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7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胃镜诊断的胃粘膜病变进行了分析,72例均有不同程度食道和(或)胃底静脉曲张。72例中,食道静脉曲张伴胃粘膜病变44例;伴胃溃疡6例;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72例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0例,其中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6例,胃粘膜病变出血14例。本文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胃粘膜病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黄涛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6,16(4):573-573,575
对68例肝硬化作胃镜检查,65例(95.74%)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粘膜病变炎性充血、粘膜靡烂为常见;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无食管癌静脉曲张才以急性胃膜靡烂和溃疡出 主;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5.17%。分析认为,降低门静脉压以改善胃肠道粘膜的淤血状态,有助于促进靡烂粘膜修复。  相似文献   

3.
<正>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道、胃、十二指肠及胰腺、胆道等病变所引起的急性出血,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贫血,伴有血容量减少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据资料统计,本病约占内科住院病人总数的2.43%。最常见的病因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所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性胃炎出血等,病死率较高。为提高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岀血,常见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但随着胃镜特别是急诊胃镜的广泛开展,胃及十二指肠病变作为岀血病因亦不少见,最近这方面的报道较多。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我院近十年100例肝硬化的胃十二指肠病变发生率及其与食道静  相似文献   

5.
对68例肝硬化作胃镜检查,65例(95.74%)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粘膜病变,以炎性充血、粘膜靡烂为常见;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无食管静脉曲张者以急性胃粘膜靡烂和溃疡出血为主;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5.17%(16/29)。分析认为,降低门静脉压以改善胃肠道粘膜的淤血状态,有助于促进靡烂粘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的常见疾病及发病特点。方法 对经胃镜诊断的上消化道疾病9283例(占71.26%)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283例患者中男女之比2.96:1,其发病依次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肿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胃膜脱垂症、贲门粘膜撕裂症、憩室、寄生虫等;消化性溃疡中,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检出率为14.22%),易发部位依次为前壁(占57.35%)、大弯(占20.15%)、小弯(占11.59%)、后壁(占9.39%)、球后(占1.52%);胃溃疡(占4.79%)发生部位依次为胃角(占42.25%)、胃窦(占35.28%)、胃体(占11.24%)、幽门管(占7.42%)、胃底贲门(占3.82%);十二指肠降部病变55例。结论 上消化道疾病以男性发病率高,炎症性疾病最多,其次为消化性溃疡;提示十二指肠炎与十二指肠溃疡关系密切;十二指肠降部检查应作为胃镜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胃肠激素与肝硬化胃粘膜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秋萍  徐军全 《医学综述》1997,3(11):533-534
<正>肝硬化胃粘膜病变一般是指以胃粘膜和粘膜下血管扩张为特征的胃粘膜糜烂及/或溃疡形成。其好发部位为胃体和胃底的胃大弯侧,内镜表现为多发的充血性红斑、糜烂或溃疡形成。近年研究发现,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来自静脉曲张破裂者仅占13~41%,而胃粘膜病变所致的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却占29~57%。然而肝硬化胃粘膜病变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门脉高压、肝功能不全、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GIH)、胃酸等,本文主要就GIH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谭维静 《华夏医学》2006,19(5):985-986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病变的出血[1],如胃、十二指肠溃疡、门静脉高压征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炎、胃癌等。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指数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 l或占循环容量的20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202例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学勤  霍晓灵 《农垦医学》2005,27(3):185-18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对近4年来收治的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202例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14例(56.44%)占首位,非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原因88例占43.56%。其中门脉高压性胃病30例,消化性溃疡22例,胃窦癌6例,贲门癌2例,结肠癌2例,急性胃粘膜病变8例,肝细胞性肝癌6例,贲门撕裂症8例,肠道炎症2例,原因不明2例。结论:急诊胃镜检查是确定消化道出血原因的首要方法,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外,非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应引起重视,出血多在冬春两季。因此,对于明确诊断的肝硬化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预防措施、减少出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8例,女4例。年龄58~76岁,平均62岁。胃溃疡并出血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1例,胃癌并出血3例,急性胃粘膜病变并出血2例,食道-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1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以上病例均经急诊胃镜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5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粘膜损害患者临床分析表明,肝功能损害与胃粘膜病变有显著相关性,而与胃底食道静脉曲张没有显著相关性。同一组病人中PHG与GEV的发生率虽有差异,但认为这种差异的临床意义不大。结合文献对PHG的发生机理和诊断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 80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B)患者住院疾病谱的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整理1998~2007年本院经胃镜检查确诊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完整的病案资料,共纳入合格者1 806份,进行疾病分类,分析前后5年疾病谱的变化趋势.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复合性溃疡、胃癌.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收治人数呈上升趋势,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所致出血则有下降趋势; UGB中年组最多,老年组呈增多趋势,而青年组呈减少趋势;UGB男女比例为3.12∶1;病死率从5.13%增加到7.21%.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目前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中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病死率有所上升.应加强消化性溃疡的防治,大力推广急诊内镜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预测门静脉高压性腹水及食管静脉曲张的最佳诊断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因腹水住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腹水白蛋白的梯度诊断门静脉高压性腹水和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界值。结果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诊断门静脉高压腹水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7 g/L,敏感度为84.29%,特异度为70.37%,准确度为81.4%。当诊断界值为11 g/L时,敏感度为94.29%,特异度为44.44%,准确度为79.3%。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8 g/L,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66.67%,准确度为88.24%。结论 与传统的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界值(11g/L)相比,界值为17 g/L,预测门静脉高压性腹水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诊断界值为18g/L时,对食管静脉曲张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一氧化氮在门脉高压胃粘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观察了L-NNA及L-精氨酸对48只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胃酸分泌、胃粘膜血流、胃壁结合粘液及门脉压力的影响,并与16只单纯使用生理盐水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鼠进行比较.结果发现,L-NNA或L-精氨酸均不能改变门脉高压大鼠门脉压力与胃酸分泌(P>0.05).L-NNA能明显抑制门脉高压大鼠胃粘膜血流、胃壁结合粘液量(P<0.05).L-精氨酸能显著增加胃壁结合粘液合成,却未能显著增加胃粘膜血流(P>0.05).提示一氧化氮参与了门脉高压胃粘膜病变的发生,并有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关系、发生率、表现形式及其内镜特点。方法:收集分析1985年1月-2000年12月间2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做急诊胃镜。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线,2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曲线静脉破裂出血占38.26%,PHG出血占30.43%,消化性溃疡出血占29.57%,其它占1.74%。PHG的内镜主要表现为各种形态的充血和糜烂。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PHG是重要原因,非食管静脉曲线出血约占60%。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特立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对肝硬化大鼠门脉压力、平均动脉压及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采用美国BIOPAC公司生产的MP1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定肝硬化大鼠门脉压力和胃粘膜血流量,并观察给予特立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前后门压力及胃粘膜血流量的变化。发现特立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均可显著降低肝硬化大鼠门脉压力及胃粘膜血流量,但特立加压素对动脉压力的影响较垂体后叶素小,且降低胃粘膜血流量的速度快,结果表明特立加压素对于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较垂体后叶素为优,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54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546例肝炎后肝硬化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肝炎肝硬化年龄主要分布在31 ̄60岁,男女比例为4.31:1;单纯乙肝后肝硬化430例,占78.8%,乙肝重叠其他肝炎病毒84例,占15.4%;肝炎反复发作较不发作发展为肝硬化的时间明显缩短;胃镜检查发现84.1%的肝炎肝硬化患有食管胃静3工张,B超声显示7.9%的肝硬化患脾体积正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出血2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华彬 《中外医疗》2010,29(6):12-13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份至2008年12月214例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检查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21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胃镜下的诊断率高达98.6%,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胃癌、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复合性溃疡。结论急诊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最好方法;消化道出血主要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胃酸及蛋白酶、胆酸、非甾体消炎药等破坏因素及胃粘膜保护因子平衡紊乱引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孤立性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从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 10年间共收治门脉高压 94 6例 ,发现孤立性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 5 6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率 5 .9%。肝硬化 35例 ,占 6 2 .5 % ;胰腺疾患 11例 ,占 19.6 % ;其他 10例 ,占 17.9%。 2 1例患者呕血、黑便 ,出血率为37.5 %。外科手术治疗 19例 ,内镜下硬化治疗 8例 ,急诊止血 3例 ,血管介入栓塞治疗 1例 ,余 30例内科保守治疗。结论 :孤立性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大部分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 ,部分病因是胰腺疾患。治疗据病因不同采取不同措施 ,有手术适应证者尽量争取手术治疗 ,内镜下硬化治疗可作为孤立性胃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时的止血手段。  相似文献   

20.
5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相关临床特点及胃镜下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胃镜下表现与肝功能的关系;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机率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肝功能越差,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越高;轻中度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率高。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率高,临床上要重视并预防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