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按Vancouver分型,其中,B1型3例,B2型1例。1例B1型采用钢丝环扎固定;2例B1型骨折采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自体髂骨混合植骨;1例B2型保留假体行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钢丝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术。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4例患者骨折达骨性愈合,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和术后感染。随访Harris评分比术前明显提高,平均82分,所有患者均可下床行走。结论:假体选择不当、术中追求假体与股骨皮质紧密配合强行击入假体柄、外伤等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自体髂骨混合植骨不但能提供良好的固定支撑作用,而且长条异体皮质骨作为生物接骨板恢复假体周围骨折骨量并且没有应力遮挡效果,可促进骨折愈合,是一种有效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按Vancouver分型,A1型3例,采用保守治疗;B1型11例,采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或钢板钢缆固定,B2型2例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混合植骨.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8~24个月,股骨假体固定可靠.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无畸形愈合,未发生断端骨质吸收、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局部感染等,骨折均愈合,患肢无疼痛、无肌萎缩,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比较困难,根据其骨折分型采用相应的固定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并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并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髋关节置换术中并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总结骨折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结果32例采用Mallory分型,Ⅰ型25例,Ⅱ型5例,Ⅲ型2例。除1例Ⅰ型骨折不愈合,1例Ⅰ型骨折、1例Ⅱ型骨折延迟愈合,其余29例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无假体松动下沉和出现并发症病例。Harris评分平均93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并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骨质疏松、手术切口和假体类型的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应用钢丝环扎术、形状记忆环抱器固定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现象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8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现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形器内固定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患肢负重能力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现象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具体病因及其治疗方法 、 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2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按照Vancouver分型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Harris评分(78.24±5.62)分,患肢负重恢复时间为(4.61±1.28)个月,愈合时间为(12.36±2.36)个月,术后患侧肢体与对侧相比缩短(0.58±0.21)c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致病原因,临床治疗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现实诉求及Vancouver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获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并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按Vancouver分型,A型3例,采用保守治疗;B1型7例,应用形状记忆环抱器固定;C型2例,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8个月(6~52个月)。骨折均愈合,假体稳定,无感染、畸形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疗效优良率83.3%。结论:根据Vancouver分型标准选择不同的方案治疗髋关节置换并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疗效满意,Vancouver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对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6岁(70~89 岁).采用Vancouver分型,A型3例,B1型1例,B2型2例,C型3例.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病例中长柄假体翻修 自体植骨 捆绑带固定2例.其中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1例,骨水泥型假体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例.结果:平均随访25.6个月(8~45 个月).8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4~8 个月);1例(C型)骨折未愈合,为手术治疗患者,并出现螺钉断裂,再次手术行内固定治疗.7例假体稳定,1例出现连续的影像学透亮线,1例假体松动.假体稳定的患者功能好于假体松动者.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用Vancouver分类方法分类简单,适用.假体稳定的A型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B1型和C型骨折,如无手术禁忌,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假体松动的骨折患者(如B2型),使用长柄远端固定非骨水泥型假体联合植骨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按Vancouver分型,A型2例,采用保守治疗;B1型7例,应用形状记忆环抱器固定;C型3例,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1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均愈合,假体稳定,无感染、畸形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比较困难,Vancouver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是较好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资料,分析术中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手术侧别、假体固定类型、假体形态、假体周围骨折类型等信息,分析骨折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 共随访430例,男170例,女260例,平均年龄71岁,其中有44例术中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根据Vancouver分型,A型41例,B型2例,C型1例.女性患者术中骨折发生率为15%,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右侧手术、应用生物型股骨假体者为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女性、右侧手术、应用生物型股骨假体等因素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需仔细,尽量避免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张旭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8):2496-2497
目的探讨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1年6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72~86岁,平均78.5岁;骨折按Vancouver分型:A型1例,B1型5例,B2型2例,B3型2例,C型1例。A型采用患肢外展皮牵引治疗;B型及C型分别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钢丝或钢缆环扎固定、长柄假体翻修、股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25个月,平均12.5个月。其中10例患者骨折愈合;1例患者骨折愈合欠佳,经再次植骨固定。患者无感染、畸形愈合、假体松动脱位、内固定断裂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5例,中2例,差1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需结合骨折部位、假体有无松动、局部骨质量、身体状况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采用形状记忆环合金环抱器内固定5例VancouverB1型),3例(VancouverC型)。结果8例均获随访,时间8-20(13±5)个月。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2)个月。术后Harris评分,8例平均(89±4)分。结论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l,C型)具有固定稳固、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股骨假体厨国骨折是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髋关节重建对外科医师面临的挑战之一。近年来随着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以及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的增加,其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假体的存在使其治疗更为棘手,尤其是对高龄体质差、有严重骨质疏松或骨量丢失的患者,其治疗难度更大,如治疗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该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200例,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假体固定类型、假体形态、假体周围骨折类型,并探讨相关骨折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术中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根据 Vancouver 分型,A 型骨折15例,B 型骨折4例,C 型骨折3例。女性患者术中骨折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男性,右侧手术、使用生物型股骨假体的患者为骨折高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骨折分型以及骨折的发生影响因素充分考虑,避免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回顾性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发生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相应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人工髋置换术中、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13例患者。按Van.couver分型A1型4例采用钢丝环扎固定;B1型4例采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或钢板钢缆固定加异体皮质骨板、自体髂骨混合植骨;132型3例采用长柄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或钢板钢缆固定加异体皮质骨板、自体髂骨混合植骨;B3型2例骨折采用长柄假体翻修加异体皮质骨板、自体髂骨混合植骨、钢丝固定术,同时做髓腔内松质骨粒植骨,提高假体柄固定的强度及股骨侧皮质骨骨量。结果术后随访6—14个月,股骨假体固定可靠。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未发生断端骨质吸收、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局部感染等。骨折断端及结构植骨处均骨性愈合。患者术后卧床时间1—4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随访Harri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升高,患肢无疼痛、肌萎缩,功能恢复正常。结论Vancouver分型综合包含了骨折的位置、骨折的稳定性、假体的松动情况、股骨近端的骨量。因此对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根据其骨折分型采用相应的固定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B2和B3型骨折患者,应注意骨折周围、髓腔内外充分植骨。 相似文献
19.
2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对我院1998年12月-2004年1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8-89岁,平均73.6岁,均为斜形、螺旋形或粉碎性骨折,骨折线位于假体柄末端以远5cm区域内。术中均采用兰州西脉形状记忆锯齿环抱器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6年,骨折无移位,骨折愈合好,患肢功能恢复好。结论采用形状记忆锯齿环抱器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固定牢固,肢体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良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