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医用三氧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72例,分为玻璃酸钠联合医用三氧关节腔内注射组(联合组,335例)与单纯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组(玻璃酸钠组,37例)。观察注射前及注射后各时点患者VAS评分与治疗优良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联合组下降更明显(P〈0.01);联合组优良率(98.2%,329/335例)较玻璃酸钠组(89.1%,33/37例)高。结论玻璃酸钠联合医用三氧注射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较单纯使用玻璃酸钠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222-1223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甲氨蝶呤对伴骨髓水肿的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非甾体药物联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疗效不佳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0例,行核磁共振(MRI)诊断为BME的膝骨关节炎。在继续原剂量非甾体药物同时,给予患膝关节腔注射甲氨蝶呤10mg/次,1次/周,共5次。40例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后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问卷调查进行疼痛和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关节腔注射甲氨蝶呤患者的VAS和WOMAC评分减少(P<0.05),提示对有BME的KOA患者关节腔注射甲氨蝶呤可有效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无效的KOA患者,甲氨蝶呤关节腔注射治疗可有效减轻膝骨关节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KOA患者7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氯诺昔康联合玻璃酸钠进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理氯化钠溶液及玻璃酸钠进行关节腔内注射对比治疗,两组患者治疗5周后进行临床疗效对照,采用WOMAC膝关节功能评估及VAS视觉模拟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WOMAC、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疗效(P0.01)。结论:氯诺昔康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显著提高KOA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配合膝关节腔玻璃酸钠注射等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总结2010年3月-2012年1月KOA患者90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和经济情况分玻璃酸钠注射组、针刀松解术组和针刀松解术加玻璃酸钠注射组。对比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膝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与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膝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松解术加玻璃酸钠注射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综合临床疗效比较,针刀松解术加玻璃酸钠注射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术可明显减轻关节局部症状,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度,起到保护关节的作用。膝关节腔玻璃酸钠注射可有效预防关节软骨的退变,延缓关节功能的衰退。两种方法综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骨肽穴位注射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KOA患者151例,随机分成A组(83例)和B组(68例),A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综合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骨肽穴位(犊鼻穴)注射。治疗1个月后,行膝关节(HSS)功能评定。结果2个疗程后,B组HS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的总有效率94.1%(64/68例)高于A组89.2%(74/83例)(P〈0.05)。结论复方骨肽穴位注射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三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1例40膝,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膝。实验组使用40μg/ml医用三氧行膝关节腔内注射,连续3周,继以玻璃酸钠注射,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行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连续5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ROM和Lysholm关节功能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和跛行3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40μg/ml联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KOA较单纯注射玻璃酸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TENS)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TENS,n=40)和对照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复方倍他米松痛点注射,n=40),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3个月的VAS值、疗效评定及有无副作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TENS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针灸治疗骨性膝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针刺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67例骨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组(在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进行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内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3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针灸治疗骨性膝关节炎可以明显改善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症状,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玻璃酸钠治疗膝原发性骨关节炎的中期临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SH)关节腔内注射对膝原发性骨关节炎的中期影响。【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玻璃酸钠注射组(SH)个和物理治疗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并对68例随访患者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时间太短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随访结果疗效优良率SH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原发性骨关节炎远期疗效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前后疼痛及功能评分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LK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VAS评分和LK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对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F  Lü HS  Min Z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2):809-811
目的 探讨髌骨置换后髌骨轨迹、髌骨厚度等对股四头肌力的影响,为指导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髌骨关节置换方法及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退变性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134个膝关节,由同一组医生进行同种关节假体关节置换,根据患者术后髌股关节情况分为3组,采用CYBEX-6000型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股四头肌肌力,采用伸展滞缺角度评价伸肌肌力.结果 髌骨轨迹不良以及髌骨假体安装位置不当造成股四头肌肌力和耐力明显下降,髌骨轨迹不良组(61±24)、髌骨假体位置不良组(56±33)与髌股关节正常组(86±2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髌前疼痛等临床症状主要与髌骨轨迹不良相关,而单纯的股四头肌无力主要与置换后的髌骨厚度有关;研究髌股关节生物力学与髌骨置换技术,有利于提高全膝置换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后稳定型全膝假体行全膝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5个膝关节,术前HSS评分,30~40分5例,40~50分8例,50~60分2例,使用后稳定型全膝假体行全膝置换术,随访(7±2.1)月。结果:1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术后无感染及假体松动表现。按照膝关节HSS评分,优11例,良2例,中2例。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几种膝关节穿刺方法注射透明质酸钠对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的异同及应用特点。【方法】对79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10膝[HSS(hospitl for special surgery)膝关节评分均为良70~84],分采用髌股关节外侧间隙(19例)、内侧间隙(20例)、膝眼穿刺(19例)、髌骨上缘(21例)4种入路穿刺方法,进行膝关节腔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HSS膝关节评分。【结果】各种膝关节穿刺注射方法均一次穿刺注射成功,无并发症,各种穿刺方法组治疗后1个月HS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具有积极疗效,髌股关节内、外侧间隙、膝眼及髌骨上缘穿刺注射方法各有特点,均能实现透明质酸钠向膝关节腔的有效注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与单纯的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以内侧间室病变为主的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 KOA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采用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和对照组(22例,单纯的腓骨近端截骨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股骨胫骨角,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各观察指标上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术后各时间点治疗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股骨胫骨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及6个月治疗组股骨胫骨角较对照组明显减小。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能明显减轻KOA患者的静息痛,提高单纯的腓骨近端截骨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四头肌等长练习提高轻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指导70例轻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每天30 min、为期3个月的“直腿抬高式”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通过WOMAC(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问卷了解功能练习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练习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ASA分级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根据术后采用的镇痛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CFNB组(治疗组),PCIA组(对照组),其中CFNB组30例,PCIA组30例.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患侧膝关节静息痛及运动痛VAS评分;术后患侧膝关节活动度(ROM值)及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术后7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与术后的3个月HSS评分;术后出院时间.结果 术后CFNB组的静息痛及活动痛疼痛程度平均小于PCIA组;术后1、2、3、5、7 d,CFNB组患侧膝关节活动度(ROM值)及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大于PCIA组;术后7 d内不良反应的比率,PCIA组明显大于CFNB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CFNB组大于PCIA组;术后出院时间,CFNB组明显小于PC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PCIA镇痛,术后CFNB镇痛临床效果比较明显,可以减轻TKA术后早期膝关节疼痛,增加关节运动活动度,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关节锻炼利于功能康复,并且不增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股四头肌等长加等张训练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OA患者进行2个月的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先等长训练,后等张训练,各1个月。分别对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和下肢功能性行为能力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显著提高,平地行走、登楼梯、坐位起立等下肢功能性行为能力也有明显改善,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结论:此疗法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实用的治疗OA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透明质酸钠联合消炎镇痛液注射疗法对于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症状及改善其活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疼痛门诊9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腔内透明质酸钠注射,每周注射1次,20 mg/次,5次为1个疗程,并在第1,3,5周注射时同时用1%利多卡因、曲安耐德20 mg及VitB120.5 mg进行关节周围的痛点注射。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功能评分。结果疗程结束后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有效率达80.2%,且症状改善迅速。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联合消炎镇痛液注射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特别对症状较重的患者,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而起效迅速的膝骨关节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观察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功能评分、X线检查片表现及软骨退行性病变程度,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病例报告]230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术前均给行HSS功能评分及X线检查,其中190例行关节镜手术,40例行关节表面置换术,术中观察并记录软骨退行性病变程度,进行对比分析.X线检查所见、膝关节HSS功能评分与软骨退行性病变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相比较,普遍较低,但与Ⅲ度软骨退行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相比较均较高,分别为85%,65%.[讨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中,X线检查片及HSS功能评分均有其局限性,不能准确地反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变程度,但对晚期骨性关节炎诊断符合率较高,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可能对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0例共35侧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情况、术中软组织平衡技术、术后效果及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侧膝关节术前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43.4分,其中26侧膝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畸形。2例术中残留屈曲畸形者,术后关节活动差,其余病例采用规范化软组织松解方法,达到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矫正了术前畸形,关节功能满意,出院时HSS评分平均74.3分,随访1年HSS评分平均85.6分,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8.8%。结论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可使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应掌握规范的软组织平衡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