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概念,分类,流行病学、病理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这一疾病给予全面系统的描述,对先天性青光眼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58只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PIG)和76只正常儿童眼用超声测量了活体结构。PIG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和玻璃体长度显著大于正常眼,但晶体厚度小于正常眼;PIG的眼球前后段以相同比例扩张,前房深度增加比例最大。正常眼的轴长,前房深度和玻璃体长度与年龄有显著地相关关系。讨论了超声检查在诊断和随访PIG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手术方式的选择王大博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266003)王成启临沂市兰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是一种先天遗传性小梁或前房角发育异常,阻塞房水排出而致的新生儿、婴幼儿青光眼。由于婴幼儿时期眼球的结缔组织弹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成功的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23例40眼,记录矫正视力,分析视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1)本组病例中视力≥0.4者14眼,占35%,23眼为低视力眼,占57.5%,盲眼有3眼,盲目率7.5%;(2)经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视神经损害,角膜损害(Haab纹),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结论 影响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视力的主要因素除了视神经损害以外还有角膜损害(Haab纹),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改善视力预后的措施:在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和矫正屈光不正,以及采取积极的弱视治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特点.方法对手术治疗成功的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36例60眼,及学龄儿童对照组60例60眼,行眼球生物值测量及屈光度检查.结果①年龄<6岁的患儿前房深度为(3.99±0.49)mm、眼轴长度为(24.49±1.87)mm,大于正常同年龄儿童.6~13岁患儿前房深度为(4.34±0.42)mm,眼轴长度为(26.06±2.49)mm,平均角膜曲率半径为(8.25±0.41)mm,均大于对照组.②年龄<6岁患儿屈光度范围为+1.25~-13D,平均-3.7D,近视占80%,散光眼占50%;6~13岁患儿屈光度范围为+3.75~-16D,平均-4.4D,近视占69.5%,散光眼占83.3%,角膜地形图显示2眼为不规则散光,13例存在屈光参差.结论①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屈光状态以近视为主,其与眼轴长度不完全符合,此与其角膜曲率半径增大、前房加深抵消部分屈光度有关.患者中以散光、屈光参差多见.②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及前房深度均大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婴幼儿青光眼(primary infantil glaucoma)一般称为先天性青光眼(congenital glaucoma)。是一种先天遗传性小梁或前房角发育异常,阻塞房水排出而致的新生儿、婴幼儿青光眼。表现为眼压增高,角膜增大、水肿,视乳头凹陷。不典型者可较晚发病,即在眼球不能完全膨胀时出现,称为青少年性青光眼(juvenile glaucoma)。与此相反,继发性婴幼儿青光眼系指新生儿和婴幼儿期伴有结构异常,错构瘤性、代谢  相似文献   

7.
8.
原发性婴幼儿青光眼(PIG)即先天婴儿青光眼(CIG),不包括合并其它先天异常的眼压增高,是婴儿盲目的原因之一。我院自1956~1988年经入院手术治疔的PIG145例(253眼),占同期住院原发青光2742例的0.92%,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2009-01/2011-01间我科用外路小梁切开术所做的23例42眼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病例随访10~34mo,记录眼压、角膜横径值和杯盘比值.结果:手术成功率术后1wk时为88%,远期为84%.远期观察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杯盘比值也较术前改善,角膜横径和术前值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外路小梁切开术成功率较高,是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的较好方法,应作为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型青光眼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且比较危重的病例。自 1989年 1月~ 1999年 1月我们共收治 47例婴幼儿型青光眼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9年 1月~ 1999年 1月 ,我们收治的婴幼儿型青光眼 47例 80眼 ,其中≤ 12个月 39例 46眼 ,13~2 4个月 5例 10眼 ,2 5~ 36个月 3例 6眼 ,男 30例 ,女 17例 ,双眼 33例 ,单眼 14例 ,年龄 2~ 36个月。所有病例均有程度不等的畏光、流泪症状 ,角膜直径 13.5~ 18.0 mm ,眼压4~ 8k Pa。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 ,房角切开术 10例 14眼 ,小梁切开 13例 2 0眼…  相似文献   

11.
常新琦  金书红  孟海林 《眼科》2006,15(4):273-273
2001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现代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18例(31眼)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获得满意疗效。患者就诊年龄3个月至3岁,术前平均眼压(28.30±5.45)mmHg,角膜横径平均14.6mm。2次手术4眼。手术方法:全身麻醉,开睑、固定上直肌。10倍显微镜下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球结膜-筋膜瓣,电凝止血。做1/2巩膜厚度5mm×4mm×4mm大小的梯形巩膜瓣,剖至透明角膜缘内1mm。0.2mg/ml丝裂霉素C棉片巩膜瓣下放置3min,50ml生理盐水彻底冲洗。9点位角膜缘内前房穿刺,缓慢放出少许房水。16倍显微镜下巩膜床偏右侧灰蓝色过渡带与不透明巩膜交界处为…  相似文献   

12.
彭琦  徐晓红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247-1249
目的:比较小梁切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开术以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三种术式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将2006-01/2014-01分别实施这三种术式的年龄基本匹配的三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组( A组)20例31眼,小梁切开术组( B组)20例32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 C组)20例30眼。 结果:A 组出院时成功率为96.8%,B 组出院时成功率96.9%,C组出院时成功率为83.3%。随访24mo,三组成功率分别为90.3%,81.2%,76.7%。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组以及小梁切除术组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小梁切除术组有1眼发生玻璃体脱出。 结论: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远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轻,可以作为治疗原发性婴幼儿性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李美玉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引起的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病。个体眼球对眼压的耐受力不同,有些眼球眼压高于2.8kPa(1kPa=7.5mmHg)可产生视乳头和视野损害,形成真正的青光眼;有些眼压虽高出正常值,却不产生视乳头和视野...  相似文献   

14.
Zhu X  Li Z  Lin D  Tang X  Yang W  Hu S  Wang L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4):300-304
目的 了解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在活体状态下的眼前节组织结构特点。方法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以50mHZ的超高频超声探关,对38例(58只眼)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眼前节结构进行测量和动态学检查。结果 PIG患儿无论发病早晚、病情轻呈年龄大小,其最主要的病变特征是巩膜突与留心 角顶点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3/4患眼的巩膜突位于房角顶点外侧或后外方,1/4患眼的巩膜突虹膜根部附着处平行,眼状突长度和厚度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眼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分析眼血流与视野、视力、眼压、杯盘比的关系。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color Doppler imaging,CDI)技术检测POAG患者与正常人各30例59眼的球后血流状态,其中10例,10眼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测。结果:POAG眼血流速度明显降低(P<0.01),血流速度与视功能具有相关性。POAG组表现FFA异常:早期视盘弱荧光,相对性、绝对性视盘局部充盈缺损, 后期视盘强荧光。结论:POAG患者视盘及视网膜血液供应不良,与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密切相关,首次提出CDI技术检测标准化,实现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甘小林  黄钰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760-1762
目的:观察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临床纳入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患儿172例257眼。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于术后对患儿进行临床随访,观察术后眼压变化情况,以术后眼压升高且使用1或2种局部降压药无效时作为手术失败的标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小梁切开术失败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能够影响手术成功时间的相关因素以及各时点手术成功率曲线的描记。

结果:患儿中位数随访时间为30.7(8.4~57.9)mo,随访率为89.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眼压、角膜透明度是导致小梁切开术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 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角膜透明度属于与手术成功时间相关的因素(P<0.05)。

结论:术前角膜透明度与眼压相比,更能够稳定的反映出婴幼儿型青光眼病情的严重程度。通过对患儿进行术前角膜透明度评分以及眼压水平检测,能够作为预测术后眼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Wang J  Guo W  Sun X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2):119-121
比较外路小梁切开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外路小梁切开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1992年1月至1996年6月间分别实施这两种术式的年龄基本匹配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外路小梁切开术组30例(51只眼),小梁切除术组26例(46只眼)。结果外路小梁切开术组出院时成功率为92.2%,平均随访26.3个月,成功率为87.5%。小梁切除术组出院时成功率为73.9%,平均随访28.1个月,成功率为6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路小梁切开术组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小梁切除术组有2只眼发生玻璃体脱出。结论外路小梁切开术以其高成功率和少而轻的并发症,明显优于小梁切除术,应作为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首选术式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primaryinfantileglaucoma,PIG)在活体状态下的眼前节组织结构特点。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以50mHz的超高频超声探头,对38例(58只眼)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眼前节结构进行测量和动态学检查。结果PIG患儿无论发病早晚、病情轻重或年龄大小,其最主要的病变特征是巩膜突与房角顶点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3/4患眼的巩膜突位于房角顶点外侧或后外方,1/4患眼的巩膜突与虹膜根部附着处平行。睫状突长度和厚度均大于同龄正常儿童。睫状突向前、向内移位,部分与虹膜相贴。结论PIG患儿的巩膜突与房角顶点相对位置的改变,提示巩膜突发育不良或虹膜附着点靠前,这是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发病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婴幼儿性青光眼 (prim ary infantile glaucoma)即一般意义上的先天性青光眼 (congenital glaucom a) ,因出生时已有小梁或房角发育异常 ,大部分出现先天性婴幼儿性青光眼三联症 (畏光、流泪、眼睑痉挛 )和眼球增大、角膜混浊等典型症状而就诊 ,一般在 1周岁内即被发现 ,但由于这种始发于子宫内的先天性青光眼出生时就有眼球增大、角膜混浊和不可克服的弱视存在 ,所以愈后很差 ,当属眼科重症 ,我科1995年 2月~ 2 0 0 0 0年 5月对收治的 13例 (15眼 )患儿施行房角入口分离术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