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联合检测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嘉琳  罗燕飞  陈达强  李明 《广东医学》2007,28(12):1962-1963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SM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核周型(PANC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和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AIH患者及各种病毒性肝炎(virus hepatitis,VH)患者及健康自检者的血清分为AIH组,VH组及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检测ANA,SMA,PANCA,LKM,SLA 5项指标.结果 AIH各项指标中灵敏度最高为SMA 71%,其次为ANA 64.5%,PANCA 58%,联合检测自身抗体灵敏度为100%.AIH-Ⅰ患者与ANA,SMA和PANCA相关,AIH-Ⅱ患者与LKM相关,AIH-Ⅲ患者与SLA相关,与临床分型一致.结论 联合检查自身抗体可提高AIH的阳性检出率,对AIH的分型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ANA、SMA、PANCA、LKM及SLA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和50例其他类型肝炎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生化检测和自身抗体检测。常规生化检测项目包括血清胆红素(TBIL)和转氨酶(ALT)等,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包括抗核抗体(ANA),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PANCA),肝肾微粒体抗体(LKM)等。结果:经常规生化检测,两组血清胆红素TBIL与DBIL,转氨酶ALT与AST,白/球比,IgG,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自身抗体检测,两组ANA和SMA检出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ANCA、LKM以及SLA检出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NA、SMA、PANCA、LKM及SLA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120-122
目的评价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PANCA)、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联合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与40例其他肝病患者,将前者设为观察组,后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实施血清ANA、SMA、PANCA、LKM、SLA联合检测与常规生化检验,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TBIL、DBIL、γ-GT、白/球比、AST、ALT、IgM、IgG、IgA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NA、SM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PANCA、LKM、SLA阳性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NA、SMA、PANCA、LKM、SLA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疾病诊断中,采用血清ANA、SMA、PANCA、LKM、SLA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加强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识,指导临床医生正确用药。方法选择2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检测其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78%,以ANA、LKM、SMA、SLA阳性为主,生化指标ALT、AST、ALP、GGT、TB IL、DB IL、-GT、均有三项或三项以上项目升高。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正确诊断、合理用药、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我国不同类型肝病患中几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结合抗核抗体(ANA)探讨非甲-非戊型肝炎中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可能性。方法:200例肝功能异常患分为5组:(1)自身免疫性疾病组2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2例,干燥综合征4例,SLE1例和6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未分型;(2)HAV组23例;(3)HBV组67例;(4)HCV组26例;(5)非甲-非戊型肝炎组60例,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和EISA法分别检测ANA,AMA,SMA,LKM-1,LC-1,SLA/LP和AMA中M2,M4和M9亚型,以及SS-A,SS-B,dsDNA等ANA的多种抗原成分抗体。结果:200例血清LKM-1和LC-1全部阴性,2/200例SLA/LP阳性,NonA-E组4例AMA和M2阳性,3例SMA高滴度阳性,4例出现SS-A,SS-B或dsDNA等自身抗体,ANA在HBV组22例,HCV组10例滴度超过1:320,HAV组1例出现SS-A,SS-B或dsDNA等自身抗体,ANA在HBV组22例,HCV组10例滴度超过1:320。HAV组1例SMA达1:1000,结论:三种肝抗原抗体(LKM-1,LC-1和SLA/LP)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特异性抗体;非甲-非戊型肝炎中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标志阳性患是否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在肝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合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线性免疫分析法对2011年1月至10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肝病患者进行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其中检测抗核抗体(ANA) 379例,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线粒体抗体(AMA)各375例;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975例.结果 在ANA、SMA、AMA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结果中至少有1项阳性者(包括弱阳性)合计469例.379例ANA阳性120例(31.66%),375例SMA阳性19例(5.07%),375例AMA阳性5例(1.33%);97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结果:AMA-M2型抗体阳性56例(5.74%),抗Sp100抗体阳性215例(22.05%);抗gp210抗体阳性15例(1.54%);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体阳性2例(0.21%);抗肝特异性胞质Ⅰ型(LC-1)抗体阳性33例(3.38%);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抗体)阳性3例(0.31%).在ANA(21.37%vs10.29%,P<0.01)、AMA-M2型抗体(4.00%vs1.74%,P<0.01)和SMA(3.73%vs1.34%,P<0.05)中,女性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具有特征性自身抗体谱,注重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对该病的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由嗜肝病毒引起的肝病患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需结合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116例分为三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31例,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1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0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3例;病毒性肝炎组60例;不明原因肝损伤组25例。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LKM-1:抗肝肾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IID6抗体;SLA/LP: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抗体;SMA:抗平滑肌抗体;AMA-M2:抗线粒体抗体。结果抗SLA/LP抗体在AIH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44.4%,明显高于LKM(16.7%)、AMA-M2(22.2%)抗体,并且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呈阴性反应。抗AMA-M2抗体在PBC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90.0%,抗gp-210抗体在PBC患者血清中阳性率为40.0%。结论抗SLA/LP抗体对AIH具有特异性,AMA-M2抗体对PBC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所以自身抗体的检测将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21-23+27
目的 探讨ANA、LKM-1、AMA M2、LC-1及SLA/LP联合检测在乙肝病毒感染分型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5月我院传染科35例乙肝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5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抗核抗体(ANA)、抗肝肾微粒体Ⅰ型抗体(LKM-1)、抗线粒体抗体(AMA M2)、抗肝胞浆Ⅰ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阳性率,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ANA的阳性率(35.00%)高于对照组(21.86%),观察组中LKM-1、AMA M2、LC-1及SLA/LP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NA阳性主要为核颗粒型,主要在1:100的血清稀释度中检出,观察组ANA阳性主要为核均质性,主要在1:1000的血清稀释度中检出,两种核型稀释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乙肝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抗体检测全面,ANA检测是初筛试验,LKM-1、AMA M2、LC-1及SLA/LP等是确证试验,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中各种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3124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和2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和自身免疫肝病谱等9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病毒性肝炎ANA、AMA阳性率分别为11.11%、0.39%,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AMA M22.22%,M2-3E 1.86%、Sp1000.59%、PML 0.42%、gp2103.81%、LKM-10.62%、LC-12.28%、SLA-LP 0.26%、Ro5210.6%。自身免疫性肝病ANA、AMA阳性率分别为90.63%、78.13%,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依次为71.87%,71.87%、6.25%、6.25%、65.63%、3.13%、0、21.88%、93.75%。与病毒性肝炎比较,自身免疫肝病的9项指标以及ANA、AM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丙肝、自身免疫肝病、药物性肝炎的ANA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甲肝、戊肝、脂肪肝血清中未检测出自身抗体。与病毒性肝炎比较,药物性肝炎的ANA检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型肝炎患者ANA的荧光模型存在差异。结论检测自身抗体的类型、滴度以及荧光模型对于不同类型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自身抗体阳性率,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9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和30名健康人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抗肝肾微粒体Ⅰ型(LKM-1)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体、抗核点(Sp100)抗体、抗核膜(gp210)抗体、抗肝细胞胞质抗原1型抗体(抗LC-1抗体)。92例患者分为4组:自身免疫性肝炎2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9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6例;不明原因肝损伤30例。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NA、SMA、抗LKM-1抗体、抗SLA/LP抗体、抗LC-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1.5%、51.9%、11.1%、18.5%、14.8%。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ANA、AMA、AMA-M2、抗Sp100抗体、抗gp210抗体阳性率为89.7%、93.1%、89.7%、58.6%、31.0%。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组检测ANA 1例(16.7%),不明原因肝损伤ANA 9例(30%),AMA 3例(10%)。结论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病伴有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出现;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临床肝病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非甲~非庚型肝炎病人中TTV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筛选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血清 4 8例 ,采用冰冻组织切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4种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 (AMA)、抗平滑肌抗体 (S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LKM) ,采用巢式PCR法检测输血传播病毒 (TTV)核酸。结果显示 ,4 8例病人中 4种自身抗体阳性总人数 2 2例 ( 45.8% ) ,其中抗 ANA阳性 1 5例 ( 31 .3% ) ,抗 AMA阳性 5例 ( 1 0 .4 % ) ,抗 SMA阳性 4例 ( 8.3% ) ,而抗 LKM未检出阳性。有 7例患者最终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 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 ,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TTV阳性者 1 4例 ( 1 4 / 36,38.9% ) ,男女比例 2∶1 ,3例TTV感染者伴有自身抗体阳性。提示非甲~非庚型肝炎中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TTV感染者 ,TTV感染导致肝损伤的过程中可以伴有自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疑似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相关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率.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14例疑似AILD患者血清标本中的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抗体(ANA)及抗平滑肌抗体(SMA),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亚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LC-1)、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并查阅临床资料进行确诊.结果:ANA、AMA、SMA、AMA-M2、LC-1、SLA/LP、LKM-1阳性率分别为37.67%、11.34%、1.97%、16.94%、1.68%、1.40%、0.56%,确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68例(9.52%),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疑似患者4例(0.56%),未检出原发性胆管炎(PSC)患者.结论:AILD中,以PBC最常见,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联合应用检测自身抗体可减少AILD的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用免疫印迹法对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SLA/LP)、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抗LKM-1)和抗肝特异性胞浆抗原Ⅰ型抗体(抗LC-1)等肝脏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另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AMA-M2。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SLA/LP阳性率20.0%,LKM-1阳性率16.0%,LC-1阳性率8.0%,SMA阳性率52.0%,AMA阳性率12.0%,AMA-M2阳性率4.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SLA/LP阳性率2.6%,SMA阳性率15.4%,AMA阳性率94.9%,AMA-M2阳性率为97.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抗肝抗原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健康体检者出未检出抗肝抗原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中AIH和PBC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6,P0.05)。结论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与疾病的相关机理。方法对89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2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进行抗核抗体(ANA)、ENA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膜抗体(LMA)、类风湿因子(RF)等自身抗体检测。结果①丙型肝炎伴ANA、ENA抗体等6种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RF的阳性检出率最高(30.34%)。②急性丙肝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43.75%;慢性丙肝组阳性检出率36.9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5,P>0.05)。③单纯抗-HCV阳性的58例中自身抗体阳性者25例,检出率43.10%;HCV RNA阳性的31例中9例抗体阳性,检出率29.03%。结论HCV感染过程中机体普遍存在自身免疫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自身抗体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特点.方法 将血清样本分为3组:乙型病毒性肝炎组(HBV) 30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235例和健康对照组15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Ⅰ型(LKM-1)抗体和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等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结果 (1) HBV组和AIH组ANA检出率分别为9.1%、80.4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IH组A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V组(P<0.05).(2)HBV组ANA滴度1:100、1:320、1:1 000阳性率分别为6.2%、2.6%、0.3%,以低滴度(1:100)为主,AIH组1:100、1:320、1:1 000滴度阳性率分别为22.98%、41.28%、14.47%,以高滴度(≥1:320)为主.(3)HBV组AMA、ASMA、抗LKM-1及抗SLA/L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0.3%、0.9%、0.3%和0%,AIH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6.6%、25.1%、23%和2.55%,明显高于HBV组.(4)AIH组荧光模型以核均质型和核仁型为主;HBV患者以颗粒型为主.(5)采用1999年诊断积分系统评估,28例自身抗体阳性乙肝患者中有1例评分超过16分,达到自身免疫性肝炎确诊标准(≥16分).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具有高滴度的自身抗体;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不构成自身免疫性肝炎,高滴度的自身抗体要结合临床资料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疗现状,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007~2010年临床初诊为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186例患者的主要实验室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中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31.7%,其中抗核抗体(ANA)阳性42例(22.6%),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14例(7.5%),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5例(2.7%),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阳性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检出率分别为9.7%和7.5%;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自身抗体为ANA,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主要出现AMA抗体;95%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滴度大于或等于1∶32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较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有诊断价值,分析肝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等实验室数据也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肝病相关自身抗体在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以生物薄片马赛克技术制备的Hep-2细胞、猴肝、心肌、鼠肝、鼠肾、胃共6种组织细胞为抗原基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根据荧光反应强弱判定结果.结果 80例肝功异常患者(肝脏功能异常,ALT>50 U/L)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1.25%,其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及抗线粒体抗体(AMA)的阳性率分别为7.5%、5%和6.25%;女性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病毒性肝炎标志物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结论 高滴度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肝功能异常的非病毒性肝炎病人适合进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临床上不同病因的慢性肝病(CLD)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细胞胞浆I型抗体(LCI)、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4种自身抗体的变化及其规律,为临床上CLD的诊断提供指示性实验数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168例CLD患者进行血清中ANA、SMA、LCI、sLA/LP。结果 CLD患者血清中ANA、ASMA、LCI、sLA/LP等4种自身抗体的阳性检出率较健康人群高,不同各组之间自身抗体检出率及ANA核型也存在差异。结论不同病因CLD可能伴有其特征性自身抗体以对各种类型的CLD常规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对于CLD的诊断、鉴别及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抗gp210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PBC患者100例,6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0例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和50例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50例献血员(BD)作为正常对照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免疫印记法检测抗gp210抗体.结果 100例PBC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60例,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100例,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3例.PBC患者抗gp210阳性33例(阳性率33%),AIH患者抗gp210阳性8例(阳性率13%),HBV、HCV、BD组均阴性.结论 抗gp210抗体阳性有助于PBC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M2)、抗肝/肾微粒抗体I型(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SLA)、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抗体(Sp100)、抗核膜糖蛋白抗体(gP210)和抗肝细胞浆I型抗原抗体(LC-1)。结果:ANA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HBV、HCV及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8.8%、88.2%、40.0%、5.0%、10.0%、3.3%。AIH组的LKM-1、SLA和LC-1抗体阳性检出率17.6%、5.9%和11.8%,PBC组AMA-M2和gP210及SP100抗体的阳性检出率91.3%、26.3%及18.7%。HCV组检出1例LKM-1抗体阳性,阳性率5.0%。PSC组、HBV组及正常对照组未检出阳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中AIH和PB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自身抗体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