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前蛋白及甲胎蛋白水平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重型肝炎患者和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8例。自患者入院后观察3个月后根据患者是否生存再分为重型肝炎成存活组和重型肝炎死亡组。收集患者及健康人的空腹不抗凝静脉血,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甲胎蛋白含量。结果住院保守治疗3个月后,48例重型肝炎患者中28例死亡,占58.33%;20例存活,占41.67%。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甲胎蛋白健康对照组与重型肝炎存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对照组与重型肝炎组及重型肝炎死亡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前白蛋白重型肝炎死亡组与重型肝炎存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甲胎蛋白重型肝炎死亡组与重型肝炎存活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血清甲胎蛋白含量<100 ng/mL的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尤以<25 ng/ml为著。血清前白蛋白含量<100 mg/L的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甲胎蛋白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甲胎蛋白含量越低重型肝炎的预后越差,反之则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肝炎患者胃动素、生长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变化,并探讨急性肝炎患者胃动力异常的病理机制.方法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消化内一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就诊的急性肝炎患者70例,其中男40例,女30例.健康志愿者35例,男20例,女1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动素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生长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血浆含量.结果 胃动素水平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组胃动素升高水平较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素水平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组较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较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胰高血糖素样肽-1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肝炎患者存在胃动素、生长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紊乱,可能与急性肝炎患者胃动力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AFP)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6例确诊重型肝炎患者AFP值及预后。结果重型肝炎患者AFP水平升高者生存率明显高于AFP水平正常者,生存组AFP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甲胎蛋白对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献血员,HBsAg无症状携带者及轻肝活检诊断的各型肝炎患者空腹血清中甘胆酸含量。重症肝炎患者血清中含量最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次之,HBsAg无症状携带者平均值稍高于HBsAg阴性的健康献血员。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治疗,肝功能试验虽已恢复正常,肝组织活检仍可有轻微的损害,血清甘胆酸含量也明显高于健康献血员和HBsAg无症状携带者,提示空腹血清甘胆酸检测,可作为估计肝细胞损害情况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
甲型肝炎发病以青少年为主,急性乙肝以成年人多发,潜伏期较甲肝长,可达30~130天或更长。临床常表现为三种形式,即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胆汁淤积型肝炎。①急性黄疸型肝炎:在黄疸出现前常有低热、厌食、乏力、恶心症状。黄疸出现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体温正常,饮食量增加;有些患者尚有一些症状延续时间较长,如乏力易倦,腹部胀满,大便稀溏等,但尿如浓茶色,此时应注意与胆道梗阻相鉴别。病程2~4个月;②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发生率常超过急性黄疸型肝炎,往往临床症状不及黄疸型明显,如有食欲减退、乏力、大便稀溏,并未引起医患双…  相似文献   

6.
苦参碱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疸型肝炎尤其是慢性肝炎缺乏有效的防治药物。我院用苦参碱注射液(斯巴特康,明兴制药厂生产)治疗各类黄疸型肝炎50例,并与同期使用苦黄注射液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及病原分型:80例黄疸型肝炎均为住院患者,按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苦参组急黄肝24例,慢性肝炎(中度几6例,其中甲肝3例,乙肝29例,丙肝3例,戊肝7例,乙肝重叠甲肝2例,乙肝重叠戊肝2例,本分型4例。苦黄组急黄肝20例,慢性肝炎(中度)10例;其中甲肝2例,乙肝17例,丙肝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黄疸型肝炎与胆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57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血清,用贝克曼CX5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直接胆红素的含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胆汁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胆管组织并发的炎症、胆泥形成及肝外胆管炎性梗阻等,约有71.3%的患者可随肝功能好转而恢复正常。4.2%~5.3%的患者无论肝脏病变是否存在,其胆系病变已作为独立疾病长期存在。约9.2%左右的病例在急性病程中发生急性肝外胆管炎性梗阻,这些患者短期内胆红素迅速升高,常被临床诊断为急性、亚急性重症型肝炎。结论乙型肝炎病毒不仅在胆管组织中停留,而且可以损害胆管组织,胆汁是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排放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89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按最终转归分为生存组、死亡组,动态检测甲胎蛋白与血清铁蛋白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生存组入院时甲胎蛋白明显高于死亡组,而血清铁蛋白与死亡组无区别,甲胎蛋白、血清铁蛋白在生存组表现为下降趋势,死亡组甲胎蛋白一直处于低水平,而血清铁蛋白呈上升趋势。动态联合检测甲胎蛋白与血清铁蛋白临床上可用于慢性乙型重症肝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肝病患者甲胎蛋白含量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胎蛋白是哺乳类动物胚胎期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是人类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正常人血清含量小于20ng/ml。经临床检测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均异常升高,其他非肝癌肝病患者甲胎蛋白亦有升高。为了解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升高趋势,我们对检测过的120例阳性血清(大于20ng/ml)中甲胎蛋白含量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甲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甲胎蛋白的关系郑韵(深圳蛇口联合医院传染科,蛇口518067)对本院确诊急性甲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重叠组)与同期急性甲型肝炎(甲肝组)各20例甲胎蛋白含量回顾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993~1996年本院确诊的急性甲肝...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浓度变化。方法应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5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挫裂伤组NO浓度明显升高,而复查组较脑挫裂伤组升高更显著。脑震荡组血NO浓度无明显升高。重型颅脑损伤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中、轻伤组升高不明显。结论 NO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评价强的松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4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强的松组22例给予60mg/a口服。腺苷蛋氨酸组21例,1000mg加入液体中每天一次静滴。常规给予输液及营养药物治疗。比较两种治疗对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和总胆汁酸水平的影响以及预后。结果强的松组与腺苷蛋氨酸组在用药前后均有明显效果。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中没有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强的松对于无激素禁忌证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当前急性甲肝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并找到预防措施。方法 在2001年5月~6月本地两所农村学校出现急性甲肝局部暴发流行期间,对115例急性甲肝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对收治的60例甲肝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4岁以下儿童甲肝罹患率明显高于14岁以上青少年的罹患率,黄疸型比例达86.7%,男女比例为2.48,全部病例合并有胆囊改变,其中lO例出现少量腹水。结论 14岁以下儿童是甲肝的防治重点,可行预防接种,而临床表现黄疸型肝炎较大比例,且要注意罕见并发症——腹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虎清肝颗粒辅助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加用双虎清肝颗粒的治疗组,以及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的恢复情况和临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率、肝功能复常率和临床总体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虎清肝颗粒辅助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加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惠州市中医医院92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药熏洗加茵陈蒿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等肝...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17-3618
目的对血清IL-1、s IL-2R检测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监测中的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16份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急性肝炎组)、16份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慢性肝炎组)、16份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慢性重型肝炎组)、16份活动性肝硬变患者血清标本(活动性肝硬变组)以及16份健康人血清标本(正常对照组),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s IL-2R水平,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急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慢性重型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慢性肝炎组和活动性肝硬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s IL-2R比较中,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慢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肝炎组与之差异为显著(P<0.05),急性肝炎组和活动性肝硬变组与之差异为极显著(P<0.01)。结论血清IL-1、s IL-2R参与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可通过调整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夏刚  李显勇 《华西医学》2009,(4):916-917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含量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肝衰竭患者AFP含量的变化。方法:将回顾分析的65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最后治疗结果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对比两组在不同时间AFP含量的差异,同时观察AFP含量与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关系。结果:65例患者中AFP含量高于正常者53例(81.54%),存活组不同时期的AFP含量平均值均高于死亡组,有显著差别(P〈0.01)。AFP含量升高(≥300 IU/mL)主要分布在血清总胆红素〈510μmoL/mL,凝血酶原活动度〉30%患者中,随AFP含量升高,病死率下降。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AFP含量升高反应了肝细胞再生活跃,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小儿病毒性肝炎2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儿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临床分型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1992年1月-2002年12月我科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肝炎226例。结果226例中甲型肝炎119例,乙型肝炎68例,丙型肝炎5例,戊型肝炎1例,巨细胞肝炎1例,甲型乙型肝炎重叠感染12例,病原不明20例。按临床型别分类,126例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5例,慢性肝炎56例,重型肝炎32例,肝硬化5例,淤胆型肝炎2例。结论小儿病毒性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多见,且以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慢性肝炎,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一、病例来源;100例住院病人,均系据1984年南宁全国肝炎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肝炎之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病情及肝功改变近似,年龄7~50岁。两组各有4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10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5例HB_sAg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炎合剂1号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炎合剂1号,疗程均为4周。结果:2组临床总疗效相当,但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肝功能指标TBIL、ALT恢复情况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肝炎合剂1号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