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萎陷疗法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胸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数气胸经胸穿抽气、闭式引流或加用持续负压吸引可治愈。如用胸闭引流并持续负压吸引超过2周,仍未完全吸收,则称为难治性气胸。难治性气胸可行外科手术治疗,但治疗创伤、费用较大,部分难治性气胸患者选择继续内科保守治疗。我院采用肺萎陷疗法治疗难治性气胸已4年余,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我科共收治难治性气胸105例,男63例,女42例,平均年龄49·5岁。患者均为单侧气胸,肺压缩在35%~70%,经胸闭引流并持续负压吸引2周后仍未完全吸收,无心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Ⅲ、Ⅳ期骶尾部褥疮的疗效。方法对2010-02~2012-07临床收治的33例骶尾部褥疮患者行清创手术,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0d,拆除敷料行再次手术,直到创面炎症消退、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结果17例使用VSD治疗1~2次,13例治疗3—4次,3例治疗5~6次后均治愈;其中27例患者VSD治疗后可以直接缝合愈合,6例VSD治疗后需行皮瓣转移修复后愈合。经随访,所有病例均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VSD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困扰褥疮治疗中面临的难题,是治疗褥疮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5 3岁。因左侧气胸治疗 19d未愈于 2 0 0 2 -0 6 - 18转入我院。 19d前 ,患者于活动后突发左侧胸痛并呼吸困难 ,到当地医院就诊 ,胸透确诊为左侧气胸 ,先后给予胸穿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等治疗 ,呼吸困难有所缓解。但气胸持久不愈 ,胸引管中持续有较多气泡溢出 ,复查胸透示肺仍压缩 5 0 %左右 ,转来我院作进一步治疗。患者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 2 0余年。 1个月前曾发生右侧气胸 ,经治疗后愈合。入院后继续给予胸腔持续负压吸引 ,3d后气胸仍未愈合。患者不愿手术治疗。拟行纤支镜代胸腔镜寻找胸膜破口并局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鲜血浆加凝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40例老年顽固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持续负压吸引后使引流切口处在胸廓最高位置,配同型新鲜血浆50ml及凝血酶1000U一次性注入胸膜腔并继续进行闭式引流,1周不愈者可进行2~3次。对照组连续负压吸引同治疗组,然后使用四环素粉(1g用50ml生理盐水溶解)一次性胸腔内注入,1周不愈者重复1次,可进行1~2次。结果治疗组气胸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方面比对照组少得多,经概率分析均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内注入凝血酶加新鲜血浆治疗老年顽固性气胸,能使肺组织早日复张,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冲洗技术在辅助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溃破型或术后切口感染的胸壁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术,术后持续冲洗负压封闭引流,观察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34例胸壁结核患者,均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7~10 d,其中1例2次更换负压封闭引流海绵,5例1次更换负压封闭引流海绵至病情痊愈,28例未再次更换引流海绵.术后32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2例伤口部分感染,经换药后治愈,平均随访1年(3~24个月),无结核病灶复发.结论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冲洗技术辅助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溃破型胸壁结核,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胸壁感染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引流(VSD)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的慢性骨髓炎合并有慢性溃疡的患者共23例,均采用溃疡清创后,使用VSD治疗,待创面清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12例直接缝合,8例植皮封闭创面,3例经邻位皮瓣转移封闭创面。结果 VSD平均吸引15 d,平均更换VSD 2.5次。创面渗液均明显减少,且创面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经二期手术后治愈,随访6~29个月,无复发。结论 VSD治疗对慢性骨髓炎具有引流充分、缩小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降低复发率等优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定位及生物材料填塞治疗顽固性气胸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临床资料 2例气胸患均为男性,年龄19~88岁,经插管引流及负压吸引17天以上仍无效,负压吸引时患侧肺可复张,且见较多气泡逸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ecum sealing drmnage,VSD)技术在难治性褥疮中应用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难治性骶尾部褥疮患者行清创手术,应用VSD敷料覆盖创面,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0d,拆除敷料行再次手术,直到创面炎症消退、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结果13例使用VSD治疗1~2次,10例使用VSD治疗3~4次,3例使用VSD治疗5~6次;22例患者可以直接缝合治愈,4例VSD治疗后行皮瓣转移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应用VSD技术治疗难治性褥疮效果满意,护理上应密切观察引流装置,保证有效的VSD,同时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康复护理,促进褥疮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结核性胸腔积液三种不同治疗方式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治疗方式.方法 123例中等量以上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A组42例,胸腔置管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B组45例,单纯置管引流;C组36例,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每周1~2次.3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均为2HRZE(S)/4HR.C组口服强的松30 mg/d.治疗1个月检查.结果 1个月A组胸液控制率95.3%,显效36例(85.7%),有效4例(9.6%),无效2例(4.7%),6个月总有效率100%;B组胸液控制率91.1%,显效36例(80%),有效5例(11.1%),无效4例(8.9%),6个月总有效率100%;C组胸液控制率66.6%,显效3例(8.3%),有效21例(58.3%),无效12例(33.3%),6个月总有效率83.3%.结论 深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注药与不注药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优于常规胸穿抽液.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持续负压吸引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6~1994年对363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电动吸引器创面持续负压吸引,减少了创面积液及皮瓣坏死。 操作过程:开启电动吸引器,将无菌引流瓶吸成真空,形成负压(压力为0.04mPa),此时橡胶引流管吸成扁状,用止血钳夹住无菌引流瓶与电动吸引器间。若负压消失,需再次吸引。负压吸引一般维持3~5天,每日必须更换引流瓶1次。本组行持续负压吸引后,创面积液47例,皮瓣坏死轻度  相似文献   

11.
阿克拉霉素ACM胸腔内注入治疗癌性胸水7例其中原发肿瘤为肺癌4例,胃癌、胆管细胞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各一例,年龄在40~76岁之间,其中男3例,女4例。胸腔低压持续吸引尽可能地排除胸内积液。待肺充分膨张后,将ACM100mg+生理盐水100ml注入胸腔。尔后,封闭排液导管,进行充分的体位变换,约待4小时后,胸腔内为-15cmH_2O的负压时,再行持续吸引,直至排除的胸水量每日为20~30ml时为止。临床实验表明,此种方法治疗癌性胸水效果良好,7例中有5例持续3个月以上无胸水,1例一个月以上无胸水,另有一例胸水减少,肿瘤细胞消失,有效率达86%。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负压吸引辅助下应用自体血胸腔注射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46例顽固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经胸腔闭式引流管行持续负压吸引,变换不同体位至患侧肺复张或基本复张;治疗组经引流管胸腔内注射自体血50~100 mL,对照组经引流管胸腔内注射5%葡萄糖100 mL加红霉素0.75~1 g。结果治疗组1次治疗成功67例,共治疗成功89例;对照组分别为29例及47例;两组1次治疗成功率、总成功率比较,P均<0.05。术后随访2 a,治疗组复发4例,对照组复发10例;两组复发率比较,P<0.05。治疗组出现轻微胸痛6例,剧烈胸痛0例,发热2例;对照组分别为24、11、9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负压吸引辅助自体血胸腔注射治疗顽固性气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气胸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治疗方式。方法 123例中等量以上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A组42例,胸腔置管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B组45例,单纯置管引流;C组36例,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每周1~2次。3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均为2HRZE(S)/4HR。C组口服强的松30mg/d。治疗1个月检查。结果 1个月A组胸液控制率95.3%,显效36例(85.7%),有效4例(9.6%),无效2例(4.7%),6个月总有效率100%;B组胸液控制率91.1%,显效36例(80%),有效5例(11.1%),无效4例(8.9%),6个月总有效率100%;C组胸液控制率66.6%,显效3例(8.3%),有效21例(58.3%),无效12例(33.3%),6个月总有效率83.3%。结论 深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注药与不注药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优于常规胸穿抽液。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以来,我们对25例交通型自发性气胸采用大负压持续吸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980年3月~1984年2月共收治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78例,经胸穿测匝或反复胸穿抽气证实为交通型气胸者共25例。男18例;女7例,右侧18例;左侧7例,20岁以F 6例;31岁~50岁13例;50岁以上6例。合并液气胸11例。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麻醉下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患者胸腔,外接持续闭式引流治疗4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结果42例患者中,发生气胸时间1~8d,平均4.5d;发生气胸后肺被压缩面积40%~90%,平均68.8%;持续置管闭式引流天数3~14d,平均7.5d。治愈40例,治愈率95.2%,其中25例单纯引流,15例加用持续负压吸引或空针抽吸治疗后治愈;2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4例发生轻度皮下气肿,无1例发生感染、出血、医源性气胸、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持续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是一种严重并发症 ,处理不当可导致患者衰竭而死亡。 1993年 12月~ 1999年 12月 ,我们曾遇 4例食管癌手术后乳糜胸患者 ,均保守治疗治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45~ 6 8岁 ,平均5 7.5岁。其中胸中段食管癌行三切口颈部吻合 3例 ,胸下段食管癌行主动脉弓上吻合 1例 ,病理报告均为鳞癌。TNMM分期 : 期 3例 , a期 1例。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液为淡红色 ,引流量超过常规开胸手术引流量 ,最多 1例达980 ml/ 2 4h。 4例均取引流液做乳糜试验阳性而确诊。即予严格禁食、静脉高营养 ,保持胸腔闭式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微创置管引流辅助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62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置管组32例和常规组30例,2组均应用2HRZE/4HR短程化疗方案;置管组行胸腔微创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常规组隔日胸穿抽液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胸穿次数、胸水吸收所需天数、住院天数以及治疗1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结果:置管组在胸穿次数、胸水吸收天数、住院天数上均优于常规组;治疗1个月置管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6个月后置管组显效率优于常规组(P<0.05),但总有效率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胸腔微创置管引流技术辅助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较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更加安全、方便,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伊洪莉  张焱  王怀远 《山东医药》2007,47(11):85-85
自1997年以来,我们对54例恶性胸腔积液(下称胸液)行胸膜固定术患者术后采用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火罐疗法治疗中、后期食管胃吻合口瘘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9月~1997年11月,我院用火罐疗法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中、后期患者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1例;年龄41~73岁。均行口服亚甲蓝证实吻合口瘘未愈。窦道造影检查证实窦道形成。引流口均在左胸后外侧第7、8肋间。禁食下每日引流量为100~250ml。治疗方法:患者取右侧卧位或腹卧位,首先给予窦道清创,清除脓性分泌物及食物残渣;保持引流口绝对通畅。然后将火罐内制成负压后将其迅速扣在胸壁的引流口上,此时可见大量混浊液自引流口溢出,直至火罐脱落。如果引流液较多,可重复1~2次,每日不超过3次。直到拔火罐时引流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实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对慢阻肺并自发气胸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阻肺并自发气胸患者中选取48例,依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实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对照组应用粗硅胶导管实行胸腔闭式引流。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复张情况、肺复张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7%,平均肺复张时间(5.2±2.0)天,对照组有效率95.83%,平均肺复张时间(4.8±2.2)天,两组有效率和肺复张时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胸膜反应、切口感染、皮下气肿、胸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对慢阻肺并自发气胸患者而言,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