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Topoi等报道一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严重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左室腔径缩小,收缩功能指数增加、舒张功能受损等特点,不同于一般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在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并命名为老年人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Hypertensive Hyperrophie Cardiomyopathy of the elderly)本文将我院1999年9月至2001年9月检查1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室构型初探(附72例报告)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内科黄鼎三万玲陈群1995年Topol首次提出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HHCME),其后Karam称其为伴有高血压的肥厚型心肌病。本文将26例符合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非对称性室间隔肥...  相似文献   

3.
毛华  程宏 《贵州医药》1999,23(3):197-199
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HHCME)是近年来命名的一种病因未明的不同于一般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UC)特点和治疗非常类似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和高血压性心肌肥厚,故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UCG的广泛应用,HHCME的诊断率大大提高。本文报告我院1995年12月至1998年10月收住院的HHCME16例,并对HHCME的诊断标准、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文献复习与讨论,以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HHCME组16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其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原发性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32例,高血压左室肥厚35例,原发性梗阻性心肌病39例,对每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心肌向心性肥厚、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左室内径缩短、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而收缩功能异常升高,表现明显,易于诊断。结论超声多普勒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具有成像清晰,影像学特征明显,易于诊断的优势,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对原发性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患者(EHHCM)为对象,同时选择我院同一时间接受诊断的原发病梗阻心肌病(EOCM)患者32例作为对照,使用勒超声心电图检查对两种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比较两种疾病患者的LVEDD、LVESD、IVS、LVFS、LAD以及LVEF。结果 EHHCM患者的LVFS和LVEF高于EOCM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电图检查对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具有独特、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可用于其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思路与方法。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36例患者,所有病例均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确诊。通过对该3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记录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总结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和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进一步采用超声心动图确诊。结果根据对3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显示,本组患者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者16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者1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0例。由此可见,心肌肥厚型心肌病也不少见。结论根据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作出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与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成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sT-T改变32例。左心室高电压28例,异常Q波19例,肢导高电压13例,心电轴左偏11例,心律失常9例,房室传导组滞4例,左心室高电压合并sT—T改变20例。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有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异常Q波,心电轴左偏等特征性改变,从而对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作出清晰和准确的判断,这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左室造影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10例,女2例)进行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 12例患者左室造影均显示左室腔呈"黑桃A"型(ace of spades),而心脏超声检查仅1例明确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10例患者体表心电图提示左胸导联倒置T波。结论心脏超声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敏感性低;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左胸导联巨大倒置T波)对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有提示意义;对于临床怀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后可行左室造影以确诊。  相似文献   

9.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存在很大差异,从无症状到黑朦、晕厥、胸痛、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不尽相同。很多青年患者往往平时无症状或首发症状就是猝死。已发现至少有25种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加深对其分子遗传学的认识有利于促进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对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近期分子遗传学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抽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作为观察组,另抽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比对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经结果比对,观察组心电图出现左室高电压和左胸导联V4~V6的ST段下移;巨大倒置T波;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尖部肥厚达15 mm以上且心尖部左室心腔明显缩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吴云英  张广宏  左春洁 《中国医药》2014,(10):1433-1435
目的 通过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表现,提高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2008-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其超声心动图心腔内径、前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及观察有无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左室流出道最大血流速度(Vmax)及流速压差(PGmax)等以及对心电图的ST段、T波及QRS波群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电图出现ST-T改变19例,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15例,心律失常4例(其中心房颤动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P波高尖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显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7例(其中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或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加速者4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5例,左有心室壁均肥厚1例.23例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定量测定:主动脉根部内径(32 ±4)mm,左心房内径(41±7)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4 ±8)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27 ±8)mm,前间隔厚度(20±4)mm,左心室后壁厚度(12±2)mm,左心室射血分数(69±12)%.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是目前临床心血管领域中最常用且无创性检查方法,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方法分析15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有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异常改变者15例(100%)。结论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Topol等1985年报道了一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具有严重的左室向心性肥厚,左室腔径缩小,收缩功能指数增加,舒张功能受损等特点,不同于一般的高血压心脏病和原发性肥厚性肌病。在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并命名为老年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临床上肥厚型心肌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收治的39例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心理、生活等护理。结果积极的治疗护理,不仅能延缓疾病的进程,而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结论临床护理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肥厚型心肌病住院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探讨心电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2年4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已确诊肥厚型心肌病住院患者80例进行分析,了解其心电图特点。结果8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76例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异常,ST段压低发生率最高;其次是T波改变,以T波倒置为主46例(57.5%),异常Q波有32例(40.0%)。结论心电图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早期发现及进行初步危险分层的简便、经济、安全的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临床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和心室造影可作出诊断。结论通过药物治疗减弱心肌收缩、减轻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维持正常窦性心律、防止心动过速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针对其诊治过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例患者经过内科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获得缓解,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内科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用 CDFI 进行诊断,分析 CDFI 的诊断价值。结果62例患者应用 CDFI 检查后,56例存在心尖部心肌肥厚现象,漏诊6例。结论 CDFI 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明显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4例中国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TNNI3)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14例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先证者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于TNNI3基因第3、5、7、8外显子范围内寻找突变位点。结果 14例临床确诊的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TNNI3基因第3、5、7、8外显子,除1例患者179位密码子存在GAG-GAA多态性外,未发现有意义的突变。结论所研究的14例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群未发现国外报道20余种TNNI3基因突变类型,与国外相比,中国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基因突变可能存在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0.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临床上少见。本病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 ,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室造影有其特征性表现。笔者对 1996至2 0 0 1年住我院的 1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五年来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5 4例 ,其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14例占 2 5 9% ,本组男性8例 ,女性 6例。年龄 30~ 6 5岁 ,平均 48 75± 10 0 1岁。均无明确的心肌病家族史 ,无糖尿病病史。有高血压病史 4例 ,高脂血症 2例 ,嗜烟 4例。1 2 临床表现 胸闷 9例 ,不典型胸痛 5例 ,心悸 5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