗脑卒中的疗效,以及对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①选择2000-05/2005—06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28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编码随机抽取方法分为2组:头针组66例和体针组62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5人为正常对照组。均对检测指标知情同意。②头针组:取健侧顶颞前斜线(前神聪至悬厘)、顶颞后斜线(百会至曲髡)。从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从上至下连刺3针,针尖与头皮呈30&;#176;左右夹角,快速刺人头皮下,当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指下感到阻力减少时使针与头皮平行,刺人1.0~1.5寸,然后快速连续捻转。捻针速度保持在220次/min左右,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5min捻针1次,每次两三分钟,留针期间需配合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体针组:选穴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每次8-10个穴位,用3.3~13.3寸毫针刺入,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2组怡疗均1次/d,6次1个疗程,疗程间隔1d,连续治疗4个疗程。③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标准判定2组治疗4个疗程后疗效。④于治疗前1d和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中国天津天美公司生产的LBY—N6型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⑤等级资料差异比较采用Ridit分析,组间比较u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头针组资料不完整患者36例未进入结果分析,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头针组30例.体针组62例,正常对照组15人。①头针组与体针组疗效差异不明显(u=1.77,P〉0.05)。②头针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浆高切变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156-1.783,P〈0.05-0.01);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0=2.240,P〈0.05)。③头针治疗后,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473~3.158:P〈0.05~0.01),载脂蛋白A/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2.154, P〈0.05)。④头针组治疗前血浆中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7.345,P〈0.01);头针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5.943,P〈0.01)。 结论:①头针治疗脑卒中疗效较好,且与体针治疗效果相当。②头针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脂类代谢异常、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6.
头体针与眼针结合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永梅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602-4602
目的探讨头体针与眼针相结合、分三步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均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神志正常,处于恢复期,无视网膜下腔出血。将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体针疗法。治疗组应用头体针与眼针相结合治疗,观察两组偏瘫恢复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组43例,基本恢复19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对照组43例,基本恢复8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5例,无变化9例。治疗后治疗组偏瘫水平在上肢、下肢、指瘫方面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头体针与眼针结合对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作用明显好于传统针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颞三针与复方中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探讨颞三针与中药结合是否优于单纯应用中药或颞三针疗法。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药组、单纯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刺组及单纯中药治疗的中药组,3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疗效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针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1),而药物组和针刺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后积分下降值显著高于药物组或针刺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和颞三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按会诊顺序将59例中风假性球麻痹患者分为头体针组40例和体针组19例,头体升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体针组采用体针治疗,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头体针组临床治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体针组临床治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临床治愈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可改善中风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及假性球麻痹,临床治愈率高于传统体针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治疗脑卒中的疗效,以及对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0-05/2005-06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28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编码随机抽取方法分为2组:头针组66例和体针组62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5人为正常对照组,均对检测指标知情同意。②头针组:取健侧顶颞前斜线穴前神聪至悬厘雪、顶颞后斜线穴百会至曲鬓雪,从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从上至下连刺3针,针尖与头皮呈30°左右夹角,快速刺入头皮下,当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指下感到阻力减少时使针与头皮平行,刺入1.0~1.5寸,然后快速连续捻转,捻针速度保持在220次/min左右,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5min捻针1次,每次两三分钟,留针期间需配合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体针组:选穴肩、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每次8~10个穴位,用3.3~13.3寸毫针刺入,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2组治疗均1次/d,6次1个疗程,疗程间隔1d,连续治疗4个疗程。③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标准判定2组治疗4个疗程后疗效。④于治疗前1d和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中国天津天美公司生产的LBY-N6型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⑤等级资料差异比较采用Ridit分析,组间比较u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头针组资料不完整患者36例未进入结果分析,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头针组30例,体针组62例,正常对照组15人。①头针组与体针组疗效差异不明显(u=1.77,P>0.05)。②头针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浆高切变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156~1.783,P<0.05~0.01);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穴t=2.240,P<0.05雪。③头针治疗后,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473~3.158,P<0.05~0.01),载脂蛋白A/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2.154,P<0.05)。④头针组治疗前血浆中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穴t=7.345,P<0.01雪鸦头针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穴t=5.943,P<0.01雪。骨禺结论:①头针治疗脑卒中疗效较好,且与体针治疗效果相当。②头针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脂类代谢异常、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头针与体针治疗脑卒中亚急性期吞咽障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头针与体针治疗脑卒中亚急柱期吞咽障碍的差别,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脑卒中亚急性期(15—40d内)患者78例按序平均分为头针(A)组、体针(B)组及单纯康复训练(C)组(对照组)。头针组采用针刺头针运动区及感觉区的下l/5区域。体针组采用针刺风府、人迎、廉泉、百劳等穴位。3组均予中西药物同等治疗及吞咽障碍基本康复训练。各组治疗前后均以吞咽障碍饮水试验功能评级、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或电视荧光吞咽功能评价。结果 A组治愈率35%(9/26),有效率58%(15/26),总有效率93%;B组治愈率3l%(8/26),有效率62%(16/26),总有效率93%;C组治愈率4%(1/26),有效率54%,总有效率58%;A、B组疗效均明显优于C组(对照组)(P&;lt;0.0l,X^2=9.7),误吸性肺部感染率A组23%和B组3l%低于C组87%(X^2=7.88,P&;lt;0.01);针刺引起的心血管性反应A组少于B组(X^2=4.17,P&;lt;0.05)。结论 头针与体针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吞咽障碍均有确切疗效,头针安全性优于体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互动式头针与传统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Brunnstrom分期为Ⅲ—Ⅴ级的70例患者,利用MINIMIZE分层随机软件,随机将脑卒中患者分为互动式头针组(35例)、传统头针组(35例)。互动式头针组选取病灶同侧(肢体偏瘫对侧)顶颞前斜线中2/5、顶颞后斜线中2/5、顶旁2线作为头针刺激区。互动式头针组在实施头针治疗的过程中开展作业治疗,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10min行捻转手法1次。传统头针组头穴刺激区同互动式头针组,头针治疗与作业治疗分开实施。两组头针治疗、作业治疗均每日1次,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积分的改善情况;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upper-extremity Fugl-Meyer scale,UFMA)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脑卒中患者在SF-36各领域的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互动式头针组在SF-36躯体功能、生理职能领域积分,与传统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FMA积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作业治疗可以全面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互动式头针在提高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方面优于传统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头针、体针配合心脑宁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以采用头针、体配合心脑宁及功能锻炼治疗300例(治疗组)与单纯采用心脑宁治疗31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总有效率80.6%,Bavthel指数,治疗前治疗组26.98±13.11,对照组27.41±7.99;治疗后治疗组74.31±17.13,对照组61.01±8.02。结论 体针配合心脑宁及功能锻炼是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降低致残率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加电)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综合疗法对52例中风患者进行治疗,分析疗效与病情、病程、疗程的关系。结果恢复50%,显效28.8%,好转15.4%,无效5.8%,总有效率94.2%。患者早期接受综合治疗明显优于较晚者(P<0.01)。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早期进行综合治疗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头针改善弱智儿童注意力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芳 《中国康复》2006,21(6):394-394
目的:观察以头针治疗为主改善弱智患儿注意力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确诊为轻、中度智力低下患儿,均取头部智三针、百会、四神聪、脑三针等穴针刺。伴有语言、听力及肢体障碍患儿配合体针。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26例患儿中23例注意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89%。结论:头针治疗能改善弱智患儿的注意力,促进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适应性行为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头针体针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治疗前及治疗2周、4后积分进行比较.结果:针刺治疗2周、4周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病程在1个月以内患者疗效明显优于1个月以上者(P<0.05).结论: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组纳入患者,治疗组采用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头、体针治疗。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头、体针疗法,可获更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组纳入患者,治疗组采用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头、体针治疗。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头、体针疗法,可获更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体针与眼针相结合、分三步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均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神志正常,处于恢复期,无视网膜下腔出血。将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体针疗法,治疗组应用头体针与眼针相结合治疗,观察两组偏瘫恢复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组43例,基本恢复19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对照组43例,基本恢复8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5例,无变化9例。治疗后治疗组偏瘫水平在上肢、下肢、指瘫方面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与眼针结合对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作用明显好于传统针法。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李华高 《中国康复》2004,19(5):288-28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分别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综合组)与单纯头针治疗(单纯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FMA及BI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综合组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脑卒中记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Rivermead行为记忆试验(RBMT-Ⅱ)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RBMT-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头针能提高脑卒中患者记忆功能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