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均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血清sVCAM-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sVCAM-1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丹参川芎嗪治疗UA疗效良好,同时可降低血清sVCAM-1水平,稳定易损斑块可能是其治疗UA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分子1(sVCAM-1)、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ELISA法分别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健康查体者人体内sVCAM-1、hs-CRP水平并对各指标作组间比较以分析三组之间差异。结果两指标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水平为最高,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健康查体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两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VCAM-1、CRP异常表达,sVCAM-1、CRP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对照组仅予以丹参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凝指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8.25%;且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3.65%,高于对照组的73.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凝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出血现象,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地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为14d,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比较比较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12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6天。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sICAM-1、sVCAM-1、hs-CRP、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半年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半年后通过西雅图心绞痛量化表评定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好,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通过监测感染新生儿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评价其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在治疗前对比3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与32例非感染组病例血中的sICAM-1和CRP水平,在抗菌治疗后3 d和10 d分别再次检测sI-CAM-1和CRP水平,研究其相对治疗前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败血症的患儿血清中CRP和sICAM-1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3 d和10 d,血清中CRP和sICAM-1的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与CRP(P=0.01)相比sICAM-1下降更为显著(P〈0.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RP和sICAM-1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抗菌治疗的疗效均有重要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丹红注射液。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测定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的一氧化氮(NO),CRP浓度。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6%明显优于对照组87%(P<0.05)。观察组NO升高、CRP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分别为(33.2±5.3与53.3±6.3,34.8±4.9与48.3±6.2);(13.9±4.7与6.1±2.0,14.0±4.5与8.0±3.0)(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能升高NO,降低CRP,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梅建华  胡昌盛 《医药导报》2007,26(4):375-377
目的比较葛根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缓释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肠溶阿司匹林及硝苯地平。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10 mL,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qd。两组均连续应用14 d。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及81.2%,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高,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对低切全血黏度的下降和红细胞变形性升高幅度,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方法采用(生脉注射液+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45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取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45例作为对比观察,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中sICAM-1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均降到140mmHg以下,生脉注射液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后两组脉压均下降,且生脉注射液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前生脉注射液治疗组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sICAM-1水平显著降低,但生脉注射液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生脉注射液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能降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时生脉注射液能通过调节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达到保护和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谭晓  龙明智 《江苏医药》2002,28(4):284-285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他汀类药物对其影响作用,方法:32例UAP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ELISA方法测定可溶性ICAM-1(sICAM-1),结果:UAP患者经治后血清sICAM-1浓度均明显降低,加用他汀类药物组降低更明显,结论:ICAM-1参与了UAP的发生,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M-CSF和s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史、症状、心肌酶、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研究对象143例,进行分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9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5例。选取健康体检者(N)22例为正常对照组。入院24 h内或接受体检当时采集血标本分装两个试管,分别离心、冻存待一次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外周血sICAM-1和M-CSF水平。比较三组对象外周血sICAM-1和M-CSF水平的差异;分析sICAM-1与M-CSF的相关性;对UA患者进行TIMI危险评分,按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中、低三组,比较各组间的sICAM-1和M-CSF水平。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3组实验对象外周血sICAM-1和M-CSF水平的组间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01),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②M-CSF与sICAM-1呈明显正相关;③不同TIMI危险积分组的组间比较,sICAM-1和M-CSF水平随TIMI危险积分的增高而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CAM-1和M-CSF共同参与冠脉斑块的形成,并相互促进对方的表达,二者均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PHC患者作为PHC组,另选取40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与4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良性病变组与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血清sICAM-1及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的水平.并比较血清sICAM-1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PHC组的血清sICAM-1、LN、PCⅢ、HA、Ⅳ-C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与正常组(P<0.05),良性病变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sICAM-1与LN、PCⅢ、HA、Ⅳ-C呈正相关性(r=0.575、0.679、0.541和0.577,P均<0.05).结论 血清sICAM-1检测可反应PHC的发生、发展及肝细胞的损伤程度,并且与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对PHC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维佳  董德琼  杨渝浩 《贵州医药》2004,28(12):1084-1085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肺结核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40例未经治疗及20例治疗2个月后肺结核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并与2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肺结核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组的sICAM-1水平高于继发型肺结核(Ⅲ型)组(P<0.05)。抗结核治疗后,血清sICAM-1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2个月后肺结核患者sICAM-1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ICAM-1产生增多,可能抑制了机体的抗结核免疫,是导致肺结核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且sICAM-1水平越高,病情越重,治疗后随sICAM-1水平降低,病情好转。sICAM-1参与了机体的免疫机制,可作为判断肺结核严重程度及疗效判定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俞穴位注射丹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中ET-1、MDA的影响,从而探讨该病发生的体液机制。方法:观察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俞穴位注射丹参前后血浆中ET-1、MDA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中ET-1、MDA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心俞穴位注射丹参治疗后显著下降至正常水平(P<0.05或P<0.01),心绞痛亦有效控治。结论:心俞穴位注射丹参可以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促进其修复,抑制脂质过氧化,缓解心绞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流变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探讨其对老年UAP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6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根据指南给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15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s-CRP、血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30%、8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流变学及血脂代谢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UAP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与其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并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脂代谢状况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合贝爽(herbesser)对UAP患者神经肽Y(NPY)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治疗前与治疗7天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其血浆NPY浓度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期血浆NP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1周后应用合贝爽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NPY含量较未用合贝爽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UAP患者发病时,血浆NPY水平升高,提示NPY可作为观察UAP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指标。合贝爽能有效地减轻NPY的缩血管作用,对改善UAP患者心肌供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丹参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0年11月于长岛县砣矶中心卫生院进行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组)24例和观察组(辛伐他汀联合丹参组)24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脂、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脂、心肌酶谱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丹参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效果要优于单纯运用辛伐他汀,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8.
李江涛  唐巍  张慧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1):941-943
目的:观察地赐康对高脂血症患者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治疗组9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给地赐康冲剂1袋,tid,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对照组30例正常者,于试验前测sICAM-1及sVCAM—1含量。结果:治疗组sICAM—1及sVCAM—1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8周后,治疗组可使sICAM—1和sVCAM—1明显下降(分别为27.4%及18%)P均<0.01,且治疗组用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地赐康可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sICAM-1及sVCAM—1的含量,且依从性好,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浙江瑞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mg,每日晚顿服,用药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后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上升。结论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多重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心绞痛入院后及经正规治疗心绞痛缓解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与心绞痛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81例于本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及经过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时的hs-CRP水平。并与同时期在门诊体检者中选取的健康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2.74±0.76)ms/L;稳定型心绞痛组(4.06±0.92)ms/L;治疗前组(7.64±2.03)ms/L;治疗后组(5.41±1.39)ms/L。治疗前组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hs-CRP和UAP的发生有关系,所有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心绞痛发作时更是显著升高,hs-CRP可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早期干预可能会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