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的淋巴系统,是引起淋巴丝虫病的病原。蚊是班氏丝虫的中间宿主。本研究旨在观察Maceio地区班氏丝虫的传播与当地的致倦库蚊和埃及伊蚊的关系。 将两种蚊分别置于一备有供产卵的去氯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南京株和合肥株淡色库蚊以及广东株致倦库分别人工感染广东株周期型班氏丝虫,并对其易感性进行比较,用一名微丝蚴密度为24条/60μl的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血液感染南京株淡色库蚊334只,合肥株淡色库蚊139只和致倦库蚊241只,L3阳性率分别为12.57%、.5.76%和5.80%。  相似文献   

3.
With an improved technique, quantitative inoculation of Brugia malayi microfilariae (mff) into Anopheles sinensis and Culex quinquefasciatus was carried out in our laboratory in 1988. The development of B. malayi mff in these two species of mosquitoes was observed. In the system of B. malayi and An. sinensis, a well-fitted linear correlation appeared between the number of mff inoculated and the infective larva (L3) positive rate (r = 0.9910; P less than 0.01).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ith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8.490 suggested a high susceptibility of this species of mosquito to B. malayi eve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xperimental inoculatio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mff inoculated and the average filarial maturity rate was also exhibited. At the same dosages of 4 and 10 mff/mosquito, the L3 positive rates and the average filarial maturity rates in An. sinensi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Cx. quinquefasciatus (P less than 0.01), indicat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ccurred inside the bodies of these two species of mosquitoes.  相似文献   

4.
致倦库蚊是班氏吴策线虫的重要媒介之一,但其媒介能量因地理区域而有差异。这种差异究竟是由蚊株还是丝虫株的不同所造成,目前尚不清楚。为测定海地株致倦库蚊和班氏丝虫株组合的媒介能量,作者进行了以下试验:(1)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蚊对班氏微丝蚴(mf)的摄入量。(2)mf移行到胸肌的时间和在胸肌滞留的时间.(3)摄入mf发育为第3期幼虫(L_3)的比例。实验用蚊为海地Leogane株致倦库蚊第40~44代。含mf的虫血采自经常到海地旅行的感染者;按Lowrie(1983)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致倦库蚊为我国南方传播班氏丝虫病的重要媒介,亦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近年来在海南岛已从致倦库蚊体内分离出Ⅲ型登革热病毒。我们于1987年冬在四川省宜宾地区进行了幼虫越冬生态的观察。 观察方法:在入冬前选择自然孳生地若干处作为观察点,选择1.5m~2和6.24m~2二处水坑作为固定观察点。由于种群数量大,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采用改进的微量注射技术和较为精细的计数方法,以2—10条微丝蚴/蚊,定量注射感染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找出了这两种蚊虫的微丝蚴感染量与感染期幼丝虫阳性率、幼丝虫平均发育成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比较了在注射感染条件下两种蚊虫对马来丝虫易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不同日龄致倦库蚊分别经胸内接种马来丝蚴后,比较观察了蚊虫体内微丝蚴的黑化率、三期幼虫率以及感染性蚊虫的比率,接种后第3、4、5、9d解剖接种蚊虫,结果表明,1-2日龄蚊虫体内微丝蚴黑化率显著高于15-16日龄蚊虫,分别为84.1和57.5%。三期幼虫率则相反,分别为1.5%和3.7%。黑化的微丝蚴主要分布在蚊虫腹。占72.3%和69.1%。  相似文献   

8.
不同日龄致倦库蚊分别经胸内接种马来丝虫微丝蚴后,比较观察了蚊虫体内微丝蚴的黑化率、(?)虫率以及感染性蚊虫的比率。接种后第3、4、5、9d解剖接种蚊虫,结果表明,1~2日龄蚊虫体内微丝蚴黑化率显著高于15~16日龄蚊虫,分别为84.1%和57.5%。三期幼虫率则相反,分别为1.5%和3.7%。黑化的微丝蚴主要分布在蚊虫腹部,占72.3%和69.1%。  相似文献   

9.
我国流行的班氏丝虫为夜现周期型,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微丝蚴(mf)在外周血液中周期性出现的机理虽然有不少学说,至今未完全阐明。我们在贵州省思南县华溪沟村对12例班氏mf血症者的mf在人体外周血液中出现的时间与当地传播媒介致倦库蚊叮人吸血活动规律,以及不同mf密度患者对致倦库蚊幼丝虫的感染情况等有关参数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对紫外线照射多用于蠕虫的免疫,对昆虫遗传防治多用X射线、丙种射线进行照射绝育的研究。1989年我们在实验室用紫外线对致倦库蚊进行了照射观察,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紫外线灯TypeN16,400μw/cm~2,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提供。二、照射方法先用紫外线测光仪测出在不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983年1月至12月,在印度古尔冈,作者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式,在水坑、水沟和水塘,用长柄勺采集蚊的幼虫和蛹。在人房、牛房和人牛合用房,上午6时~下午8时用捕蚊管捕捉成蚊,每处捕捉15分钟。分别以每勺幼虫和蛹的个数及每人工小时捕捉到成蚊的  相似文献   

14.
作者测定了西非象牙海岸布瓦凯地区的致倦库蚊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合成除虫菊酯4类杀虫剂的抗性,对参与各类抗性形成的生理机制也作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该株致倦库蚊对5种有机磷和2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均有低而稳  相似文献   

15.
鱼藤酮对致倦库蚊幼虫生物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6.
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体内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体内元素的影响 ,从无机化学角度探讨大链壶菌 (L agenidiumgiganteum)灭蚊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原子发射光谱仪 ,测定正常蚊幼虫 (对照组 )与感染大链壶菌后不同时期蚊幼虫 (实验组 )组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 18种元素含量的变化。 结果 感染 0 h(即加入大链壶菌块后 30~ 4 8h,幼虫体表布有黑化点 ,为初始感染 ) ,实验组的 Ca、Cu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Co、C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 2 4 h,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有 16种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 ,其中 Ca、Mg、Na、P、Fe、Zn、Cu、Mn、Cr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K、Mo、Co、Ni、Al、Cd、P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 4 8h,除 Sr外 ,17种元素含量与对照组间均有明显差异。 结论 大链壶菌感染蚊幼虫后 ,使多种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元素呈降低趋势 ,而一些重金属等有害元素在体内储积。这可能是影响蚊幼虫正常生命活动以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感染大链壶菌后致倦库蚊幼虫血淋巴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致倦库蚊幼虫被大链壶菌感染后可能的免疫防御反应。方法 采用蚊血淋巴涂片 ,姬氏染色光镜检查法结合相差显微镜技术 ,对致倦库蚊幼虫的血淋巴细胞进行观察计数和显微摄影分析。结果 ①大链壶菌感染后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蚊幼单位体积血淋巴细胞数出现“增加、急剧增加、然后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②在感染后 4 8和 72h浆血胞和粒血胞比例明显增加 ,原血胞比例下降 ;在感染后 96及 12 0h ,原血胞比例相对增加 ,珠血胞和类绛血胞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浆血胞与粒血胞比例相对减少。③感染大链壶菌后 ,浆血胞发生空泡、细胞变形等变化。结论 感染大链壶菌后致倦库蚊幼虫出现血淋巴细胞数量、分类及形态的变化 ,显示大链壶菌在蚊体内诱发了一定程度的免疫防御反应 ,其原因可能是大链壶菌释放某些抗原物质或毒性物质所致  相似文献   

18.
致倦库蚊是班氏丝虫,犬恶丝虫和脑炎的重要传播媒介,在防制上述蚊媒疾病的工作中,有必要了解该种蚊虫的活动规律。作者于1981~1982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安东尼奥地区对致倦库蚊的产卵活动进行了观察。卵的收集采用两个产卵诱蚊器,它们都是容量为6L的塑料盘,盘内各置4L水和32g茴宿丸,以引诱孕卵雌蚊来产卵,每7天换一次引诱剂。将产卵诱蚊器放置在人房附近,两容器间的距离约为25m,每天下午收集并计算卵块数一次,将其中部分卵块饲养至4龄幼虫,供作分类鉴定。以7天为一个单位,计算每个诱蚊器内逐日收集卵块的平均数,同时对这段期间内最高和最低温气的平均数也进行了类似算的计。观察结果为:  相似文献   

19.
由媒介蚊传播的班氏丝虫的感染危险度(RI)通常用不同生理龄期的吸血蚊数来计算,常表达为年度传播潜能(ATP)、年度传播指数(ATI)和感染危险性指数(RII);但这些指标或是没有考虑蚊体内感染性丝状蚴的密度,或是没有认识到只有经产蚊才有潜在的感染危险性,因此与微丝蚴的流行及人群  相似文献   

20.
<正>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他已证实的媒介也都是伊蚊。国外有人曾提出致倦库蚊有可能传播登革热。国内陈文洲等(1982年)在海南岛曾从病家捕获的致倦库蚊中分得登革3型病毒。为了进一步证明致倦库蚊能否成为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本文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