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腺癌与结肠癌衍生的免疫抑制因子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乳腺癌与结肠癌组织培养上清液对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和白细胞介素2(IL-2)产量的影响,并对该上清液中的免疫抑制因子(TDSF)的理化性质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癌组织培养上清液对PHA诱导的患者本人及健康人的T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而对IL-2产量无明显影响。理化特性研究见乳腺癌上清液含有两种活性成分,一种为对热及胰酶敏感的蛋白质,另一种为性质稳定的非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为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变化对口腔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了37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L—2及TNF的水平,并进行手术前后动态观察。结果 发现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清IL—2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手术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明显回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血TNF水平与正常人无差异,手术前后也无明显变化。结论 提示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L—2含量的检测对反映机体肿瘤免疫水平及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肿瘤免疫监视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几种细胞因子对鼻咽癌细胞的抗癌效应。方法 采用鼻咽癌细胞株CNE3,实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和干扰素γ(IFNγ)三者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体外或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结果rhTNFα抑瘤作用与其浓度和用药时间呈正相关;rhTNFα瘤内局部注射有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导致瘤块凝固性坏死;与rhIL-2联合增效明显;与IFNγ联合增效不明显。结论rhTNFα显示强力抑制CNE3作用,rhIL-2有协同增强,估计在正常体内抗瘤效果更好,因有被激活的细胞免疫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肠癌血清和组织中sIL-2R和sICAM-1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4例大肠癌手术前后、28例大肠息肉、30例对照组血清sIL-2R和sICAM-1水平进行检测,并检测大肠癌及大肠息肉组织中两者水平。结果大肠癌组血清sIL-2R、sICAM-1水平分别为(209.27±127.42)pmol/L、(693.22±276.25)ng/ml,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和对照组。大肠癌组织中两者水平分别为(233.66±170.22)pmol/L、(706.92±286.09)ng/ml,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大肠癌血清和组织中两者水平与Duke分期有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后1个月血清两者水平明显下降,而姑息性手术下降不明显。结论血清和肿瘤组织中sIL-2R、sICAM-1水平变化可作为大肠癌诊断、手术方法选择、预后监测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与凋亡和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背景与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调节肿瘤细胞适应缺氧的核转录因子。大量研究证实HIF-1在维持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新血管形成及转移起重要作用。但关于HIF-1与肿瘤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鲜见报道,且结论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Bax及PCN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肺癌组织中HIF-1、bcl-2、Bax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60例肺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28.3%。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阳性率为66.7%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21.5%(P<0.01)。HIF-1α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1)。bcl-2 Bax,PCNA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1.7%(19/60),40.0%(24/60),76.7%(46/60);bcl-2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HIF-1α蛋白表达与bcl-2呈负相关(P<0.01),与Bax蛋白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PCNA无相关性(P>0.05)。结论:HIF-1α与肿瘤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但与肿瘤细胞增殖无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
目的探究侵袭性垂体瘤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侵袭性垂体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0例非侵袭性垂体瘤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垂体瘤组织中TNF-α、IL-6和IL-12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垂体瘤组织中TNF-α阳性率为63.3%,对照组为24.4%,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垂体瘤组织中IL-6阳性率为62.2%,对照组为2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垂体瘤组织中IL-12阳性率为60.0%,对照组为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6和IL-12在侵袭性垂体瘤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与侵袭性垂体瘤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EGFR、c-erbB-2和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61例大肠癌组织中EGFR、c-erbB-2及VEGF的表达水平。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上述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1例大肠癌中EGFR、c-erbB-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2%(30/60)、73.8%(45/61)和70.5%(43/61),多因素分析显示它们分别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肝脏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而与病人的性别和年龄无关。结论EGFR、c-erbB-2及VEGF可作为临床判定大肠癌恶性程度及评估预后的指标,对指导术后化疗或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KL型图像分析系统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5例乳腺炎症患者和75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即I.S%),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乳腺癌患者CA153和CEA.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5.88±6.05%)明显低于健康人(7.07±0.81%)、乳腺纤维腺瘤患者(6.58±0.72%)和乳腺炎症患者(9.58±0.68%)(P=0.000);乳腺炎症患者AgNOR的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患者(P=0.000);健康人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AgNOR阳性率(65.00%)明显优于CA153(17.50%)和CEA(12.50%)的阳性率(P=0.000).AgNO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AgNOR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客观生物学指标;在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VEGF IL-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类型的宫颈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n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以进一步探讨VEGF、IL-6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癌石蜡组织标本50例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方法测定VEGF、IL-6的相对含量.结果:VEGF在鳞癌、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P<0.01),且VEGF在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鳞癌中的表达(P<0.05);VEGF在晚期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早期癌中的表达(P<0.01).IL-6在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在中低分化组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的表达(P<0.01),<40岁者分别与40~59岁者、≥60岁者比较随年龄增加IL-6增高,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1,P<0.01).结论:VEGF、IL-6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并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纤维粘连蛋白mRNA表达与乳腺癌转移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mRNA表达量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乳腺原发癌和配对淋巴结转移癌的MMP-2和FN mRNA表达量,分析MMP-2和FN mRNA表达量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结果:30例淋巴结转移癌的MMP-2和FN mRNA表达量低于原发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MP-2和FN mRNA表达量呈线性分布,但线性回归和双变量线性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2和FN mRNA表达量在转移癌较原发癌下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R、PR、C—erbB-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56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ER、PR、C—erbB-2检测,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家族史、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数目、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预后患者的关系。结果C—erbB-2表达阳性组患者具有年龄较小(P=0.001)、肿瘤体积较大(P=0.001)、组织学分级较差(P=0.002)、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P:0.001)、预后较差(P:0.001)等特点;ER,PR,C—erbB-2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也较差。结论激素受体及C—erbB-2表达水平可作为制定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雄激素与EGFR在前列腺增生及癌变过程中相互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GFR和ABS(雄激素结合位点)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结果显示:EGFR和ABS在前列腺增生和癌变组织中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而且EGFR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正相关。EGFR与ABS表达之间在正常组织中呈负相关、增生组织中无相关而癌变组织中呈正相关。研究表明:EGFR和ABS异常表达及两者之间调控关系紊乱可能是前列腺增生和癌变的发生发展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家族的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易瑞沙(Iressa)对胰腺癌细胞作用的关系。方法应用MTT方法测定Iressa对不同胰腺癌细胞株的50%生长抑制剂量(GI50)。MTT检测EGF对不同胰腺癌细胞诱导增殖的能力。应用westernblot检测胰腺癌细胞株表面EGF受体家族:EGFR(ErbB-1/HER1)、ErbB-2/Neu/HER2、ErbB-3/HER3、ErbB-4/HER4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分析EGF受体家族的表达与EGF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刺激作用以及与IressaGI50的关系。结果Iressa在胰腺癌中的GI50为2.5μmol/L~>10μmol/L。EGF受体家族在不同胰腺癌细胞表达量不同。Iressa对胰腺癌细胞的敏感性以及EGF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刺激作用与EGF受体家族成员表达相关。结论Iressa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细胞表面EGFR表达相关,但是单一EGFR受体不是惟一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bcl-2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bcl-2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及其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p53、c-erbB-2等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bcl-2、ER、p53及c-erbB-2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bcl-2阳性表达率为50.27%(92/183),其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ER状态呈明显正相关,与p53及c-erbB-2表达呈明显负相关;bcl-2阴性者其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bcl-2阳性者。结论:bcl-2蛋白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不好,这可能与bcl-2失表达肿瘤中,p53蛋白聚积、c-erbB-2过度表达以及ER的缺失有关;免疫组化检测bcl-2表达可为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及选择内分泌治疗提供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VEGF的SNP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均接受过标准的化疗,其中20例加用了贝伐珠单抗,应用MassARRAY方法,成功进行9个VEGF的SNP的检测,包括-2578C>A、-460T>C、-1455T>C、-1154G>A、-634G>C、-398G>A、-497T>C、-2455 >-T、-936C>T.结果 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联合靶向治疗组的总生存期优于单用化疗组(P=0.01),VEGF各SNP变异率与NDBI数据库相似,-1455T>C变异率极低,无临床价值;-2578C>A和-460C>T变异具有较高一致性;入组患者中SNP-497TT纯合子患者总生存期劣于其他患者(P=0.02);应用贝伐株单抗患者,SNP-497 3种基因型总生存期均有明显差异(P=0.01),SNP-398AA纯合变异者总生存期优于其他患者(P=0.02)SNP-2455 CC纯合子者总生存期优于其他患者(P=0.01).结论 在转移性结直肠癌,外周血VEGF的SNP状态与贝伐珠单抗以及化疗的长期疗效可能相关,需要进一步增加病例,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