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心衰(CHF)是心血管疾病及各系统疾病的终末表现,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研究认为,慢性心衰与神经内分泌失调关系较大,尤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的激活为主,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从西医的发病机理和中医辨证诊治的角度论证了慢性心衰RAS系统的激活与中医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并且从中西医治疗方面探索慢性心衰的实质,为进一步治疗慢性心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心泰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心泰口服。观察治疗前后血浆PRA、AngⅡ、ALD的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RAAS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对AngⅡ、ALD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PRA、AngⅡ、ALD水平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PRA、AngⅡ、ALD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值呈负相关。结论在心衰治疗过程中,可以以血RAAS水平监测病情变化及评价疗效。益心泰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有确切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心衰时神经内分泌的RAAS激活。  相似文献   

3.
益气活血中药能改善慢性心衰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因多种原因造成心脏原发性损害,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机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为主,RAS作用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来实现的。AngⅡ通过收缩血管、促进心肌细胞增生、醛固酮和内皮素分泌等多种机制造成心血管损害。神经内分泌失调是老年人慢性心衰的主要机制,所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调节神经内分泌为主,降低AngⅡ水平为关键。我们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慢性心衰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旨在探讨中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机理,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心衰的临床观察黑龙江省望奎县中医院于占海庞旭光黄云松主题词心力衰竭充血性/中医疗法益气(中医)活血祛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为老年常见疾病,且往往病情较重,我们以益气活血法为主,配合小剂量西药治疗72例老年心衰,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的心脏功能和结构变化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在心室重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长期过度激活可加重心肌结构和功能损害,导致心脏病变自行进展和不断恶化。因此治疗慢性心衰的关键是阻断神经和内分泌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逆转心室重塑。现将神经内分泌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艳 《中医药学刊》2002,20(4):477-477,480
将慢性心衰早中晚三期与中医辨证分型相结合,分析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规律,进而探讨其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得出心衰初期中医多属气阴两虚,以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为主;心衰中期以气虚血瘀痰阻多见,心肌细胞基因表达异常;心衰晚期以心肾阳虚,阳气虚脱,血瘀痰凝水泛为主,存在心肌细胞凋亡,心肌重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人类面临的重大临床问题之一,中医治疗慢性心衰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慢性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涉及的脏器不仅仅心脏,还包括其他脏器,中医能更好地协调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其次,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注重个人差异,采用不同的治法,对于减轻症状,改善慢性心衰患者体质发挥巨大作用。另外,中医治疗不良反应少,能够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着重从慢性心衰的病机,尤其是阳气不足导致慢性心衰的病机,现代医家对慢性心衰的研究,西医与阳气不足慢性心衰的关系、治疗方法以及医案举隅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取得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1调整神经-体液系统失衡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是心功能减退时调节心内与心外代偿与适应的基本机制,但其长期慢性激活会加重心肌损伤并使心功能恶化,后者又进一步激活前者形成恶性循环,故调节神经-体液系统平衡是治疗心衰的  相似文献   

9.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是心血管事件链中的关键环节,以中医脉络学说为指导研发的创新中药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具有良好疗效,研究表明该药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利尿,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抑制炎症反应、心肌纤维化、细胞凋亡和自噬,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内皮功能,从而抑制心室重构,延缓慢性心衰进程。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作用及机制,有利于从多靶点、多通道发挥该药治疗作用,同时为心血管事件链中其他难治性疾病提供更广阔的治疗思路,对提高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大的理论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研究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与心室重构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有关,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内中医药在慢性心衰方面的治疗经验,得出中医药不仅可以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并抑制上述系统的过度激活,而且明显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关于慢性心衰的中医理法方药研究报道大多是分散的,本文从中医古典医籍、现代文献资料入手,探讨慢性心衰的中医病因病机,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为本虚标实的疾病。本病治疗应辨证分期分型论治,并可联合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疗法,可为慢性心衰的中医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衰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媛媛  刘磊 《光明中医》2016,(3):325-326
目的通过长期对慢性心衰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研究与观察,总结出中医治疗慢性心衰的经验。方法通过对慢性心衰病人的长期观察,对其不同时期的临床分型进行系统的梳理,辨证施治,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对慢性心衰病人病因、病机的有效把握,辨证施治,可以明显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衰病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文献整理研究的方法,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慢性心衰病的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方药等资料的收集整理,从多个方面对慢性心衰病做出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及整理,分析与归纳,以探索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理论源流,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完备的理论文献支持。通过研究发现古代中医文献中并没有将心衰病作为一种疾病具体论述,多采用对其症状特点的概括,进而提出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主要收集整理的是古代文献中与现代慢性心衰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表现相似的描述,用于探究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在古籍中可与之相对应的病名,进而探究其病因病机,以发现可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方式,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喘促,夜间不能平卧,乏力为主要症状,通过对古籍的查找发现心衰的相关病名有多个,但根据原文对其症状特征的描述发现与心衰急性加重期相似的表现见于古代文献中对心水的描述,所以主要收集与心水表现有关的病因,病机,治疗,用于探究现代医学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中医病机及治疗方法,据此发现了心衰病有多种治疗方式,研究采用联合方法治疗心衰急性期,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中医方面的治疗提供坚实的古籍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衰中医论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慢性心衰属中医“心悸”、“喘证”、“痰饮”、“水肿”、“胸痹”等病症范畴,系大多数心血管病的最终并发症,现代医学对慢性心衰的最新治疗为延缓及防止心肌重塑的发展,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慢性心衰病程长,病因病机复杂,与肾阳虚衰、元气不足、心血瘀阻、水饮内停有关,为虚实夹杂之证,中医在治疗上有较好的疗效,现将慢性心衰的主要论治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法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作用。方法:结合现代医学及中医学的相关认识,对慢性心衰与脾胃的关系进行研究,对慢性心衰合并胃肠道系统障碍进行分析,从理论及临床角度探讨调理脾胃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重要意义。结果:CHF的胃肠道系统变化越来越引起医学研究者的重视,针对胃肠道系统发生的改变进行相关干预和治疗,有望成为改善心衰症状,延缓心衰进展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而中医药学调理脾胃法在CHF防治方面有着独特的整体优势。结论:中医调理脾胃法在CHF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慢性心衰早中晚三期与中医辨证分型相结合 ,分析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规律 ,进而探讨其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得出心衰初期中医多属气阴两虚 ,以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为主 ;心衰中期以气虚血瘀痰阻多见 ,心肌细胞基因表达异常 ;心衰晚期以心肾阳虚 ,阳气虚脱 ,血瘀痰凝水泛为主 ,存在心肌细胞凋亡 ,心肌重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衰中医分期分级临床辨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临床长期利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心衰的相关研究和体会,探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对慢性心衰的临床分期分级。根据不同的发病阶段,中医可以把慢性心衰分为早、中、晚3期,慢性心衰早期以气虚血瘀证多见,慢性心衰中期以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多见,慢性心衰晚期以阳虚水泛证多见。并进一步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的关系,更好的指导中医对慢性心衰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作为临床心血管病重症之一,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众学者做出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目前慢性心衰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治疗方面还尚有不足,比如忽视了心肾不交这一病机在慢性心衰发病中的重要性,其原因为医者对心肾不交的概念缺乏系统的认识,继而导致无法在慢性心衰的诊治研究中运用这一理论。故文章从广义的"心肾不交"概念入手,探讨慢性心衰与广义"心肾不交"的联系,以拓宽慢性心衰的中医诊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轶睿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110-110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衰(CHF)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慢性心衰(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除了常规使用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外,应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6.25mg2次/天开始应用,逐渐加大剂量至50mg2次,天。观察组(40例)常规使用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而不使用β受体阻滞剂。随诊患者一年观察治疗效果,以死亡率,心力衰竭好转率(NYHA分级好转),心力衰竭恶化率(NYHA分级恶化),猝死率为指标,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衰长期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死亡率,心力衰竭好转率(NYHA分级好转),心力衰竭恶化率(NYHA分级恶化),猝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衰有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曲颂扬  张艳  宫丽鸿  王展  刘晓蕾 《光明中医》2011,26(11):2218-2219
目的随着我国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心衰原发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慢性心衰发病率也显著上升。为此我们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作用机理,明确中医药的疗效。方法本实验以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方法造成大鼠心衰动物模型,对造模成功大鼠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BNP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模型组血清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血清BNP水平降低(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血清脑钠素(BNP)水平没有差别(P〉0.05)。结论证明益气活血复方能明显降低血清BNP的水平,减轻或逆转心室重构的过程,达到治疗慢性心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