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雪-柯氏综合症,又名黄色瘤,为罕见之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疾病,笔者于1986年7月所见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3(1/2)岁,于一岁半时发现右侧头顶部有蚕豆大小,质软的包块,两岁时于左颞顶部,头顶部,枕部发现类似包块数个,且逐年长大,但无红肿疼痛,相继出现两眼球逐渐突出。于1966年7月初诊。查体:体温37℃,脉搏124次/分,呼吸27次/分,发育障碍,营养欠差,两岁半才会讲话和走步,步态仍不稳,成跛行,身长74cm,体重8 kg,两侧颌下,颈部,腋窝,腹股沟处淋巴结肿大,质中等。头部毛发稀疏,呈棕褐色。右侧顶部有14×10×3cm~3隆起之肿块,质软,有弹性,表浅静脉怒张,触之有波动感,并于肿块之边缘触及6.5×6 cm~2的巨大颅骨缺损区,边缘锐利,似锯齿状。左侧颞顶部有9×5×2cm~3隆起的类似包块,无表浅静脉怒张及波动感,可触及5×3  相似文献   

2.
韩-雪-柯氏症成年人较罕见。典型病例具备三大临床特征:尿崩症,眼球突出及颅骨等扁平骨呈不规则地图样缺损。本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48岁。主因头痛,多饮,多尿8年于1985年8月26日入院。病人于8年前开始间歇性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3岁。1982年12月1日以“不规则发烧,皮疹10个月,头部包块8个月”收入院。患儿于1982年2月突然原因不明间歇性发烧,体温38~39℃,多以夜间为著,每隔20~30天发作1次,每次持续周余,肌注青、链、庆大霉素后体温可恢复正常。同时期在胸、腹,背部有红色斑丘疹出现,初时多稀疏分散,后渐密集联成斑片,无痛痒,有脱屑。发烧出疹期精神、食欲欠佳,间歇期如常。4月间母无意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步法制备2-氨基-6-氯嘌呤(1)合成工艺.方法:以鸟嘌呤、三氯氧磷等为原料,在四乙基氯化铵作用下,在乙腈中经一步反应制得2-氨基-6-氯嘌呤.结果:目标化合物经红外光谱和质谱确证化学结构,产率达到72.1%,纯度达98%.结论:为2-氨基-6-氯嘌呤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条较为合理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5.
本专利介绍卡那霉素衍生物(Ⅰ)的侧链 L(—)-γ-氨基-α-羟基丁酸的化学剂备方法。以L一谷氨酸为原料,价廉易得。淑备方法举例如下例1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7岁。因乏力、纳差、尿黄4个月,加重半个月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高度乏力,休息后无缓解,食欲明显下降,厌油,尿色逐渐加深,由黄色变为浓茶色。在多家医院就诊,查肝功能均异常。曾先后拟诊为"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予以泼尼松,硫唑嘌呤、熊去氧胆酸  相似文献   

7.
以 L-谷氨酸为原料经分子内脱水、酯化、格氏反应和 LiAlH_4还原,制备了重要手性助剂(S)-(?)-α,α-二苯基-2-吡咯烷甲醇,总收率59%。  相似文献   

8.
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活性和能抗β-内酰胺酶的头霉素类是一类有价值的抗生素,其中噻吩甲氧头孢菌素和羟羧氧酰胺头孢菌素已应用于临床。最近又发现了Sulfazecin(4)和有关的Monobactam抗生素。本文报道,通过薛夫氏硷的环合作用简便合成3-甲氧基-3-氨基-2-氮杂环丁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此法是具有头霉素类型侧链的β-内酰胺一步合成法的首例。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0岁,因患肺结核于1984年1月28日起每晨空腹口服利福平600毫克。至2月1日出现两下肢疼痛、肿胀,夜间为甚,影响睡眠,不能行走。查两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以两踝关节显著,两侧腓肠肌明显触痛。次日又出现左上肢前臂内侧疼痛、活动不便。查左上肢贵要静脉血管明显增粗变硬,触痛明显,不能伸展,局部皮肤不红,腋下淋巴结不肿大。分析以上表现可能与利福平有关,故于2月8日停服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含有淀粉和去氧野尻霉素(S-GI)的培养基中发现了能产生β-淀粉酶抑制剂的链霉菌SP No54.它是好氧培养,培养基含1%淀粉,0.5%肉膏、0.5%蛋白胨、0.3%NaCl、0.1%S-GI、pH=7.0在30℃摇瓶生长96小时,培养液上Dowex 50w柱,水洗后用0.5N NH_3·H_2O洗脱,活性部分浓缩后溶于水中上炭柱,水洗后用3%正丁醇洗脱,洗脱液浓缩后溶于少量水中上Bio Gel p-2柱,  相似文献   

11.
据日本藤泽药厂在第15届世界抗菌剂和化疗剂会议上提出的报告声称:该公司已试制成功一种新的β-内酯胺抗菌素,名为FR-1923,这是一种单环型β-内酰胺,具有一个新的酰胺侧链,但它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不同,前者是以五员噻唑烷环与β-内酰胺稠合,后者则是以六员的双氢噻嗪与β-内酰胺稠合的。据该厂研究人员说,FR-1923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不象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那样易被钝化,且对实验动物来说,其体内抗菌活性,还比体外抗菌活性来得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12.
植物-日光性皮炎临床上少见,起病急、症状重,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我科于2006年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9岁。因面部、双手皮疹伴疼痛瘙痒2天入院,患儿在起疹前常食用酸菜(青菜制作),常在户外活动玩耍,否认服药史,起疹后陆续在面部、双手背皮肤出现红色密集的淤斑、淤点,  相似文献   

13.
<正> 常用的鲎试验,无论是凝胶法还是比色法,检测内毒素都不是专一的。因为鲎裂解物存在G因子,而该G因子对痕量的(1→3)β-D葡聚糖是很敏感的。(1→3)β-D葡聚糖是真菌的细胞壁中的一成份。为了改进鲎试验的专一性,我们分离了鲎溶胞产物。而且,重组了那些凝集因子。这些凝集因子是溶胞产物中内毒素一致敏途径。该论文所描述的是重组因子与显色物质(Boc-Leu-Gly-Arg-PNA)的一种试验(图Ⅰ)。  相似文献   

14.
1990年7月份我们在抚远县进行植物资源调查时,在该县牛憷桥东阔叶林下发现一片梅笠草,该植物在以往植物学文献及中草药文献资料中仅记载产于东北辽宁省千山一带。现发现于我省抚远县,特报道如下。梅笠草Chimaphila Japonica Miq.形态特征:为常绿半灌木,高6cm~12cm,根状茎细长,横向生长。一个地下根状茎可生1~2个地上茎。地上茎直立,单一,下部有互生鳞  相似文献   

15.
癌症的病原尚在讨论之中,一九六七年联合国抗癌组织认为三分之二以上的癌症是由于人类或其它动物长期受化学药剂刺激所引起的,其余三分之一是由于滤过性病毒、辐射线及其它原因.目前已发现可以致癌的化学物质约有450种,其中200种是属于多环芳烃化合物或其衍生物,3,4苯并芘是多环芳烃中致癌力很强的有代表性的一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3岁,停经6月余。B超提示:胎死宫内2d,来我院要求引产。给予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1h后娩出一死男婴,立即子宫体肌肉注射缩宫素10U,产后30min胎盘无剥离现象,给予5%葡萄糖500mL加入缩宫素20U静脉滴注下行手剥离胎盘术。术中发现子宫收缩良好,胎盘与子宫无明显界限,未剥出胎盘组织,立即予哌替啶50mg静脉推注,改行钳夹术,  相似文献   

17.
官志清  杨巧 《贵州医药》2007,31(2):102-102
患儿母亲为农村妇女,自然流产一胎,人工流产一胎,有烟酒嗜好,未作任何孕期保健,临产才知为双胎,孕晚期患胆汁淤积综合征,患儿系38周因胎膜早破剖宫产.  相似文献   

18.
β-内酯与 Bn ONH2 的混合物于 2 5°C搅拌 2 h,直至生成白色沉淀使搅拌无法进行 ,加入无水乙醚后 ,于 2 5°C继续搅拌 2 0 h,以TLC检测终点。再加入无水乙醚 ,降至 0°C依次加入固体 PPh3 和DIAD,所得黄绿色溶液于 2 5°C搅拌 2 3 h,经处理得相应的β-内酰胺。 7例收率 45 %~ 87%β-内酯用一锅法转化为β-内酰胺@庄武  相似文献   

19.
4-羟基-4'-氯二苯酮(1)是合成降血脂药物菲诺贝特的重要中间体。文献有多篇报道都是用苯甲醚与对氯苯甲酰氯进行弗-克反应生成4-甲氧基-4'-氯二苯酮(3),随后脱甲基而得1。其中以顾采仙等的改进法[本刊1983,(6):5]较为实用。但虽不将3提纯,仍需水解分离出3的粗品,接着蒸除水分,进行脱甲基。  相似文献   

20.
2-甲氨基-5-氯二苯酮(Ⅰ)是一个重要的制药中间体,可用于合成1,4-苯并二氮杂(艹卓)、甘氨酰苯胺(Glycinanilides)和喹唑啉酮(Quinazolinones)等类药物。Ⅰ的制备已有综述及改进工艺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