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9):1437-1438
目的:探讨重症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重症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并进行讨论。结果:15例患儿急性起病,以发热伴口腔、手、足、臀部皮疹,3例有前驱症状;患儿的呼吸、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累。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起病急、变化快,除对症治疗外,酌情应用糖皮质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予正压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恩经复与高压氧联合应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按入院先后编号,随机分成二大组,即对照组、恩经复与高压氧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按传统三项对症三项支持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经复4μg肌注qd、高压氧30min qd,疗程14天。临床观察的指标为患儿临床症状(抽风、呼吸、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消失和生理反射恢复时间、头颅CT的改变和随访结果。结果临床症状、体征、脑CT检查、NBNA测定及随访等各项指标均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恩经复与高压氧联合应用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优于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重症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及手足口病病区住院的4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相关信息.结果 重症患儿的特点是多发生在3岁以下,多有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精神差、易激惹、肢体抖动,少数患儿无典型皮疹.结论 重症患儿白细胞、血糖、心肌酶、胸片等有明显异常,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丙种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患儿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重症手足口病155例临床治疗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较常见的由多病原引起的儿童肠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多发生于<5岁的婴幼儿及部分学龄前儿童,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及危重病例数呈上升趋势.昆明市儿童医院为昆明市收治HFMD患儿的定点医院,于2009年1月至12月收治HFMD患儿300例.  相似文献   

5.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的16型、4型、5型、9型和10型,B组2型、5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且EV71感染的患儿起病急,病情重,易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心肌炎,部分危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在重症手足口病循环障碍患儿中的临床疗效,为早期识别和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82例重症手足口病循环障碍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应用米力农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外加用山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临床体征的改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4%、对照组6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皮肤苍白湿冷、紫绀、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改善率治疗组为92.3%、85.7%、88.5%、91.7%,对照组为62.5%、41.7%、62.5%、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下降、肺部湿啰音改善率治疗组为72.7%、66.7%,对照组为40.0%、4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山莨菪碱能改善重症手足口病循环障碍,早期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症手足口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方法以该院39例轻症手足口病患者和2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进行脑脊液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阳性率、脑脊液压力升高率及蛋白、糖等结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重症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阳性率升高、压力增高比例升高,蛋白含量高,糖含量高,与轻症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脑脊液改变较为明显,通过脑脊液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对其进行临床流行病资料分析,探讨患儿在抗感染以及对症治疗的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注射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来降低患儿的颅压,并且改善患儿的循环、呼吸支持以及营养心肌等综合症状。结果 52例患者中口足病症发生在3岁以下占49例,所占的百分比为94.23%,其中在1-2岁之间的患儿占31例,所占的百分比为59.62%;临床表现为嗜睡、精神差占46例,所占百分比为88.46%,易惊、皮疹占50例,所占的百分比为96.15%,恶心呕吐占9例,所占百分比为17.31%,肢体抖动占16例,所占的百分比为30.77%;血常规诊断WBC升高占29例,所占的百分比为55.77%,血糖升高占14例,所占的百分比为26.92%,C反应蛋白升高占11例,所占的百分比为21.15%。结论针对该次试验所选取的患儿研究,患有手足口病患儿年龄〈3岁,并且伴有嗜睡、发热、惊醒等症状,需要进行高度重视,并且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血糖、血压以及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为患儿的手足口病的预防提供相应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临床特点及其诊疗方法。 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46例重症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其临床病历资料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住院时间及治疗、预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本组患儿均出现发热、皮疹症状(100.0%),出现精神欠佳、肢体抖动及嗜睡症状患儿为140例(95.9%)。病原学检测结果示肠道病者(EV)71呈阳性患儿为80例(54.8%),柯萨奇病毒(Cox) A16呈阳性为35例(24.0%),EV 71及Cox A16均呈阳性为25例(17.1%)。本组治愈患儿为135例(92.5%),好转为5例(3.4%),死亡为6例(4.1%)。 结论重症HFMD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皮疹、精神欠佳、嗜睡等,病原学检查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早发现及早期干预是治疗重症HFMD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早期手足口病病情的影响,寻找阻止早期重症手足口病向危重症发展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2014年11月31日期间住院手足口病(重型)患儿14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甘露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和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指标(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循环系统症状消失时间,血糖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退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发展3A期或3B期率、死亡率分别为4%、2%,低于对照组,治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足口病的患者早期使用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能够起到很好的疗效,能促进患儿症状尽早缓解,防止病情向危重方向进展,可于基层医院广泛推广,以提高手足口病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陈颖 《临床医学工程》2013,20(3):322-323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2年7月收入我院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的56例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中,年龄最大6岁,最小4月龄,其中2岁半(含)以下50例,占89.3%。男42例(75.0%),女14例(25.0%)。本地常住儿童21例(37.5%),非本地儿童35例(62.5%)。治愈50例(89.3%),好转2例(3.57%),自动出院2例(3.57%),死亡2例(3.57%)。住院时间最长23d,最短7d,平均时间(6.8±4.4)d。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好发于2岁半以下男性儿童。治疗上应当强调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即予加强指标监测,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有效控制感染,提高免疫力并减轻全身严重免疫应激反应,可有效降低重症患儿的死亡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共收治的24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45病例中,3岁以下180例(73.47%),治愈出院221例,治愈率90.20%,好转出院6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13例,死亡率5.30%。平均住院天数为10d。结论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年龄小于3岁的患儿,尤其集中在2岁左右。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是其主要病因。早期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55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及早发现危重症,为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查阅病历,填写个案调查表,应用Excel录入数据库,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次调查55例重症病例,其中危重症13例。4岁及以下占94.55%(52/55),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5岁半,男女性别比为1.9︰1;重症患儿通常有高热、精神差、嗜睡、呕吐、易惊以及肢体抖动等主要临床表现;危重症以3岁以下患儿为主,出现嗜睡、呕吐、呼吸音异常、血性泡沫痰、心率﹥130次/min的可能性高于普通重症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心率﹥130次/min持续时间、总病程、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也高于普通重症患儿。结论重症危重症患儿是手足口病预防工作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及时识别重症危重症患儿有助于指导临床救治,减低病死率,同时也能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福州市2009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敏红  王依妹  黄春文 《职业与健康》2011,27(20):2333-2334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27例重症病例情况,为正确预防、控制、治疗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9年福州市27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手足口重症病例,男性多,80%病例分布在农村,家庭居住条件差;临床以高热、多发皮疹及多系统损害常见;EV71阳性占40.74%。结论农村及农民依然是传染病控制的薄弱环节和重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是手足口病疫情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衢州地区153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衢州地区所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是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病情进展快.均有体温的异常,精神差、激惹、烦躁、皱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者、颈部抵抗等表现较多,脑脊液呈无菌性脑炎或脑膜炎的改变,危重患者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循环衰竭,本组患儿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筛查出重症病例是提高救治成功的关键;危重患儿治疗原则是以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以及呼吸循环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韩鸣  崔素青  翟丽云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2,23(3):245+247-245,247
目的探讨米力农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在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利巴韦林、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治疗外,观察组35例,采取米力农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西地兰、多巴胺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患儿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改善末梢循环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疗效显著、针对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林楚兰 《现代保健》2011,(18):149-150
目的了解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30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手足口病多发于儿童,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于发病后约3d出现。临床特点为发热、手足口部位皮疹、疱疹,合并精神萎靡、呕吐、醉酒样步态、肌肉震颤、抽搐、肌无力和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经血常规、脑脊液检查、胸片、CT、MILI等进行诊断,治疗主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控制补液量、并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明确诊断、适当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入住重症监护室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严密病情监护,观察分析持续重症监护对治愈患儿的作用。方法将18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按优先收住重症监护室的原则分为两组:①监护组,103例,即入住重症监护室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严密持续监护患儿的呼吸、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体温、皮肤病变以及用药情况;②对照组,79例,即在普通病房救治未进行重症监护的患儿。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监护组死亡率1.94%(2/103),对照组死亡率6.33%(5/79),严重后遗症发生率监护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85%(5/103)、10.13%(8/79),两组间死亡率与严重后遗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治愈率93.20%(96/1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4%(96/103)(P<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患儿进行严密持续监护,可在早期发现病情危象,做出及时救治,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危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33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和66例普通手足口病病例,根据患者发病、就诊、既往病史和治疗等资料分析探索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99例手足口病病例病原学检测EV71感染占45.45%(45/99)、Cox A16感染占21.21%(21/99)、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占33.33%(33/99),重症与普通病例组病原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到就诊时间≥24h(OR=8.50,95%CI:1.11~64.78)是手足口病重症的危险因素,Cox A16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较EV71感染为保护性因素(OR=0.05,95%CI:0.01~0.31)、使用抗病毒药物(OR=0.01,95%CI:0.00~0.14)、使用抗生素(OR=0.09,95%CI:0.02~0.52)是保护因素。结论手足口病发病后及时就诊、早期诊断,并给予积极的抗病毒和抗生素综合治疗是遏制患儿重症化,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病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大连市报告的全部重症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采集样本。采用RT-PCR法检测患者样本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及其他肠道病毒。结果 2013年大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1 113例,2013年手足口病病例报告数较2012年下降了28.93%,其中重症手足口病163例,重症率为1.45%;手足口病死亡1例,病死率为0.01%,重症患者的死亡比为0.61%。男女性的重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例主要集中时间为6-8月,以散居儿童为主(73.62%);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出疹为主;重症患者EV71的检出率为17.76%,CoxA 16的检出率为2.63%,其他肠道病毒为64.47%。结论 2013年大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夏秋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