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外治疗法历史悠久,然其基础研究相对滞后。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中药外治的临床研究,但对中药外治法的实验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围绕中药外治的安全性评价、疗效评价和外治中药透皮吸收等多方面作了探讨,并对其进行评述,为中药外治法及外用中药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药内治、外治的方法应用于美容临床,集笔者二十多年之经验,内治以五个方面叙述。1、祛风美容中药的临床内治作用。2、清热美容中药的临床内治作用。3、祛湿美容中药的临床内治作用。4、化瘀中药的临床内治作用。5、补益美容中药的临床内治作用。外治以四个方面叙述。1、中药药浴的临床外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外治具有应用方便、安全程度高等优势,但仍有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整理有关中药外治的历代医学及本草文献,对古今文献中的中药外治及其体现出的安全用药内容进行梳理归纳。结果表明,在中药外治萌芽的夏商周时期,医家即对中药外治有了安全应用认识。在中药外治理论形成的秦汉时期,安全用药思想初步形成,至快速发展的宋金元时期及明清的进一步成熟与完善时期,中药外治过程无不结合安全用药内容。通过梳理中药外治的历史沿革并对其体现出的安全用药内容进行探析,旨在为中药临床外用的药物警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传统中药剂型治未病处方的使用率,完善特色用药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治未病处方使用率全过程,对当前治未病处方进行调查,计算改善前使用率,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与处置,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 传统中药剂型治未病的处方使用率由活动前的1.45%提高为2.27%,目标达标率为96.4%;制定了治未病产品定制服务的标准操作规程,以确保效果的长期维持;同时修治圈的责任感、凝聚力、积极性、沟通配合能力等无形成果有了显著提升。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传统中药剂型治未病处方的使用率,可用于开拓其他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5.
林翠琴  黄秋  李芹 《海峡药学》2004,16(4):123-124
根据现代肝脏疾病中医临床证型可分为肝气郁蛄、肝胆湿热、肝肾阴虚、肝血疼阻、脾肾阳虚等.临床蛄舍中医分型治疗常能收到显著疗效.常用治肝中药、中药制剂均有一定的抗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及肝脏血液循环,抗肝纤维化.抑制肝细胞癌变及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常用中药及制剂的现代研究.充分体现中医中药治疗肝脏病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6.
外敷加中药合治支气管哮喘57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以益气纳肾、化痰定喘为治法,内服中药自拟益气纳肾咳喘方,外用加味白芥子散穴位敷贴,并以西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E含量、嗜酸性粒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两组血清总IgE含量、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中医治疗组使T淋巴细胞转化率上升。结论:提示中药内外合治支气管哮喘与抑制患者气道炎症反应,降低过敏反应,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的提出标志着中药新药评价进入新时代。外用中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独特外治理论、辨证体系和外治方法指导下应用。外用中药具有明确的临床定位、客观的临床疗效、直观的不良反应等特点,也决定了其与众不同的外用中药人用经验证据。本文初步探讨了人用经验证据在外用中药新药研发时的要求及收集要点。  相似文献   

8.
治伤胶囊质量检测的改进傅蓓蓓(杭州朱养心药厂,杭州310011)魏蓉初(杭州医药站股份有限公司,杭州310006)治伤散收载于卫生部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为克服苦味、麻舌感及药性剧烈难以掌握服用剂量的缺点,经卫生部批准,由我厂剂改成胶囊剂。本处方由生关...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防治疫病历史悠久,其中中药外治法具有简便、效果佳、环保及价低的特色,遵循中医药"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思想.中药外治法择法灵活、综合施治、标本兼顾的治疗特点尤其适用于服药依从性较差的儿童,且主要体现在后疫情时期预防与自身健康管理.本文将从中药外治法的临床应用、给药方法、现代研究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鲁凤 《临床医药实践》2002,11(10):774-774
目的:探讨中药外治加特定电磁波(TDP)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在盆腔局部应用加TDP照射。结果:治愈率86.26%,显效率13.53%,总有效率97.79%,无效率0.21%,结论:中药外治加TDP照射,利用热效应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使盆腔局部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外治治疗残留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残留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并能坚持治疗2个疗程的病例,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祛风通络止痛中药局部外治。结果经1~2个疗程治疗,治愈率93.3%。结论中药外治治疗残留卵巢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中药调剂现状及治理措施丁维毅,付光煜(甘肃省临夏州药品检验所711100)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而中药调剂工作则是这个物质基础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中药调剂还存在许多需解决的问题。现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探讨,并提出治...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3年1月以来.对角膜放射状切开术病例,随机选择部分予以辨证论治,服用中药,共治单纯性近视62例.加服中药的5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温胃散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以及中药外敷内治小儿虚寒腹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方法 用吴莱萸、丁香等5味中药制备小儿温胃散,建立以中药吴莱萸及广木香为指标的薄层色谱鉴别质量控制标准,并时制剂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制剂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9%。结论 小儿温胃散处方合理,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莲必治注射液是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制剂,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退热、调节免疫功能及抗肿瘤作用。近来我们发现应用该药物后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公告(第12号)根据《中药品种保护条例》规定,批准以下企业生产的中药品种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在品种保护期内,凡未取得该品种《中药保护品种证书》的企业,一律不得生产。药品名称保护级别保护年限保护品种号生产企业治...  相似文献   

17.
黄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371-372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干热外治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伴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封包干热外治,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温水泡脚,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并分别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和腓总神经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以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两组之间疗效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封包干热外治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并给予全面针对性的护理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药食两用中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合“治未病”的理念,在疫情防控各阶段中均可应用。综述介绍了清热解毒、凉血解毒、祛湿化浊、补益(气阴)等常见药食两用中药的防疫应用概况,并提出建议供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药女贞子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石力夫  王鹏  陈海生  董建萍 《药学学报》1995,30(12):935-938
中药女贞子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石力夫,王鹏,陈海生,董建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433)女贞子(LgustrumlucidumAit)为常用中药,有扶正固本、滋补肝肾、明目乌发之功效[1]。临床主要用于强腰膝、壮筋骨、乌须发、治阴虚内热...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敏口服液中黄芩甙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敏口服液中黄芩甙的含量曹爱民,沙明,方晓明,孙兆姝,袁昌鲁辽宁中医学院中药系沈阳110032抗敏口服液由黄芩、黄芪、党参等十余味中药相配伍,经提取加工制成.具有补气养血、疏风固表之功效.临床用于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