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医无高血压病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展过程 ,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范围。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 ,运用中医药来进行辨证诊治 ,每常有效验。兹将临证一见之得 ,介绍如下。从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来看 ,其发病主要与情志、劳倦、先天禀赋、饮食有关 ,受病之脏主要在肝。心情失畅 ,恼怒伤肝 ,肝阴耗伤 ,风阳易动 ,可出现肝阳过亢之高血压 ,肝阳过亢可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证候。肝阳过亢不已 ,伤阴伤肾 ,又可出现阴阳两虚之证候。先天禀赋不足或生活失节 ,可致肾阴亏虚 ,肾阴不足不能涵木 ,肝阳偏亢 ,可… 相似文献
3.
4.
5.
王天富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04,(2)
肝在五行属木,主疏泄、藏血,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因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若情志所伤,肝气不得疏泄,郁而化火,风自内生,风火相煽,上升巅顶,横窜脉络,致血不归藏,导致肝病。故肝的病理表现,虽概为虚实两证,但一般实证为多见。如“肝风内动”,则表现为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目珠斜视和上窜等症状。 笔者认为,乙肝属于实证,其病因多由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化火上冲,导致肝火上炎,或肝阳妄动。或郁怒伤肝,肝气横逆,疏泄无权。气机滞阻不畅,为痛 相似文献
6.
顾友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83-84
阳痿又称勃起障碍,是指成年男子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勃起时间不长,无法完成正常性生活的一种病症,是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约占正常人群的10%以上^[1]。中医亦称“筋痿”、“阴器不用”等。阳痿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之分。功能性阳痿主要为心理因素所致,器质性阳痿包括神经性、血管性和内分泌性、药物因素、外伤等。 相似文献
7.
8.
徐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4):516
疣状胃炎是亚急性或慢性糜烂性胃炎胃镜下分型的一种,1994—2002年我院经胃镜检出疣状胃炎42例,经抑酸、清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中药扶正和胃等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难治病,中医根据审证求因的原则,认为本病的病机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现将笔者运用中医理论对各型慢性盆腔炎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1 补虚温肾,散寒化湿瘀 谢某,女,30岁,2000年8月21日初诊。腰骶酸痛伴下腹坠痛2年。曾人工流产3次,末次人工流产时间为1998年7月,因残留行清宫术。嗣后一直出现腰骶酸痛,肢冷,下腹坠痛,经期及劳累后加剧。平素带下绵绵,色黄,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大便较坚。屡用中西药治疗未见效。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内有多量白色分泌物,宫颈光滑,宫体正常大小,举痛(+)… 相似文献
13.
王晓红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6)
“阴黄”一名最早见于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认为黄疸分阴黄、阳黄,首见于宋·韩祗和的《伤寒微旨论》,有专篇《阴黄证篇》,与其时间相近的宋代医家窦材在其《扁鹊心书》中将阴黄、阳黄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元代医家罗天益在韩、窦二位医家的研究基础上,对阴黄、阳黄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明·张景岳对黄疸及阴黄、阳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至此,阴黄、阳黄理论已基本完善。罗天益所论阳黄是“身热不大便,而发黄者,用仲景茵陈蒿汤”,若是阴黄“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无力而发黄者,治用茵陈四逆汤”(《卫生宝鉴·发黄》);而张景岳所论“阴黄证,多由内伤不足,不可以黄为意,专用消利,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病毒性乙型肝炎诊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鹏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0):133-134
乙型肝炎(乙肝)由病毒感染所致,其慢性带毒者相当多且不易治愈,故传染范围越来越广,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它可以导致人体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终致肝硬化、肝癌。文献报道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高达14%。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乙肝的药物,治疗非常棘手,特别是难以促使HBsAg的转阴。笔者依据中医学理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的防治机制,总结近年来有关乙肝诊治的理论研究和治疗实践,提出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