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及其传播途径的隐秘性,使得人们对艾滋病极度恐惧、对高危人群的不良行为极端鄙视,并由歧视和敌视引发一些特殊的伦理学问题。歧视无助于对HIV感染者及高危行为人群的干预,而采取宽容策略,公正、尊重、善待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则是防治工作的核心。在有利原则下,AIDS患者、HIV感染者、高危人群、一般人群和医务工作者为达到共同的目的一防治AIDS,携手合作,以宽容的心态,消除不同人群间的伦理学差异,唤起人们尊重生命健康权的意识,激发公众防治艾滋病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以提高艾滋病的防治效果,有效遏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2.
描述世界和中国艾滋病的发展与现状,阐述艾滋病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艾滋病歧视现象,分析我国艾滋病歧视现象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介绍我国为消除艾滋病歧视而实施的法律、政策等措施,并重点分析我国在反艾滋病歧视之路上的困难与困境,进而提出消除艾滋病歧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阐述当前我国艾滋病歧视的现状,分析艾滋病患者遭受歧视的原因及当前我国在消除艾滋病歧视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消除艾滋病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宽容策略的提出基于艾滋病与传播的特点,体现了持有不同信仰、道德、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的社会人群在努力减轻艾滋病带来的危害,对付共同敌人艾滋病的共识下团结协作的精神,宽容策略包含有尊重社会边缘人群的基本权利,宽恕、谅解等理论层次的宽容,但它更接近于一个社会策略,它避开由相关道德争论引发的难题,力图取得艾滋病预防的最佳效果,宽容策略以相关伦理学理论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州市服务人员对HIV/AIDS患者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有效措施降低艾滋病歧视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运用STATA10.0软件对资料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对应分析。结果 总体上服务人员对待HIV/AIDS患者的态度是积极、宽容(76.9%~93.4%)。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对态度有影响,OR值分别为1.30 (1.04~1.64)、1.57 (1.10~2.24)、2.84 (1.98~4.08)。对应分析表明文化程度越高,艾滋病知识得分越高,对HIV/AIDS患者态度越宽容。结论 今后应该在娱乐场所服务人员中大力开展旨在提高艾滋病知识、消除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歧视的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服务人员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消除艾滋病相关社会歧视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连贵  丁贤彬  彭传轮  王豫林 《重庆医学》2006,35(24):2295-2296
从人类发现艾滋病(AIDS)以来,歧视就始终伴随着它。虽然近年随着防治艾滋病宣传力度的加大,大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但艾滋病相关的社会歧.视仍然严重,并成为遏制AIDS流行。减轻AIDS对个人、家庭、社会伤害的最大障碍之一。消除艾滋病相关的社会歧视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环节。现就有关艾滋病相关的社会歧视的消除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部分地区居民艾滋病歧视态度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公众对艾滋病歧视的态度及歧视改变的认识。方法:抽取459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40名感染者/患者进行访谈调查。结果:居民对艾滋病歧视态度发生了改变,多数人可接纳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结论:艾滋病歧视现象有所改善,应继续落实国家艾滋病防治有关的政策措施,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公众宣传,消除公众对艾滋病的恐惧,以及由此产生的偏见和歧视。  相似文献   

8.
针对艾滋病病人救治中的四个方面的道德难题,提出了道德救治措施:实施宽容政策;构建良好社会舆论体系;确保个人权利与公众利益的统一;重视患者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刘成宗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03-104
目的了解我院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从而为防治艾滋病的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及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等进行调查。结果我院医护人员对艾滋病防护知识的综合知晓率仅为72.17%。绝大部分医护人员不存在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只有32份问卷表示曾经有过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占7.49%;另外397份问卷中表示对艾滋病有恐惧感,占92.97%。结论医护人员缺乏艾滋病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急需进行艾滋病专业知识培训,以减小对艾滋病的恐惧感,消除对患者的歧视。  相似文献   

10.
从人类发现艾滋病到现阶段的二十余年时间,艾滋病已经给许多国家带来了严重危害,也给这些国家的儿童造成了极大伤害,包括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儿童和艾滋孤儿.如何有效保护而不是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尤其是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我国应根据具体国情,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和政策,加大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提高全民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偏见,给予他(她)们尤其是儿童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孤儿更多的关爱,使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在社会理解和宽容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企业员工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企业员工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达到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目的。方法 用参与式健康教育方法。在工厂流动人口中开展“生殖与避孕”、“预防性病、艾滋病”、“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等内容的培训,1个月培训1次,共计6次。半年后进行效果验证。结果通过健康教育,企业员工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正确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恐惧和歧视心理减少,愿意和艾滋病病人一起用餐、握手和工作的人数的比例明显上升(P〈0.01),对性行为的态度趋于理性。结论 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改变高危行为,有助于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在健康教育中强调对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可减少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恐惧和歧视,关心和同情艾滋病感染者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治疗的道德要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中,最大的障碍来自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歧视.各国都在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歧视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对医务人员也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论述了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治疗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病人自我感知的艾滋病歧视调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了解湖北省部分县市艾滋病病人对艾滋病歧视有关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艾滋病病人进行艾滋病歧视有关KAP调查。结果:艾滋病病人对预防艾滋病途径的知晓率为100%,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97.7%,不会传播艾滋病行为的知晓率为97.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病人所受不同歧视水平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与他人谈话、与他人同桌吃饭、家人接受情况、是否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结论:艾滋病病人被歧视与自我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应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最终消除艾滋病歧视。  相似文献   

14.
医科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他们对遏制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消除社会歧视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对医科大学新生进行艾滋病反歧视教育,建议通过将关注点从“病人”转换到“病毒”、建立反歧视文化机制、艾滋病去道德化、媒体担负宣传责任、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建立拼图课堂等途径降低他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并进一步承担起减少社会歧视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与艾滋病防治机构合作防治TB/HIV双重感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TB/HIV双重感染防治机构间一种科学的、可行的合作模式。方法省、市、县三级分别成立由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机构专业人员组成的项目小组,负责本级项目实施和管理工作。结核病和艾滋病专业人员联合进行培训、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督导访视。合作对确诊的结核病人进行咨询及HIV抗体检测。合作对确诊的HIV/AIDS进行结核病筛查。结果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结核病与艾滋病防治机构建立了防治TB/HIV双重感染合作模式,并运行良好。399例HIV/AIDS病例中确诊结核病人6例,TB/HIV双重感染率为1.5%。结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结核病与艾滋病机构间的合作开展TB/HIV双重感染防治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进行有效的长期抑制性治疗,使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从世纪绝症逐渐转变为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虽然新增感染者人数总体趋势在下降,但每年HIV新增感染人数及因AIDS死亡人数仍十分巨大,HIV/AIDS仍是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我国乃至世界的AIDS防治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消除AIDS仍面临严峻挑战。流行病学上,HIV/AIDS多分布在非洲等医疗手段有限的贫困地区,且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性工作者、注射毒品人群(people who inject drugs,PWID)成为主要易感人群;预防策略上,预防母婴传播(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PMTCT)服务、治疗作为预防(treatment as prevention,TasP)和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覆盖率仍然有限;治疗进展上,多个国家的HIV耐药性程度增加至10%以上,耐药程度进一步发展,而HIV/AIDS治愈研究及疫苗研发目前还处于动物实验或细胞实验阶段。过去10年内我国多个应对措施阻止了HIV进一步流行,并提高了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以下挑战:针对性的预防方案、关键易感人群的增加(MSM、PWID以及青少年)、HIV感染者的长期护理、PMTCT服务覆盖率、消除歧视进程等。本文就近年来国际及我国HIV/AIDS流行现状及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论非歧视原则是艾滋病法的首要原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歧视是艾滋病环境中最严重的违反人权的行为。艾滋病歧视主要表现为直接歧视、间接歧视和制度歧视,严重影响到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对艾滋病歧视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等方面。确立非歧视原则作为艾滋病法的首要原则,就是要求在本质上实现人人平等,才能影响和制约着艾滋病防治过程中的其他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