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讨组织蛋白酶D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我们对 10 8例涎腺肿瘤中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进行了分析。材料与方法 :涎腺肿瘤标本 10 8例 ,其中粘液表皮样癌40例 ,腺样囊性癌 2 2例 ,腺癌 8例 ,乳头状腺癌 6例 ,肌上皮癌 5例 ,基底细胞腺癌、上皮肌上皮癌和腺泡细胞癌各 4例 ,导管癌 3例 ,恶性多形性腺瘤 2例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1例 ,基底细胞腺瘤 7例 ,肌上皮瘤、混合瘤各 1例。采用常规链亲和素三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设阴性对照并根据染色范围和强度将其分为 (- )、( )、( )和 ( )4个级别。结果 :阳性染色见于涎腺肿瘤…  相似文献   

2.
涎腺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和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涎腺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和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科1985~2008年期间确诊的3例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和5例透明细胞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CKAE1/AE3,S100,vimentin,smooth muscle actin,calponin,P63和maspin)做比较观察。结果:两种肿瘤几乎全部由透明细胞构成,在透明细胞肌上皮癌中可见少量梭形细胞,透明细胞癌中可见少量含有嗜酸性胞浆的细胞。免疫组化显示:透明细胞肌上皮癌中,3例均阳性表达CKAE1/AE3,S100,vimentin,P63和maspin,2例阳性表达smooth muscle actin和Calponin;透明细胞癌中,5例均阳性表达CKAE1/AE3,P63和maspin,而S100,vimentin,smooth muscle actin,calponin均呈阴性表达。结论:涎腺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和透明细胞癌都很罕见,二者可通过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鉴别。由于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可呈现不同的肌源性分化,因此联合运用多种提示肌上皮源性的标志物如CKAE1/AE3,S100,vimentin,smooth muscle actin和calponin对二者鉴别诊断有帮助。P63和maspin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正常涎腺组织及涎腺肿瘤中转录因子Pax9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Pax9在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共48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除1例多形性腺瘤外,其余组织均表达Pax9。正常涎腺的腺泡细胞和导管内衬细胞、多形性腺瘤的上皮细胞、腺淋巴瘤的肿瘤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腺瘤中Pax9弱阳性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而在增殖活跃的细胞如正常涎腺导管的基底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增强,恶性肿瘤中Pax9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和良性肿瘤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ax9在涎腺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口腔医学》2017,(4):298-301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发生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2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嗜神经侵袭的关系。结果 MK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2.9%(29/35),在正常涎腺组织中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2/2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K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肿瘤是否发生嗜神经侵袭有关(P<0.05)。结论 MK蛋白可能参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其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嗜神经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enascin-C(TN-C)mRNA和CD9mRNA在涎腺肿瘤的表达及其对涎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例正常涎腺组织、25例多形性腺瘤(PA)、25例腺样囊性癌(ACC)、20例黏液表皮样癌(MEC)、10例腺泡细胞癌(ACCa)中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结果:TN-CmRNA在正常涎腺组织中呈阴性表达;CD9mRNA在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TN-CmRNA、CD9mRNA在4种涎腺肿瘤中均有表达,TN-CmRNA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形性腺瘤与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9mRNA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腺样囊性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形性腺瘤和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形性腺瘤中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在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泡细胞癌中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TN-CmRNA和CD9mRNA与涎腺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对涎腺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EGFR和C-erbB-2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GFR和C-erbB-2在70例涎腺肿瘤中(30例良性肿瘤,40例恶性肿瘤)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口腔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7.5%(27/40),高于口腔涎腺良性肿瘤组织的43.3%(13/30)(p<0.05):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3.3%(10/30),显著高于口腔涎腺良性肿瘤组织的6.7%(2/30)(p<0.05).C-erbB-2与EGFR蛋白表达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665,p<0.01).结论:C-erbB-2与EGFR同时过度表达,可为涎腺肿瘤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涎腺透明细胞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分析涎腺透明细胞癌(C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科在1985年1月至2004年5月期间诊断为涎腺肿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确诊了10例CCC,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随访。结果 10例CCC部位:7例腭部、1例舌根、1例磨牙后区、1例口底,男、女性各5例,平均年龄为55岁。光镜下肿瘤主要由排列成小梁状、带状、巢状、团块状的透明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细胞组成,细胞周围常有玻璃样变物包绕。免疫组化:10例肿瘤细胞EMA、CK8呈阳性表达,5例CK18呈阳性表达,2例CKHMW呈阳性表达,CK10/13、S-100、SMA、Calponin均呈阴性表达。8例随访患者术后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CCC是一种独立的、低度恶性的涎腺肿瘤,好发于小涎腺,肿瘤可能来源于闰管储备细胞。  相似文献   

8.
涎腺正常与肿瘤组织中p63、CK5、CK19、CEA及Sm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涎腺正常导管、腺泡及其上皮性肿瘤的组织起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正常涎腺组织14 例、多形性腺瘤14 例、基底细胞腺瘤8 例、腺样囊性癌18 例、黏液表皮样癌9 例、低分化腺癌2 例及腺泡细胞癌、乳头状腺癌、恶性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癌各1 例中p63、CK5、CK19、CEA及SmA的表达.结果:正常涎腺基底细胞与肌上皮细胞层表达CK5,其中部分细胞表达p63,导管部分基底细胞也呈CK19阳性.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腺样囊性癌与黏液表皮样癌具p63、CK5及CK19高阳性率, SmA阳性率分别为85.71%、1.25%、61.11%、0.00%.CEA阳性细胞见于11.11%腺样囊性癌与55.56%黏液表皮样癌.结论:正常涎腺导管和腺泡的腺上皮及涎腺上皮性肿瘤可能来源于导管、腺泡基底层内呈p63和CK5阳性细胞中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PCR技术和核酸电泳方法,对涎腺多形性腺瘤和其它类型良恶性肿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c-myc和p53阳性率分别为50%(10/20)和25%(5/20,均远低于涎腺恶性肿瘤阳性率100%(3/3),提示c-myc表达与涎腺上皮细胞增殖速度加快有关,其表达率升高,与细胞癌变有密切联系。p53阳性表达率,虽在恶性肿瘤较高,但仅为判断细胞分化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关于腮腺肿瘤与HPV关系,15例多形性腺瘤和3例腮腺癌中,HPV6.11均为阴性,HPV16.18阳性反应各为1例(1/5和1/3),远远低于HPV16.18在口腔肿瘤中的感染率,考虑到腮腺与口腔组织所处环境差异(后者易受烟草刺激),HPV16.18的致癌作用,主要表现为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0.
癌基因c—erbB—2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利用抗c-erbB-2单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50例涎腺肿瘤(腺癌,涎腺导管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各10例)进行癌基因、c-erbB-2的检测。不同种类的涎腺肿瘤,其c-erbB-2的表达很不一致。腺癌及涎腺导管癌的阳性表达率较高,粘液表皮样癌及多形性腺瘤较低,腺样囊性癌为阴性。c-erbB-2的表达与肿瘤分化度有一定关联,涎腺肿瘤组织形态学的多样性,可能与c-erbB-2的表达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10例涎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及角蛋白表达特点。方法:回顾复习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2006年收治、并经病理诊断为黏液表皮样癌的病例,确诊10例透明细胞变异型。全部病例行HE、PAS、AB—PAS、阿辛蓝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访。结果:本组病例约占同期所有涎腺MEC的4.7%(10/211),其中男女各5例,平均年龄42岁,腭部8例,舌根和腮腺各一例。镜下肿瘤主要由透明细胞组成的团块状或片状癌巢,其内混合少量非透明细胞(表皮样细胞或中间细胞),通常位于透明细胞的周边,呈逐渐的过渡。角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7、CK8/18和CK19在所有病例中都呈强阳性表达,CK5/6、CK14、CK17和CK10/13大部分病例中呈局灶性或散在细胞表达。结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是黏液表皮样癌一种少见的变异,腭部多见。组织化学染色和CK10/13在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与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细胞角蛋白18(CK18)及其基因在牙源性角化囊肿(OKC)衬里上皮中的表达。方法选取32例OKC的衬里上皮组织,分别进行CK18、CK8和CK19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中12例使用RT- PCR法检测CK18 mRNA,观察其在衬里上皮中的表达;同时使用CK18基因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K18 mRNA在衬里上皮细胞层的定位表达。结果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 17例CK18蛋白在OKC衬里上皮的表层细胞层表达为弱阳性;27例CK18蛋白在棘细胞层上层染色为阳性;14例CK18蛋白在棘细胞层染色为阳性;所有标本基底细胞层染色呈阴性。RT- PCR法检测见4例CK18 mRNA表达为强阳性,8例表达为弱阳性。原位杂交法检测见8例CK18 mRNA在棘细胞层和棘细胞层上层呈阳性,4例在上皮基底细胞层和角化层呈阳性。CK8蛋白在所有32例OKC衬里上皮基底细胞层均有表达。CK19蛋白在23例OKC衬里上皮表层均有表达。结论CK18在OKC衬里上皮的表达由基底细胞层向棘细胞层迁移,CK18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与CK18 mRNA原位杂交法阳性表达不同,提示CK18可能与衬里上皮的增殖活性有关,OKC衬里上皮中可能存在CK18蛋白和CK18 mRNA表达的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3.
During 1984-1986, fifty-one patients, including 42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8 carcinomas of salivary gland origin and 1 malignant histiocytoma,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using the PVP (CDDP, VCR and PINGYANGMYCIN) regimen or single CDDP. The response rate was 71.4% (30/42) fo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R 4 cases, PR 26 cases, NR 12 cases) with PVP, and 3/8 (all PR cases) for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 origin (al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 with CDDP. The authors indicate that besides the MTX and PINGYANGMYCIN, CDDP is another effective and useful drug fo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hen single dose (80-120 mg) is given by infusion with fluid and diuretics, it is very safe and (no need) worry about impairment of kidney func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雪旺细胞标志物S100蛋白在腺样囊性癌及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腺样囊性癌和18例粘液表皮样癌标本,分别进行S1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能力明显高于粘液表皮样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S100在绝大多数腺样囊性癌中均有表达,而在粘液表皮样癌中则没有表达。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腺样囊性癌细胞发生了雪旺细胞分化进而侵袭神经可能是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口腔鳞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口腔鳞癌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颈淋巴结标本作连续切片,并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微转移,以阳性淋巴结作为对照。随访5a。结果:46例口腔鳞癌患者的276枚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颈淋巴结,免疫组化检测有5例8枚淋巴结有微转移(10.87%,5/46)。FCM检测200枚淋巴结,原8枚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的淋巴结全部为阳性,阳性数为0.49%~6.06%。5例淋巴结微转移患者,4例复发。结论: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可提高口腔鳞癌颈淋巴结微转移发现的机率,对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