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妇女以血为本,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胃乃多气多血之腑,因此脾胃学说在诊治妇科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脾胃与妇科的关系(一) 脾胃与“经”1、脾胃是产生月经的重要渊源。《女科经纶》指出:“妇人经血生于水谷之精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水谷进入人体,首先受纳于胃,然后由脾运化变成精微,化生气血,而气血又是产生月经的物质基础。脾胃功能健旺,气血生化之源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67-69
胰岛素抵抗属中医学"脾瘅病"范畴,中医学多从脾气郁遏,内热中满立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经脉互为表里,对饮食的消化运化具有调节作用。脾胃经脉的生理功能与脾瘅病病机有密切联系;脾胃经脉的循行路线与脾瘅病病位高度吻合;而脾瘅病症状又与脾胃经脉的主治相关联。因此,调节脾胃经脉气血的平和,或可成为防治脾瘅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脾主运化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同居中州,互为表里,脾和胃同属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脾和胃的生理功能,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而它的体现必须通过"脾主运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为气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情志致病,直中脏腑,影响脏腑气机,造成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恶化。脾胃病与情志致病关系密切。从情志致病角度,研究其与脾胃病的关系,探讨和分析脾胃病的防治,提醒广大脾胃病患者应注意调摄情志,注重心理疏导,同时也为临床预防和诊疗脾胃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浅谈“脾胃转枢”与“脾统四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转枢"与"脾统四脏"强调了脾胃对新陈代谢的重要性。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同居中洲,润燥相济,通连上下,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  相似文献   

6.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外而皮毛,内而脏腑无不依赖脾胃化生之气血以煦之濡之。而妇女以冲任为本,冲为血海而隶属阳明,任主胞胎而联系太阴,又阳明者胃也,太阴者脾也。因此妇科病从脾胃论治具有重要意义。妇科病主要体现在“气血”上,气血来源于脾胃,所以治疗妇科病必须调理气血,要调理气血,就必须调理脾胃。现将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妇科病的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其病位在心,其本在脾,其制在肾,正虚为主,标实为次。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其经脉于心相连,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指出心脾相关性论治冠心病的防治重点应在于饮食及情志两方面,应重视调理脾胃,节饮食,畅情志,气顺血行,人即安康。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病从脾胃论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古今文献,从脾胃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论述了乳腺增生病与脾胃的关系,着重阐述了脾主运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功能变化对乳腺增生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并对临床从脾胃论治的经验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喜燥恶湿,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其中脾的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吸收、传输和布散作用.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不正常停滞,也就能防止湿痰、水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少谦  李杨 《光明中医》2009,24(8):1569-1569
中医认为,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喜燥恶湿,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其中脾的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吸收、传输和布散作用.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不正常停滞,也就能防止湿痰、水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朴仁范  修宗昌 《陕西中医》2009,30(1):127-128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关脾胃理论的研究历久而弥新,始终是学术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现就脾病证候体系及其诊断标准浅析于下。 1关于脾病证候体系脾脏所具有的生理功能和特性直接决定着其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脾经腧穴在针灸临床应用广泛,足太阴脾经隶属脏腑为脾,故脾经腧穴多用于治疗脾胃消化疾病;脾主运化,司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各脏腑官窍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后天气血的濡养,气血生化有源则五脏六腑得充。脾经的腧穴可通过调理脾运而达到调节其他脏腑功能的作用,尤其是膝关节以  相似文献   

13.
柴瑞震 《中医药学刊》2008,26(2):254-257
阐述了气血津液与脾胃在生理、病理关系方面的论述和气血津液临床证治的探讨,认为脾胃既是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也是导致气血津液病变的根本所在;由于二者相互间的生理关系,在气血津液因其他原因而发生病变后,也可影响脾胃而致脾胃发生病变。因而,在临证治疗中,无论证情有多么复杂,都应以脾胃为核心,或健脾、补脾、温脾,或运脾、和胃,导滞,治脾胃即所以治气血津液,治气血津液即当从脾胃做文章,启示了治气血津液病的门径,当从脾胃论治,又提出了气血津液病皆从脾胃调理论治的方法及临床验案,表明了用调理脾胃在治疗气血津液病中亦获良效,强调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所以,用调理脾胃之法,在临证时,只要能使脾胃强健,就能杜绝许多疾病的产生,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气血津液与脾胃在生理、病理关系方面的论述和气血津液临床证治的探讨,认为脾胃既是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也是导致气血津液病变的根本所在;由于二者相互间的生理关系,在气血津液因其他原因而发生病变后,也可影响脾胃而致脾胃发生病变。因而,在临证治疗中,无论证情有多么复杂,都应以脾胃为核心,或健脾、补脾、温脾,或运脾、和胃,导滞,治脾胃即所以治气血津液,治气血津液即当从脾胃做文章,启示了治气血津液病的门径,当从脾胃论治,又提出了气血津液病皆从脾胃调理论治的方法及临床验案,表明了用调理脾胃在治疗气血津液病中亦获良效,强调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所以,用调理脾胃之法,在临证时,只要能使脾胃强健,就能杜绝许多疾病的产生,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从脾胃与脊柱脊髓相关性、脊髓损伤后脾胃虚弱的病机特点、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主身之肌肉等方面,结合临证实践经验,探讨从脾胃诊治脊髓损伤,运用补益脾胃法治疗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6.
林群莲 《光明中医》2008,23(9):1347-1347
脾胃同居中州,互为表里,脾和胃同属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脾和胃的生理功能,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而它的体现必须通过“脾主运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年老者先天之本已经衰竭,各器官养息失宜和脏腑失调,久之则引发七情不和、食欲不节等,易损伤脾胃,影响器官运化和受纳。治疗兼顾五行器官,脾主气血盈虚,脾亏气则水谷无传输源头,同时水谷精微亦可影响脾气,胃降脾升则功能失调;肝与胃关系紧密,肝有泻火疏导功能,调节情志和气机;后天气血日渐亏虚,难以滋养身体器官,易引发肾脾亏虚病症,脾胃病也能引发生化乏源和脾肾亏虚。基于此,提出用药补、温养、清热泻火、疏通等疗法治疗老年脾胃病,望可抛砖引玉,集思广益,共同提高老年脾胃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德新教授从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出发 ,认为治病首先调补脾胃 ,并运用其创立的燮理中宫汤加减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医家认为脾肾虚衰是衰老的关键所在.肾主藏精,为元气所居,是人生命之根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之后全靠脾胃生化气血,滋养全身.可见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同时也是保证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基础.肺与气血的关系密切,所以肺脏的虚衰也是影响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肺与皮肤老化相关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多数医家认为脾肾虚衰是衰老的关键所在。肾主藏精,为元气所居,是人生命之根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之后全靠脾胃生化气血,滋养全身。可见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同时也是保证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基础。肺与气血的关系密切,所以肺脏的虚衰也是影响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