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梗死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传统观念认为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吸烟、酗酒等.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1];而白介素-8(IL-8)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趋化因子,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和一系列病理生理进程[2].本研究对89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Hcy和血清IL-8水平的测定,分析Hcy与IL-8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接受治疗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147例(70.00%),单纯颅内动脉狭窄65例(30.9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4例(20.95%)。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共415支,颅外动脉203支(48.92%),颅内动脉212支(51.08%);轻度狭窄68支(16.39%),中度狭窄91支(21.93%),重度狭窄160支(38.55%),闭塞96支(23.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Hcy)≥15.1μmol/L均为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颅内动脉,其中重度狭窄和闭塞发生率较高,应对脑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微出血组(46例)和无脑微出血组(44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46例中,脑出血27例,发生脑微出血19例;脑梗死51例,发生脑微出血2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2例,发生脑微出血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OR=8.853,95%CI=1.712~45.803,P=0.009)、入院收缩压(OR=1.716,95%CI=1.206~2.441,P=0.003)、腔隙性脑梗死分级(OR=7.745,95%CI=2.645~22.672,P=0.000)。结论脑出血、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较高,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入院收缩压、腔隙性脑梗死分级。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脑梗死(ACI)是神经内科高发病,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并发症多等原因,多预后不佳〔1〕,因此探索多种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存活率及康复率的临床意义重大。血栓通以中药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苷为主要成分,具有改善脑部的血液供给、增加脑灌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功效,在脑梗死、脑出血、血管性痴呆、脑动脉硬化眩晕等疾病有较多应用〔2〕。本文就采用血栓通治疗老年ACI患者的临床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脑微出血(CMBs)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58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脑微出血组)病人,82例急性脑梗死不合并脑微出血(无脑微出血组)病人。检查血糖、血脂四项(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同型半胱氨酸,并采用VEGF ELISA制剂盒检测血清VEGF。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VEGF水平与脑梗死病人CMBs密切相关。VEGF水平与CMBs数目呈明显线性正相关(r=0.853,P0.05)。校正OCSP分型、年龄、高血压病、脑梗死OCSP分型、血同型半胱氨酸等干扰因素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VEGF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3,95%CI:1.233~2.771,P=0.010)。结论血清VEGF增高是急性脑梗死病人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VEGF水平与CMBs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_8~+T淋巴细胞毒性改变在急性脑梗死后肺炎发病中的作用,分析急性脑梗死后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依据是否感染肺炎将其分为肺炎组和非肺炎组。先从单因素方面进行分析,筛选出可能导致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炎的有关危险因素,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对相关的混杂因子进行适度调整,最终揭示参与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贫血、基线空腹血糖、侵入性检查和治疗、质子泵受体阻滞剂、早期康复治疗、意识状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残障程度、吞咽功能与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_8~+T淋巴细胞毒性改变、年龄、性别、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贫血、基线空腹血糖、侵入性检查和治疗、质子泵受体阻滞剂、意识状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残障程度、吞咽功能是急性脑梗死后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早期康复治疗是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炎的一种保护因素。结论 CD_8~+T淋巴细胞毒性改变、年龄、性别、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贫血、基线空腹血糖、侵入性检查和治疗、质子泵受体阻滞剂、意识状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吞咽功能是急性脑梗死后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碟脉灵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碟脉灵注射液(简称碟脉灵)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较多,但同时观察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神经功能改善的研究较少。我们对住院的94例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碟脉灵和维脑路通治疗,并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进行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意识障碍、侵入操作、大面积脑梗死及吞咽困难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病死率显著增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是病情加重及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ACI)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大多数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因此,早期再通闭塞动脉,尽快恢复缺血半暗带区域血供,尽量挽救神经功能成为其治疗目的。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蛭、地龙,地龙具有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和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溶栓的作用。疏血通具有抑制血小板、红细胞聚集,促进脑组织及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活性,降解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黏稠度,对抗凝血等作用,从而可抑制血栓形成,还能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并促进微血管生成。高效迅速地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一定程度上恢复脑梗死区及梗死周边缺血半暗带区脑细胞的功能,在治疗血栓性疾病及其他多种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特别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患者纳入观察组,210例未出现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相关资料,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有糖尿病史的比例、心房纤颤史的比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FIB)、大面积急性脑梗死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心房纤颤史、FBG高、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充分重视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防治,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是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相关研究,按疾病发展时间轴为主线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梳理,发现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存在于病程始终,影响因素概括起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以时间轴为主线”关注并及时处理这些危险因素是急性胰腺炎“抗感染”治疗的首要任务,对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以单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年龄、吞咽困难比例、意识障碍比例、基础疾病比例及侵入性操作比例和大面积脑梗死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平均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NIHSS评分、平均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是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做好防治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内科》2016,(2)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目前脑梗死已知的可控制危险因素有心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而随着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非传统危险因素逐渐被发现,其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益气通脑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患者外周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基本治疗,治疗组患者还同时给益气通脑汤,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分别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疗效的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28d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5.71%,高于对照组的31.43%(P〈0.05),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明显(P〈0.05)。结论益气通脑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脑血流量、保护血管内皮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微出血(CMB)在不同脑血管病病人中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急性脑血管病病人112例为观察组和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住院病人10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均行常规MRI和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MRI检查,并记录所有病人的基线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脑血管病病人脑微出血的患病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脑梗死、脑白质病和高胆固醇是CMB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白质病病人中脑微出血患病率较高,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脑梗死、脑白质病及高胆固醇,其对脑卒中防治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统计7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7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41例,发生率为5.65%。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数、侵入性操作、NIHS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侵入性操作(50=6.763)的危险性最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复杂,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可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徐晓筑  周小玲 《山东医药》2011,51(27):45-46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均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并分别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及心脑舒通胶囊,疗程均为28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1%、72.58%(P〈0.01);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均有所改善,以观察组为著(P〈0.01)。结论银丹心脑通胶囊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调节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病人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5例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病人进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明确是否有微出血,发病后1周~2周进行短时动态血压监测,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常见的脑梗死危险因素、动态血压相关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微出血发生与诸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白天收缩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与脑微出血有关;多因素回归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白天收缩压变异性与脑微出血有关。结论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白天收缩压变异性是脑微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葛根素组(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治疗组采用葛根素6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1静脉榆注,每日1次,14d为1疗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两组治疗观察2个疗程以上。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我度降低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能减轻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血液循环及脑保护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瘦素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高瘦素血症很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且瘦素可能是代谢综合征(MS)的重要组成部分,MS已被研究证实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为此,我们对9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进行了研究,以探讨瘦素、瘦素和胰岛素间的反馈失调在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