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巨细胞瘤(GiantCellTumorofBone,GCT)是我国常见的骨肿瘤之一。自采用Jaffe病理诊断和分级标准以来,文献报道日益增多。尽管应用电镜、组织培养、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细胞定量和组织图像分析研究GCT已取得很大进展[1,3],但目前许多作者对骨巨细胞瘤的起源,其形态学特征、分级标准与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仍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29例GCT的病理诊断和临床资料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29例GCT的资料,来自本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分级治疗的临床意义与鉴别诊断。方法:按Jaffe分级,26例中,I级12例,II级11例,III例3例,术后随访16例,I级7例,II级6例,III级3例,结果:7例复发,I级3例,II级3例,III级1例,复发率I级42.86%,II级50%,III级33.33%,II,III级肺转移各1例,结论:分级与复发无明显关系,与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分级治疗的临床意义与鉴别诊断。方法 :按Jaffe分级 ,2 6例中 ,Ⅰ级12例 ,Ⅱ级 11例 ,Ⅲ级 3例 ,术后随访 16例 ,Ⅰ级 7例 ,Ⅱ级 6例 ,Ⅲ级 3例。结果 :7例复发 ,Ⅰ级 3例 ,Ⅱ级 3例 ,Ⅲ级 1例 ,复发率Ⅰ级 4 2 .86% ,Ⅱ级 50 % ,Ⅲ级 33.33% ,Ⅱ、Ⅲ级肺转移各 1例。结论 :分级与复发无明显关系 ,与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8年11月手术治疗的83例四肢骨巨细胞瘤患者,男52例,女31例,其中胫骨近端26例,股骨远端28例,桡骨远端16例,肱骨近端7例,肱骨远端2例,股骨近端3例,足趾骨1例.于本院确诊时平均年龄30.3 (14~53)岁,Campanacci分级:I级45例,II级35例,III级3例;初发55例,复发28例,合并病理性骨折7例.Jeffer病理分级,一级35例,二级46例,三级2例.结果 8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至9年2个月,平均4年11个月.病灶刮除+液氮冷冻+骨水泥填充术45例,肿瘤复发4例;病灶刮除+液氮冷冻+自体骨植骨术35例,肿瘤复发3例;瘤段骨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2例,肿瘤复发0例;瘤段骨切除煮沸灭活后回植1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8.75%,瘤段切除组织复发率为0.结论 病灶刮除+液氮冷冻+骨水泥填充术、自体骨植骨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骨巨细胞瘤(GCT)的传统组织学分级与其生物学行为不甚相符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采用51例GCT为研究对象,以13例骨囊肿(良性)和15例骨肉瘤(恶性)为对照组,采用图像分析仪(IAT)对细胞核(GCT取基质细胞核),进行了形态计量研究(8项参量),DNA含量,DNA倍体类型研究,及术后复发病例的DNA倍性与其传统分级的比较研究。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GCTⅠ级和Ⅱ级之间无显著差别,且它们的生物学属性在潜在恶性和低度恶性范畴。研究还揭示GCT的DNA≥5c细胞数超过7%者系术后复发、转移的高危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复发性骨巨细胞瘤进行手术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9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观察、随访再手术病例。结果所有患者的功能评分平均为79%,其中6名患者的功能评分〉90%。再复发3例。结论定期随访可早期发现病灶。对大部分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仍可采用囊内切刮、植骨或骨水泥填充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11月-2005年9月手术治疗的44例骨巨细胞瘤。结果 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至14年1个月,平均10年2个月。病灶刮除植骨11例,肿瘤复发3例;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16例,肿瘤复发2例;瘤段切除灭活再植7例,肿瘤复发1例;瘤段切除关节融合3例,肿瘤复发0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7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19%,瘤段切除总复发率为6%。结论 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智兴  朱世盛 《肿瘤》1994,14(3):149-151
分析1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瘤组织及其正常骨组织的11种元素的结果表明,骨巨细胞瘤组织的铜、铁和钾元素含量分别高于其自身对照骨组织(P<0.001);钙、磷、镁、锶、钡和锌元素含量则分别低于自身对照骨组织(P<0.05~0.001)。锰和硼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0.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术和辅助治疗对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影响。方法:对1994年~2005年间收治的42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11年,平均4.5年。刮除组肿瘤复发率为17.4%,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瘤段切除组肿瘤复发率为15.8%,术后功能恢复较差。结论:病灶刮除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首选术式,采用该术式辅助进行瘤腔肿瘤灭活处理和术后放疗,可获得较好的肿瘤控制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骨巨细胞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采用刮除、酒精灭活及骨水泥填充相结合治疗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对 1980年 6月~ 1998年 3月 ,经刮除、酒精灭活加骨水泥填充治疗的骨巨细胞瘤 98例进行随访。男 45例 ,女 5 3例。发病部位 ,股骨下端48例、胫骨上端 2 4例、肱骨上端 7例、桡骨远端 8例、股骨上端 3例、髂骨 2例、骶骨 4例、肱骨下端、尺骨各 1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 5年 3个月 ,1年内复发率 5 .9% ,3年内复发率 12 .9% ,5年内复发率为 13.9%。结论 :强调手术过程中刮除的精细操作、酒精灭活和骨水泥填充时的再灭活作用 ,提出彻底刮除、酒精灭活和骨水泥填充手术可以使囊内切除手术达到邻界切除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GCT)的治疗。方法:回顾51例四肢复发性GCT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外科治疗依据病理和影像学分期,进行扩大的肿瘤刮除、辅助囊壁处理或肿瘤切除功能重建。结果:平均随访36个月,再复发8例,总复发率为15.7%,局部囊内刮除后再复发率为22.7%(5/22),肿瘤边缘切除后再复发率11.5%(3/2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9.8%、结论:GCT复发后肿瘤局限且无明显软组织肿块,再次刮除空腔充填;有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的Campanacci Ⅲ级和部分肿瘤较大的Ⅱ级患者,行瘤段切除后功能重建,选择性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各种因素在骨巨细胞瘤预后中的意义,我们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10种因素,如年龄、性别、病程、病理骨折、临床表现、X线分析、病理分级、三结合原则分类、肿瘤部位和术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与手术方式、年龄呈负相关,与三结合原则分类法呈正相关,即手术愈彻底,年龄愈大,三结合原则分类愈接近良性,复发的可能性愈小。作者首次提出了年龄在骨巨细胞瘤预后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肢体功能、局部复发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探讨不同类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96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均随访3年,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和关节功能,总结患者的术式、术后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对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影响肢体功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关节功能优良率囊内切除术组为76.79%,切刮除组为87.50%,边缘刮除组为81.25%,囊内切除术组显著低于后两组(P<0.05);肢体功能优良率囊内切除术组为76.78%,切刮除术组为75.00%,边缘切除术组为78.13%,3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随访3年内,共12例复发,复发率为12.50%。随访期间,未见神经血管损伤,囊内切除术与切刮除术未见术后并发症,边缘切除术出现7例假体并发症。影响肢体功能的因素有首诊原发/复发、Enneking分期、软组织肿块及术式(P<0.05);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只与术式有关(P<0.05)。结论囊内切除、切刮除、边缘刮除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各有利弊,且术式的选择对术后复发及肢体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要求临床医师结合患者年龄、肿瘤分级分期等综合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dm2癌基因蛋白在骨巨细胞癌(GCT)的表达及与GCT病例级和临床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dm2在52例GCT(GCT按Jaffe分级;1级15例,2级25例,3级12例)中的表达。达率在骨巨细胞瘤1-3级中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28,P〉0.05)。在良性、可颖恶性和恶性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5.0%、35.3%、60.0%,mdm2阳性表达率在骨巨细  相似文献   

16.
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临床和病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临床和病理因素,探讨可供临床预测患者预后和选择治疗方式的病理形态学指标。方法:从存档病例中选取有完整病历记录和追踪观察的骨巨细胞瘤病例41例,分复发和无复发两组,分析预后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形态学测量、免疫组化CD68和Ki67双重表达以及手术方式(病灶内刮除、肿瘤完整切除或广泛切除)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的预后与组织学分级、单核基质细胞的细胞面积、核面积、核分裂数和Ki67的阳性细胞数以及手术方式有关,而与多核巨细胞的数目和形态、单核基质细胞的核周长、核长/短径比值无关。结论:组织学分级对预测肿瘤的预后仍有一定意义,值得保留供临床参考;组织形态学测量将细胞形态指标量化,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对预测本瘤的预后意义更大,值得进一步探讨;单核基质细胞的异型性和Ki67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与肿瘤复发有关,同时支持单核基质细胞是肿瘤细胞成分的学说;病灶内刮除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应尽量避免采用这种手术方式,尤其是对于Jaffe分级为Ⅱ或Ⅲ级的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学测量显示单核基质细胞的细胞面积、核面积及核分裂数高的病例、Ki67免疫组化显示阳性细胞多的病例,应更多选择肿瘤完整切除或广泛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骨巨细胞瘤差异性基因表达。方法提取手术切除新鲜GCTB标本8例及4例正常骨痂的细胞总RNA,应用含有8064个人类基因点的cDNA表达谱芯片基因芯片筛选差异性表达基因,Amersham Pharmacia GenⅢ扫描杂交信号,用Image Quant软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8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较基因表达差异的比例约占总数的26%,两者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达差异五倍以上的基因47个,其中25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22个基因表达明显下调,以细胞外基质调节基因、肿瘤相关基因、细胞因子类基因为主要类别。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对骨巨细胞瘤分子水平病理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为其诊断治疗进一步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8.
研究促凋亡基因bax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Jaffe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Bax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73例骨巨细胞瘤中,Bax阳性47例(64.4%);其中Jaffe病理分级Ⅰ级27例中,阳性22例(81.5%),Ⅱ级38例中阳性23例(60.5%),Ⅲ级8例中2例阳性(25.0%),P<0.05。在不同预后分组中Bax阳性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促凋亡基因在骨巨细胞瘤中不同程度的表达可能参与骨巨细胞瘤凋亡的调节,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单一Bax表达不能反应预后。  相似文献   

19.
阿霉素抑制骨巨细胞瘤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敏感性相对最高的阿霉素(ADM)抑制骨巨细胞瘤的机理,方法 用阿霉素与骨巨细胞瘤细胞悬液共同培养72小时(阿霉素最浓度分别为0.04μg/ml,0.4μg/ml),搜集细胞,用电镜观察及用流式细胞仪、DNA电泳进行分析。结果 电镜及流式细胞分析均可获取一定数量的凋亡细胞,且较高浓度(0.4μg/ml以上)阿霉素处理的细胞DNA电泳可见典型的梯形条带。研究的结果提示:阿霉素抑制骨巨细胞瘤的机理是诱导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骨巨细胞瘤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半恶性的肿瘤,术后复发率较高。作者取经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标本(共7例)进行体外培养,并用MTT法进行原代细胞的化疗药物敏感试验及梯度浓度的化疗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在常规剂量下(临床一次用量的1/250)骨巨细胞瘤对阿霉素及顺氨氯铂中度敏感,梯度试验表明,阿霉素、顺氨氯铂及甲氨蝶吟的最低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0.4ug/ml、2ug/ml和3us/ml,因此,骨巨细胞瘤可以应用阿霉素、顺氨氯铂等进行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率,但由于有效浓度较高,不适合常规的静脉及局部给药,而仅适用于良好缓释载体与敏感化疗药物制成的缓释制剂的局部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