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07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69年1月 ̄1997年12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407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结果:胸腺癌184例(45.2%)。畸胎瘤99例(24.3%),神经源性肿瘤70例(17.2%),其它54例(13.3%);除无手术指征的17例例使用放、化疗外,手术探查390例,其中肿瘤完整切除352例,姑息性切除18例,手术切除率94.9%(370/390  相似文献   

2.
41例纵隔畸胎类肿瘤的外科治疗马炎炎廉建红张敏胡成广纵隔畸胎类肿瘤是纵隔原发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我院自1964年11月至1994年12月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纵隔畸胎类肿瘤共41例,占同期手术切除纵隔肿瘤的24%(41/169),为纵隔肿瘤的首位...  相似文献   

3.
纵隔巨大型神经纤维瘤2例吴昌立,张熙曾,李晓鸥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市300060)巨大型神经纤维瘤在纵隔肿瘤中较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例1,女,38岁。半月前胸片检查发现左胸巨大块影,于1993年8月4日入院。2年前曾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左胸巨大块影,因...  相似文献   

4.
纵隔巨大良性畸胎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纵隔巨大良性畸胎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4年至2002年31例纵隔巨大良性畸胎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完整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23例,活检及小部分切除2例。术后5例出现肺不张伴胸腔积液,2例活动性胸腔出血再次开胸,1例肺部感染,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诊断以及根据肿瘤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强  蒋耀光  王如文 《肿瘤》2004,24(4):402-403,406
目的回顾总结28例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要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980~2002年收治的28例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例中全部切除23例姑息性切除5例,其中肺楔形切除2例,肺叶切除1例,部分心包切除5例,上腔静脉成形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胸部X线、CT及B超是巨大纵隔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麻醉时体位及手术切口的选择、术中操作技术注意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切除率,应注意创面渗血及复张性肺水肿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巨大纵隔肿瘤六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大纵隔肿瘤因压迫周围的重要脏器和组织,及恶性肿瘤广泛粘连造成治疗困难,对此手术治疗宜持慎重态度。我院胸心外科1990年2月~1996年4月共收治6例,均经手术切除。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0~57岁,平均42岁。肿瘤位于后纵隔4例,前纵隔2例。良性肿瘤4例,其中神经鞘瘤1例,纵隔畸胎瘤3例。恶性肿瘤2例,其中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胸腺类癌。1.2 临床症状 6例术前均有胸闷、胸痛、气急等特点。气管向健侧移位4例,患侧胸廓饱满隆起4例。听诊患…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6年6月—1998年6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纵隔肿瘤9例,全部病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例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9岁~52岁。病程2个月~21a。神经源性肿瘤3例,2例在上后纵隔,1例在下后纵...  相似文献   

8.
B超导向下22例纵隔及肺内肿块穿刺活检分析新疆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乌鲁木齐市830011)单利,姜家豫,杨顺娥我科自1991年4月至1994年8月行B超导向纵隔及肺内肿块穿刺活检术22例。现就有关问题作一探讨。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7例...  相似文献   

9.
巨大纵隔肿瘤术中特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巨大纵隔肿瘤术中特殊疑难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82年1月-2004年6月36例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6例。36例均有肺功能障碍,心电图异常18例、声音嘶哑6例、上腔静脉梗阻9例。采用完整、分块、大部切除法完整切除肿瘤28例,大部切除肿瘤8例;单纯肿瘤切除19例,联合上腔静脉、无名静脉成形术5例,部分左心房切除2例,肺切除17例。切除肿瘤重828-4264g,平均2673g,术中出血400-4900mL。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呼吸衰竭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采用预防复发性肺水肿措施后并发肺水肿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手术切口尽量靠近瘤体、又便于伸延,充分显露术野、采用完整、分块、大部切除等手术技巧和处理大血管、重要脏器经验,术中尽旱应用预防复发性肺水肿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4例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分析手术治疗14例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中完整切除9例,部分切除5例.1例术后出现急性肺水肿,2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均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半年至8年,良性肿瘤术后疗效好,恶性者术后主要死于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选择合适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治疗巨大纵隔肿瘤效果肯定,术中可选择分块或整块切除,防止避免大出血和复张性肺水肿.恶性者术后辅助化疗和(或)放疗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小儿纵隔巨大血管平滑肌瘤一例吴怀申,徐建华,林震琼,陶洪臣患儿男,4岁。因间断咳嗽发热二个月,胸透见左胸大片致密阴影,CT片疑巨大纵隔肿瘤、畸胎瘤而入我院。1993年4月行剖胸术。左侧胸腔几乎被巨大肿瘤占满,表面暗红,实质性,包膜完整。左肺被挤压于后...  相似文献   

12.
第一肝门部横行多肝段联合切除术(附15例报告)陆保成,杨尔欣,张仁希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普外科(南京市210009)1990年10月~1994年9月间我院因第一肝门部巨大原发性肝癌、胆囊癌侵犯肝脏实质深部或肠癌转移至第一肝门部,肝实质内行横行整块切除...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6岁,于1990年2月19日以右上纵隔肿瘤术后复发一月余,收住我院外科。患者13年前,因纵隔肿瘤在外院行开胸探查术,将肿瘤完整切除,病理诊断为神经纤维瘤。入院前一个月患者因体检拍胸片时,发现右上纵隔原肿瘤切除部位有7.2×9.5cm大小的圆形阴影。  相似文献   

14.
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海  张宝仁  于伟勇  徐志云 《肿瘤》2004,24(3):296-297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2年12月,38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11例,良性肿瘤32例,恶性肿瘤6例,肿瘤平均直径10 m以上.1例在股静脉-股动脉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术后出现气管软化,放置气管内支架.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3个月~3年,5例失访,1例术后1年因恶性淋巴瘤肝转移死亡,其他均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应常规行CT检查,选择合适的麻醉及手术径路,术中可视情况分块切除或整块切除,术后注意防治气管软化和复张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15.
1978年10月 ̄1996年12月收治原发性纵隔肿瘤73例,基主要临床症状为咳融嗽、咳血、胸闷、胸背部疼痛、重症肌无力、吞咽困难等,而17.8%(13/73)病人无症状。本组X线胸片检查诊断率为74.0%,B超为75.0%,CT为91.6%。作者认为CT检查对肿瘤的定位及邻近组织关系较B超及X线检查更为准确。纵隔肿瘤的诊断-经明确,应尽早手术治疗。本组良性纵隔肿瘤切除率为93.3%,术后无复发。恶  相似文献   

16.
胸腺囊肿(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腺囊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天津市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60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胸腺囊肿16例,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22~78岁,平均44.6岁;病期2天-2年,平均99.8天。术前胸片、CT、MRI检查诊断:胸腺囊肿1例,皮样囊肿1例,14例诊断前纵隔肿瘤(前上纵隔肿瘤12例,前中纵隔肿瘤2例)。结果:1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5倒完整切除:胸骨柄上颈横切口3例,胸骨正中切口3例,左腋径第二肋间切口1例,右后外切口5例,左后切口3例。1例右纵隔胸腺囊肿与心包及上腔静脉粘连,未能全切除,病理检查:肿瘤有完整包膜,囊肿,内含暗红色液体,多为单层。病理诊断为胸腺囊肿,无手术并发症,随访4个月~10年,患者完全生存。结论:胸腺囊肿为纵隔良性肿瘤,易误诊,但囊肿必须有朐腺组织才能确诊,手术切除可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胸椎管内哑铃形肿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椎管内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与技巧,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后路弧形切口切除胸椎管内巨大哑铃形肿瘤8例,其中神经鞘瘤5例,脊膜瘤2例,脂肪瘤1例。平均随访3年6个月(3个月~6年6个月)。结果 8例肿瘤均彻底切除,其中6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部分消失。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后路弧形切口是切除胸椎管内巨大哑铃形肿瘤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
巨大纵隔肿瘤2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水平,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95年1月~2005年1月期间的28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随访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中,行手术2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2~5年,4例失访,余24例患者中生存者15人均为良性患者,恶性患者最长生存26个月。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复张性肺水肿。[结论]巨大纵隔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恶性者无论手术与否预后都很差。对无法手术和恶性患者的治疗仍然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19.
巨大纵隔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巨大纵隔畸胎瘤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13~63岁,其中35岁以下31例.病变位于左前纵隔者14例,右前纵隔22例.肿瘤最大直径10~15 cm 21例,15~20 cm 9例,>20 cm 6例.肿瘤外穿10例,其中继发肺感染6例,胸腔感染2例,心包感染1例.病理证实囊性畸胎瘤25例,实性畸胎瘤11例,其中3例镜检有恶性细胞,诊断为恶性畸胎瘤.肿瘤完整切除34例,次全切除2例,其中合并前外侧心包大部切除4例,合并肺叶切除3例,不规则肺叶切除2例,右全肺1例.结论巨大纵隔畸胎瘤临床和X线CT表现复杂,外侵和粘连严重,手术治疗时应注意切口和术式的选择,严防术中意外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巨大纵隔脂肪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巨大纵隔脂肪肉瘤患者的诊治过程, 分析患者临床特点,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59岁男性, 主诉咳嗽、气促3个月入院。胸部CT提示前纵隔可见巨大肿块影, 呈混杂密度, 边界清楚;肿块包绕上腔静脉及双侧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受牵拉变形, 双肺受压, 局部肺实变, 右肺为著。因侵袭双侧膈神经及左无名静脉, 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双侧膈肌折叠术+左无名静脉成形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巨大的胸内脂肪肉瘤, 标本大小为30 cm×26 cm×18 cm;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结论巨大纵隔脂肪肉瘤罕见,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 术中尽可能完整切除病灶, 减少术后复发风险, 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