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分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STEMI患者225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形态进行心肌缺血分级并分组:Ⅱ级缺血组135例,Ⅲ级缺血组90例.两组患者在发病12 h内均行溶栓治疗,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及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Ⅲ级缺血组人院时ST段抬高幅度(ΣST)大于Ⅱ级缺血组[(0.84±0.57) mV比(0.44±0.35) mV],溶栓后2hΣST仍大于Ⅱ级缺血组[(0.50±0.23) mV比(0.11±0.06) 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缺血组溶栓后2hST段回降≥50%的比例低于Ⅱ级缺血组[56.7%(51/90)比83.7%(113/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缺血组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峰值高于Ⅱ级缺血组[(363±105) U/L比(212±97)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缺血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8.9%(17/90),高于Ⅱ级缺血组的11.1%(15/1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入院时ΣST、Ⅲ级缺血是急性STEMI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素,而Ⅲ级缺血的预测意义最强(OR=0.185,P=0.000).结论 急性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呈Ⅲ级缺血,溶栓后易出现ST段回降不良,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碎裂QRS(f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入院5天内心电图有无fQRS波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统计分析两组于住院期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发生率。结果fQRS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fQRS组(P〈O.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出现fQRS的患者,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者,fQRS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后8周左右对每一位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生化标志物检测,根据常规心电图fQRs的有无,将研究对象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分别统计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fQRs组24h室性早搏的发生数明显高于非fQRs组(3140±555 vs 1226±142,P〈0.0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fQRS组(34.4%VS10.7%,P〈0.05)。结论心电图12导联fQRS波可能可预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3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死亡与否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纽.回顾性分析两纽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338例患者中.病死率为9.2%(31/338)。死亡组在年龄>65岁、入院时收缩压<100mmHg、心率>100次/min、Killip分级>儿级、肾功能不全、前壁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指标与存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Killip分级>Ⅱ级、新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是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mp分级>Ⅱ级、新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是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终末形态变异(TQRSD)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预后的关系。方法:抽取123例AMI患者的首次心电图,根据有或无TQRSD变化分为TQRSD阳性和阴性2组,分析不同组别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峰值、心脏功能、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TQRSD阳性组CK峰值、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QT离散度、住院死亡率,均高于TQRSD阴性组(P〈0.05,P〈0.01);TQRSD阳性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TQRSD阴性组(P〈0.05)。结论:心电图TQRSD阳性可作为判断AMI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共454例,其中合并RBBB者43例(RBBB组),其余411例为非RBBB组。观察两组梗死相关动脉。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值,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临床特点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RBBB发生率为9.47%。RBBB组梗死相关动脉多为前降支近端。与非RBB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BBB组CK、CK-MB峰值明显高于非RBBB组,P〈O.05;RBBB组Killip分级明显高于非RBBB组,P〈0.05;RBBB组LVEF明显低于非RBBB组,P〈0.05;RBBB组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RBBB组(P〈0.05);RBBB组中女性、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RBBB组。结论AMI患者出现RBBB多提示为前降支近端闭塞。女性、糖尿病、前壁及多壁心肌梗死与RBBB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此类患者梗死范围大,病情重。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院内病死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重要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电图是否呈现ST段抬高将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所有患者给予12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监测结果.选择资深心电图医师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两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概率为30.56%,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56%,ST段抬高的患者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的患者,且其预后结果低于非ST段抬高的患者.结论:心电图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并展开救治,提高患者生存率,应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ASTEMI患者106例,年龄65~88(68.5±9.6)岁,按就诊顺序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2),比较两组基础临床特征、心肌呈色分级(MBG)及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心肌呈色分级3级获得率明显增高(88.9%vs57.7%,P〈0.05),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把抬高回落〉50%者(70.3%VS42.3%,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心肌梗死后1周射血分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6.2±7.6VS46.7±8.5,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11.1%vs6.0%,P〉0.05),但无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减少症。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指标,并有助于改善心功能。老年ASTEMI患者急诊PCI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黄炜  燕宪亮  吴建东  夏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766-4767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应导联出现ST段压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66例心电图对应导联出现ST段压低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但心电图对应导联未出现ST段压低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其他冠脉病变、临床心功能分级、左心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发生率,总结心电图对应导联出现ST段压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结果]经研究显示,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分级、左心射血分数均较对照组差,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对应导联出现ST段压低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其他冠脉病变的重要信号,临床应及早采取干预治疗措施,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定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将其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组QT间期离散度与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心律与QT间期离散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对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4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心绞痛和无心绞痛2组,观察其心肌梗死范围、心肌酶峰值、严重心律失常、Kollip Ⅱ级以上泵衰竭、左室射血分数(LVEF)、梗死后心绞痛和病死率。结果:心绞痛组小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和LVEF高于无心绞痛组,而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峰值、Kollip Ⅱ级以上泵衰竭、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均明显低于无心绞痛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AMI的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研究组给予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6h后,其心电图ST段恢复例数及症状缓解例数此对照组多,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心力衰竭发生例数及死亡例数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绞痛、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例数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缓解症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碎裂QRS(f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入院5天内心电图有无fQRS波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统计分析两组于住院期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发生率。结果 fQRS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fQRS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出现fQRS的患者,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者,fQRS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的112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治疗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ht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80.36%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分级达到Ⅲ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缺血程度,探讨其对术后心源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经急诊PCI的STEMI患者390例,发病时间均在12h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表现分为Ⅱ级缺血组(A组,248例)和Ⅲ级缺血组(B组,142例),分析住院期间两组基本资料、TIMI危险评分、ST段回落率、PCI后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再发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性别构成、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吸烟、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术后TIMI血流3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T段回落率>50%比例明显低于A组[53.2%(132/248)比29.6%(42/142)](P< 0.01),且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再发心肌梗死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TIMI危险评分>3分、Killip分级>1级、前壁心肌梗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将两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并以与心源性休克有关的因素为自变量,心源性休克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发现年龄(P=0.008)、Killip分级>1级(P=0.049)、ST段回落率(P=0.008)及Ⅲ级缺血(P=0.001)为PCI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入院时心电图Ⅲ级缺血是STEMI患者PCI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对PCI后院内病死率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7,(7):893-894
目的研究缺血分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96例行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根据Birnbaum的缺血分级标准,分为Ⅱ级缺血组(75例)和Ⅲ级缺血组(12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术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Ⅲ级缺血组术前术后的CK-MB值均明显高于Ⅱ级缺血组(P<0.05),LVEF均明显低于Ⅱ级缺血组(P<0.05);Ⅲ级缺血组的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Ⅱ~Ⅲ度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明显高于Ⅱ级缺血组(P<0.05)。结论缺血分级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有预测价值,在相同的手术条件下,Ⅲ级缺血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舍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以及临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对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5,(8):970-971
目的探讨心电图Ⅲ级缺血在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T)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253例,根据术前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分为观察组(Ⅲ级,92例)和对照组(Ⅱ级,16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TIMI评分、PCI术后心血管意外事件(心源性休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二次梗死)。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TIMI评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源性休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心电图Ⅲ级缺血可反映急性STEMI行PCI后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赵强 《现代保健》2010,(6):52-53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或不伴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收住院诊治的4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V4R~V6R导联ST段是否抬高将患者分为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29例)和合并右室梗死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低血压和Kussmaul征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更多的容量负荷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P〈0.01)。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P〈0.05)。结论与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比较,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合并症较常见,患者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以期为临床进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4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49例,医院感染率为11.29%;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分别占57.15%、32.65%;共分离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60.35%,革兰阳性菌22株占37.93%,真菌1株占1.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Killip分级3~4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有侵入性操作、心肌梗死部位为多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心功能分级3~4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有侵入性操作、心肌梗死部位为多壁梗死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高龄、心功能分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有侵入性操作、心肌梗死部位为多壁梗死时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如存在以上因素时更需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