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是由逆转录病毒所传播.虽然这类病毒曾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V)、免疫缺损相关病毒(IDAV)、人亲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和AIDS相关逆转录病毒(ARV),本文将此类病毒称为HTLV-Ⅲ/LAV.该病毒优先侵袭并损害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使宿主不能对抗各种传染性疾病和肿瘤.AIDS综合征是HTLV-Ⅲ/LAV感染后出现的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但有许多轻型感染,如  相似文献   

2.
日本德岛大学第一内科的川井尚臣副教授等人发现,从桥本病及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末梢血白细胞DNA中,很容易检测出Ⅱ型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Ⅱ)的前病毒DNA,认为这些疾病可能与HTLV-Ⅱ有某种关系。已知HTLV-Ⅰ除与HTLV—Ⅰ相关性骨髓病(HAM)有关外,还与葡萄膜炎、关节炎等有关。但HTLV-Ⅱ与何种疾病的发病有关尚不知晓。对此川井副教授对桥本病和突眼性甲状腺肿与HTLV—Ⅱ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法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亲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一般认为是引起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的病毒)可能与慢性脊髓病,或原因不明的脊柱疾病有关。巴黎一家医院的Olivier Gout医师及其同事检验了167名神经病患者的HTLV-Ⅰ抗体。37名慢性脊髓病病人中,10名病人(全部患痉挛性麻痹,称热带痉挛性麻痹)经检验结果,HTLV-Ⅰ病毒均呈阳性。研究人员说,更重要的是,在患病期间的不同时间里,从病人中的  相似文献   

4.
人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或淋巴结病相关病毒(HTLV-Ⅲ/LAV),是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的致病因子,在各种体液包括血液、精液及唾液中均已发现。最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从一AIDS病人的眼泪中分离出此病毒。病人是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及播散性鸟[型]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内感染病史的33岁妇女,没有眼部疾患,眼检查  相似文献   

5.
吴荣桂 《医学文选》2003,22(6):911-914
在已知的输血传播疾病中 ,病毒性疾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拟对目前血站尚未开展常规检测但国内外有较多研究报道的几种新型病毒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HTLV- / 1 .1 流行病学特点  1 980年美国学者 Gallo首次分离到人类嗜 T淋巴细胞病毒 (HTLV) ,分 型和 型。后来的研究证实 :HTLV / 主要流行地区为日本西南部、非洲和加勒比海沿岸 [1 ] 。日本对 71 0例脊髓病 (HAM)患者进行调查 ,确认 589例与HTLV- 有关 ,其中 69%发生于日本 HTLV- 高度流行区 [2 ] 。目前日本感染人数已达 1 2 0万 ,但更多的感染者分布在非洲…  相似文献   

6.
Ⅰ型人类T细胞亲淋巴细胞病毒(HTLV-Ⅰ)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和脊髓病有关,HTLV-Ⅱ首先从一个毛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分离而来,尚未肯定其与任何一种疾病有关。1988年4月~1990年1月,研究人员在参加美国国家HIV监督的8个卫星城进行了HTLV血清血调查,调查对象是静脉内药物应用者和性传播疾病(STD)诊所的病人。他们对病人血标本测定了HTLV抗体,对阳性标本进一步做了合成肽基酶联免疫试验以区别HTLV-Ⅰ和HTLV-Ⅱ。  相似文献   

7.
一项大规模的长达10年的研究证实神经性疾病多发性硬化(MS)与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有关。许多年来,尽管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相互关联,但病毒感染究竟是MS的病因,还是该疾病的一种结果或与MS无关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8.
美国贝塞斯达国家癌症研究所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L Ratner等撰文:从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病人中分离出大量的逆转录病毒,而且不同组的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人亲T淋巴细胞病毒(HTLV)Ⅲ型、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或较新的AIDS相关病毒(ARV)。最初,在我们的实验室报告了48个独立的HTLV-Ⅲ分离物,此后又增加了一些,现在我们得到100多独立的分离物。最近  相似文献   

9.
爱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病原体已明确是一种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法国学者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简称 LAV),美国学者发现同属人体 T 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简称 HTLV),但与 HTLA-Ⅰ型及 HTLV-Ⅱ型不同,而为 HTLV-Ⅲ型。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MS)的病毒病因学虽然很早就已提出,但究竟是哪一种病毒所致,却一直没有确切的回答。现在的一些看法认为是由一种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综合征的逆转录病毒即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所致。但血清流行病学的研究却不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联系。另一种看法认为是一种可导致绵羊脱髓鞘脑白质炎的逆转录病毒,这是一种发生于绵羊体内的脱髓鞘疾病,在绵羊体内受  相似文献   

11.
英国伦敦消息:研究人员经过10年的研究证明了猴病毒5(SV 5)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猴病毒5从未被认为与任何人的疾病有关。 SVS是副粘液病毒族中的一种,该病毒族也包括麻疹和腮腺炎,最初是从猴子中检出的。10年前,该病毒首次从MS病人的骨髓中分离出来。然而,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研究表明,SV5是人类一种常见的感染病毒,在一般人群中,SV5的感染率约为40%。但被感染的人中只有1‰发展为MS。  相似文献   

12.
人T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TLV-1)是第1个被发现的人类反转录病毒,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的病原体。HTLV-1感染后潜伏期为20~40 a;2.1%女性和6.6%男性HTLV-1感染者最终发展为ATLL。尽管我国HTLV-1感染者较少,但近来有报道国内感染者有增加趋势。由于HTLV-1的感染途径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似,因此对于该病毒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美国贝塞斯达消息: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的动物模型已被发现。HTLV-Ⅲ这种据认为导致AIDS的逆转录病毒,已从AIDS病人的血中传播给黑猩猩。这些最新的研究结果是由国立肿瘤研究所Robert Gallo氏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报告的。在这次研究中,Harvey J Alter和同事们报告,将AIDS病人或有AIDS征兆的病人血液给于3只黑猩猩,在输血后10—12月,2只猩猩血清中出现抗HTLV-Ⅲ抗体。作为对照并接受正常血清的第四只动物,未出现此种抗体。第一只动物接受了3个血清抗HTLV-Ⅲ抗体陌性供血者的150ml血液。虽然此动物最初出现抗HTLV-Ⅲ抗体,但在28周后这种  相似文献   

14.
1981年艾滋病(AIDS)首次在医学文献上描述,两年后确定了病原菌为逆转录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HTLV-111),后改名为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从感染组织检测抗体及分离病毒的发展,目前可对危险人群进行小范围普查。临床表现从无症状HIV携带者到临床有症状和死亡、血清学阳性和普遍性淋巴腺病、机会致病菌感染或恶性肿瘤被认为是与AIDS有关复合症状(ARC)。病毒为向淋巴性及向神经性,感染可由输血、器官移植、性交及药瘾者共用针头而传播。AIDS病人可由于疾病本身或伴随的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症(MS)病人的血细胞包含一种与一类白血病相关的病毒。分离这种病毒的研究者尚不清楚该病毒是否导致与MS相关的神经系统的变性或者是只是此病发生的几种因素之一。然而该发现对其他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逆转录病毒的研究增加了影响。四年前费城Wistar研究所的研究者发现,MS病人血中含有一种抗人T细胞中称为亲淋巴病毒1型(HTLV—1)的一种抗体。HTLV是罕见的,它可引起人的一种白血病而且在日本最常见,如同引起人艾滋病(AIDS)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HTLV-1也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的遗传物质以RNA的形式存在而不是DNA。 Wistar研究所的E Premkumar Reddy等和瑞典Lund大学的Magnhild Sandberg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ⅠⅥg)越来越广地应用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并已成为了多种疾病的临床一线治疗药物,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周围性神经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以及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和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等,  相似文献   

17.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米古力兹氏病、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和舍格林氏综合征是组织学和临床表现相似、而名称使用上又较为混乱的疾病,作者为了进一步阐明其关系,对1例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和2例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作了进一步研究。米古力兹氏病是1888年Mikulicy首先报告,以后便命名为Mikulicy(米古力兹氏)病osjjogren(1933)主张把具有口干、干燥性角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的病变作为一个综合符来对待,以后将该疾病称为的Sjjogren(舍格林氏)综合征。关于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米古力兹氏病、慢性复发性腮腺灾和舍格林氏综合征的共同点是具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淋巴滤泡,但也有相异之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感染了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患者中,早期广泛实施预防卡氏肺囊虫感染的系列措施,正在不断改变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的疾病模式。研究人员从一个前瞻性随访队列——2592名感染了HIV-1的同性恋患者中选择了844名艾滋病患者进行亚群研究。  相似文献   

19.
《MMWR》1985;34(25):373。 1981年夏天首先被描述的一种疾病,现在回顾,是属于AIDS的表现。在《MMWR》1982年9月号上首次公布了向国家上报的AIDS病例定义。此后在用以指示潜在性细胞免疫缺损的疾病名单中,该定义已略经修订。自从1982年该定义公布以来,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淋巴腺病相关病毒(HTLV-Ⅲ/LAV)已被认为是AIDS的病因。HTLV-Ⅲ/LAV感染的临床表现可直接由于此病毒的感染或隐性感染所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的继发  相似文献   

20.
加《医学邮报》第15卷第26期(1979年)第17页报道洛杉矶消息:一位南加利福尼亚研究人员提出,佩吉特氏病(变形性骨炎)可能是与小儿麻疹有关的类似病毒所引起。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内科和矫形外科教授辛格(Frederick Singer)说,对此病的认识虽已超过100年,但其病因始终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