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CC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CCP内固定手术,平均年龄75.3岁(69~82岁)。术后进行下肢功能锻炼。观察手术时间、术中使用C型臂透视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尺寸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0.2(4~12)个月。手术时间(从切皮到缝合)平均为47.8 min(35~75 min),C型臂X线机透视平均使用时间为51.3秒(30~85秒),术中平均显性失血为101.7 mL(50~200 mL),近端切口2~3 cm,远端切口3~4 cm。术后48 h疼痛为60分的有9例(占75%),口服镇痛药可以控制。术后下肢功能评价优8例,良4例,1例病人术前合并脑梗塞,在拐杖的支持下恢复到术前的运动功能。本组未出现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骨不连、钢板螺钉断裂、髋内翻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采用PCC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等特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固定方式,具有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34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的预后更好,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需要积极的康复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DHS联合拉力螺钉、PFN、空心拉力螺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其中DHS联合拉力螺钉42例,PFN16例,空心拉力螺钉18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 随访7~34个月,空心拉力螺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PFN治疗下地时间明显早于其他两组(P<0.05),DHS联合拉力螺钉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稳定型、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选择DHS治疗.粉碎性、不稳定或反股骨粗隆、粗隆下骨折选择PFN治疗.高龄、体质弱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选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髋关节外侧切口,直视下复位,C形臂X线机监视下选择最佳髋螺钉进钉点后钻入导针,扩髓、攻丝,置放髋螺钉及钢板螺钉。本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21~89岁,平均60岁。结果 50例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8个月。复位及内固定满意率88.0%(44/50),愈合率为96.0%(48/50),功能恢复接近伤前水平为68%(34/50)。并发髋内翻为6.0%(3/50),其中2例为髋螺钉钉位不正、1例复位不良。骨不连为4.0%(2/50),均为反斜形粗隆间骨折,DHS固定失败螺钉折断后骨分离所致。1例髋螺钉钉位不正,经早期再手术换钉固定后骨折愈合。结论 正确掌握DHS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操作及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5例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别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A组15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B组23例)和改良Gamma形髓内钉内固定(C组17例)三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随访时Sanders评分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临床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5~36个月(平均9个月),三组术式的优良率分别为66.7%、78.5%和94.1%.C组优良率和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与A、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住院时间、A组与B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以及B组与C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并发症较高,有髋内翻2例、断钉退钉2例,浅表感染1例,B组和c组并发症主要为大粗隆骨折2例和髋内翻1例。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宜采用改良Gamma形髓内钉固定,手术固定牢固.创伤小,负重早,并发症少;对于稳定型骨折且手术承受能力较好的患者,动力髋螺钉固定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2—2013-07本院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获随访6~23个月,平均14个月。于术后6个月内骨折一期愈合,其中31例恢复到受伤前的活动水平,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20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本组中1例A3.2型男性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髋内翻、螺旋刀片切出,术后7个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A1.1型骨折患者于术后4个月发现螺旋刀片退出,术后12个月行螺旋刀片取出术;1例A1.3型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螺旋刀片退出,未出现继发性髋内翻畸形;4例出现大腿上段外侧疼痛;2例出现大腿中段前侧疼痛。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正确的骨折复位、正确位置的螺旋刀片置入、适宜长度的螺旋刀片和主钉的选择是治疗成功及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3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回顾性分析手术情况、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2~24个月随访,随访期内35例骨折达临床愈合,髋关节功能评价总优良率为92.1%。3例矮小女性患者全负重时大腿疼痛,骨折愈合取出PFNA后疼痛消失。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牢稳、微创、并发症少,但不适用于身材矮小的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9.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7月至2004年7月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Ⅰ~Ⅴ型骨折48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岁。结果获得平均1.2年随访者46例。采用K uderna疗效评定:优18例,良22例,可5例,差1例。骨折骨性愈合44例,平均愈合时间5.2个月,内固定失效畸形愈合4例。结论DHS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不同的内固定方法 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体会.方法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6例分别采用内固定治疗,其中锁定加压钢板43例,股骨近端髋内钉(PFN)24例,动力髋螺钉(DHS)19例.结果 随访6~60个月.三组患者在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相似文献   

11.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选择。方法:1997年6月-2003年5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115例,男48例,女67例;年龄62~90岁,平均76.1岁。按Evan分型:Ⅰ型22例,Ⅱ型24例,Ⅲ型34例,Ⅳ型27例,Ⅴ型8例。采用骨牵引15例,多枚折尾钉固定32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47例。结果:经12~34个月(平均22个月)的随访,共有94例获完整随访资料。所有病例均骨折愈合,依据疗效标准:骨牵引组(A组)优2例,良6例,可5例,差2例;多枚折尾钉组(B组)优11例,良17例,可4例;动力髋螺钉组(C组)优18例,良22例,可6例,差1例。A组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x^2=4.881)和C组(x^2=4.8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和C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x^2=0.352,P〉0.05);功能恢复时间A组长于B组(F=213.422)和C组(F=260.809),有显著性差异(P〈0.05),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1.427,P〉0.05);A、B、C三组分别有6、2和4例发生髋内翻.A组显著高于B、C两组(x^2=6.020,6.170,P〈0.05),B、C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x^2=0,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内固定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基本原则。EvanⅠ、Ⅱ型骨折以多枚折尾钉内固定为首选,EvanⅢ、Ⅳ、Ⅴ型(逆粗隆间骨折)以动力髋螺钉为最佳,骨牵引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内固定者。  相似文献   

12.
苑博  李凯华  张绍龙 《骨科》2017,8(5):374-378
目的 探讨术后不同时间应用双膦酸盐对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346例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时间不同分为1周组(术后1周内开始用药,158例)、1月组(术后1周至1个月内开始用药,86例)和3月组(术后1~3个月内开始用药,102例).对比分析三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情况、平均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手术前后腰椎(L1~4)骨密度值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1周组、1月组和3月组的骨折正常愈合的比例(91.77%、91.86%和95.10%)、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4.68±3.04)周、(15.22±2.46)周、(14.54±2.88)周]、髋关节Harris评分[(88.27±12.94)分、(86.36±13.16)分、(87.69±11.98)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时,3月组的腰椎骨密度值[(0.7187±0.1084)g/cm2、(0.7604±0.1225)g/cm2]均低于1周组[(0.7606±0.0855)g/cm2、(0.8027±0.1090)g/cm2]和1月组[(0.7533±0.1103)g/cm2、(0.7961±0.0881)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周组腰椎骨密度值在术后3个月时即显著高于术前,而1月组、3月组则在术后6个月时才较前一次有明显升高.三组病人胃肠道反应、发热、肌肉或关节疼痛、再发骨折、内固定松动或移位、内固定感染、断钉等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术后不同时间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不影响骨折的愈合,而术后早期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更快地提升病人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6年12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3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7例,女20例;年龄72~89岁,平均79.2岁。骨折按AO分类标准:A1型14例,A2型16例,A3型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7例合并一种内科疾病,28例合并两种以上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经牵引、闭合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区域,小切口置入PFNA。结果37例中,2例死亡,其中1例因术后病情加重,于术后第17天死亡;另1例于术后3个月死于颅内出血。其余35例获3~15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其中2例因合并症而长期卧床;其他33例于术后第3天离床活动,1周后部分负重,4周后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33例中29例伤肢基本恢复伤前功能,4例因合并症加重而患肢功能较伤前减退。X线片示35例存活的患者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9周。所有患者均无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功能评分:优12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2.9%。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期疗效较好,内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FP)和InterTAN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固定方法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7例IF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PFP患者83例(LPFP组)和InterTAN患者54例(InterTAN组),记录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功能训练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败比率及术后关节Harris评分,比较2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 InterTAN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功能训练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失败率显著低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费用、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关节Harris评分及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内固定方法是一种理想治疗老年IFF的方法,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5.
从1998年2月-2001年5月,我科在多枚斯氏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基础上,采用AO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4例,并对其优点及手术指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内固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6年5月-2001年12月采用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EvansⅢA型20例,EvansⅢB型1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70~82岁,平均74岁。术中所有病例均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行135°DHS内固定,术后第3天起逐渐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第4天起用CPM机行髋、膝、踝关节的被动活动。术后6周内避免髋关节主动内收及屈曲。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本组无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脱位等并发症发生。1例EvansⅢB型发生轻度髋内翻。参照疗效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优26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97.2%。结论:DHS内固定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失败率低。术前适当的皮牵引、术中尽可能恢复股骨粗隆后内侧皮质的完整性、标准的DHS固定位置及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多发于老年人的一种常见骨折类型。患者高龄 ,多有明显的骨质疏松 ,愈后常遗留有髋内翻 ,下肢外旋及短缩畸形。非手术治疗时间长 ,患者长期卧床 ,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造成治疗和康复困难。作者参照AO组织推荐的方法自 1996年5月 -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和闭合复位DHS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37例 ,取得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37例 ,男 16例 ,女 2 1例 ;年龄 4 8~ 86岁 ,平均 69 4岁。右侧 18例 ,左侧 19例。根据股骨内侧骨皮质的状态 (Evans分型 ) ,即能支撑近端的股骨距是否完整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至2008年筛选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3例,女49例;年龄60~80岁,平均66.2岁。112例患者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40例),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解剖型钢板组,36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36例)3种手术方式治疗。分析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11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24个月,平均22.6个月。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PFN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01),但DHS组和解剖型钢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PFN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1),但DHS组和解剖型钢板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DHS组出现2例髋内翻,1例内固定松动,1例深静脉血栓;PFN组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解剖型钢板组出现2例髋内翻和1例内固定松动,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应以PFN为首选,适应证广、愈合快,并发症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克氏针骨水泥支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肖映波 《中国骨伤》2006,19(2):102-102
我院自2002年至2004年6月,用多枚克氏针固定,针尾在皮肤外形成支架与骨水泥连接,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65~80岁。按粗隆间骨折分型:Ⅱ型4例,ⅢA型11例。入院后检查合并有糖尿病5例,高血压4例,肺部感染2例,冠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与失败病例的分析。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采用施乐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EvansⅠ、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70~86岁,平均77.3岁;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其疗效结果。结果:所观察3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0.5±15.7)min,术中失血量(128.8±73.6)ml,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为(224.0±72.7)ml,住院时间14~20 d,平均17.2 d。出院后3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4.1个月。32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3.1个月。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及退钉,4例出现尿路感染,1例术后6个月死于心血管疾病,2例术后1年死于脑卒中,未出现切口深部感染、内固定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严重髋内外翻等。Harris功能评分平均为89.74±6.84;结果优10例,良16例,中4例,差2例。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可予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的近端提供较稳定的固定把持,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选择,可稳定骨折断端,保证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