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曹×,女,3岁。1979年8月3日初诊。天气亢热,频食生冷,昨日突发高烧(39.4℃),头身微汗,肠鸣腹泻,日夜十余次,时而呕吐清水,粒米难下,目陷唇红,舌苔干白,指纹鲜红。辨证:外感风热,内伤生冷。治法:辛凉解表,温中养液。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味:葛根6克,大青叶、连翘、党参各5克,焦术4克,茯苓、藿香、木香、紫苏梗、白芍各3克,甘草2克。煎服,2~3小时一次。次诊(8月5日):呕吐止,发热、泄泻  相似文献   

2.
一、感冒挟滞孙××,女,4岁。1982年5月6日初诊。发热十日余,初发热时,兼见头痛、鼻塞、喷嚏、咽痛、腹泻,曾用西药退热以及中药辛凉解表剂治疗未愈。诊见发热(T38.8℃)汗出,形瘦面黄,精神欠佳,不思饮食,腹胀,舌质淡、苔白腻,脉缓。此外感挟滞,遂予葛根汤加味:葛根12克,生麻黄、白芍、桂枝、甘草、木香各6克,陈皮、炒谷麦芽各9克,生姜3片,红枣5枚。1剂。  相似文献   

3.
笔者用一些药物填敷在小儿脐部以治疗部分小儿疾患收到一定疗效。现简介如下: 一,腹泻李××,男,2岁。1977年8月12日诊。患儿反复腹泻水样或蛋花样便,日4~6次已半年。伴纳差、消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淡红。辨证属脾胃虚寒型腹泻,用温中散寒的“止泻散”(炒五倍子10克,干姜10克,吴萸6克,公丁香5克,川椒5克,广木香5克)研末,酒或醋调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填敷2次后腹泻次数减少,3次后泻止纳增。继续填敷2次并配服中药而收全功。  相似文献   

4.
小便不通     
(一)妊娠痢疾转胞蔺××,女,36岁,农民,1949年8月11日初诊。患者妊娠七月,腹痛腹泻二天,大便一日十余次,脓血夹杂,里急后重,呻吟不已。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口渴不喜饮,舌苔黄腻,脉浮数。属暑湿化痢,用疏表和里法:荆芥9克,防风4.5克,佩兰9克,  相似文献   

5.
一、肠胃湿热周某,男,1岁零8月。于1982年8月7日初诊: 因吃凉菜而腹泻,一日十数次,大便黄糜而臭,带少许粘液,肛周色红,小便短黄,肠鸣,烦躁哭闹,唇红思饮,舌苔黄腻,指纹红紫。诊为肠胃湿热腹泻。治拟清热利湿为主。处方: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5克黄连3克黄芩6克甘草1克厚朴5克泽泻3克  相似文献   

6.
廿年来,笔者自拟消食止汗汤治疗小儿多汗症178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神曲12克山楂6克胡连6克海浮石9克糯稻根七支。服法:水煎,一日一剂。病案一:邹某、男、2岁,1980年4月8日就诊。母诉:出生六个月后,无能乳食,睡觉后汗出如洗,衣被常湿润,体渐消瘦。一岁断奶,大进米食,出汗有增无减。近两月来,食量猛增,体削更甚,服中西药无效。邀余诊治。查患儿周身湿漉,腹大,面黄,舌淡,苔白厚、中心黄,指纹淡黄沉滞,脉滑。证属食滞多汗症。连服消食止汗汤三剂,其汗立止。病案二:李某、女、一岁半,1981年2月6日就诊。母诉:元月中旬,因食肉过量引起腹泻,四日后,昼夜出汗,体渐瘦,肚大筋凸,饮食  相似文献   

7.
例1.自汗盗汗杨××,男,40岁。1976年10月30日诊。患汗出不止已二年,近日来加剧,日轻夜重,内衣常湿,每夜换衣数次,形寒恶风,头晕目弦,心悸肢倦,体日消瘦,痛苦病容,中药服牡蛎散,当归六黄汤;西药口服和肌注阿托品药,终未获愈。诊得六脉沉弱无神,舌质淡红、苔薄白,病属久汗元气大伤。脾胃双损,阳损及阴,故自汗盗汗交加,拟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炙黄芪25克、红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升柴蜜炙)各10克、山茱萸、熟地、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附片7克、防风8克,服10剂后,汗止十之八九,诸症亦大减,精神倍增,原方去龙牡,再服5剂,汗止痛除而告愈。  相似文献   

8.
王×,男,65岁。1987年4月诊。近半年来,大便秘结,三、五日一解,临厕努挣乏力,且汗出短气。刻诊:面色(白光)白,肢倦神疲,动则心慌,不时汗出,舌淡苔白,脉象浮虚。病机分析:患者年高体弱,卫外不固,营阴不能内守,故汗出;汗为心之液,故心慌气短;汗出津枯,不能下润大肠,故大便秘结。治宜调和营卫,润肠通便。方药:桂枝、白芍、当归、柏子仁各10克,甘草、生姜片各5克,大枣5  相似文献   

9.
陈××,男,37岁.1971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每逢冬季,两腋下不因活动而大量汗出,它季则虽体力劳动,亦汗出如常人.已持续十余年,每逢冬天即发,越冷汗越多,甚至内衣两侧尽湿,深以为苦.西医诊断为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治疗效果不显著.转诊中医,按自汗或盗汗治疗,服方药如玉屏风散、牡蛎散、补中益气汤、当归六黄汤等数十剂,依然无效,察其形瘦,面色苍黄,苔薄白腻,舌质稍淡,脉缓弱,余无所苦.诊为阳虚自汗,方用右归丸化裁:熟附片10克(先煎)、肉桂1克(后入)、淫羊藿10克、菟丝子20克、巴戟15克、白芍10克、杞子10克、当归6克、熟地25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5克.服药3剂后汗即减少,仍按上方加减服5剂,汗出消失.嘱其按原方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至今未  相似文献   

10.
偏沮治验     
李×,男,48岁。1984年5月28日诊。左半身汗出一月余,劳累后尤甚、昼夜汗出不止,重则汗出如洗,轻则汗出津津。伴头晕乏力、少寐多梦、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治宜益气养营、助阳固卫。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白术、夜交藤、熟地、白芍各12克,茯苓、当归各15克,川芎10克,  相似文献   

11.
<正> 张某,女,72岁。1980年12月30日初诊。煤气中毒苏醒已6日,现仍头胀痛,身痛重,四肢无力,纳呆,健忘嗜睡。诊见患者形胖,面颊潮红,手不能握重物,行走需人扶持,精神恍惚,语言大流利,舌苔白滑腻,脉濡。证属寒湿困表,清阳被阻。治宜温经散寒、发汗除湿,佐以醒脑开窍。拟麻黄加术汤加味: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白术12克,远志6克,石菖蒲9克,郁金9克,藿香9克,佩兰9克,甘草5克。水煎日服1剂,温服取微汗,汗后当避风。3剂后复诊,手能握重物,步履较前轻捷,余证同  相似文献   

12.
荜茇2克藿香3克防风4克广香3克苍术3克石榴皮5克,水煎,少量频进。凡因感受外邪,或喂养不当,症见腹泻,便如水样,日行数次,甚或日夜数十次,但无红、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拟“地防汤”治疗荨麻疹,近年来经治10余例,均3~5剂可愈,特供同道参考。方药组成地肤子、首乌各30克,益母草15克,荆芥、防风各10克。服法水煎服,日服两次,每次加红糖15克,热服避风,发微汗则更佳。  相似文献   

14.
一、罗×,男,4岁。84年3月×日诊。素体汗多,易忠感冒,此次发热恶寒咳嗽一周余,经中西药治疗不效而反加重。诊见气逆咳喘,白日尤甚,发热重,微恶风寒,汗出量多,口渴饮冷,纳差,小便黄,脉浮微数无力。证属风寒外袭,郁久化热,营卫失和,肺失宣通。拟桂枝汤加味,以降逆平喘,调和营卫,增津液:桂枝6克、白芍6克、生姜5克、炙甘草3克、大枣6克、厚朴6克、杏仁6克、沙参10克、桑叶3克。一剂而热减汗少,纳食增加,咳嗽缓,喘止。原方去桑叶加五味子6克敛肺固表止汗。二剂而诸证愈,自汗消,随访未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孜日克颗粒对小鼠腹泻和对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孜日克颗粒0.2 g/kg组、0.1 g/kg组、0.05 g/kg组和玛木然止泻胶囊阳性对照组。孜日克颗粒组和阳性组灌胃给药3 h后,灌胃番泻叶混悬液(0.3 ml/10 g)致腹泻模型,以腹泻指数、稀便率为指标,观察孜日克颗粒对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的影响。另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孜日克颗粒0.2 g/kg组、0.1 g/kg组,采用碳墨灌胃加肌肉注射新斯的明,观察孜日克颗粒对新斯的明引起的小肠运动亢进的影响。结果 :孜日克颗粒0.2 g/kg、0.1 g/kg、0.05 g/kg剂量能显著减少腹泻小鼠的稀便率、腹泻指数;孜日克颗粒0.2g/kg、0.1 g/kg剂量能抑制小鼠小肠推动运动的亢进。结论:孜日克颗粒有抗腹泻和抑制小肠推进功能亢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例一,熊×,女,17岁。1976年7月5日入院。患者腹泻、解粘液便,日5~7次,已3天。经治疗后腹泻停止。但又出现不大便、恶心、腹胀痛已3天余,可见肠形。腹透发现肠管充气,可见到三个液平而。诊为肠梗阻。速用大承气汤加味:大黄15克、元明粉12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炒莱菔子10克。早、晚各一剂,次日解硬块样大便2次,腹部胀痛减轻,继用调胃承气汤:大黄10克、元明粉8克、甘草4克,二剂治愈。例二,龚××,男,7岁。1979  相似文献   

17.
治汗偶得     
刘×,女,47岁。1987年8月15日因心悸而就诊。视其咽干不欲饮,口中臭秽,便干溺赤,腰膝酸软,苔黄,脉结代,予玉女煎加味:生石膏、生地各30克,麦冬、知母各15克,黄连、大黄、牛膝、五味子各10克。水煎服,药后心悸未除,但多日之痼证“阵汗”却明显好转。此汗证逾年,频频汗出,  相似文献   

18.
李××,男,18岁,学生.1988年7月15日诊.自高考复习以来,食欲不振,睡眠欠佳.7月4日晚彻夜未能入眠,5日晨起,腹泻频作,每1—2小时一次,夜间亦然,粪便清稀,或如水样,或见完谷,腹不痛,口中和,无里急后重,高考的几天,坚持夜间补液,口服氟呱酸、黄连素等药,病情无缓解.高考结束随即入院,又治疗一周,腹泻未减.刻诊:面容憔悴,神萎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思虑太过,劳伤心脾.法宜补气健脾,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龙骨、煨葛根:黄芪30克,枣仁、煨葛根各20克,当归、白术、茯神、大枣各15克,远志5克,木香、元肉各10克,龙骨30克,生姜5片.服药一剂,腹泻次数大减,当晚亦能安然入睡.守前方再进一剂,腹泻止,吃睡如常人.  相似文献   

19.
钱某某,男,41岁,1988年8月12日初诊。 1985年春,一日因夜寐不慎,感受寒凉,骤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周身关节酸痛,经服辛温解表剂后症情缓解。嗣后3年来,只左侧半身有汗,右半身即逢酷暑亦少汗出,且感酸痛。察舌苔白,脉左弦紧,右平和,证属寒邪内伏,有碍阳气不能右行外达,以致玄府闭塞,汗液不得外泄。拟予温经散寒、和营通络法,方选桂枝加附子汤。药用:桂枝、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制附片12克,大枣10枚,生姜3片,3剂,每日1剂,水煎服。上药服后,自觉右侧半身有温润感,守前方再加补气升阳之品黄芪20克,党参、白术、当归各10克,柴胡、升麻各5克,连服3剂后,右半身汗出如常。 [按] 本例由夜寐时右侧半身重感寒凉,后因解表不透,寒邪深伏腠理,有碍阳气右行外达,故右半身玄府闭塞而无汗。治以桂枝加附子汤,取其  相似文献   

20.
黄汗1例治验     
<正> 患者张某,女,22岁,1982年6月28日初诊。自述汗出色黄染衣着色3天。5天前因天气炎热,碾麦劳累,汗出较多,中午回家以冷水洗身。隔日汗出较多,色黄、染衣着色,周身困重,口苦、纳呆、心烦、小便黄而大便正常,诊见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滑稍数、寸浮。查体:巩膜无黄染,腹软,肝脾不大、诊断为黄汗病。治以芪芍桂酒汤加味:生黄芪15克、桂枝12克,赤白芍各12克,茵陈、生地各30克,3剂水煎服,嘱其煎药时加食醋少许。共服药6剂黄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