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表里双解是综合运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于一方之中兼表里之治的一类治法的总称。主要用于外感病表里同病,内外俱急的证候。本文试就仲景表里双解治法归纳了十四种方法加以分析讨论。1.解表和里法主要用于太阳在表之邪不解,中焦脾胃之气不和的证候。其如:“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因表邪闭郁,阳明气机升降逆乱,故治宜葛根加半夏汤解肌发表,降逆止呕。使解二经之邪而愈表里之病。  相似文献   

2.
内經六微旨大論說:“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它以风寒热湿燥火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本标之中者为中气,如少阳厥阴为表里,阳明太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表里相通,則彼此互为中气。这本来是就自然界气化而言(可从一年四季二十四节的六气推步看出),它和人体脏腑經絡并不是一回  相似文献   

3.
在儿科临床中,小儿外感疾病常见表里兼病,因此临症时针对这一特点多采用表里兼治法;又因小儿以实证,热证为多见,故在表里兼治中,以表里双解法为常用。历代中医书籍对表里双解一法记载虽多,但所录治验者多,而对本法多用于儿科临床的机理阐发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六经又从阴阳立法,分太阳、阳明、少阳三阳经和少阴、太阴、厥阴三阴经,三阴三阳表里互相对应.临证治疗时,常见六经病证错杂之象.笔者遵仲景之法,根据六经表里对应规律或表里两经同治,或见“表经”之象而治“里经”,常获满意疗效,现举临床验案二则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水肿为重症医学科常见病,具有多样性、难治性及反复性等特点.孔立教授认为,危重症水肿患者病情复杂,其病因、病位、病机往往具有寒热错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的特点,治疗时从三焦入手,以表里同治、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为原则辨治施治.木防己汤出自《金匮要略》,其所针对的具体证候为少阳表里相兼,风寒湿热之邪痹阻少阳之表,寒饮郁热于少...  相似文献   

6.
重阳气是《伤寒论》的基本思想之一。仲景辨治六经病证时,因三阴脏寒之不同,以桂枝、干姜、附子等辛温之品顾护温补阳气,以健阳气之体为本;又针对邪气之有形无形,阳郁于表里、上下之异,采用宣散或消导之法,宣通阳气,以复阳气之用为要。故补阳和通阳是仲景救阳气的两大法门。  相似文献   

7.
30.葛根汤、葛根芩连汤,桂枝人参汤均可治发热下利,应如何区别使用? 答:葛根汤、葛根芩连汤、桂枝人参汤三方虽均能治发热下利,但病机各不相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葛根汤所治之下利,系因感受风寒,邪束于表,卫气被郁,表里之气升降失常,因而太阳寒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伤寒杂病论》及相关研究医籍为蓝本,对《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头痛证治条文进行梳理,涉及表证头痛、半表半里证头痛、里证头痛、表里同病头痛。治用解表、清、泻、温里之法,表里同病者,分清主次,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医内病外治研究开发之现状及用药特色,提出了内病外治的基本原理是“刺激感应”;内病外治的要领是以“表里寒热虚实逆顺”为纲,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给药途径制宜;临床运用时应做到辩证准确、给药途径和方式选择准确,精于施术,精于制剂。  相似文献   

10.
何新慧 《河南中医》2014,(5):785-787
《伤寒论》中风的涵义有二,一是指人体感受风邪,或兼夹他邪,而产生多种病证;二是指因外感风邪,或兼夹他邪,而导致的中风证。六经病均有中风,太阳中风发生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大多导致中风证,即桂枝汤证,亦可致表里同病,甚者以里证为主。阳明、少阳中风均为表里同病,轻者可先治表,或表里双解,重者当随证治之。一般多用桂枝汤。三阴病中风亦用桂枝汤为多,因桂枝汤解表立足于正气,待正气充盈,营卫调和,则事半功倍,不用峻汗,外邪亦除,既保护了正气,又祛除了邪气。  相似文献   

11.
汇总《伤寒杂病论》表里同病的辨治条文,通过分析其症状、药物与表里先后治则的对应关系,总结出仲景表里同病治分三焦的辨治特色,即仲景表里先后治则的确立是以脏腑为指归的。  相似文献   

12.
小儿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不足,外易受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而发病,临床多以肺系和大肠系疾病为多.根据<灵枢·本输>[1]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即"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常采用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上病取下等方法治疗,往往可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中医内病外治研究开发之现状及用药特色,提出了内病外治的葳原理是“刺激感应”;内病外 要领是以“表里寒热虚实逆顺”为纲,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制宜,因给药途径制宜;临床运用时应做到辨证准确,给药方式选择准确,精于施术。精于制剂。  相似文献   

14.
王宜健 《河南中医》2011,31(5):448-449
临床辨治"气上冲"证按八纲辨证之表里、寒热、阴阳、虚实进行归纳分类,首辨表里,再分寒热,其次区别阴虚阳虚,最后鉴别心阳虚或脾阳虚.  相似文献   

15.
头痛之因甚为复杂,若以表里分,有外感、内伤之别,以虚实论,有虚、实及虚实夹杂之异,以部位言,有巅顶、前、后、两侧之殊,具体选药大有区别。由于头乃诸阳之会,居高巅之上,风邪最易袭之,故治头痛药多同时能祛风。  相似文献   

16.
“透热转气”治法为叶天士所创,因其在营分证治时所举,便被后人认为是营分证治则,本人对此有疑,试论如次。一、邪既人里,治非还表而出伤寒六经,三阳为表,三阴为里,治则迥别。太阳为表中之表,治以辛开腠理,温散寒邪于外。少阳为枢,邪在半表半里,治之和解其表里寒热,鼓动近里之邪外达。邪入阳明,寒邪化热,热者寒之,有经腑表里分。治经之证,寒而辛散,其邪除被寒药直折外,还可能因辛散而还少阳或再太阳以外解;腑证则治纯苦寒,从腑内下解。寒邪入里,三阴之证,皆里虚寒,治则温里补虚,使邪从内散而解,非必还表而出。温病卫气营血,卫气为表,营血为里,  相似文献   

17.
表证论治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云松  史波  肖相如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20-1021
从表证的概念、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治法五个方面系统阐述表证的相关问题。笔者认为表证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病因不同,病机则一,治疗原则当分表里,临证辨治遵循三因治宜,辨治方法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8.
肺癌初期咳、痰、喘辨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霆  李彦 《中医药学报》2008,36(2):45-47
咳、喘、痰是肺癌初期最常见也是治疗较为棘手的症状.肺癌初期治咳当以表里为纲,区分有痰无痰.治痰应治湿燥湿同举,重在涤痰利肺.治喘必须先止咳,兼顾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9.
王至婉 《四川中医》2008,26(3):126-126
防风通圣散是金代名医刘完素著名的代表方之一.出之<宣明论方>,为表里双解之剂,集防与治于一体,故有"有病无病,防风通圣"之称.  相似文献   

20.
分析《伤寒杂病论》辨治肺系病证的特点。认为仲景多以六经统赅肺系病证,分表里、虚实、轻重、气血、上下而治,遣方用药多相反相成、脏腑同治,为后世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之滥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