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军 《针灸临床杂志》2001,17(12):24-25
谈起应用透穴针法治疗疾病 ,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有 :“救卒死尸厥方 ,爪切人中良久 ,又针人中至齿立起”。此为针刺人中透龈交治疗卒中症的急救针法。又如元·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所记载的玉龙歌曰 :“偏正头风痛难医 ,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 ,一针两穴世间稀”。这是针刺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的针法。同时在《玉龙歌》中还记载了口眼斜和鹤膝风的透穴针法。曰 :“口眼斜最可嗟 ,地仓妙穴透颊车”。“膝盖红肿鹤膝风 ,阳陵二穴亦堪攻 ,阴陵针透尤收效 ,红肿全消见异功”。…  相似文献   

2.
“透穴针法”或称“透针刺法”、“一针二穴法”,早在我国元明时期的针灸著作中,如《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方六集》、《针灸大成》和《循经考穴编》等都有记载。如《玉龙歌》“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二穴世间稀”,即是指用透穴方法进行针刺。故后世凡言透穴针法,往往称“玉龙透针法”。惟据上述诸书都引用金元时期窦默《针经指南》的内容来分析,故透穴针法的使用,应以窦氏为先。明代杨继洲将《玉龙歌》编入《针灸大成》,并从原歌中的二则透穴针法,增补至十二则。《针灸聚英》一书中的《肘后歌》也有“疟疾寒热真可畏,须知虚实可用意,间使宜透支沟中”的记载。《循经考穴编》在各经穴名称下,注明用透针的方法就有三十余则之多。总之,从以上这些历代的文献资料来推断,透穴针法早在元明时期已较广泛施用。  相似文献   

3.
透穴针法是指将针刺入穴位后,针尖透达对侧或邻部穴位,但针尖不穿出皮肤的一种针刺方法。该法首载于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如:“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当时虽无“透穴针法”之名,但已明确指出了“一针两穴...  相似文献   

4.
直刺透穴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学武 《中国针灸》1997,17(5):303-304
直刺透穴法的临床应用李学武(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椎系,100029)主题词直刺;透针;针刺深度;针刺方向透穴法或称透刺法、透针法是临床上常用的计法之一,透刺法在古代针灸著作中就有记载与应用,如金元时代的窦汉卿就提出用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等,为后世透刺针...  相似文献   

5.
刘美平  王泽涛  卢笛  彭炼 《吉林中医药》2011,(10):1009-1010
透穴针法是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1针作用于2个或多个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运用透穴针法治疗疾病,在我国已有悠长历史,历代医学文献均有记载。早在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载有"救卒死尸厥方,爪切人中良久,  相似文献   

6.
透穴刺法的取穴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刺作为一种刺法,其理论萌芽始于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十二刺”中的“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及“五刺”中“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等的记载即可看作是后世的直针透刺、一针多向透刺等刺法的源头。至金元针灸大家窦默在《针经指南》首次提及一针两穴的刺法。其后,元·王国瑞所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透穴刺法已有多处提及和论述,并与临床紧密相关。至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并在此书注解《玉龙歌》时发挥其透穴之未尽之意,增述透穴十余组。发展至清,《循经考穴编》中已…  相似文献   

7.
透刺针法的提出首见于元代王国瑞所著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该书不但首次为透刺针法立名,并论述了透刺法的临床应用,如"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又如"口眼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等。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注解《玉龙歌》中对透刺针法有较多的发挥,如头风痰饮刺风池时应注意"风池刺一寸半,透风府穴,此必横刺方透也"。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针刺坵墟透照海是针灸疗法中以一针而透两穴的所谓担法之一,这种针法对胸胁痛的疗效几乎比任何其他针法为佳,是针灸治疗上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法。虽然杨继洲在针灸大成玉龙歌的注解中介绍了一十四种所谓“一针两穴世间稀”的担法,但没有说到治胸胁痛可用坵墟透照海的担法,大凡读玉龙歌者只知条文重要,把它背  相似文献   

9.
杨晓琼 《光明中医》2012,27(5):855-857
目的探讨《玉龙歌·杨氏注解》中所记载的透穴刺法对头痛的治疗及其理论根据,使其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方法通过查阅古籍,对《玉龙歌·杨氏注解》中有关透穴刺法治疗头痛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并参考现代临床实际疗效,进行典型病例分析。结果《玉龙歌·杨氏注解》中所记载的透穴刺法治疗头痛具备很多有力的理论依据,而现代临床实践也表明其疗效显著。结论无论在古代抑或是现代,透穴刺法治疗头痛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应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刘慧敏 《新中医》2008,40(7):118-118
补阳还五汤源自<医林改错>,主治中风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阳和汤源自<外科全生集>,主治一切阴疽、附骨疽、流注、鹤膝风等阴寒之证.笔者将二方合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透刺法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针透两穴(或两穴以上)的一种针刺法,称透刺法,是刺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为针灸医师所习用。笔者浅析之,管窥之见,敬请斧正。1 溯本来源 早在《灵枢·官针》中就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刺法,如“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大寒气之浅者也”;“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刺于分肉之间,以治肌痹”等隐见透刺法之义。宋·马丹阳《杂病歌》中提及担法(即透刺法)。金·窦汉卿著《针经指南》提及透刺法,惜佚于兵燹。元·王国瑞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歌》更注重透刺法应用,“偏正头风难医……沿皮向后透率谷”。明·杨继洲《针灸  相似文献   

12.
"巨刺""缪刺"名义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巨刺、缪刺系针法名称,出<黄帝内经>,巨刺首出<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调经论>补充日:"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而<素问·谬刺论>则进一步解释日:"邪客于经,左盛者右病,右盛者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己,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相似文献   

13.
针刺补泻效果的决定因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针刺补泻的目的和原则 针对患者的病机虚实状况,通过合理选穴并运用特定手法通过针刺以达到补虚或泻实,就是针刺补泻的目的.<灵枢·经脉>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说明了针刺的基本原则.针刺治病和中药治病目的是一致的,即补虚泻实,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4.
在现存医籍中,<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了禁针穴,禁针穴的提出是有形态学依据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针灸甲乙经>记载的绝大多数禁针穴,其周围有重要脏器、血管、神经,若针刺损伤它们会致意外事故的发生.由于禁针穴与局部解剖结构关系密切,故针灸工作者只要熟悉禁针穴局部解剖结构,正确掌握针刺深度、方向和角度,绝大多数禁针穴是可针刺的.  相似文献   

15.
新九针镵针疗法是指用镵针刺激穴位或划割人体某些部位(如皮肤、口腔黏膜等),起到治疗疾病作用的针刺方法.镵针为古九针之一,久已失传.其记载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1]"一曰鑱针,长一寸六分……镵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现就鑱针针具革新与操作方法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6.
"双针互透法"是指将两根毫针刺入不同腧穴后按一定方向共同透至其他另一腧穴的一种针刺方法,即两针三穴。"双针互透法"源于元代王国瑞所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治头风痰饮针风池"横针一寸半入风府",其操作方法和理论有别于以往常规透刺法。该针法以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可起到调和阴阳、通经接气等作用,在治疗头痛、面神经炎、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等疾病上具有操作简单和临床疗效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论《玉龙歌》的针刺治痛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赵仓焕 《陕西中医》2006,27(3):327-328
目的:论述《玉龙歌》的针刺治痛特色,以期对针灸临床治疗痛证提供宝贵的经验。方法:用现代针灸学理论分析、归纳《玉龙歌》针刺治痛的优点,评价学术价值。结论:《玉龙歌》的针刺治痛特色,1治症广泛,取穴精少。2选穴特点有4:1循经局部取穴,2循经远端取穴,3可选用奇穴,4多取交会穴。3针刺特点有3:1强调补泻,2提倡透穴,3注重刺络。4善用灸法。  相似文献   

18.
肖少卿 《中医杂志》1991,32(11):18-19
针刺透穴治病之法始见于扁鹊,其后《肘后备急方》、《玉龙歌》等医籍中亦有此记载。本人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透  相似文献   

19.
针刺误致创伤性气胸,针灸专业文献记载极少,最早当推历史文献<三国志·魏书·方伎传>.该书<华佗传>说:东汉末年江北某郡一督邮(郡府属官,代表郡太守督察县)徐毅患病,华佗去看他.徐毅对华佗说:"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后,便苦咳嗽,欲卧不安."华佗说:"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遂如其言.胃管即食管.  相似文献   

20.
吕颖霞  单秋华 《中国针灸》2006,26(11):796-798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法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苍龟探穴法针刺患侧天柱穴,先直刺,再依次向同侧的风池、风府及下方的颈夹脊、同侧枕骨粗隆方向透刺。对照组34例取患侧风池、天柱、率谷、头维、相应颈夹脊、后溪、阿是穴。行常规针刺手法。两组均每日针1次,6次为一疗程。结果:两组疗效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从针刺镇痛的起效时段上看,前者的即刻、第2次、第3次后的愈显率高于后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苍龟探穴针法可以达到常规针刺的疗效,而且较常规针刺起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